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背诵十首》课件PPT.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6447829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背诵十首》课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背诵十首》课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背诵十首》课件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赏析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煮豆 持作 羹 漉菽 以为 汁 萁在 釜下 燃 豆在 釜中 泣 本自 同根 生 相煎 何 太急 七步诗曹植 背景 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 曹丕 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 不然就要杀他的头 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 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 好比同胞兄弟 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哭泣不已 比喻兄长逼弟弟 十分贴切感人 p 注释 尝 尝试 持 用来 羹 g ng 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 l 过滤 鼓 g 豆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 留下豆汁作羹 萁 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 锅 燃 燃烧 本 原本 本来 煎 煎熬 泣 小声哭泣 何 何必 相煎 指互相残害全 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我们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曹植 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去 留下豆汁作羹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 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全诗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写 豆 喻谁 萁 喻谁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是什么意思 实意是指什么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曹植 思想 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 赏析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 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 二人反目为仇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釜里的豆子 把曹丕比喻成釜下面的豆秆 豆子和豆秆本是同根一体 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 煎熬锅里的豆子 曹植用这个比喻 指责曹丕对自己骨肉相残 表达了内心的悲愤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 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兄弟的残酷迫害 表达了作者对兄长手足相残之举的痛心与悲愤之情 诗作寓意 煮豆 持作 羹 漉菽 以为 汁 萁在 釜下 燃 豆在 釜中 泣 本自 同根 生 相煎 何 太急 七步诗曹植 2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 桂花落 夜静 春山空 月出 惊山鸟 时鸣 春涧中 2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全诗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用一字概括 鸟鸣涧 鸟儿在山中鸣叫 河流名 涧 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 安静 悠闲 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 木犀的通称 有的春天开花 有的秋天开花 花瓣晒干可以食用 空 空寂 空空荡荡 空虚 这时形容山中寂静 无声 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 月亮出来 时 时而 偶尔 惊 惊动 惊扰 时鸣 偶尔啼叫 注释 2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 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鸟 鸟儿不时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 译文 对偶的认识 赏析 思想 赏析 这首诗全春山之静 静 被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 为什么呢 是由于 人闲 也就是人静 人静缘于心静 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 月出 鸟鸣 这些 动 景 衬托出春涧的幽静 思想 这首五言小诗主要描绘深山幽谷夜晚寂静的情景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心情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诗中作者用他全部的心神去聆听花落鸟鸣的之声 花开花落 原属于天籁之音 但因为 夜静 更因为 人闲 即人 心静 所以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 还是被诗人觉察到了 诗人不禁为这夜晚的静谧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月出本无声 而山鸟惊飞 仿佛月光洒下也带有嘈杂和刺激 可见这山中是何等的寂静 本诗以动写静 用声音来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3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七言绝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 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 是人的一位朋友 题目的意思是 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平明 天亮的时候 寒雨 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 满江 吴 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 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 客 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 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孤 独自 孤单一人 冰心 比喻心的纯洁 洛阳 位于河南省西部 黄河南岸 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比喻人清廉正直 注释 3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七言绝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 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问起我 就说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是一首送别诗 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高洁的品质 诗的构思新颖 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 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前两句写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 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 后两句自比冰壶 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因景生情 寓情于景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构思新颖 委屈 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4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唐 黄四娘家 花 满蹊 千朵 万朵 压 枝低 留连 戏蝶 时时 舞 自在 娇莺 恰恰 啼 注释黄四娘家花满蹊 黄四娘 人名 花满蹊 指花多得已经占满了小路 江畔 江边 独步 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娇 可爱的 寻花 找到花仔细欣赏 蹊 x 小路 恰恰 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留连 即留恋 舍不得离去 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 是个 联绵词 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 而与词义无关 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 如 留连 也写作 流连 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恰恰 象声词 这里形容声音非常和谐动听 江边一个人散步寻花 解题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黄四娘家园子里开满了美丽的花朵 千朵万朵压枝低 花儿把花枝都压低了 留连戏蝶时时舞 欢快的蝴蝶在花丛时时起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恰恰地啼叫 761年 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 寓居四川成都 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 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 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 写下了 江畔独步寻花 七言绝句 赏析 全诗运用动静结合 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 通过选取繁花 粉蝶 黄莺等典型形象 描写了春暖花开 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 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 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 黄四娘家 的小路上 花满蹊 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 形容花很多 连成片了 压枝低 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 低 二字用得十分准确 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 因恋花而 留连 不去 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自在娇莺恰恰啼 自在 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 更是写出了诗人愉快轻松的心情 字脚也比较整齐 使人读来朗朗上口 5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 万凿 出深山 烈火 焚烧 若等闲 粉骨 碎身 全不怕 要留 清白 在人间 注释 石灰吟 石灰赞歌 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击 撞击 千 万 指撞击次数多 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若等闲 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 好像 等闲 平常 随便清白 指高尚节操 千锤万击 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 人世间 5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头 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被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 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 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全不怕 三字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要留青白在人间 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 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 曾平反冤狱 救灾赈荒 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 瓦剌入侵 英宗被俘 于谦立议景帝 亲自率兵固守北京 击退瓦剌 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 谋逆罪 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 石灰吟 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6 竹石 清 郑燮 xi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咬定 青山 不放松 立根 原在 破岩中 千磨 万击 还坚韧 任尔 东西 南北风 郑燮 1693 1765 清代书画家 诗人 字克柔 号板桥 清乾隆年间的进士 兴化 今江苏兴化 人 诗风质朴泼辣 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 称其为 扬州八怪 之一 诗人背后的故事 郑燮 郑板桥 清代著名的画家 书法家 文学家 素有诗 书 画 三绝 之称 是著名的 扬州八怪 之一 扬州八怪 是指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地区的一个画派 这个画派的主要人物有 金农 郑燮 黄慎 李鳝 李方膺 汪士慎 罗聘 高翔八人 郑燮对政治态度上表现出不满现实 傲岸不驯的个性 是 八怪 中的代表人物 郑燮为官 爱民如子 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 深得人民爱戴 他任潍县县令时 正逢荒年 开仓贷粮 令老百姓写借条 救活一万多人 但他却因此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 他刚直不阿 心系民众和 出淤泥而不染 的清高性格 耻于折腰 便藐视权贵 毅然辞官而归 回扬州卖画为生 正如他的流芳百世的铭句 作官不为民做主 不如回家种红薯 郑板桥晚年的一首题画 竹石 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注释 立根 扎根 生根 原 本来 破岩 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 折磨 挫折 击 打击 坚劲 坚韧 刚劲 任 任凭 尔 你 译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 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 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韧挺拔 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 借扎根于石缝中的竹子那种坚韧劲拔的精神来表现诗人那种坚定顽强 不畏艰险 刚正不阿的品质 开头用 咬定 二字 把岩竹拟人化 已传达出它的风神 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 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 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 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咏竹诗美 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 用他的话说是 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 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 其实是写人 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 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 xi n 阳向洛阳 唐代宗广德元年 763年 正月 史朝义兵败自杀 部将田承嗣 s 李怀仙相继投降 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 延续了七年多的 安史之乱 才彻底平息 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 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 在极度兴奋中 一改过去沉郁顿挫 含蓄蕴藉的诗风 以轻快活泼 爽朗奔放的语言 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背景 词语注释 闻 听见 看见 官军 指唐王朝的军队 收 收复 河南河北 唐代安史之乱时 叛军的根据地 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指当时黄河以南和及黄河以北地区 剑外 句 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 人是远在剑南 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 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 哪能不惊喜掉泪 称剑南为剑外 犹称湖南为湖外 岭南为岭外 乃唐人习惯语 词语注释 剑外 剑门关以外 这里指四川 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也做剑南 蓟 j 北 泛指唐代幽州 蓟州一带 今河北北部地区 是安史判军的根据地 初闻 句 这是痛定思痛 喜极而悲的眼泪 涕 眼泪 却看 句 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 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 现在看见妻子无恙 时已迎家来梓州 故有 愁何在 的快感 却看 再看 还看 却 还 再 妻子 妻子和孩子 愁何在 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 胡乱地卷起 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 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喜欲狂 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欣喜若狂 白日 表现时光美好 放歌 放声高歌 须 应当 纵酒 开怀痛饮 青春 句 春日还乡 一路之上 柳暗花明 山清水秀 毫不寂寞 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 青春 指明丽的春天 作伴也作 与妻儿一同 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 刘希夷 出塞 诗 晓光随马度 春色伴人归 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即从 二句 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 即 是即刻 峡险而狭 故曰穿 出峡水顺而易 故曰下 由襄阳往洛阳 又要换陆路 故用向字 人还在梓州 心已飞向家园 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 杜甫自注 余有田园在东京 洛阳 浦注 八句诗 其疾如飞 题事只一句 涂俱写情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按 太平御览 卷六五引 三巴记 云 阆 l n 白二水合流 自汉中至始宁城下 人武陵 曲折三曲 有如巴字 亦曰巴江 经峻峡中 谓之巴峡 阆 白二水 即嘉陵江上游 杜诗巴峡 盖指此 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 乃在巫峡之东 杜时在梓 z 州 不得云 从巴峡穿巫峡 注解多误 巫峡 长江三峡之一 因穿过巫山得名 便 就的意思 襄 xi n 阳 今属湖北 洛阳 今属河南 古代城池 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 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得涕泪交流 沾湿了衣裳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女 平日的忧愁已不知跑到何处去了 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乎要发狂 7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 xi n 阳向洛阳 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 再从襄阳北上 直奔洛阳 白天里我要放声歌唱 纵情畅饮 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我们要立即动身 从巴峡乘船 穿过巫峡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 这一年杜甫52岁 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 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 叶落归根 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 喜极而泣 不能自抑 作者用了 忽传 初闻 却看 漫卷 四个连续动作 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在 即从 穿 便下 向 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 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 巫峡 路过襄阳 洛阳 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评析 剑外 巫峡 巴峡 襄阳 洛阳 蓟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长 江 东海 评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代宗广德元年 春作于梓州 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 终于结束了 作者喜闻蓟北光复 想到可以挈眷还乡 喜极而涕 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 全诗毫无半点掩饰 情真意切 读了这首诗 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 手舞足蹈 惊喜欲狂的神态 因此 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 浦起龙在 读杜心解 中称赞它是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 8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 sh 风雷 万马齐喑 y n 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 ji ng 人才 作者简介 龚自珍 字璱 s 人 号定庵 浙江仁和人 近代思想家 文学家 他屡试不第 38岁才中进士 只做了几任小京官 后来辞官 他反对腐朽的封建制度 要求进行社会改革 是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气势磅礴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1839年 龚自珍辞官后接眷属 在途中 写下了短诗315首 题为 己亥杂诗 道光十九年 正是鸦片战争的前夕 当时朝政日非 边事日紧 而举国上下却 人心混混 用龚自珍自己的话说 朝廷无 才相 兵营无 才将 学校无 才士 田野无 才农 工场无 才工 街市无 才商 甚至连 才偷 才盗 也没有 痛感于这种 衰世 之际才乏人庸的情形 胸怀大志而又无地施展的龚自珍只得仰天叹息 向苍天发出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的呼吁 希望打破这种人材匮 ku 乏 万马齐喑 的局面 注释 1 九州 中国 2 风雷 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 生气 生气勃勃的局面 4 恃 sh 依靠 5 喑 y n 没有声音 6 万马齐喑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 究 终究 毕竟 8 天公 造物主 也代表皇帝 9 重 重新 10 抖擞 振作精神 11拘 拘泥 束缚 12降 降生 8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 sh 风雷 万马齐喑 y n 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 ji ng 人才 要使中国兴旺发达 就得依靠像风迅雷般的改革 全国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实在是太可悲了 我希望老天爷重新振作起精神来 不要拘于一种规格 为人间降下各种各样有用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 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 写了万马齐喑 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 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 腐朽的观状 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 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才 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才 只有这样 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 九州 风雷 万马 天公 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 寓意深刻 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 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 比喻在腐朽 残酷的反动统治下 思想被禁锢 人才被扼杀 到处是昏沉 庸俗 愚昧 一片死寂 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 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 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 整体着眼 大气磅礴 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 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 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 风雷 新的生机 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既揭露矛盾 批判现实 更憧憬未来 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 别开生面 呼唤着变革 呼唤未来 赏析 赏析 龚自珍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 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 衰世 是 日之将夕 他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 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 呼唤改革风雷的风气 己亥杂诗 中第一百二十五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此诗揭露社会弊病 抨击官僚制度 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 给人以鼓舞和激发 表达了作者一种渴望社会变革的急切心情 全诗充满了诗人关注社会政治的激情 满腔爱国热情跃然诗中 他们对死气沉沉的社会 砰然一击 惊醒很多世人的沉梦 促使人们向真 向善 向美 向勇 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 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 这首诗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 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赏析 9 浣溪沙苏轼 其二 游蕲 q 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 宋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 兰芽 短浸溪 松间 沙路 净无泥 萧萧 暮雨 子规啼 谁道 人生 无再少 门前 流水 尚能西 休将 白发 唱黄鸡 作者简介苏轼 1037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 在书法 绘画 诗词 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 黄庭坚 米芾合称 宋四家 善画竹木怪石 其画论 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 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的词气势磅礴 风格豪放 一改词的婉约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苏辛 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 1 蕲 q 水 县名 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 字安常 同游 见 东坡题跋 卷三 书清泉寺词 2 浸 泡在水中 3 子规 布谷鸟 4 唱黄鸡 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 表示时光的流逝 5 无再少 不能回到少年 6 白发 老年7 潇潇 形容雨声 浣溪沙 宋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 溪水西流 山下 兰芽 短浸溪 松间 沙路 净无泥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览 寺庙面对着兰溪 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 浣溪沙 宋 苏轼萧萧 暮雨 子规啼 谁道 人生 无再少 门前 流水 尚能西 休将 白发 唱黄鸡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时不时啼鸣叫着 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方呢 不必因为年老而抱怨 也不必过度感慨时光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 1082 春 当时时苏轼因 乌台诗案 被贬任黄州 今湖北黄冈 团练副使 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 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赏析 上阕写自然景色 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 溪边兰草初发 溪边小径洁净无泥 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却以萧萧暮雨中 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 子规声声 提醒行人 不如归去 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 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 而是振起一笔 常言道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岁月的流逝 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 无法挽留 然而 人世总有意外 门前流水尚能西 既是眼前实景 又暗藏佛经典故 东流水亦可西回 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 10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宋朝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王观简介 王观 字通叟 宋代词人 如皋 今江苏如皋 人 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 科举及第 宋仁宗嘉佑二年考中进士 后历任大理寺丞 江都知县等 在任时作 扬州赋 宋神宗阅后大喜 大加褒赏 又撰 扬州芍药谱 1卷 官至翰林学士 相传曾奉诏作 清平乐 一首 描写宫廷生活 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 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 就以 清平乐 亵渎 xi d 了宋神宗为名 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 王观于是自号 逐客 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 其词学柳永 情景交融 生动风趣 近于俚俗 却又谑 xu 而不虐 注释 1 鲍浩然 诗人的朋友 2 眼波横 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 眉峰聚 这里的山如美人蹙 c 起的眉毛 4 眉眼盈盈处 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 欲 想 10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宋朝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水好像是眼波横流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想问行人去哪里 是去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 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 还能赶上春天的话 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赏析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 但无消极想法 起拍 水是 山是 两句 含意丰富 启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 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 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同时 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 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 脉脉传情 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 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 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 之浙东 的心切 与此相应 上片结句 眉眼盈盈处 也可以有两层理解 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 眉眼盈盈 的地方 二是他是去与 眉眼盈盈 的心上人相会 赏析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 才始送春归 点明这里春刚逝去 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 又送君归去 则再添了别恨 心情就更痛苦了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 希望他生活在 春 里 这个 春 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 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首词构思新巧 词语明丽 很有表现力 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 颇受人们喜爱 比起那些敷衍应酬之作 显然有死活之别 赏析 开篇 水是眼波横 二句匠心独运 前人惯以 眉如春山 眼如秋水 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 说水是眼波横流 山上眉峰攒聚 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 发想奇绝 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 化无情为有情 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 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 二句 仍就 眉眼 加以生发 亦见用笔灵动 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 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 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 眉目传情 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 熔铸非易 赏析 过片后 才始送春归 二句抒写良情别绪 方才 送春 已是十分怅恨 今又 送君 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 两谙别苦 情何以堪 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 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 二句再发奇想 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 务必与春光同住 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 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赏析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 起首两句 运用风趣的笔墨 把景语变成情语 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 路上的一山一水 对他都显出了非凡的感情 那些清亮明亮的江水 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 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 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 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 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 赏析 三 四两句 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 他的去处 是 眉眼盈盈处 眉眼盈盈 四字有两层意思 一指江南的山水 清丽明秀 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 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因此 眉眼盈盈处 既写了江南山水 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 此二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十分含蓄 赏析 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 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 下片则直抒胸臆 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过片两句 正面点明送别 作者用两个 送 字递进 将作者 黯然销魂 的愁苦之情描写得极为深切 加上作者自己家在离长江不远的如皋 欲归不得 羁旅之愁益觉难以为怀 结末两句 是词人强压心中沉痛之情而对远去的友人所作的美好祝愿与叮咛 希望友人到江南后 千万要与美好的春光同住 这两句 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 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思想 这是一首送别词 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 巧妙别致的比喻 风趣俏皮的语言 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