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炼油化工企业设备的安全管理.doc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492377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炼油化工企业设备的安全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强化炼油化工企业设备的安全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强化炼油化工企业设备的安全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化炼油化工企业设备的安全管理摘要:通过深入阐述安全管理工作在设备管理中的意义,进一步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剖析设备的危害因素,揭示了强化炼油化工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探索了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强化;炼油化工;企业;设备;安全;管理1前言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点,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安全生产工作是全社会性的系统工作,必须全员参与,各部门通力配合才能搞好。尤其是设备管理部门与安全生产更是密切相关,据资料显示80%以上的安全事故和设备有关,所以设备管理必须与时俱进,从践行“三个代表”出发,站在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2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应有之意2.1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第四章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中,已经写明了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十六条写到: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第十七条则明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动力、起重、运输、仪器仪表、压力容器等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性试验。2.2设备法规制度方面有明确规定。国务院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暂行条例和原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家质监局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都明确规定:从设备的管理维修、生产组织和使用保养等方面应采取技术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不安全隐患,加强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性试验,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3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是法律的使然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和第八十三条都对设备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另外劳动保障法也对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原因而出现的有害健康的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高频电磁场、噪音、震动、高温)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4设备的有害及危险因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消除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是确保生产系统安全的物质基础。设备的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含职业病),或能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则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能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4.1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包括静态危险,如刀具的刀刃、机械设备突出部分、飞边等;运动状作者简介:夏智富,高级工程师,大庆石油学院化机专业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设备管理工作。态下的危险,如接近危险、经过危险、卷进危险、打击危险、振动夹住危险、飞扬打击危险等。4.2非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4.2.1电击伤:指采用电气设备作为动力的机械以及机械本身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漏电或静电引起的危险。包括:触电危险和静电危险。4.2.2灼烫和冷冻危害:如在热加工作业中,被高温金属体和加工机件灼烫的危险,或与设备的高温表面接触时被灼烫的危险,低温金属设备接触时被冻伤的危险。4.2.3振动危害: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机械本身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危害。4.2.4噪音危害:机械加工过程或机械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而引起的危害。4.2.5电离辐射危害:指设备内部放射物质,x射线装置,射线装置等超出标准所允许的剂量而形成的电离辐射危险。4.2.6化学物危害:机械设备在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化学物所引起的危害。包括:工业毒物危害、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性危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危险。4.2.7粉尘危害:指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粉尘引起的危害。5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5.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发挥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5.2减弱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5.3距离防护的原则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远近有关,依照距离危害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小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显然是有效的。5.4坚固原则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尤其是在设计时充分运用。5.5设置薄弱环节原则是指利用薄弱的元件,在设备上设置薄弱环节,在危险因素未达到危险以前,已先将薄弱元件破坏,使危险范围缩小或使危险终止。5.6互锁原则是指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强制发生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运行或操作。如高压配电屏的网门,当合闸送电后就自动锁上,维修时只有拉闸停电后网门才能打开,以防止触电。5.7自动化原则在不能用其他办法消除危险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危险因素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可用机器或自动控制装置操作。6实现设备安全的途径实现设备安全的途径主要有:设备的本质安全化;面向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采用控制技术消除或减弱不安全因素;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笔者认为重点应为设备的本质安全化及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6.1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为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的安全化。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杜绝或减少伤亡事故,减少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安全化要求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6.1.1设计阶段: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因素,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近危险区,如将危险区域完全封闭,采用安全装置,实现自动化等都是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6.1.1.1设备的设计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准向工作场所和大气排放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不应产生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噪声、振动、辐射和其它污染,对有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必须在设计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护,必须有直接安全卫生措施、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以及提示安全卫生技术措施。6.1.1.2设备的设计必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6.1.1.3设备设计使用的材料要具有良好的安全卫生性能:用于制造生产设备的材料,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必须能承受在规定使用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在正常使用环境下,对人有危害的材料不用来制造设备;禁止使用能与工作介质发生反应而造成危害的材料;处理可燃气体、易燃和可燃液体的设备,其基础和本体应使用非可燃材料制造。6.1.1.4设备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6.1.1.5设备的操纵器、信号和显示器应满足安全技术并符合人类工效学原则。6.1.1.6安全防护装置与设备配套。6.1.2操作阶段: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靠状态,以及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6.1.3管理措施:指导设备的安全使用,向用户及操作人员提供有关设备危险因素的资料、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安全手册等技术文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发现及处理不安全因素的能力。总之,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从控制事故物源入手,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途径与方法,对于从根本上发现和消除事故与危害,防止误操作及设备故障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它贯穿于方案论证、设计、基本建设、生产、科研、技术改造等一系列过程的诸因素,是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安全原则。6.2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内容设备使用要求做到安全、合理。一方面要制止设备使用中的蛮干、滥用、超负荷、超性能、超范围使用,造成设备过度磨损,寿命降低,导致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避免设备因闲置而造成的无形磨损。6.2.1实行设备使用保养责任制。6.2.2实行操作证制度。6.2.3操作人员必须按规程要求搞好设备保养,经常保持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6.2.4遵守磨合期使用规定。6.2.5创造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6.2.6合理组织生产。6.2.7培养设备使用、维修、管理队伍。6.2.8建设设备资料档案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是要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如设计阶段采取安全设计,提高防护标准,使用维修阶段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改造、改善维修等;组织措施,如安全教育、事故分析处理、安全考核审查等,消除一切使机械设备遭受损坏,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李葆文.设备管理新思维新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