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459027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案教学课题:神经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II) 考点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II) 考点3:人脑的高级功能(I)教学内容: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3、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教学重点: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教学难点:1、理解神经调节在反射弧上的调节过程 2、理解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分析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目录: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2)反射的种类(3)反射的结构基础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刺激、兴奋、神经冲动(2)神经纤维上的兴奋的传导(3)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3、神经调节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对体内和体外的各种刺激所放生的规律性反应。理解:(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脊髓灰质分为前角和后角,前角(根)较大,位于腹面,与传出神经相连;后角(根)较小,位于背面,与传入神经相连。)(2)反射与应激性:应激性指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对内外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反射属于应激性范畴,但不等于应激性;反射指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具有的一种反应。(动物的应激性靠神经系统和体液完成,植物的应激性靠激素类物质完成,单细胞生物的应激性靠原生质完成。)2、反射的种类: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比较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时间生来就有后天获得刺激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大脑皮层神经联系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是永久的、国定的,反射不消退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变的,反射易消退,需强化意义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举例缩手反射、眨眼反射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条件刺激(信号刺激)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必修3P16):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包括感觉神经末梢和所支配的结构,效应器包括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活动的进行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事宜的刺激。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但相对的。例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例2、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B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例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A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A. B. C. D. 例4、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 )感受器和传人神经 感受器和效应器 感受器传人神经和效应器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A、或或 B、或或 C、或或 D、或或知识点2: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刺激、兴奋、神经冲动:(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包括轴突(长而分支少)、树突(短而分支少)和胞体构成,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神经纤维是指长的轴突和短的树突以及外面包着的髓鞘。神经末梢是指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微分支,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是指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2)刺激是指作用于机体并可引起反应的任何因素。兴奋是指动物体内某些组织(神经、肌肉、腺体等)感受外界刺激后,表现出该组织特有的活动(如神经传导、肌肉舒缩、腺体分泌)时所处的状态。神经冲动是指神经系统中能传导的兴奋。例5、下列有关神经元及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D )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由胞体和轴突两部分组成B、神经元的长的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这层鞘叫做神经纤维,可以传导兴奋C、人吃梅子时,会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D、吃过梅子的人,只要看到或谈到梅子时,也会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这属于条件反射2、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1)基本过程: 受刺激神经纤维膜电位未受刺激是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部位变为外负内正 在膜内外兴奋与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动作电位)电位差电荷移动局部电流兴奋不断向前传导。:静息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时的电位差。(即外正内负电位)原因:静息时,钾离子膜内多,膜外少,细胞膜上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由膜内向膜外协助扩散运动(不需消耗能量),造成膜外比膜内阳离子多,这样,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所以,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系。)动作电位: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由原来的外正内负突然变为外负内正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一个过程,存在峰值)原因:受刺激时,刺激部位膜透性发生改变,钠离子通道开放,使钠离子以扩散的方式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发生变化为外负内正。(所以,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钠离子内流有关系)重点:神经纤维电位变化曲线图解:解析:ab段:受刺激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b点为0电位,钠离子细胞外继续多于细胞内。(动作电位)bc段:钠离子继续内流,c点为动作电位峰值。(动作电位)cd段: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d点为0电位,细胞内钾离子任然多于细胞外钾离子。(静息电位形成过程)de段:钾离子继续外流,静息电位恢复形成。1: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影响静息电位形成;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影响动作电位值。2:超过阈值以上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在一根神经纤维上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例6、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例7、(2010年湖南高考理综)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中的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D )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例8、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 ab段的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 bc段的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 cd段的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 de段的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2)特点:双向性:即双向传导 生理完整性 绝缘性:各神经纤维互不干扰相对不疲劳性:(传导块,不衰减;消耗的能量来源于神经细胞本身的ATP)3、神经元间的兴奋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必修3P19图2-3)结构:突触前膜(轴突膜),突触间隙(内环境即组织液),突触后膜(胞体膜或树突膜)分类: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在效应器中,还可以形成轴突肌肉型或轴突腺体型。(2)基本过程:兴奋 胞吐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间隙扩散突触后膜(受体) 引起另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注意:突出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神经递质(一种信息分子):a、化学本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b、作用效果:促进或抑制(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马上代谢性失活);c、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特点:单向性: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单方向传递(只能从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原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延搁: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慢总和:通常一次兴奋不足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往往需要一连串兴奋的总和敏感性:对内环境变化和某些药物的敏感(4)实际应用:杀虫剂:a、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兴奋无法在细胞间传递,导致肌肉松弛;b、抑制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使神经递质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导致肌肉僵直、震颤。止痛:与神经递质争夺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阻碍兴奋的传递;阻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例9、止痛药(如“度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A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例10、下列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例11、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B )A. 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B. 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C.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4、反射弧兴奋传导方向的研究方法:(1)手术切断或药物阻断脊蛙的某处结构,观察指针偏转或对刺激的反应:例12、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用b刺激骨骼肌,(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如果 ,表明部位d受损。答案:(1)不属于(2)不能(3)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2)电流表测向法: a b c d 在神经纤维上:(如上图)A:刺激c点(bc= 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不偏转。B:刺激其他点,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电流表指针若只偏转一次,说明兴奋在纤维上单向传导,若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纤维上双向传导。(刺激a、b、d点则不能说明此问题)例13、为了研究兴奋在神经元轴突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A、B、C、D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A )解析:据电流表指针的偏转和肌肉舒缩确定兴奋传导的单向性与双向性问题。例14、如下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正确的是(D)在神经元之间: c a b d f e:两电极刚开始都指向膜外,所以为0电位,若改成一膜外一膜内,则就不同。A:刺激a、b、c三点,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d、e、f,电流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例15、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1次 B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C由于a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D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1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知识点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必修3P19,注意必修3P20图2-5)2、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它的功能有:感知、控制机体反射、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必修3P20)(1)大脑皮层言语区: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不能写字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看不懂文字即不能阅读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不能讲话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听不懂话(2)学习和记忆的物质和结构基础:脑内神经递质作用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海马区)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例16、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A )下丘脑 大脑皮层H区 大脑皮层S区 大脑皮层V区 大脑皮层W区A B C D例17、(2013年全国卷大纲版第1题)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神经纤维灵敏电流计腓肠肌例18、(2013年四川高考理综卷第3题)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例19、(2013年海南高考生物卷第18题)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例20、(2013年海南高考生物卷第19题)19.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例21、(2013年上海高考生物卷)第1题: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A人类皮肤感受器 B蝮蛇颊窝 C飞蛾的触角 D鱼类侧线第11题: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D)A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 B心跳呼吸加快,代谢速度增加C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D胃肠蠕动加快第27题: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C)ANa+流入细胞内 BCa2+流入细胞内 CK+流出细胞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第28题: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建立的过程如图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图10甲中,声音属于条件刺激B图l0乙表示强化过程C图10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若长期只给予声音刺激,则恐惧反射消退D若对图10丙中的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则此时电击刺激为非条件刺激例22、(2013年福建高考理综卷第27题)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 天后进行检测。检测a:用下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4 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 活性检测原理:AchE 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组别醋酸铅溶液浓度/gL-1脑组织铅含量/ggprot-1AchE 活性/Umgprot-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00.181.5622.70.050.291.3723.110.571.0826.921.050.7636.4请回答:(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 ,通过该指标可知 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Ach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 变化。Ach 发挥效应后在 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 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 水解速度越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 ,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答案】(16 分)(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2)突触间隙电位乙酰胆碱酯胆碱(3)慢(4)重复训练例23、(2013年安徽高考理综卷第30题).(8分)将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做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暴露蛙左后肢屈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分别连接电位计和。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出现屈反射。右图为该反射弧结构示意图。(1) 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2) 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左后肢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 ; 。【答案】I(1)方法和现象: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2)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