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21231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1.战国策东周策记载:“赵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于郑朝。郑朝曰:君勿患也,臣请以三十金复取之。周君予之,郑朝献之赵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使卜之。太卜谴之曰:周之祭地为祟。赵乃还之”。据材料,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开始挑战天子权威 B宗法制度逐渐走向崩溃C周王室地位已严重衰落 D神权取代王权管理国家2.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A.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B.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C.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D.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3“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宋代的开封成为纯粹的商业中心 B宋政府不再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C开封城内坊市界限尚未完全打破 D开封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社会生活4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5明太祖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这表明当时A长途贩运受到严厉的排斥B传统抑商政策发生动摇C整顿吏治以改善商业环境D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6.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7“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A传达皇帝旨意B参与行政决策 C总领全国政务 D负责监察百官8鸦片战争前,少数士大夫针对鸦片泛滥情况提出:“纹银易烟出洋者不可计数。必先罢例禁,听民间自种罂粟。内产既盛,食者转利值廉,销流自广。夷至者无所得利,招亦不来,来者则竟弛关禁而厚征其税。责商必与易货,严银禁罪名。”下列选项最符合“少数士大夫”主张的是A严格禁止外商走私鸦片B鼓励民间种植与夷争利C反对政府介入鸦片问题D利用市场维护经济安全9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 不谓近日衅起,团教不和,变生仓猝,竟致震惊九庙。此次内讧外侮,仓猝交乘。频年所全力经营者,毁于一旦。是知祸患之伏于隐微,为朕所不及察者多矣。惩前毖后,能不寒心。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11“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D国民政府的推动 12天津大公报曾登载广告云:“本号现研究各种洋帽,如礼帽、普通帽、猪帽等以供剪发同胞之购用,不日即将出现。并发售各种剪发器具,华制居多。”其他报刊类似的广告,比比皆是。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期间 C中华民国初年 D五四运动时期 13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主题 时间18801889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141922年中华国货维持会在其编选的劝用国货中记述:“江西夏布好,蒙古羔羊毛。浙绸苏缎亮又牢,瓷器景德窑。薛针锦绣巧,豫鲁府绸超,雨前龙井滋味好。”1928年上海市教育局爱用国货歌中记述:“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这些记述主要意在A引导国人创办近代工业 B强调国货质量优于洋货C倡导使用国货抵制洋货 D发展振兴传统手工业15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16红军老战士肖锋的日记记载:我们准备在泸州、宜宾间强渡长江,继续北上抗日。中央指示,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轻装战斗,为创造黔滇川边根据地而斗争。现在看来,回江西苏区已不可能,反正只要是抗日救国,再苦再累也心甘。该日记记载表明当时党和红军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B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C确立了与陕北红军会师的目标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7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18台儿庄战役前,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战役爆发后,李宗仁采取“固守据点,各个击破,要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歼灭在台儿庄”的作战方针。张云逸所率新四军一部积极配合淮河沿岸的国军部队,阻击日军北犯。这表明当时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揭开国共军队协同抗战的序幕C正面战场战略战术运用灵活 D抗日战争由此进入了相持阶段19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在指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发生于A.战略反攻时期 B.渡江战役时期 C.平津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20“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21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21971年,“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佳话,紧接着发生的重大外交事件是A日内瓦会议召开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上海公报发表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3右图为1980年10月16日,我国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它反映出当时我国A单一所有制结构已发生变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D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24xx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25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外务大法官,处理外国人和罗马市民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间事件,其主要职责为“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讼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原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而不合法的关系则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如同合法的权利一样”。这表明在罗马境内A公民与非公民无区别B万民法取代公民法C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6简明世界历史读本记载: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政治改革,以旧居住区为政治分野的现象因此不复存在,民主政体的社会基础得到加强,以平民为主、包括部分贵族在内的人民主权已成定局。这里的“他”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设立五百人议事会C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D向公民开放一切官职271705年大选辉格党在议会中得到多数,但安妮女王讨厌辉格党人,仍由托利党人掌握政府。财政大臣戈多尔芬规劝她,为使政府正常运转,必须接受辉格党进入政府。安妮女王权衡再三后,便任命两名温和的辉格党贵族进入政府,分别担任掌玺大臣和大法官。这一事例说明A内阁大臣不再对国王负责 B国王基于个人意愿任命内阁成员C英国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 D议会与内阁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28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无论是在建立邦联体制和根据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体制的过程中,立国者在作出某种重大决策时,都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这主要是由于A美国先有州府后有国家的特殊性 B启蒙思想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C对欧洲各国立国经验的批判借鉴 D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918世纪中叶以前,英国人口增长速度缓慢。18世纪4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尤其是1811-1821年的10年间,英国人口增长了18%,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8%,这种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速度被称为英国“人口革命”。当时英国“人口革命”的出现A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成果 B主要得益于海外的殖民扩张C增加了“福利国家”的负担 D引起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变化30.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31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32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了35万人的大党。由此说明当时A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 B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 D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33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341933年12月31日,凯恩斯在信中敦促罗斯福将NRA(全国工业复兴署)束之高阁,称NRA为一个“戴着复兴假面具而实质上也许会阻碍复兴”的机构,而应该致力于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对此,凯恩斯解释说:“只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指望政府支出会不断起到主导作用。”凯恩斯旨在 A.反对政府行政职能过大 B.避免国家出现财政赤字C.强调国家加强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引发过剩35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36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由此可见苏联政府A修改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已意识到发展轻工业的重要性C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局面 D对计划经济体制做出重大调整371951年,西欧六国在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中表示,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替代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其中的核心思想是A从经济合作走向政治合作 B从经济合作走向军事合作C用合作组织取代国家政权 D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38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出现了一次市场革新,人民不仅开始大量花费他们的工资,还开始用信用卡购物,花他们还没有挣到的钱。此次革新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家干预深入到个人生活 B美国为西欧提供大量经济援助C人们对政治稳定充满信心 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经济一体化39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各方只是使用临时适用议定书和其他加入议定书,对于它在先天如此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世人几乎均有惊奇之感。关贸总协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应是因为 A基本消除了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 B拥有强制解决争端的法制化框架C倡导的贸易宗旨得到缔约方认可 D基本解决世界贸易中的各类争端40“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去使另一个国家相信,它在推行它的计划的时候不会走得太远;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材料中“事件”A造成德国分裂 B标志两极格局形成C引发朝鲜战争D反映两大阵营对峙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题14分,第42题13分,共27分)41(14分)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从陈胜、项羽、刘邦到朱元璋、李自成),导致改朝换代、政策调整,却未能改变宗法社会、专制帝制的基本面。辛亥革命足可垂之青史的,从破坏一面言之,是推翻延续两千余年、近古以降已成为社会进步严重障碍的专制帝制,从建设一面言之,则是创建宪政共和。冯天瑜辛亥革命与中国宪政渊源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战场名称开始时间标志终止时间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1945年5月8日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1945年9月2日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苏联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1945年9月2日材料三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摸索和曲折实践,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之路。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以后两千多年发生的多次革命”的局限。简要概括辛亥革命“垂之青史”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承担的历史使命。(6分) (3)“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建国以来,中国人民 “长征”的目标有何发展?综上所述指出近代以来“长征路”的本质含义。(4分)42(13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 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材料二 在新经济政策中,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正是从这一点产生了合作社的巨大意义。从实质上讲,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取得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列宁论合作社材料三 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 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3分)(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的消极影响。综合上 述材料,简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5分)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1题,13分)43(13分)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其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说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这是指西葡两国推动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它对世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3分)(2)二战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颇为曲折。二战后曾长期严重阻碍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政治因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最主要的科技因素和国际组织分别是什么?(3分)(3)为应对全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内对外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4分)(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分)高二历史试卷答案1-5 CBDCC 6-10 DADAD 11-15 ACDCD 16-20 BACDC21-25 BCABC 26-30 BDAAC 31-35 DBBAC 36-40 BDACD 41(14分)(1)局限:只是改朝换代,没有改变君主专制制度(2分)原因:推翻专制帝制,创建宪政共和。(2分)(2)特点: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3分)使命: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增强民族自信;提高国际地位(3分)(3)变化:建国初期: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2分)本质: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富强之路(2分)42(13分)(1)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2分) 主要意图: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过渡。(1分) (2)看法:合作社的意义在于运用市场机制(商品货币关系);合作社是新经济政策发展的归宿;合作社等同于社会主义。(3分)让步: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2分)(3)办法: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1分)消极影响: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2分)基本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视农业、保护农民的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2分)43. (1)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影响:世界从彼此孤立走向一体;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2分)(2)政治因素:两极格局(美苏冷战)的长期存在。(1分)科技因素:信息技术发展;(1分)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1分)(3)举措:内:深化改革,提出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等。(2分)外: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加入世贸组织等。(2分)(4)认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和地区发展之间差距;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任答其中三点得3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