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实验一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1872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电实验一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模电实验一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模电实验一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 模电实验一BJT单管共射放大电压放大电路实验一 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并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电路动态性能(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以及幅频特性等)的测试方法。3 进一步熟练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二、 实验仪器及器件仪器及器件名称数量+12V直流稳压电源1函数信号发生器1示波器1数字万用表1晶体三极管1电阻器若干电容器若干三、 实验原理图1-1为射极偏置单管放大电路。图1-1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电压增益输入电阻 Ri = Rb1Rb1rbe 输出电阻 Ro Rc Ic的测量 四、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为防止干扰,各电子仪器的公共端必须连在一起,同时信号源、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的引线应采用专用电缆线或屏蔽线,如使用屏蔽线,则屏蔽线的外包金属网应接在公共接地端上。1. 调试静态工作点。接通直流电源前,先将RW调至最大,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旋钮旋至零。接通+12V电源、调节RW,使IC= 2.0mA(即VE=2.0V),测量VB、VE、VC及RB1值。计入表1-1。表1-1 IC= 2.0mA测量值理论计算值VB(V)VE(V)VC(V)RB1(K)VBE(V)VCE(V)IC(mA)2.6222.0079.43160.600.7068.02.0计算过程:由题可知:IC =2.0mA; VB=Rb2/(Rb1+Rb2)VCC=2.706V由公式VBE=VB-ICRE=0.706V由得:VCE=12-2*(1+1)=8.0(V);而由测量值所得VCE=9.431-2.007=7.424(V) 有一定的误差但在可接受范围内。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在放大电路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vs,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旋钮使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压vi5mV,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输入电压v0波形,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述三种情况下的v0值,并用双踪示波器观察V0和Vi的相位关系,计入表1-2.表1-2 IC= 2.0mA Vi=4.938mVRC(K)RL(K)V0(V)AV观察记录一组V0和Vi的波形20.48999.0310.251250.87120.1673533.89(黄色为输出波形,蓝色为输入波形)计算过程:AV=VO/Vi;分别带入三组数据得到三组AV值。分析:图中黄色输出波形和蓝色输入波形正好呈反相位的关系,且输出波形幅值相比于输入波形被放大。符合反相放大的特性。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置RC=1K,RL = ,Vi适量,调节RW,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波形,在v0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数组IC和V0值,记入表1-3。表1-3 RC= 1 K RL = Vi=6.742mVIC(mA)1.51.82.02.052.2V0(V)0.8110.9130.9750.9881.027AV120.29135.42144.62146.54152.33 测量时,要先将信号源输出旋钮旋至零(即使Vi=0)。分析:AV=VO/Vi;在输出波形不出现失真的情况下,随着IC增大,电压放大倍数AV也不断增大。4.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置RC=1K,RL=2K,vi=0,调节RW使得IC=2.0mA,测出VCE值,再逐步加入输入信号,使得输出电压v0足够大但不失真。然后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RW,使波形出现失真,绘出v0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IC和VCE值,记入表1-4中。每次测量IC和VCE时都要将信号源的输出旋钮旋至零。表1-4 RC=1K RL=2K Vi=13.832mVIC(mA)VCE(V)v0波形失真情况管子工作状态1.1749.115饱和失真饱和状态2.07.417不失真放大状态4.5172.351截止失真截止状态分析:当IC=2.0mA时,静态工作点设置合理,输出波形没有出现失真的情况,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当IC=1.174mA时,静态工作点过高,因晶体管饱和而出现底部失真,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当IC=4.517mA时,静态工作点过低,出现顶部失真,晶体管工作在截止区。5.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置RC=1K,RL=2K,按照实验原理4中所述方法,同时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电位器RW,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VOPP及V0值,记入表1-5。表1-5 RC=1K RL=2KIC(mA)Vim(mV)Vom(V)VO(P-P) (V)3.2159.6621.0282.85分析:此时用交流毫伏表测出VO=1.028,则动态范围等于22VO=2.91V,而用示波器所读出VO(P-P)=2.85V,大致上相等。6.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置RC=2K,RL=2 K,IC= 2.0mA。输入f=1 KHz的正弦信号,在输出电压v0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VS、 Vi和 VL记入表1-6。保持VS不变,断开RL,测量输出电压v0,记入表1-6。表1-6 IC= 2.0mA RC=2 K RL=2 K(表中的“计算值”为理论计算值)VS(mV)Vi(mV)Ri(K)VL(V)V0(V)R0(K)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计算值10.3946.9332.001.880.4920.9852.002.00 计算过程:测量值:Ri=Vi/(VS-Vi)RS=(6.933/3.461)*1=2.00 K; RO=(VO/VL-1)RL=1.00*2=2.00 K; 计算值:假设=150,rbb=200,则rbe= rbb+UT/IC=2.15 KRi=Rb1/Rb2/rbe=60.60/20/2.15=1.88 KRO=RC=2.00 K 分析:因为不知道准确的值和rbb的值,所以计算值与测量值上有一定差距。7.测量幅频特性曲线 取Ic=2.0mA,Rc=1K,RL=2 K。保持输入信号Vi的幅度不变,改变信号源频率f,逐点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Vo,记入表1-7。 表1-7 Vi=6.92mV特殊频率f(HZ)Vo(V)Av=Vo/Vi800.2200431.797F1910.23634.1041000.2463935.6051200.2654938.3651500.2851941.2122000.3042543.9664000.3274347.3165000.3306747.784Fo1K0.33548.41010K0.3366348.64550K0.3356448.502200K0.3297847.656300K0.3169345.799400K0.2940242.488500K0.2608637.696Fn568K0.235534.031600K0.2211131.952根据所测数据绘制的幅频特性曲线图如下:五、 实验总结1. 列表整理测量结果,并把实测的静态工作点、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之值与理论值比较(取一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VBE(V)VCE(V)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理论值0.6220.7067.4248.00误差分析:如表中数据所示,所计算出来的理论值和实际测量值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偏差并不是很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误差原因:1.实际实验中使用的元器件可能有老化的现象,所以造成本身的阻值与所标示的阻值上有差距,因而造成误差。 2.在实验中,长时间工作造成的温度上升可能对元器件有影响,所以造成实验误差。3.在使用万用表以及交流毫伏表测量时,仪器本身就存在误差,且在一些很灵敏的读数(例如mA)时,表上的读数会不停的跳动,此时读数可能存在偏差。4.可能是人为操作时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2. 总结RC、RL及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影响。1.RC越大,电压放大倍数越大、输入电阻不受影响、但RO=RC所以输出电阻越大。2.RL越大,电压放大倍数越大、输入电阻不受影响、输出电阻不受影响。3.在输出波形不出现失真的情况下,静态工作点中电流越大,电压放大倍数越大、输入电阻越小、但输出电阻不受影响;但静态工作点过高或者过低时,输出波形出现失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