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3353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国有史,州有志、其义一也”,家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这说明编修家谱的主要目的是A. 传承家族文化B. 促进家国认同C. 不忘血脉孝道D. 补充史料不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谱”体现出血缘关系,材料“夫家有谱、国有史,州有志、其义一也”,说明家谱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这体现出家谱的编修主要目的是强化对家国的认同,故B正确;AC是家谱对家族的作用,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夫家有谱、国有史,州有志、其义一也”,联系所学宗法制的影响分析解答。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 西周初分封制D. 西周末王室衰微【答案】C【解析】诸侯一次不来朝见天子就降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来朝见天子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来就要被消灭,反映的西周初期周王室势力的强大,即反映了西周初期的分封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而非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初期周王室势力的强大而非西周末王室衰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周王室势力的强大,属于西周初期分封制。3.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等级乐队乐舞王四面八佾诸侯三面(缺北面)六佾卿大夫二面(缺北和东)四佾士一面(只有南面)二佾A. 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B. 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C. 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 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体现的是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等级秩序,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分封制与宗法体制的相互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重在反映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而是体现的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4.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 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B. 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C. 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D. 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答案】D【解析】【详解】各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这表明,诸侯国与周王在文化上的一致性,故D正确;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上,并未达到青铜器的标准化生产力水平,故A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血缘的内容,故B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出青铜器是周王赐予,故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结合所学分封制的影响分析解答。5.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A. 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 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 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诸侯用九鼎说明春秋时期诸侯觊觎王权,而不是诸侯争霸,胜者为王,故A错误;春秋时期,周朝王室衰落,各诸侯开始觊觎王权,因此建造九鼎,反映出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故B正确;诸侯用九鼎与尊王攘夷无关,故C错误;“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说明诸侯私自建造九鼎,并不是表明大国诸侯问鼎中原,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段记功石刻说的是A. 周天子分封天下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开拓疆土D. 唐太宗贞观之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秦朝建立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经过战国时期的激烈角逐,公元前221年秦灭掉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秦的统一7.“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A. 皇位世袭B. 君权神授C. 皇帝独尊D. 家天下【答案】C【解析】【详解】皇帝制度有三个主要特点: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独尊,故C项正确;“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并未涉及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和家天下等特点,排除ABD。8.吕氏春秋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据此判断,羸政时,铸“半两”意在A. 突显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B. 显示王权至上,大秦一统C. 宣传“天尊地卑”的思想D. 促进大秦帝国内部的贸易往来【答案】B【解析】依据题意秦铸造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结合天圆地方说可知其意是秦统一天下,圣王的权力至高无上,故B项正确。A项对题意理解错误,嬴政时铸造半两钱并不是为了突显天圆地方的宇宙观;C、D两项在题文中 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9.秦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邪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B. 齐郡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D. 齐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统一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长官代表皇帝或中央管理地方,不得世袭,也无封地,故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秦朝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都统一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守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郡守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B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0.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统一度量衡B. 嬴政自称始皇帝C. 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D. 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秦,虽死犹存”指的是秦虽然灭亡了,但是其影响深远,联系所学知识,秦在政治上的深远影响就是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后两千多年,我国一直延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C正确;ABD都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排除。11.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情况,这一朝代应是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元朝【答案】C【解析】从图片来看,这幅图片中既出现了诸侯国又出现了郡县,这说明此时的地方行政区划属于郡国并行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西汉初年才会出现这种状况,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只有诸侯国,没有郡县;B选项只有郡县,没有诸侯国;D选项的地方行政区划是行省。点睛:解答图片性的问题关键点有三:一是图片的名称或者标题;二是图片中的文字,这是解决图片问题的最重要的突破口;三是图片中涉及的内容,这要与所学知识来结合,分析出主要考点,进一步解答。12.“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A. 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B. 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C. 以分封王国子弟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D. 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答案】D【解析】材料“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反映的是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允许诸侯对子弟进行分封,彰显孝道,名义上是皇帝的恩宠,实际上是借此分割王国,以此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D项正确,C项包含在D项之中;材料中强调的是推恩令,没有体现出分封制,故A项排除;材料中调整的是同姓王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出异姓功臣,故B项错误。点睛:材料“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反映的是推恩令;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13. 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未能起到限制作用的是A.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 唐朝设置节度使 D. 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A项中的郡县制使地方上无独立的实权,官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所以可以起到限制地方割据的作用。B项内容也是,它的推行使地方上诸侯的势力不断缩小,D项地方上文官可以监督地方的武官;所以答案选择C项,唐朝的节度使是唐朝出现藩镇割据的主要原因。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节度使14.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A. 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 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 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D. 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御史中丞监督百官、三司使管理财政、枢密副使管理军政,故A正确。御史中丞不管理财政,故B错误。同理,C错误。三司使不管理军政,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中央官制【名师点睛】宋虽沿唐朝制度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但其主要职权被置于内庭的政事堂所控制;并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凡军机大事,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无权过问。设三司行使财权。其结果“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想知”。又设谏院,以弹劾大臣,使宰相难以在处理朝政中施展作为。15.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度 B. 设置枢密使C. 实行三省制 D. 实行行省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推行郡县制度是秦朝时期的措施,时间不符,排除A。设置枢密使是北宋削弱相权、分割军事权的措施,而且与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无关,排除B。实行三省制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与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无关,排除C。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名师点睛】元朝时期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其作用: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6. 现代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其选择的理由应该包括偃武修文,文明昌盛 君弱臣强,政治开明科举完善,教育普及 经济繁荣,重心南移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主要考查的是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宋朝削弱武将的权力,重视教育和科举;在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在政治上,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等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错误的,排除。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古代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宋朝的制度17.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 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 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 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D. 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体现了君主专制,不是特殊情况,故A排除。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都体现了君主专制,不是特殊情况,故B排除。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也体现了君主专制,不是特殊情况,故C排除。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了皇权,故反映了特殊情况。故D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议政王大臣会议18.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诗文说“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可见废除宰相后,皇帝一人无法处理繁巨政务,朱元璋于是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是明成祖开始采取的措施;票拟权更是之后随着内阁地位日益提高而获得的;明朝早在建立时已设立六部。故正确答案为A。19. 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A.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B. “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 “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分析选项,ABC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因此均反映不出加强皇权的目的。D项体现了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所以应选D。20.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中写道:“在最善的本意之下,它是民主的,因为它给人争取领导和职位的机会是平等的;在最好的形式之下,它是贵族的,因为这个政府是由每一代的显贵中公平地选出的最有能力的人来主持的。”作者评述的这一制度是A. 察举制度B. 科举制度C. 三省六部制度D. 内阁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科举制主要通过考试的方式,公平的选拔出成绩优秀的人,“这个政府是由每一代的显贵中公平地选出的最有能力的人来主持的”可以看出是公平公正的选出有能力的人,符合科举制,故B正确;察举制的选官标准主要是品德,选拔的方式主要是推荐,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三省六部制的内容,故排除C;材料中并未涉及内阁制,故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这个政府是由每一代的显贵中公平地选出的最有能力的人来主持的”,结合所学科举制的内容分析解答。21.“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 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 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 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 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两个阶级”是指贵族和平民,梭伦改革体现了中立政策,“妥协”是指贵族和平民的妥协,如对土地问题的处理,说明改革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选D项。A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D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考点: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内容22.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评价雅典的政治时提到:“判处陶片放逐并不是对卑鄙行为的惩罚,不,表面上这是对威望和权势过高的人一种凌辱和贬抑的办法,但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A. 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B. 忽视了公民的基本权利C. 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D. 民主程序存在重大缺陷【答案】C【解析】从材料“实际上这只是散发嫉妒仇恨情绪的一种温和的手段”表现出陶片放逐法的弊端,说明了古代雅典的民主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是C项具体影响。点睛: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3.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 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 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 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改革措施是用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克里斯提尼设立10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氏族部落。雅典被分为城区、沿海和内地三大地区,各大地区再分为十部分,称为三一区。通过抽签,从每个大区中各抽一个三一区,合成一个地区部落。通过改革,地域原则代替了血缘原则,削弱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A、B是梭伦改革的内容和影响,D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故选C。点睛: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选举;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各部落轮流执政;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大会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意义:基本上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24.伯利克里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我们不认为言论会妨碍行动,而认为在未经辩论并充分作好准备之前,不应贸然行动。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雅典能进行辩论的机构是A. 公民大会B. 五百人议事会C. 陪审法庭D. 十将军委员会【答案】A【解析】【详解】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每年公民大会召开之时,公民可以在这里进行民主辩论,A正确。B是公民大会常务事务机构,C是关于司法审判机构。是军事机构。25.“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A. 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B. 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C. 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D.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答案】B【解析】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应用到了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就容易导致抽签选举出来的公职人员未必有足够的能力与品德来参与政治,故选B;题干中的措施与神权没有直接关系,也与C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26.(十二铜表法)“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该观点认为十二铜表法A. 最大限度保障平民的利益B. 彻底否定了世袭贵族特权C. 极大地维护了公民的权利D. 罗马法进入到成文法时代【答案】D【解析】“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等字眼意在强调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到成文法时代,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十二铜表法是保障贵族的利益,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彻底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权利而非极大地维护了公民的权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27.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阐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为确切的认识是A. 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B. 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C. 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D. “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西塞罗是自然法之父,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从材料信息“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可知,成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正义和私有财产,这体现了奴隶制民主,故A正确;十二铜表法颁布后,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并非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排除B;十二铜表法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排除C;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并不能使自由民平等,故排除D。28.根据公元前123年的阿西里亚法,凡是外国人告发罗马官吏的贪污受贿而使之定罪的,可奖赏告发者以罗马市民资格。该材料主要说明A. 罗马法条文具体清晰,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B. 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 罗马法的权利主体不断扩大D. 罗马法的正义、公平及法律的权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凡是外国人告发罗马官吏的贪污受贿而使之定罪的,可奖赏告发者以罗马市民资格”,结合所学,公元前3世纪后形成了万民法,“公元前123”属于万民法时期,它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条文具体清晰,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排除A;材料中未体现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排除B;材料未涉及罗马法的正义、公平及法律的权威,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凡是外国人告发罗马官吏的贪污受贿而使之定罪的,可奖赏告发者以罗马市民资格”,联系所学万民法的特点分析解答。29.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 重视证据B. 主张重罪轻罚C. 纵容犯罪D. 维护贵族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罗马法规定,定罪不能基于怀疑,而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证据上,说明古罗马民法注重证据,故A正确;材料主张重视证据的作用,无法体现重罪轻罚,排除B项;C项明显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材料也未体现,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联系所学古罗马法重视证据的特点分析解答。30.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A.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 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D.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罗马皇帝治理国家,不仅要依靠兵器等武力方式,还要凭借法律等手段,即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故选D。AB说法错误,C与题意无关,故排除ABC。31.英国史的作者指出,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作者认为“光荣革命”的“光荣”在于()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流血冲突 B. 解决了英国国王和议会间的矛盾C. 议会通过和平方式掌控国家政权 D. 国家实际权力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答案】C【解析】“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说明该形式避免了流血,以和平妥协的方式控制了国家政权,C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有流血事件,A错误;国王和议会之间矛盾解决是通过权利法案,B错误;D是权利法案之后。点睛:(1)光荣革命不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颁布。(2)光荣革命不是英国革命保守和不彻底的表现。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这是由资产阶级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势力所决定的,这个结果是符合当时英国国情的。32.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有人这样评说英王: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对该评说理解不正确的是A. 英王完全丧失统治国家的权力B. 英王利用自己的声望调节政治矛盾C. 英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D. 英王在国事礼仪方面仍然发挥作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解题时注意本题设问是否定式的。材料信息“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张起风帆的桅杆”体现了英国国王虽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但仍然在某些方面具有权力,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其他三个选项均可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33. 拉尔本密利本德在其英国资本主义的民主制中记述:“下议院使下层人士相信没有必要再去寻找革命的代替方法,用以进行任何必须改革的手段已经具备”。材料表明英国下议院( )A. 完全代表下层民众的利益B. 使改革成为获取民主的唯一途径C. 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D. 成为英国政治体制中最重要机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相关特征,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下议院使下层人士相信”、“没有必要再去寻找革命的代替方法”,材料主旨能够体现英国下议院有利于缓和英国阶级矛盾,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完全”一词说法错误,排除;B项“唯一”一词说法错误,材料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相关特征34.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认为:“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就英国而言,其政治制度改变的特点是A. 和平为主、渐进发展B. 政局动荡、进程艰难C. 王朝战争、完成统一D. 制定宪法、政党选举【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B项是法国政治体制改变的特点,C项是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背景,D项是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35.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商业者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这种状况引发的最终结果是A. 爆发“光荣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B. 制定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C. 导致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D. 推动宪章运动,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说明工业资产阶级要进入国家政权,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本家的政治权力,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C正确;从材料“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商业者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可以看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议会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说明已经进入君主立宪时代,“光荣革命”时间是1688年,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A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业和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不是说无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排除D。36.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华盛顿此语主要是针对A. 各州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B. 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C. 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少控制力D. 美国享有高度的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说法错误,邦联制主要是松散,中央无权管理各个邦;B项说的是经济模式不同,材料并未体现经济方面;C项说法正确,准确的说明了邦联制的弊端;D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美国的民主程度的问题。考点:邦联制点评:美国建国初期,出于防止独裁的考虑,实行邦联制,造成了中央政府无权。产生了一些弊病。主要是各州权力很大,中央政府无权。无力镇压地方叛乱,也不能在国际上维护美国的利益。因此,华盛顿的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是要解决中央政府无权的问题。此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美国的宪法、联邦制等相关情况也需要掌握。37. 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本宪法,依据本宪法制定之合众国法律及经合众国授权已经缔结或将来缔结之条约均为全国最高法。”这一规定体现了 ( )A. 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B. 加强中央权力的原则C. 社会契约的原则D. 人民主权的原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新宪法联邦宪法。宪法确立 “本宪法,依据本宪法制定之合众国之法律及合众国授权已经缔结或将来缔结之条约均为全国最高法。”根据对材料分析,体现了加强中央权力的原则,本题选B项。A项宪法中有关国家三权分立的内容,确立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C项社会契约的原则与材料无关;D项宪法中有关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反映了人民主权的原则。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38.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下列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D. 各地方自治权力不断增强【答案】C【解析】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指中央集权,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指地方分权,美国是两者有机结合,故C正确;A项只是说了其中的一个方面,错误;三权分立说的是国家机构相互制衡的问题,材料并未体现,B错误;各州的权力是法律规定的,并非无限制的增强,故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结合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的内容解答即可。39.丁晓东在美国政制的政治哲学意义中写到:“美国是现代历史上第一个与古代政制决裂而建立在自然权利基础上的国家,这使得美国政制有别于当时的其他任何国家,包括英国。”这实际上肯定美国实行( )A. 民主宪政B. 民主共和C. 中央集权D. 两党政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是现代历史上第一个与古代政制决裂美国政制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包括英国”,由此判断使美国实行了一种新的民主制度,那就是民主共和,故选B项,ACD项不符合。所以答案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4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这些规定体现了A. 分权与相互制衡B. 军权高于行政权C. 总统权力至上D. 国会处于权力中心【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对美国1787年宪法关于美国军事力量的阐述表明,国会有招集军事力量的权力,但无权统领军队,而总统有权统领军队却没有宣战权和招募权,说明两者是分权制衡的,所以A项正确;“军权高于行政权”“总统权力至上”“国会处于权力中心”的表述明显不符合美国宪法分权制衡的特点,排除BCD。41.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 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 法国人民艰难曲折的斗争C. 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D. 法国君主制的传统十分浓厚【答案】C【解析】四个选项都是法国代议制确立的背景,但题干反映的总统权力较大,但又受限制,如需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故选C项。题干表现的是妥协和权力制约,不选A项。法国人民艰难曲折的斗争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原因,不选B项。D项与不是主要原因,不选D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42.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的基本原则表述不正确的是A. 议会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B. 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C. 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D. 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法国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所以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法国总统并不具有完全行政权,因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总统制而是半总统制,A、B、C三项说法正确符合法国1875年宪法,但不符合题意,排除。43.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话凸显了A. 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B. 各政治派别认同宪法的价值C. 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D. 大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说明经过革命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议会制度解决了,体现了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故B项正确;直接导致法国政权突变的不是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实力相当,共和派没有完全掌握了政权,故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在1794年就已经结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4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A. 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B. 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C. 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D. 法德代议制形式有别【答案】A【解析】【详解】“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专制色彩,德国之所以出现专制,是由于专制力量较强,“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反映出法国1875年宪法具有民主色彩,而法国最终形成了民主政体,说明专制力量受到了打击,材料反映了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存在着巨大差异,故A正确;法德意识形态,都体现了资本主义这色彩,看不出二者之间的对立,排除B;德国政体没有共和主义思想,排除C;材料看不出两国代议制的形式区别,排除D。45. 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他(威廉二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这一)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A. 领袖的个人素质决定国家的施政效果B. 君主立宪制之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矛盾难以调和C. 德国的代议制不够成熟与完善D. 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德国皇帝个人的性格对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反映了专制色彩浓厚,君主立宪制还是很不完善。故选C。A项是对材料的现象的反映;B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虽然君主权力很大,但是已经不是君主专制政体了。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46、47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46.阅读材料: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1)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案】(1)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2)反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事无巨细,皇帝独裁;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此问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结合所学秦朝的政治制度,分别从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分析回答。(2)反映:根据“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得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帝独裁;根据“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得出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47.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材料二 议会一般分为一院制和两院制。有些国家实行两院制。上院,即参议院,有的是贵族院、联邦院,产生的方式不同。英国上院议员在1999年改革前根本不经过选举,均由贵族担任。美国参议院由各州选举两名代表组成,法国的参议院由省、市议会的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下院,又称众议院、平民院、国民议会等,通常由选举的代表组成。当代西方,联邦制国家一般都实行两院制。材料三 西方议会拥有立法权、通过国家预算权和监督权等权力。议会决定事项如法案或其他议案,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由于议员的职责是具体行使议会的职权,这就要求议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立法知识和能力,具有参政议政的素质和经验。过去,有些西方国家在议会至上的思想支配下,赋予议会很大权力,英国曾有“议会万能”之说,认为议会“除了不能把女人变成男人和把男人变成女人外,在法律上什么都能做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法、美、德的政体名称。(2)根据上述材料,试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答案】(1)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2)进步性:选举代表;议会多数原则;议员的立法知识、能力、素质、经验较高;政党政治。局限性: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因相互牵制而导致效率下降;政党斗争不断;均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2)进步性:根据“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得出选举代表;根据“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得出议会多数原则;根据“这就要求议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立法知识和能力,具有参政议政的素质和经验”得出议员的立法知识、能力、素质、经验较高等。局限性:根据所学,可从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因相互牵制而导致效率下降、政党斗争和实质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等角度分析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