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上课有不有必要点名.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702402 上传时间:2020-03-02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54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上课有不有必要点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上课有不有必要点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上课有不有必要点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上课有没有必要点名 化工12级1班陈元 在大学里经常流行着这样一句话 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当然 经常逃课的学生也不是好学生 逃课也就随之成为所有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小插曲 我选择课题的选择理由 摘要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 目前大学生 逃课 现象成为国内外高等教育日常管理中的一大 令人头痛 的痼疾 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旷课是一种反常的现象 导致旷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对不同的诱因 解决的对策也不同 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 讨论 逃课 行为的制度约束机制 课堂点名 因为 点名 制度是衡量旷课的量化标准 关键词 大学生 逃课 教师 点名 一 点名 是对付的 逃课 的必修课钱钟书在 围城 里对方红渐在三吕大学教书时不太受学生欢迎的情形有段精彩描写 红渐记得自己老师里的名教授们从不点名 从不报告学生缺课 这才是堂堂大学者的风度 你们要听就来听 我可不在乎 他企羡之余 不免模仿 大概第二星期 他发现五十多学生里有七 八个缺席 这些空座位像一嘴牙齿忽然掉了几枚 留下的空穴 看了心里不舒服 他想以后非点名不可 找这样下去 只剩下有脚而跑不了的椅子和桌子听课了 第一 点名是为了什么 你让我 很受伤 很受伤 教师 点名 的心理基础大学生逃课对任课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压力 大学教师 作为高级知识分子 有很强 精神需要 和自我实现欲望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最基本的职业心理需求是自己的教学能够受到学生的关注 学生的到课率与听课的踊跃程度同教师的心理满足程度成正比 毫无疑问 大学生逃课对教师的心理是一大冲击 无论教师在口头上承认还是不承认 教师的心理变化直接制约教学水平的发挥 实际上 教师都希望自己所授课程能够得到学生的普遍好评 无奈的是 乘兴而来 败兴而归 就像方红渐看到空座位像 缺巴齿 心里不舒服一样 有的老师甚至说 要么你们就干脆全班都不来好了 其实 据调查 真正为了学生利益考虑要点名的情形很少 大多数喜欢点名的老师暴露出一种深刻的 自卑心理 特别是没有感染力的老师 要是没有这道防线的话 早晚学生会全部出逃 课堂会全面崩溃 自己也威信扫地 这也是教师喜欢扔这个 重磅炸弹 的根源 就如钱钟书所说 名教授是不屑于点名的 就算只有寥寥数人听课 也会 怡然自乐 那是他 高深 渊博 的最有力证明 所以 大师是 来者不拒 去者不追 的 二 学生双管齐下的对策 弄虚作假 隐性逃课 针对老师的 点名 之招 学生也自有应付策略 据调查显示 虽然有的同学履行了相应的请假手续 但在实际操作程序中弄虚作假 模仿老师签名等现象非常普遍 有的则 先斩后奏 让其同学把假条带给老师 老师点名时代替答 到 骗老师的 见义勇为者 大有人在 而更多的学生知道 胳膊抗不过大腿 就采取了 隐形逃课 的方式 课堂上就成了一个万花筒 第二 大学生还需要高中时代的监督吗 我们大学生已经是拥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成人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有12年的时间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学习 如果在大学期间仍然需要老师来监督 那么我们毕业后步入社会又需要谁来监督呢 我们不妨分开说 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 的确 点名确实这些同学按时去上课 可是如果学生在监督之下来上课 心不在焉 更加没心思听课 人虽在 但没有听课的效果 如果不点名 学生不来上课 没有掌握到知识 有可能因此而荒度了一年 但是人都是有思想的 当幡然醒悟的时候 必定会加倍努力的把拉下的功课补回来 我想这些被落下一年的学生经过大学的学习 收获应该远远大于那些身在教室心在外的 满分考勤生 再说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 他们已经掌握了老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 而老师却还要求他们出现在课堂上 那么是否失去了监督的意义 而成为了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要知道 上课出勤率与知识吸取量是没有因果或正比的关系的 点名后的反思 一 学生方面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已经成年 我们应认真规划我们的大学生活 而不是经常逃课去干无意义的事 很多时候一些课程的设置并不是必要的 这时 我们要想到去学习其它的一些东西来拓宽我们的视野 或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二 教师方面 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个人魅力 如 精神饱满 说话风趣 态度随和穿戴整齐进一步如果再在教学上显得有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有方法 在学生问题的处理上有辅导技巧 如此的教师形象 在教学中情境肯定会形成一种有效反应 可以诱发学生主动进入课堂参与学习生活 学生就愿意在课堂里耐心地听讲三 教学管理方面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实施主体教育 并且创造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 教育模式 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 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需要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