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综合试题D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6839483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综合试题D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综合试题D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综合试题D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1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库综合试题D卷 含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2、学习过程就是尝试猎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3、汪娟最近有一个毛病,写作业时总觉得不整洁,擦了写,写了又擦,反反复复。她明知这样做没有必要,就是控制不住。她可能出现了( )。A.抑郁症 B.焦虑症C.强迫症 D.恐怖症4、孔子曰 : “ 上好礼 , 则民莫敢不敬 。 上好义 , 则民莫敢不服 。 上好信 ,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5、可以看作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的规律是(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泛化律6、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属于(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D探究学习7、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8、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9、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劳,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的是( )。A.性格特征B.能力特征C.气质特征D.认知特征10、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这表明了教育具有( )。A依附性B永恒性C继承性D时代性11、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立思考“我是谁” ,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A.主动对内疚阶段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C.自我整合阶段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12、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课程标准B、课程计划C、教材D、教科书13、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将系统论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论是( )。A、教育过程化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建构主义教学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14、1966年提出动作技能的七层次结构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安德森B.韦特海默C.乌申斯基D.辛普森15、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16、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关于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什么阶段,教师们讨论很热烈,共提出了下列四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 。A.生理自我阶段B.心理自我阶段C.社会自我阶段D.经验自我阶段17、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A.劳动B.模仿C.学习D.本能18、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基础型课程19、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20、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21、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 )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A.美诺篇B.金言C.政治学D.理想国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4、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4、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有同学建议晓雯竟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问题:(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2、某教师在教文言文强项令时,提了一个问题:“课文题目中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马上回答是“硬脖子”的意思。为了让学生对比古 今词义的区别,教师又追问:“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问懵了,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的局面,教师接连问了几个学生都没有 答出来。课后,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反思。第二天给另一个班上课时,该教师及时改变了提问策略。 在学生找出“强项”在课文中的意思之后,教师请学生们思考:“请问你们都有什么强项?”一个学生答道: “我的强项是打乒乓球。”教师接着问:“那么,你所用的强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想了想说:“是长处的意思。”于是,教师再次请大家思考:“强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词义有什么差别?”学生们纷纷举手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请运用有关教学原则对此材料进行分析评价。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C2、A3、【答案】C。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反复复地去做他并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倘若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惴惴不安。4、答案:B5、A6、D7、B8、答案:C夸美纽斯9、答案:A 10、【答案】C11、B12、答案:A13、A14、D15、C(答案解析)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杜威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16、答案:B17、B18、答案:C19、A20、【答案】C。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此时期处于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总是会关注“自己是谁”“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那个人”等一系列的问题。21、D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此题说法错误。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不能将二者混同,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2、此说法是正确的。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3、【解析】错。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4、答案:这句话是片面的。学习活动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学习过程,智力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影响着人掌握知识的深浅、速度和灵活性。但是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收到智力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良好的环境,学校教育,还有主观能动性等因素都在共同的作用于我们人的学习成绩,所以这句话太片面。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长善救失德育原则基本要求为:(1)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2)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借以克服缺点。(3)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特长,培养优秀品质。(4)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促进矛盾积极转化,加强自我修养。2、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发展最早,然后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方向性顺序性。(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过程,具有连续性;而从另一方面,心理发展又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同一个体而言,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的时期不同;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不同个体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只有了解这些个体差异,才能通过因材施教满足具有不同智力结构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不同需求。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部分: 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4、正确答案:(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性格是后天的,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不容易改变。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2)气质与性格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先从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上来看。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最后,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再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1)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的状态。 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趣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材料中晓雯即想当班长,又害怕耽误学习,既想参加数学竞赛又担心完不成班级规划的任务,这体现了对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既想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这属于趋避冲突。 (2)第一、首先帮助学生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的基础上。对晓雯的教育,可以从确立远大的目标着手,合理处理好个人成长与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避免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动机冲突。 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对于晓雯这样优柔寡断的学生,要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第三、发挥教师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中,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集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晓雯这样的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在工作中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兢兢业业、不畏困难的作风。 第四、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要在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中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调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激励晓雯用格言、座右铭警醒自己,用杰出人物的事迹对照、监督自己的言行,同身边的榜样相比较,找出差距,迎头赶上;每天坚持记日记,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发现缺点,及时改正等。 2、正确答案:(1) 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该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 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材料中,这位教师在第一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强项在现代汉语中是什么意思?”出现了课堂“冷场”的局面,这是由于没有 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教学反思后的第二堂课上,学生们能够紧跟问题思考,最后“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说明学生们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了起来,证 明教师的启发有了效果。 (2)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循序渐进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 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材料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 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的回应,正是因为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导致的;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 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教师的问题。 (3)材料中的教师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 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有: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 识的能力。材料中的教师在第一堂课中的问题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强项”这个词被单独拿出来直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经验。而到了第二 堂课,教师先问了“你们的强项是什么?”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强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刚才说的“强项”是什么意思。这成功地让学生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 起来,因此,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词的现代意义,接下来也就可以与课文原意对比了,本节课最终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