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60390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文《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文《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由于缺少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造成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不良习气。因此,作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在交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研究了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与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1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2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3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4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友好交往。关键词:小班幼儿 交往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要把学习初步的交往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2002.4 江苏教育出版社。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并容易适应新的环境。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由于缺少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造成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不良习气。因此,作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在交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张博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第24页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孩子与同伴交往是克服性格孤僻和自我中心的良好途径。交往对孩子具有独特的心理价值,这是亲子关系代替不了的。”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二、概念的界定:同伴交往态度:是指幼儿与人交往过程中通过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的外在的态度倾向。友好行为: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同伴间的分享、助人、谦让等行为。交往能力:是孩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运用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三、研究与策略在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一)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1组织丰富的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小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它是儿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实际上是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来学习人际之间的交往,从游戏的角色分配和游戏的材料的使用来看,常常需要儿童学会协调,而这种协调能力正是与同伴交往中逐步学会的华爱华著:学前教育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53-154页。尽管小班幼儿有了同伴交往的需要和初步的能力,但是受自我中心心理特点及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较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享,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如:多组织幼儿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玩娃娃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交往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必须共同商量、互相配合、友好交往,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交往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交往的机会。2创设教育环境,提供锻炼机会。依据阶段目标,创设与主题相一致的幼儿园环境,提供锻炼机会,促进幼儿交往能力提高。例如:在培养幼儿交往语言中,把幼儿园环境布置成“我和小动物打电话”,刺激幼儿有想说的愿望,并会想想该说什么?怎么说?然后提供玩具让幼儿模仿和对话,使幼儿在场景中获得交往语言的提高。有计划地安排社会性教育活动,利用“家长社区资源”组织幼儿在社区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扩大幼儿与社会的接触。例如:与社区老人接触,到同伴家作客等,以发挥多种教育途径的功能,并让家长在参与过程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的,达到同步教育的效果。 (二)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幼儿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时却常常会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给他们一些同伴间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第39页(1)教幼儿待人礼貌、热情。在幼儿群体中,可以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貌的孩子常常能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遇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感染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和情感,及时给予正面强化,使幼儿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2)教给幼儿主动交往的方法。小班幼儿间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玩具而发生的。他们为玩具而发生争抢行为,或者通过玩具而向同伴表示邀请。我们鼓励幼儿将家中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在集体面前介绍给同伴。在活动中,我们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启发幼儿加强同伴间的交往,如“你想玩他的玩具该怎么说?”“你想和谁一起玩玩具?”“你们是怎么玩的?”除了玩具,还启发幼儿把家中的图书、小食品拿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跟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让幼儿学会主动交往。(三)善于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活动评价:是指对照活动目标,对由于活动行为而发生的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裴锑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第305页(1)活动中的评价。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进行评价应注意评价的随机性,即评价应紧跟着幼儿的活动进行。随机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正确的交往行为时,及时表扬鼓励,发挥榜样作用,使其他的幼儿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并在活动中去模仿;在发现不正确的行为时,要及时指出来并教给他应该怎样去做刁培萼吴也显等著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2005.5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15页。如幼儿在借积木或插塑不成功时,老师告诉他借别人东西要有礼貌,要看着别人的眼睛用商量与恳求的语气来说,并示范给他看,让他按老师的样子再试一次。这样幼儿就把这一交往技能深深的印在了脑子里,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我能够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进一步强化交往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交往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关注过程,强调过程与评价的整合,使评价自然而然地伴随过程的开展而进行,这就是过程性评价的思想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袁爱玲 何秀英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第291-297页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终结性评价。(2)活动后的评价。评价应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对于那些成功交往合作完成主题的幼儿,一起讲一讲哪里完成的好?哪个小朋友活动中表现出色,为什么出色?哪些做法是对的?评价后及时发一些小礼物表示对他们合作成功的奖励,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知道只有通过大家集体一起努力才能成功。对于没能完成的主题,引导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没有完成,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哪些做法是不对的,需要改正,下一次应该怎样做?通过这两方面的评价,既强化了幼儿的正确、积极的交往行为;又能使幼儿找到自己活动中的弱点与不足,知道怎样避免与改正。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评价下,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回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让幼儿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体验到“学会本领”的喜悦,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投入的内部动力,这有利于促进孩子有益经验的形成和积累。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002.4 江苏教育出版社所以评价应注重儿童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及时发现孩子萌发的智慧的火花,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四、实施成效(一)小班幼儿已形成了通过语言进行交往的基本能力。 通过加强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情境表演、互换角色练习、共同建构、合作比赛等有趣的游戏,幼儿已经习得一些交往语言,如:用以协调双方行为的商量用语:“这样可以吗”、“好吗?”、“行不行?”;表示关心别人的安慰用语:“别害怕”、“没关系”、“别着急”、“我能帮助你吗?”;表示不愉快的不满用语:“我生气了”“我不喜欢你这样”;表示不同意的拒绝用语:“不!”、“不喜欢”、“不愿意”等,这丰富了幼儿语言交往的形式和内容。而且幼儿习得的这些交往语言,我们在日让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迁移,如:幼儿学会说:“请你帮帮我,好吗?” “请好吗?” “请让一让,行吗?”“请和我一起玩,好吗?”“请你来娃娃家做客,好吗?”游戏中,除了强化幼儿语言的交往功能,我们还引导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主题,制定游戏规则,鼓励幼儿通过协商分配角色,各游戏成员有机地进行交往,从中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们在游戏体验到了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已经逐步学会了合作、谦让、互换、轮流、妥协等协调同伴关系的技能。(二)幼儿在交往行为上出现了可喜变化。很多孩子从刚开始的个人玩到后来的合作着玩,幼儿玩得自在而融洽,学会了许多礼貌用语,增强了同伴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了交往能力。如在丁冬小门铃的音乐游戏中,我先让幼儿自己找同伴,然后与同伴商量,谁做客人,谁做主人。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游戏。在游戏中我经常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分配角色,小朋友游戏的兴趣更浓,游戏得更带劲,幼儿在活动中合作交往的意识也强了。例如:在角色游戏“过家家”中,儿童商量分配角色,有当妈妈的,有当爸爸的,有当奶奶的,每个角色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在这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孩子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了游戏的协作性。(三)促进了游戏活动的质量提高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参于到游戏中去,角色扮演的过程也即幼儿学习榜样的过程,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升了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能力R.E.Slavaing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1页。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将若干个主题同时进行,如娃娃家、商店、医院、开汽车等,让幼儿自由选择。如结构游戏中开展小组交往合作活动,既能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充分参与,在参与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又能使幼儿在享有操作自由的前提下,得到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等能力方面的有效发展。角色游戏中幼儿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而以所扮演角色自居,想角色所想, 急角色所急,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华爱华著:学前教育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72页。例如: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角、医院角、表演角等,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幼儿在游戏角色中活动,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四)家长对孩子交往能力的提升给予积极的评价。很多家长和我们交流时都说,自己的孩子有了交往的愿望。客人到自己家里来,应怎样招待;去客人家时,应该怎样说、怎样做;在公共场所应该 怎么说、怎么做。如来园时要有礼貌地招呼老师和同伴;家中有小客人时,孩子在提醒下拿出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拿出喜爱的玩具与小伙伴一起玩。孩子逐渐学会了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让孩子学会谦让,久而久之孩子就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吃东西时,孩子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还能考虑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独占的念头,自私的心理已经逐渐克服。五、不足与展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附在一定的活动中,而游戏就是这样一种适宜幼儿交往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2002.4 江苏教育出版社。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要让幼儿同伴间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还有过程。这个过程要延展到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进行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以便逐步提高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2002.4 江苏教育出版社 袁爱玲何秀英著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291-297页主编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 R.E.Slavaing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第18-21页洪秀敏,幼儿社会性交往的生态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4期 第31页 刁培萼吴也显等著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2005.5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15页 刘炎编著幼儿园教育概论M1999.8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57页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9页华爱华著:学前教育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53-172页裴锑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第305页 张博著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第24页论 文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班 级:小 一教 师:蔡 盈 2014年4月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