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解读.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702674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解读 内容摘要: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 要素 解读 “素养”是课程改革中的热词,但不少人说不清何谓“素养”。现代汉语词典仅给出模糊定义:平日的修养。从字面直观看,“素”涵盖着“本来,平时,原先,素常”的意思,“养”就是修养,人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气质、修养、就是素养。素养作为外显的结果可源于实践或者经训练获得。 语文课程标准就“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一.语言理解与运用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及其品质。它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本真性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种表述明确地告诉我们,在语文这门课程里,学生要学习的不只是“语言”和“文字”,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就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这个最基本的工具,包括它们的读音、含义、字形、结构、用法。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由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通过范例熟悉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成方式,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学会根据表达目的、对象和语境的特点获取信息和表达交流的技巧。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把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个层面上,“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反复地读课文,认真地写生字、精彩地用词说话,熟练地背诵课文,思辨地仿写短文,这些活动是运用语言文字的最基本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是思维的的工具,是思维的最直接现实,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语言训练也即思维训练。思维是人的意识活动,它必须借助语言对反映客观事物和关系的概念进行分类、概括和推理,否则,思维就无法进行。同时,思维活动的结果,也必须借助语言手段才能表达出来,否则,交际无法进行。所以,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如果没有思维,没有思维的结果,语言就是一片空白,就会失去交际的功能,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可见,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具有同一性。正因为这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句话既指出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又告诉我们:“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必须以语言为载体,必须在“发展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进行。 三.审美发现与鉴赏 审美发现与鉴赏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所具有的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及品质。学生通过阅读作品,品味语言艺术,在感受到美的同时,运用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表达美和创造美。语文课程是语言的艺术,它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一直是人类文化与人类精神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总是在字里行间渗透人类最美好的思想情感,以丰富的诗意与情意对人的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陶冶,对人类精神领域进行净化、升华和拓展。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指语文课程既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又是学生文化创新的源泉,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语文课程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具有特殊功能。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语文素养提升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GS2017GHB163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回民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