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64132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1.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3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3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器甲是有氧呼吸的场所B. 细胞器乙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C. 细胞器丙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 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甲和丙【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细胞为动物细胞,甲有膜结构和核酸,可推断甲细胞器为线粒体;乙的脂质含量不为0,说明乙细胞器有膜结构,但无核酸,可推断乙细胞器可能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丙的脂质含量为0,说明没有膜结构,但含有核酸,可推出丙细胞器为核糖体。【详解】据分析可知,细胞器甲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错误;细胞器乙可能是溶酶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无关,B错误;细胞器丙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正确;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丙,即核糖体,没有线粒体,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辨析图示中各细胞器的结构差异,推测其名称和功能,再根据题意作答。2.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苹果呼吸道上皮 神经元柳树 细胞内蛋白质、水等化合物 甲型H1N1病毒 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 一块玉米长势良好的农田 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A. B. C. D. 【答案】C【解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根据题意分析,苹果为器官;呼吸道上皮为组织;神经元为细胞;柳树为个体;细胞中的蛋白质、水等化合物为非生命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甲型H1N1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故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山毛榉为种群;一块玉米长势良好的农田为生态系统;某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为群落。因此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故选C。3. 下图是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的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B. 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C. 在细胞可承受的浓度范围内,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更高D. 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升高【答案】B【解析】细胞液的浓度越大,细胞渗透压越高,细胞吸水力越强,因此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正相关,A项错误;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的浓度等于或高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的吸水力仍然存在,B项错误;在细胞可承受的浓度范围内,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增大,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更高,C项正确;在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减小,细胞吸水力逐渐降低,D项错误。【考点定位】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名师点睛】本题以“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所学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知识要点的理解能力以及实验分析、处理能力。有关曲线图的分析问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条件及其原因,细胞液浓度的大小与细胞渗透压的高低和细胞吸水力的关系,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以及曲线的变化趋势,起点、转折点、终点等点的含义。4. 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A. 甲高于乙B. 乙高于甲C. 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D. 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答案】C【解析】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两者均为 03g/mL)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由于葡萄糖分子小所以甲浓度高于乙,水分子从乙流向甲,液面情况是甲高于乙。由于葡萄糖分子能通过半透膜而蔗糖分子不能通过,甲的葡萄糖流向乙,乙的蔗糖不能流向甲,一段时间后乙的浓度高于甲,水分子从甲流向乙,液面的情况是乙高于甲。所以C项正确。A、B、D项不正确。【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名师点睛】U”型管中水分子移动方向的分析(1)膜两侧溶液中浓度高的一侧渗透压高,浓度低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2)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持平。(3)如果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 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 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 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答案】B【解析】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不能看到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A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B正确;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液体在盖玻片下移动,使植物细胞完全浸在液体中,C错误;不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这一步的观察现象要作为对照,D错误【考点定位】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6.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B. 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C. 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D. 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A【解析】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图中A与核糖构成腺苷,A错误;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B正确;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保证细胞需要的能量供应,C正确;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能够顺利进行,D正确【考点定位】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名师点睛】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酶不同:酶1是水解酶,酶2是合成酶;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7.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四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肽酶 过氧化氢酶 纤维素酶 ATP水解酶A. 肽键、过氧化氢、细胞壁、高能磷酸键 B. 过氧化氢、肽键、细胞壁、磷酸基团C. 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ADP D. 蛋白质、过氧化氢、细胞膜、脱氧核苷酸【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极少数酶的本质是RNA;酶的结构具有特异性,决定了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在化学反应中作用于特定的物质和位点。【详解】肽酶的作用是促进多肽的水解,作用的对象是多肽中的肽键,因此,B和D答案均错误;过氧化氢酶可促进过氧化氢的水解,使过氧化氢快速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对象是过氧化氢,因此,C错误;纤维素酶的作用是促进纤维素的水解,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因此纤维素酶的作用对象主要是细胞壁;ATP水解酶的作用是促进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作用的部位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酶的本质和作用,以及在化学反应中发挥的作用,再根据题意作答。8.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细胞内还有与ATP结构类似的GTP、CTP和UTP等高能磷酸化合物,但ATP用途较为广泛。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TP分子能在细胞膜上某些蛋白质的催化下水解B. CTP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后的产物能作为合成DNA分子的原料C. G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不一定伴随GTP的水解D. UTP是三磷酸尿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答案】B【解析】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ATP在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催化下会水解,A正确;根据题意可知,CTP与ATP的结构类似,因此CTP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后得到的胞嘧啶核糖核苷酸,该物质是合成RNA的原料,B错误;GTP的合成常伴随放能反应,而吸能反应不一定伴随GTP的水解,也可能是ATP、CTP等的水解,C正确;根据ATP的结构可知,UTP是三磷酸尿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要理解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通常情况下,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有关,而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有关。9. 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 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B. 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C.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本身有颜色,因此不需要染色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就能看到,故A正确;脂肪被苏丹染成橘黄色颗粒才能被观察到,线粒体需要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观察到,由于紫色洋葱鳞片叶的液泡大且有颜色,因此不能清晰地看见细胞核。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中材料的选取和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10. xx年上半年,非典型肺炎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经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经查明引起该病的生物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认为这种病毒是生物的主要理由是A. 它能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B. 它能通过增殖繁衍后代C. 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 它的组成元素中含有C 、H、O【答案】B【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AC错误;病毒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以增值的方式产生后代,B正确;该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所以组成该病毒的化学元素包括C、H、O、N、P,D错误。【考点定位】病毒的结构和代谢【名师点睛】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等;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11. 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A. 1、3、5B. 2、4、6C. 2、3、6D. 2、4、5【答案】C【解析】图中1、2表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3、4表示目镜,目镜与物镜相反,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5、6表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其中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短。由于题中要求得到最大放大倍数,因此应选用高倍组合,即2、3、6,故选C。12.下图曲线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选取绿色植物成熟的叶肉细胞来进行B. 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曲线中b点左移C. 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D. 6min时取出两个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均可看到质壁分离现象【答案】C【解析】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要选择含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如成熟的叶肉细胞,A正确;若B溶液的浓度稍减小,则浓度差减小,相同时间内失水的程度变小,复原时所需要的时间变短,即a点下移,b点左移,B正确;在04min内,两种曲线的失水程度不同,有可能是由于浓度差不同引起,但整体曲线趋势不同,是因为溶液不同,A可能是蔗糖溶液,B可能是一定浓度的硝酸钾,C错误;6min时两个细胞失水量较大,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13.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A. 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 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C. 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D. 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肌肉细胞不能产生葡萄糖,只能消耗葡萄糖,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故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钠离子进入细胞,顺浓度运输,主动运输运出细胞,即可逆浓度运输,故B正确;图中葡萄糖的运输,需要载体,由钠离子驱动,没有ATP参与,可能是协助扩散,故C正确;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故D错误。【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14.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 mL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自注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向各试管中滴一滴碘液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 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观察实验现象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实验步骤是否合理是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的关键。过低的温度和过高的温度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在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中,酶均失去活性且不能恢复;同一种酶在不同pH下活性不同,不同的酶的最适pH不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详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试管编号加入等量淀粉糊加入等量淀粉酶不同温度下水浴相同时间滴加碘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因此,最合理的实验顺序是: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 mL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自注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 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向各试管中滴一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本题正确答案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应该不能先将酶和底物混合,因为酶具有高效性,一旦混合后就会发生反应,再根据题意作答。15.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选用花生作为实验材料检验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B.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大豆种子研磨滤液中蛋白质存在时加热后才能呈紫色C. 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出现砖红色D. 选用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作为实验材料检验淀粉存在时需要使用苏丹IV染液【答案】A【解析】检验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A项正确;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加热,B项错误;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才会出现砖红色,C项错误;检验淀粉存在时需要碘液,D项错误。【点睛】检验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检验花生匀浆中含有脂肪不需要使用显微镜。1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烧杯中的液体为蔗糖溶液,长颈漏斗中的液体为蒸馏水。在单位时间内,由漏斗中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比烧杯中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要多,故开始液面快速下降;随着烧杯中蔗糖溶液浓度降低,漏斗内部液面下降减慢;当进出水分子相等时,液面不在下降。A正确,B、C、D错误。考点:主要考查渗透作用实验装置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1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B. 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常伴随ATP的水解,放能反应常伴随ATP的合成C. 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D. 需氧型生物的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均是线粒体【答案】B【解析】ATP分子中的高能化学键储存着大量的能量,A项、C项错误;细胞中的吸能反应如生物合成等常伴随ATP的水解,放能反应如有机物分解常伴随ATP的合成,B项正确;需氧型的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和细胞膜),D项错误。18.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实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A. 实验 B. 实验 C. 实验 D. 实验【答案】B【解析】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能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错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淀粉作为底物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错误;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为还原性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分解,实验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可以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也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蔗糖水解产物是还原糖),正确;利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该用碘液来检测,错误,故选C。19.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一分子的麦芽糖将分解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B. 如果温度升高5,则f点向左上方移动C. 保持麦芽糖酶的量一定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之一D. fg段不再上升的原因很可能是麦芽糖已消耗完【答案】C【解析】一分子的麦芽糖将分解成两分子葡萄糖,A项错误;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该曲线是酶的最适宜温度下的曲线,温度升高5,酶的活性会下降,f点都将下移,B项错误;据乙图可知,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实验中自变量是麦芽糖的量,而麦芽糖酶的量、温度等是无关变量,C项正确; fg段不再上升是受限于麦芽糖酶的量,D项错误。20.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可以说明或证明下列中的哪项?植物细胞的死活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失水;反之,细胞则渗透吸水 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项,质壁分离和复原是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表现出的特有的生理现象,而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故正确。项,细胞壁的伸缩性远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从而使得细胞渗透失水后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故正确。项,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建立在细胞内外浓度差基础上,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不同使细胞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故正确。项,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的前提是原生质体的选择透过性,故正确。项,在此实验中,无法证明细胞壁的成分,故错误。综上所述,因为正确,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考点:跨膜运输的实例21.下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30%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S3为30%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装置A漏斗中溶液液面上升速率逐渐下降B. 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S2S1C. 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D. 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答案】B【解析】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图A中S1为30%蔗糖溶液、S2为蒸馏水,所以漏斗内液面上升。图B中S2为蒸馏水、S3为30%葡萄糖溶液,而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右侧液面先上升,后下降。A、装置A中,S130%蔗糖溶液S2蒸馏水,所以漏斗中溶液液面上升,但随着液面差h的增大,液面上升速率逐渐下降,A正确;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双向的,但S2S1的明显多于S1S2的,B错误;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漏斗中溶液存在势能,所以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C正确;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能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明确水分子总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2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 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 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 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答案】B【解析】通常认为细胞膜丧失完整性,细胞即可被认为已经死亡。台盼蓝是检测细胞膜完整性最常用的生物染色试剂。健康的正常细胞能够排斥台盼蓝,而死亡的细胞,膜的完整性丧失,通透性增加,细胞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A正确;氨基酸不含肽键,而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中的肽键,B错误;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通常用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溶液或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C正确;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在水浴加热下还原成砖红色,D正确。【考点定位】课本基础实验染色所用的试剂及其用途。【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染色所用的试剂及其用途,要求考生掌握课本实验,掌握细胞膜的完整性检测、双缩脲试剂的作用、细胞分裂图像的观察和还原糖鉴定过程。对于课本实验应进行分类总结,如观察类实验、验证类实验、探究性实验及颜色反应、显微镜观察等。23.下列关于细胞器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高尔基体加工完成的蛋白质可运送到细胞外或细胞内B. 分泌蛋白加工过程中的囊泡运输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并消耗能量C. 同一叶肉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时刻进行着物质交换D. 内质网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离不开生物膜的结构特性【答案】C【解析】高尔基体加工完成的蛋白质若是分泌蛋白,则运送到细胞外,若是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则运输到细胞内,A正确;分泌蛋白加工过程中的囊泡运输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并消耗能量,B正确;同一叶肉细胞内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不是时刻进行着物质交换,只是可以进行一些物质交换,如光照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则不能交换,C错误;内质网膜形成囊泡可以转运到高尔基体,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这离不开生物膜的结构特性,D正确。24. 若向日葵某种细胞间隙液的浓度为A,细胞液的浓度为B,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B【解析】向日葵的某种细胞缺水萎蔫时,水分从细胞储水的液泡中流失到细胞外。从位置上看水的流失方向是:细胞间隙的液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即水分是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的,因此细胞间隙的液体浓度A细胞质基质浓度C细胞液浓度B,故选B。【考点定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25.根据“探究洋葱表皮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关系”的实验经历与如图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分别表示细胞和液泡的长度B. 若将如图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入清水中,A仍保持不变C. 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B/A值越小,则紫色越浅D. 图中B/A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答案】B【解析】图中A是从细胞的两端测量的,代表的是细胞的长度,B是细胞内缩小的原生质体,代表的是原生质体的长度,故A项错误;图中洋葱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如果将其放入清水中,则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细胞吸水,质壁分离逐渐复原。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很小,所以A值变化很小,几乎不变,B项正确;B/A值原生质体的长度细胞的长度,在这个比值中A一般是不变的,所以B/A越小,说明B越小,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增大,则质壁分离程度越大,则紫色越深,C、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考生要能够结合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考生对相关知识点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本题易错点是A选项,必须认真、正确识图,图中A是从细胞的两端测量的,代表的是细胞的长度,B是细胞内缩小的原生质体,代表的是原生质体的长度。容易将B误认为是液泡的长度。26.无机盐能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下面列出了若干确定无机盐X是否是植物必需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设计是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只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不用基质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蒸馏水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完全培养液不用基质,只用完全培养液不用基质,只用含无机盐X的培养液不用基质,只用蒸馏水A. 以为实验组,为对照组 B. 以为实验组,为对照组C. 以为实验组,为对照组 D. 以为实验组,为对照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设计实验遵循的原则有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由于本实验为了研究无机盐X是否是植物必需的元素,而土壤、沙土中都可能含有这种无机盐,因此不用基质做实验。对照组应该是用完全培养液,而实验组为缺少无机盐X的缺素培养液,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可以知道,故A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设计实验的原则,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7. 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和两方面上B. 如果要构成ATP,只要在位置上加上2个磷酸基团即可C. 在病毒中共有4种,在人体中共有8种D. 植物体内的有5种,有2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别为磷酸、五碳糖、碱基,DNA的单位脱氧核苷酸的为脱氧核糖,RNA的动物核糖核苷酸的为核糖,二者的都是磷酸,A错。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再加上2个磷酸基团为ATP,B错。DNA碱基有4种:ATCG,RNA有4种碱基:AUCG,DNA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病毒只含DNA或RNA,故碱基只有4种,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共有5种碱基,C错。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共有5种碱基,2种五碳糖:脱氧核糖和核糖,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核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28.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材料选对了就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下面有关洋葱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表皮细胞大,容易观察,可用于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B. 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可用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C. 表皮细胞呈紫色,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实验D. 表皮细胞具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表皮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故A错误。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进行减数分裂的是有性生殖器官,故B错误。表皮细胞呈紫色没有叶绿体,不适合用于提取色素的提取实验,故C错误。要发生质壁分离需要有大液泡,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9.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示意图,其吸收肠腔中低浓度的葡萄糖,有关图示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A.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B. 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C. 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D. Na进入和转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都是协助扩散【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和Na+都只是需要载体蛋白没有消耗能量,应是协助扩散,且载体相同,A正确;据图分析,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低浓度的葡萄糖,说明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需要载体的协助,还消耗了能量,说明运输方式也是主动运输,C正确;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协助扩散;转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30.下列有关酶的研究,按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斯帕兰札尼证明鸟胃里的化学变化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胃蛋白酶人们认识鸟胃里无化学变化科学家指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科学家认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少数酶是RNA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19世纪以前,人们不知道酶的本质。19世纪以后,随着对酿酒中发酵过程的深入研究,科学家才探索出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详解】有关酶的研究,人们认为鸟胃里无化学变化;斯帕兰札尼证明鸟胃里有化学变化;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胃蛋白酶;科学家指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后来发现,少数RNA也具有催化作用,科学家认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少数酶是RNA。因此,正确顺序为,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酶的发现历程,以及对酶的发现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和相关事迹,再根据题意作答。31.ATP (甲)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乙和乙丙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不同B. 机体在运动时消粍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 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D.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酶的催化作用具专一性,甲乙和乙丙过程分别是ATP水解和ADP水解过程,所需要的酶的种类不同,则其空间结构不同,A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B项错误;丁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戊是Pi,可用于合成甲(ATP),C项正确;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不需要ATP提供能量,D项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ATP是生物体直接的能源物质。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 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离腺苷较远的高能磷酸键易发生断裂,从而形成ADP,如果两个高能磷酸键都发生断裂,则形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图示为ATP的水解过程,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的是ATP、ADP、AMP、腺苷和磷酸。32.某实验小组利用过氧化氢做了如下实验,则相关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编号及组别abcde加入试剂2 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2 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2 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2 mL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2 mL H2O试剂、剂量以及处理措施90 水浴加热2滴FeCl3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2滴煮熟的肝脏研磨液2滴肝脏研磨液温度常温常温常温常温气泡多少多较多最多无无A. a组和c组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B. b组和c组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C. c组和d组对照,说明高温会破坏酶的结构使酶失活D. c组和e组对照,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答案】D【解析】a组高温也会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不能与c组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A项错误;b组与c组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但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B项错误;c组与d组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不能确定是否是由于空间结构改变引起,C项错误;c组是实验组,e组是对照组,c组和e组的自变量是是否含有过氧化氢,该对照实验说明气泡来自过氧化氢分解,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D项正确。【点睛】本实验中设置了不同的对照,分别探究了温度、不同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效果。在对照实验中,应在条件设置上只存在自变量的不同,其他方面均相同(单一变量原则),a组和c组,一个高温,一个常温;一个有酶,一个无酶,不能形成对照。33. 观察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该图表示的是细胞的各化学元素的含量,则A应该为碳元素B. 如果该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C. 如果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的细胞的化合物组成情况,则A是蛋白质D.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细胞周期,则A时期发生染色体的复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细胞中的各化学元素中氧是最多的元素,组成细胞内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水,细胞干重最多的是蛋白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长,在间期进行组成染色体的有关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所以A选项错误。考点:考查细胞中的组成成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4.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内容所对应的名称相符的是( )A. 一腺嘌呤 B. 一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 一腺苷 D. 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答案】A【解析】是腺嘌呤核糖核苷,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A正确。中圈出的部分是腺苷,A错误;是DNA片段,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错误;表示的是RNA,其中圈出的部分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错误。35. 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Ub),通过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分子被贴上了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处被水解掉,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水解B. 完成、过程所需的主要条件是酶和ATPC. 去除“不适用蛋白”所需要的ATP全部是由线粒体提供的D. 上述过程得到的氨基酸也可能有必需氨基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图,蛋白质分子只有被贴上Ub这个标签,才会被水解掉。完成过程所需的主要条件是酶和ATP。该蛋白质水解所得到氨基酸都是-氨基酸,ATP的合成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主要在线粒体中。选C。考点:本题考查物质代谢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6.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流动的B. 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 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D. 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是可以运动的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而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C错误;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37. 催化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 肽酶 B. 蛋白酶 C. 脂肪酶 D. 淀粉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肽酶不能够催化蛋白质的水解,A错误;B、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的水解,B正确;C、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脂肪酶不能够催化蛋白质的水解,C错误;D、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淀粉酶不能够催化蛋白质的水解,D错误故选:B38. 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内的水必须通过生物膜才能进入细胞质基质B. 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吐,不消耗能量C. 氧气进入线粒体不需要消耗能量D. Na+通过液泡膜时,必须有载体协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核孔是核膜不连续的结构,信使RNA和蛋白质需要经过核孔进出细胞核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解:A、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每层膜结构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所以线粒体内的水必须通过2层线粒体膜才能进入细胞质基质,A正确;B、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B错误;C、氧气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膜结构,所以氧气进入线粒体不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Na+通过液泡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必须有载体蛋白协助,同时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考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39.将萝卜磨碎制得的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为3、5、7、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 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提取液的加入量加倍,重复上述实验,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试管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这两次实验结果的差异主要是酶的活性大小不同造成的B. 曲线b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C. 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D. 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某些反应,不能作为另一些反应的底物【答案】C【解析】这两次实验的差异是由提取液的加入量不同(酶的数量不同)造成的,A项错误;提取液的加入量代表酶的数量,酶的数量越多,反应越快,过氧化氢含量越少,所以曲线a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曲线b是提取液的加入量加倍后的实验结果,B项错误;由图可知,两次实验酶的最适pH约为7,因此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C项正确;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既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也能作为底物被蛋白酶分解,D项错误。【点睛】酶的活性可以用反应速率来反映,而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增加量或反应物的减少量来表示,该实验用反应物过氧化氢的减少量来表示反应速率,酶量增加,反应速率增加,过氧化氢减少,b曲线应为第二次实验。酶的最适pH约为7。40.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 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 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 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 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答案】C【解析】生物膜对H2O的通透性要远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A正确;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B正确;人工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相同,说明离子通过人工膜时不需要载体协助,不属于协助扩散, C错误;图中人工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不同,可见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D正确。41.在水池中生活的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 065倍。据此判断下列哪项正确A. 随着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K+进入丽藻加快B. 池水中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C. 池水中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K+难以进入丽藻D. 池水中鱼虾较多时,K+容易进入丽藻【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丽藻,其细胞里的K+浓度比池水里的K+浓度高1 065倍,表明吸收K+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消耗丽藻细胞呼吸提供的ATP,池水中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最终水中生物大量生物,消耗大量氧气,丽藻缺乏足够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供能,K+进入丽藻速率下降,A错。好氧细菌大量繁殖时,表明水中氧气充分,丽藻有足够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供能,K+进入丽藻速率上升,B错。厌氧细菌大量繁殖时,表明水中氧气缺乏,丽藻缺乏足够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供能,K+进入丽藻速率下降,C正确。D与C一样,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4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上面附着大量的光合色素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等结构,可容纳更多的血红蛋白C.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D. 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答案】AC【解析】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附着大量的光合色素,A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等结构,可容纳更多的血红蛋白,B正确;有些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仍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其分裂能力旺盛,需要较多的能量,因此有较多的线粒体,D正确。43. 下面有关生物学中的显色反应,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淀粉酶溶液在100条件下与淀粉溶液混合后,加入碘液混匀,先无蓝色,稍冷却后显蓝色B. 健那绿是专一性染活细胞的染色剂,可使活细胞呈现蓝绿色C. 梨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后将出现砖红色沉淀D. 苏丹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答案】B【解析】100时,淀粉酶变性永久失活,淀粉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100条件下碘与淀粉形成的复合物不稳定,不显蓝色,冷却后可以显蓝色,A项正确;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B项错误;梨的组织样液中含有丰富的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后将出现砖红色沉淀,C项正确;苏丹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D项正确。【考点定位】生物学中的显色反应【名师点睛】物质(结构)鉴定类实验物质试剂预期实验结果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摇匀,再加B液,摇匀)紫色反应脂肪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橘黄色或红色还原糖斐林试剂(现用现配,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染色体 (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深紫色或紫红色DNA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DNA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RNA被吡罗红染成红色线粒体健那绿染液蓝绿色44.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 1、3、5号试管内都呈蓝色 B. 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C.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 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答案】AD【解析】【分析】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铜离子呈现蓝色,因此1、3、5号试管中均呈蓝色;2、4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麦芽糖是还原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后4号出现砖红色,2号试管室温条件下不出现砖红色沉淀,6号试管加入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由于小麦种子含有的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会呈现紫色反应。【详解】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无还原糖和蛋白质,所以呈现试剂本身的蓝色,而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组成成分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铜离子呈现蓝色,因此1、3、5号试管中均呈蓝色,A正确;甲组加入斐林试剂后没有水浴加热,2号试管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因此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不相同,B错误;6号试管内含有淀粉酶,属于蛋白质,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呈紫色,C错误,D正确,故选AD。45.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B. 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C. 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D. 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答案】BCD【解析】蔗糖分子通过胞间连丝进行运输,水解后形成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运输,速度加快,A项正确;图示单糖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B项错误;图中蔗糖运输不消耗能量,单糖顺浓度梯度运输也不消耗能量,故ATP生成抑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