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72705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文本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 学情分析: 初中是学生学习、积累文言字词的黄金时期。儿童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了现代书面语的语感,初中则应加强文言文的语料积累,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因此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将语言解读、语料积累放在首位。 教法与学法: 1、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把握人物性格,深入理解故事的思想内涵。 3、通过研读体味、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实词的用法,一词多义词的义项,了解特殊句式。初步理解意动用法。2、 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3、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教学重点:1、熟悉和掌握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2、邹忌运用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味邹忌讽齐王的语言艺术,领悟所含哲理。教学时数: 2课时第 一 课 时一、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 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介绍主人公: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 学生展示,师补充)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谋臣期策士奔走游说、合纵连横的言论和活动,从中反映出当时政治、外交上的重大事件和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斗争。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4、 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昳(y)丽 朝(zho)服衣冠(gun) 窥(ku)镜 期(j)年 朝(cho)于齐 间(jin)进 (2) 再读课文,读清句读。 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探讨人物性格及人物对话的语气)。五、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质疑环节。(小组交流:学生就不明白的语句翻译互相交流直至解决,师引导)3、转入对文段的学习。(本环节就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进行整理,先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在班内展示。师明确(学生展示完毕可用多媒体再次展示,完善知识点):(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与今义不同;讥,微言 讽刺。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2)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作动词,穿戴)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说)(3)一词多义 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o) 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4)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土地方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5)句式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六、引导思考并讲解: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个句子的句式是否相同? 明确:两个句子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 2、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常见。 例如:彼不我恩也?(童区寄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3、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形容来者之多。(注意与“门可罗雀”区别)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第1题第 二 课 时1、 导入。 检查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教师对本文教学重点予以强调 检查内容:本课实词、虚词用法(上一节课的总结)及特殊句式二、品读赏析。(一)师导入本课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个历史小故事,写的是齐相邹忌用自已的事情设喻,婉言劝说齐威王“除蔽纳谏”修明政治,可是文章一开头,没有直接写邹忌讽劝齐王,而是写了什么? 邹忌比美(板书)(二)分析第一段。 1、提问: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 明确:开头用:“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 2、提问: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答话,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怎的怎样的回答?明确:问题:我与徐公谁比较美?回答:妻、妾、客都认为邹忌美。板书:三问、三答 3、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这三问三答语意要同,但句式不同, 文字略有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妻、妾、客的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此处引发学生兴趣,利于他们动脑筋思考) 明确: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 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只是跟着妻的口气重复了一下。“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她的 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 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由于身份和心理的不同,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 4、接着写邹忌与徐公比美的结果 提问:邹忌与徐公比美结果怎样?如何得知? 明确:“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结果是不如徐公美,差很远 5、而后写邹忌思考解蔽(板书:思美) 提问:邹忌“暮寝而思之”,思的结果是什么?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认识到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 教师归结:邹忌从“问”到“视”,由“视”而“思”,因小悟大,终于解蔽,这不仅表现了邹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深刻地揭示了“凡事不能偏听偏信”的道理。这一段有声有色,富于情趣的描写是下段邹忌用暗示,比喻方法讽谏齐王的基础。(三)分析第二段(邹忌进谏) 1、提问:这段中,邹忌是如何“讽”齐王? 明确: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家庭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由家庭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 2、提问:说说这件家庭小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与徐公比美 3、小组讨论:这件邹忌的家庭小事与与威王的国家大事有什么相似之处?邹忌用了什么方法把它们联系起来?明确: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方法:设喻、类比推理 结论:王之蔽甚矣(板书) 教师补充归纳:邹忌用个人受蒙蔽的事来暗示“王之蔽甚矣”,他能由已及人,因小悟大,把悟得的道理推及到治理国家政事中去,这种采用设喻讲述道理,类比推理表明意见的方法和一般的比喻不同。运用这种方法说理,语言往往显得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四)分析第三段、第四段 1、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 明确: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 板书:面刺上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2、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 明确:区别,批评者勇气的大小。威王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威王确实受了蒙蔽? 明确:从纳谏令下之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 继续追问:“数月之后无可进者”这几句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纳谏除蔽,国内政治修明。 板书:令初下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无可进者 4、文章怎样写齐王纳谏的成效? 明确:正面写国内“三变”,侧面又简洁地以四国朝齐一句话,反衬齐王纳谏之成效。三、总结全文 1、讨论邹忌的讽谏方法 师指出:历代臣子向君主进谏有两种基本方式:直谏和讽谏。请同学指出直谏的例子,说说两种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 明确:直谏,就是把自己主张直接陈述出来,历史上比干、屈原、魏征向君王进谏都属于直谏,但结果有好有坏,与君王是否为明君有关。 讽谏的要害是用设喻的方法启发君主,让他自己决定该怎么办,这种办法语言委婉,说理深刻,听者乐于接受。 对比一下,若本文直截了当地写“邹忌为齐威王相,入朝见威王,曰:臣尝服衣冠而窥镜”接着把他的故事叙述完毕,然后接下去再说: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那一段,便索然寡味,毫无艺术特色。 2、本文的所刻画的人物非常生动,说说邹忌和威王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明确:邹忌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 实事求是 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帝王心理 威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 虚心纳谏,能改革创新 3、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明确:邹忌运用了讽谏,以委婉的方式向威王进谏,用设喻的方法启发君主,以家事喻国事,使人易于接受。而威王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能虚心纳谏,改革创新,这两方面的原因是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4、文章写作手法特点:“三叠式”结构。 明确:三问,三答,三思(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谏);三变(结果)。作用:前后呼应,上下关照,使文章错落有致,具有一种整齐美。4、 作业 1、完成课后第2、3题 2、完成同步训练(注:第一课时内容的整理部分让学生课前时间尽量完成,课上讨论补充,否则一节课完不成本课的教学。第二课时的内容较多,教学时可根据学情进行删减。)附: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邹忌比美 三问、三答、 思美妻私我官妇左右私王邹忌讽谏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方法:类比推理 结论:王之蔽其矣 客求我四境之内求王 面刺上赏 令初下门庭若市威王纳谏 措施 上书中赏 成效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谤讥下赏 期年之后无可进者 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 战胜于朝廷教学评价: 关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阅读教学有这样的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馆陶县“魅力教育”及“创建新课堂”精神引领下,我力求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味人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课后,有学生告诉我:“学文言文蛮有味道的,没有了往日枯燥乏味的感觉。”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预设的课堂容量偏多,致使对某些问题的落实难以深入,不能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很难利用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而且,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种小组活动模式,传统思维定势,以致不够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不好。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好好改进,和学生一起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