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古代诗文阅读 课时检测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425336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古代诗文阅读 课时检测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古代诗文阅读 课时检测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一 古代诗文阅读 课时检测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检测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一、流程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推导流程:(1)从题目“中秋无月”上分析诗歌流露出的情感。中秋佳节,无月可赏,作者内心的情感:落寞、失望、孤寂等。(2)从词中景物描写上分析作者的情感。“忆对”的美景与“今宵”的哀景作对比,体现作者的心情:落寞、失望、孤寂等。(3)从词中关键词语或作者的活动来分析情感。欲“问化工”,却“路、信”难通,体现作者的心情:欲诉无门,壮志难酬。“杯且从容,歌且从容”,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举杯浇愁,自我宽慰。自主尝试: 参考答案:无月可赏的落寞。往昔花好月圆,今宵赏月不得、丹桂不见,唯有“烛花红”。欲诉无门的郁愤。欲“问化工”,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明写中秋无月,实叹世路艰难、壮志难酬。自我宽慰的洒脱。现实无奈,只能暂凭杯酒、歌舞排遣落寞和郁愤。二、对点练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11分)溪桥晚立蓝智天阔浮云尽,山昏落日微。鸟栖当野树,人语共柴扉。岁月且云暮,乡关何处归?邻家响机杼,远客叹无衣。(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一、二两句从远景起笔,借助“天”“云”“山”“日”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视野开阔又略显苍茫的傍晚图景,极富画面感。B三、四两句紧承上句“落日”来写,由远及近,写到了归鸟栖树和人的活动,也与前两句形成以动衬静的效果,闲适自然。C五、六两句即景生情,作者以反问手法表达了内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其情感与唐代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有相似之处。D诗歌前六句描景、写人、抒情相交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静谧而又祥和温馨的乡村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E全诗起笔写景,落笔感叹,作者视线由远及近,描写了傍晚站立溪桥边的所见所闻所感,照应题目中的“晚立”二字。解析:选BDB项,三、四两句一静一动,以动衬静,不是和前两句形成以动衬静的效果。D项,“祥和温馨的乡村生活图景”理解错误。从诗人抒情的角度而言,诗人漂泊天涯,内心凄苦,思念家乡,这样的情感和“祥和温馨的乡村生活图景”不和谐。(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何作用?(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谋篇布局的能力。“邻家响机杼,远客叹无衣。”尾联写邻家响起了织布的声音,而自己这个外乡人却无人寄来寒衣。内心因远客他乡、在外漂泊产生的凄苦之情表露无遗。全诗抒发情感的诗句主要集中在后两联,颈联写内心对故乡的思念,尾联写在外的凄苦。尾联是思乡之情的具体展现。参考答案:通过“邻家响机杼”来反衬自己“无衣”,抒发了漂泊天涯的凄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在外飘零的孤寂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着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格调更加悲苦。3(2018济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1)(2)题。(11分)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元好问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注“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B“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紧扣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D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E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结合、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解析:选CEC项,“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情”的表述理解错误,由尾联“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可看出诗人想表达的是他不愿为官,只愿过乡间农家生活的情感。E项,“比兴”手法的分析错误,诗歌并没有比喻,也没有使用“兴”的手法。(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由“此生只合田间老”可以看出诗人想表达的是希望终老田园的情感,但由诗人“被檄夜赴邓州幕府”以及“岂不怀归官有程”又可得出诗人还有心念国事,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参考答案:由尾联“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可以看出诗人希望终老田园的情感;题目“被檄夜赴邓州幕府”及“岂不怀归官有程”表明作者心念国事,不得不应召为国效力的矛盾、无奈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囊括了从京城长安到江滨江陵的各路柳色,“从”“更”二字以并列式的表达,点明了春意正闹,柳树生机勃勃。B颔联描绘了柳枝妩媚动人,春风拂过,如同美妙少女般翩然起舞,姿态引人遐想。诗人用“见说”表现了人们自古以来对柳色的热爱有加,又用“来当”表达对此时美景的欣赏之情。C“堤远意相随”是说诗人眼中虽已望不见柳,但仿佛还是能见那如烟似梦的柳色向远方延伸。D尾联写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作者的伤怀之意写到极致。E本诗前四句从广阔背景提笔,以生动的笔调描绘出了春天柳色的秀丽可人、妩媚柔长;后四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言外之意不尽,颇为耐人寻味。解析:选ADA项,“以并列式的表达”有误,此处应为“递进式的表达”;D项,“伤怀之意”不准确,应是“爱惜之情”。(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 解析:这首诗写春柳,通过对春柳“风流”“婀娜”的轻盈体态、柳花飞似“雪”的繁华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侧面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参考答案: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