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49779 上传时间:2020-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执教:三岔小学 刘洪明教学内容:测量力的大小背景和目标: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这一课让他们认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弹力的认识。教材分析:本课有三个活动。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过程与方法: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情感、态度、价值观:3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教学准备:1、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长条形硬纸板、像皮筋圈、回形针。2、 教师准备:几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3、 课件。教学过程:1、 游戏引入(课前准备)。师:出示体育器材弹簧拉力器,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生:知道,这是弹簧拉力器。师:谁想来玩一玩?生异口同声:我想玩。师:请一名力气小的女生上来玩。师:弹簧有什么变化?生齐声回答:弹簧被拉长了一点,放松后弹簧又还原了。师:再请一名力气大的男生上来玩。师:弹簧有什么变化?生齐声回答:弹簧被拉得很长,放松后弹簧又还原了。师:谁能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呢?生1、女生的力气小,男生的力气大。生2、弹簧受的力小,拉得就短,弹簧受的力大,拉得就长。生3、松手后,没有在弹簧上用力,弹簧就还原了。评析:本课以游戏导入,选择了学生上体育课时既熟悉又喜欢玩的的拉力器,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好玩的天性,从而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本课的内容上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2、 自读静思(探究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师:给各小组分发弹簧测力计、钩码等学具。生:分小组玩弹簧测力计。师:你们能从弹簧测力计上发现哪些信息?生1、我发现弹簧测力计上有: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析、挂钩。生2、我发现弹簧测力计能拉长,还能还原。生3、我发现在弹簧测力计上用的力大,弹簧就拉得长些,用力小,弹簧就拉得短些。生4、我能用弹簧秤称量文具盒的重量。.师:同学们真会玩,很聪明,发现了许多弹簧秤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并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评析:刘老师通过让学生玩弹簧秤,让学生在玩中发现了知识,收获了能力,刘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3、 互读汇思(认识弹簧测力计)师:出示幻灯片,介绍几种弹簧秤:平板式、手柄式、圆筒式、条形测力计。生:分小组观察弹簧测力计。师: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有哪些?生1、提环、指针、刻度板。生2、还有挂钩。师:虽然有这么多款式的弹簧测力计,但它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师:弹簧测力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生1、提环用来提起要称量的物体。生2、刻度板用来显示所称量物体的重量。生3、指针用来指示所称量物体的重量。生4、挂钩用来挂起所称量的物体。师:这几位同学都回答得非常好,希望继续发扬,其他同学要向他们学习,多动脑筋。师:请各小组认真观察刻度板,有什么秘密?第一小组:我们发现力的单位是牛顿,用字母N表示,1牛100克力。第二小组:我们小组发现这个弹簧测力计最多能称量5N的力。第三小组:我们小组发现这个弹簧测力计最多能称量3N的力,我们还发现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测力范围在03N之间。第四小组:我们小组有一个同学的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到0,不知怎么办?师:同学们都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如果那个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向0,就把它调0,并演示调0的方法和过程。师: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要注意些什么?请同学们看书P78。生:看书。师:分小组进行汇报。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时应注意:1、 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2、 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 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老师用幻灯片展示出来。生:齐读一遍。师:用幻灯片展示不同重物的刻度,并让学生读数。全班学生:小声读出刻度板上的读数。师:每个小组推荐一人读出刻度板上的读数。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分别推荐一人读出刻度板上的读数。评析:刘老师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部结构,学生观察得非常认真、细仔,同时又发现了个别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批向0,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全班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肯定。4、 共读深思(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师:请各个小组打开钩码盒,用钩码体验0.5N,1N,2N,3N不同力的大小。生:分小组进行体验,每个同学都把上述不同力的大小体验一遍。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呢?生:讨论。生:先估计,再测量。在测力时要慢慢提起物体,不要用力过猛,如指针已经达到最大数值还没有提起重物,应停止测量,或改用测量范围更大的测力计。师:很好,同学们都很动脑筋。各小组先估量一个钩码的重量,再测量它的实际重量并记录。生:估量,测量、记录。师:你们估量的重量与实际的重量有区别吗?生1:有区别,我们小组估量的重量与实际的重量相差了0.1牛。生2:我们小组估量的重量与实际测得的重量也有区别,相差了0.2牛。生3:我们小组估量的重量与实际测得的重量相差了0.4牛。师:有误差是正常的。师:各小组再多测量一些随身携带的物品,先估量,再测量,并记录下来。生:分小组进行估量、测量、记录。师:分小组进行汇报。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分别用投影仪进行汇报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师:你们的估量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比较如何?生:我们估量的值与实际测量的值误差变小了。师:同学们做得非常棒。只要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估量与测量,我们的估量与实际测量误差会更小。评析:刘老师先让学生体验不同力的大小,再尝试测量一个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从汇报的不统一数据中,分析出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并安排了测量自己随身带来的物品的活动,使学生对弹簧秤的使用方法更加清晰、准确。5、 拓读延思(把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向课外延伸,用于实际生活)师:请各个小组称量你们的笔袋的重量并记录下来。生:各小组实际进行称量,并记录下来。师:请各小组在桌子上用测力计拖笔袋,并记录下来实际用的力的大小。生:各小组实际进行操作并记录拖笔袋时所用的力。师:拖笔袋与提笔袋相比较,力的大小一样吗?生:不一样。师:为什么?生1、因为拖笔袋时,笔袋的重量主要在桌面上,所以用的力要小一些;而提笔袋时,笔袋的重量全部在挂钩上,所以用的力要大一些。生2、因为拖笔袋时测量的是摩擦力,而提笔袋时测量的是重力,这两个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师:同学们都很动脑筋,老师很高兴,只要大家积极动手,认真动脑,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许多发现。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什么。生2、我知道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批向0时,使用时应当调0才能使用。生3、我知道测力计在测量物体的重量时,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生4、我知道估计的物体重量与实际的重量是有误差的。生5、我知道了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生6、我知道一个物体的重力要比它在桌面上的摩擦力大。.师:每位同学回家后自己制作一个橡筋测力计。师:需要哪些材料?生:橡皮筋、硬纸板、曲别针。师:明天小组长把每个同学做的橡筋测力计收起来,看谁做得既美观又实用。评析:刘老师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体验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点评:测量力的大小是小学科学五年级的内容,刘老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使科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围绕着认识并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设计了“观察弹簧秤”、“玩弹簧秤”“估量与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三个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称量练习中能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总体上,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学生活动设置恰当。一是创设情境有新意。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让学生玩弹簧秤开始了新的知识的学习。二是实验用品选取恰当,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测量几种物品的重力”活动中,测量的对象为学生的一些学习用品。这些物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起力的单位概念。估计被测物体的重力是难点,教师选择用钩码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得出利用钩码来估计被测物的重力大小,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激中发了思维,同时教师充分指导学生运用工具来进行科学测量。三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整个教学设计从观察到实验操作的教学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教师在过程中仅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充分动手、动脑,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很考验学生的观察、讨论以及汇报的有效性。在观察、讨论活动时,学生的配合度较高,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中很快找出恰当的方法和正确的答案。 当然,本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过于分享自己的想法,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答案;还有就是教师在讲解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操作不够细致。正确使用弹簧秤的操作除了教材上的三点,还有“测量重物时,测力计应当保持竖直”,同时应当渗透重力方向的教学。不超出量程的操作,除了估计之外,还要慢慢提起,同时教师还要进行示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考虑了如何完成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环节,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就围绕自己的设计展开课堂教学,以自己心中的设计为主线,因而就没有放开手脚来让学生进行探究,造成了流于一定的形式,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行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