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寒假强化练习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20253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寒假强化练习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寒假强化练习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寒假强化练习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寒假强化练习试题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60 分)1.蝗灾毁农,蝗虫却可入食。一次偶然的机会,某青年农民从菜名“飞黄腾达”中看到了商机。返乡创业,从事蝗虫养殖,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商品的基本属性角度看,蝗虫之所以能够“飞黄腾达”,是因为( )“飞黄腾达”迎合了部分消费者的愿望蝗虫本来就是商品,有价值蝗虫养殖耗费了人类劳动蝗虫能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A. B. C. D. 2.xx 年 7 月,S 市某拆迁安置小区 8 栋刚封顶的楼房因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被全部拆除。初步调查显示,施工使用的新材料煤矿石砖不合格是造成楼房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这些煤矿石砖( )A. 是商品,具有部分使用价值和价值B. 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不是商品C. 是劳动产品,并用于交换,是商品D. 是不是商品关键是要看能否卖出去3.快到中秋节了,许多糕点店早早打出“预定月饼”的招牌,标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前来当场选购或者预订者络绎不绝。请问月饼标价、当场选购、预定月饼,人民币执行的职能分别是( )A. 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 B.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C.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D. 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4.某国待售商品量 2 000 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为 10 元,货币每年平均流通 4 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 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 10 000 亿元纸币,这时的 1 元相当 元,有可能会 。( )A. 50000.25 使纸币购买力下降B. 50000.5 使纸币购买力提高C. 50000.5 引发通货膨胀D. 20 000 2 使纸币升值5.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纸币逐渐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容易保管、携带、运输纸币具有世界货币职能纸币制作成本比较低廉当前货币的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A. B. C. D. 6.关于商品、货币、商品的产生和商品交换说法正确的是( )商品是从来就有的 商品和商品交换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 商品交换经历了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商品和货币是同时出现的A. B. C. D. 7.国庆节期间,多家银行的信用卡推出刷卡优惠活动,涵盖了吃、喝、玩、乐等多方面。下列对信用卡的认识正确的是()信用卡是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作为财富的代表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使用信用卡能有效防范金融诈骗,确保资金安全A. B. C. D. 8.xx 年 10 月 21 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 美元兑人民币 6.7558 元。10 月20 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 6.7311。上述汇率的变动表明( )美元汇率升高,美元币值升值美元汇率降低,美元币值贬值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币值升值人民币汇率降低,人民币币值贬值A. B. C. D. 9.美元对人民币走势时间100 美元兑换人民币xx 年 7 月 7 日668.20 元xx 年 7 月 8 日668.53 元xx 年 7 月 9 日668.78 元上述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保持下去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有()扩大中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增加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利于吸引外国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刺激加大对美国商品的进口A. B. C. D. 10.关于货币与财富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B. 货币只是一种交换媒介,并不是财富的代表C.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D. 货币与财富无关11.“供给量减少,需求量增加,商品短缺”,下列俗语中能够反映这一经济学道理的是( )A. “好酒也怕巷子深”B. “货多不值钱”C.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D. “皇帝女人不愁嫁”1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曾经是一种很奢侈的水果,现在却进入寻常百姓家。这说明()A. 荔枝的价格由供求决定B. 生产和运输荔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C. 生产荔枝的价值量增大D. 生产荔枝的个别劳动时间减少13.xx 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 100 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 6 元。如果 xx 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A. 720 万元,6 元 B. 720 万元,5 元 C. 600 万元,6 元 D. 600 万元,5 元14.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 15 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 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A. 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B.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C. 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D.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15.生产同样一部 MP5,甲耗费 8 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甲的 2 倍劳动时间,丙耗费甲的一半劳动时间,则三人生产出来的 MP5 的价值量( )A. 同样大B. 甲比乙大,乙比丙大C. 丙比乙大,乙比甲大D. 不能比较16.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这里的“等价交换”是指( )价值与价格必须相等 商品交换时要以价值量为基础价格要与价值相符合商品的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要求每次交换都相等。A. B. C. D. 17.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商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A. B. C. D. 18.每年“双十一”的到来,各大电商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打动消费者,从提升服务质量到产品推广大幅让利,数码电子类电商更是在手机等产品价格上打得硝烟四起。商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A. 商家是以为顾客服务为目的的 B. 服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C. 商品价格下跌,商家的利润必定会增加D. 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増加商品的销售数量19.甲商品价格(P 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 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A. B. C. D. 20.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某大型超市想通过适当降价来促进某些商品的销售,下列商品最适合降价促销的是( )A. 大米、面粉等粮食类B. 烟酒类和饮料类C. 彩电、冰箱等高档耐用品类D. 鲜肉、蔬菜和水果类21.日本新泻县产的“越光”和宫城县产的“一见钟情”大米登陆中国后,每袋 2 公斤售价分别为 198 元和 188 元,其价格是中国大米价格的 25 倍之多,媒体称之为“天价”大米。但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很快就脱销了。这体现了()A.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B. 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C. 求异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D. 攀比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22.今年中秋节期间,学生小王去书店买了三本有关高中学习的参考书,这种消费类型是( )钱货两清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租赁消费A. B.C. D. 23.在现代汽车发展史上,MINI 品牌可以说是特立独行、独一无二的代表。自问世以来,其追求与众不同、崇尚个性的品牌文化一直无法被超越。消费者喜欢 MINI 的这种消费行为是()A.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B.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C.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D.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4.当前,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践行绿色消费原则。绿色消费的核心是:A. 勤俭节约B. 可持续性消费C. 理性消费D. 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25.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日益完善。图中体现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的是()A.B.C.D.26.4K 电视的分辨率是全高清的 4 倍,是高清的 9 倍。中国彩电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白皮书指出,预计到今年年底,50 英寸以上彩电市场 4K 电视渗透率将超过 55%;到 xx 年, 市场渗透率将达到 70%,销售量将达 3 400 万台。没有高新技术电视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高新技术电视的强烈向往。这主要表明A.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B.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C.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7.xx 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高达 1 207 亿元,由此产生的 2.57 亿包裹也大幅度高于往年,网购拉动了现代物流、商贸、包装等行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 )A.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B. 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C. 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D. 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行为28.高铁的运营将改善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带动沿线旅游、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繁荣,改善沿线投资环境,推动地产物业升值。这说明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决定生产发展 新产业的成长取决于新消费热点的出现A. B. C. D. 29.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各经济领域占绝对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制经济的比重逐渐上升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A. B. C. D. 30.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统一的,这表明()它们都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A. B. C. D. 二、主观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0 分)1.为了占领“双十一”销售旺季场,不少电子商务网站都进行一些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 以提高销售量。由于打折促销力度大,一些网购达人纷纷给支付宝充值,准备好足额的购买资金为到时候的秒杀做准备。距离电商“双十一”促销还有不到十天时间,处在“最后一公里”的快递业依然人手紧缺。为了减少类似往年发生的严重爆仓问题,国内各家快递公司均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增加人手,扩建物流仓储中心。很多公司为了长久的降低成本,纷纷购进新能源电动车,以代替摩托车和汽车。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2.xx 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消费需求。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结合材料,从影响消费的因素的角度,说明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对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3.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答案】寒假强化密卷-政治-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0 分)1. D 2. B 3. B 4. C 5. A 6. B 7. A 8. D 9. B 10. C 11. D 12. B 13. D 14. C 15.A 16. B 17. C 18. D 19. A 20. C 21. A 22. C 23. A 24. B 25. C 26. D 27. C 28. A29. B 30. D二、主观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0 分)1.价格变动会对生活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打折促销活动使得人们对电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消费支出增加,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价格变动会对生产产生影响:调节产量。商品打折,消费增加导致物流需求激增, 物流公司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招兵买马。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双十一”促销活动使得人、财、物在不同行业流动,物流公司为了长久的降低成本,纷纷购进新能源电动车, 以代替摩托车和汽车,采用低成本的生产要素来降低成本。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人民生活无后顾之忧,预支未来收入的可能性会加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能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3.(1)促进生产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带来新的供给,推动产能扩张。(2)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带动与新型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4)创造新的劳动力。产能扩张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0 分)1.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体现该项,并且该项不是蝗虫之所以能够“飞黄腾达”的原因, 不是从商品的基本属性角度作答;错误,蝗虫本来不是商品,是自然物;符合题意,从商品的基本属性角度看,蝗虫之所以能够“飞黄腾达”,是因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蝗虫养殖耗费了人类劳动,有价值,蝗虫能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具有使用价值。故选:D。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2.B 符合题意,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二者缺一都不是商品,“施工使用的新材料煤矿石砖不合格”,说明其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不是商品;因此,A、C、D 不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属于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物的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社会属性、本质属性,反映人与人的关系。商品交换实质是交换者之间劳动的交换。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任何人不能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本题考查的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如果物品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3.【分析】此题考查货币的职能,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月饼标价,人民币执行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当场选购,人民币执行的职能是流通手段;预定月饼,人民币执行的职能支付手段。故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故选 B。4.【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纸币的发行量、纸币购买力等相关知识的认识,考查学生再现和运用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解答】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因此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xx10)/4=5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 10000 亿元, 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 2 倍,纸币实际发行量超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导致通货膨胀, 纸币贬值,此时 1 元的购买力只相当 0.5 元,故 C 项正确,不选 ABD。故选 C。5.此题主要考查纸币,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结合课本知识选择即可。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制作成本较低, 容易保管、携带、运输,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货币部分职能,故 符合题意;当今世界上,仅少数国家纸币具有世界货币职能,故错误;当前货币的本质仍是一般等价物,故错误。故选 A。6.【分析】此题考查商品、货币和商品交换的知识,考查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商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故不选;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故不选;商品和商品交换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商品交换经历了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故项正确。故选 B。7.此题考查信用卡的相关知识,考查对知识的调动运用能力。信用卡和支票是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正确;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正确;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信用卡不是一般等价物,错误;使用信用卡也存在风险,错误。故选 A。8.【分析】此题考查汇率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根据题中表述,10 月 20 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 6.7311,10 月 21 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 美元兑人民币 6.7558 元,由此可知 100 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意味着美元汇率升高,美元币值升值,人民币汇率降低,人民币币值贬值, 故项正确,不选。故选 D。9.【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外汇和汇率,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紧扣表格信息,进行推理选择。【解答】根据表格数据的变化可知,美元兑换人民币越来越多,说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所以,这有利于扩大中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故项正确;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不利于中国对外投资,不利于中国对美国商品的进口,故不选。故选 B。10.【分析】此题考查货币与财富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悉课本基础知识。【解答】A.货币是衡量财富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标准,故 A 项错误。B.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是财富的代表,故 B 项错误。C.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故 C 项正确。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并非货币与财富无关,故 D 项错误。故选 C。11.此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好酒也怕巷子深”意为东西或产品再好,不去做营销推广、广告宣传,寻找起来十分困难,未体现供给量减少,故 A 不符合题意;“货多不值钱”体现了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故 B 不符合题意;“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体现了使用价值对价格的影响, 故 C 不符合题意;“皇帝女人不愁嫁”体现了供给量减少,需求量增加,商品短缺,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12.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价格由价值决定,荔枝的价格由价值决定,A 说法错误排除;荔枝曾经是一种很奢侈的水果,现在却进入寻常百姓家,说明荔枝的价格下降了, 生产和运输荔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生产荔枝的价值量减少,B 正确符合题意入选;生产荔枝的价值量增大会使荔枝的价格升高不是降低,C 不符合题意排除;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13.【分析】此题考查商品价值量的相关计算,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根据题意可知,xx 年该国生产的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为 1006=600 万元,因为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所以,xx 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仍为 600 万元。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xx 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 则此时单位甲商品的价值量为 6(1+20%)=5 元,故 D 项正确,故不选 ABC。故选 D。14.ABD 错误,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效率无关,应该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C 正确,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故选:C。本题考查:价值量与劳动生产效率关系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效率无关。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15.【分析】此题考查价值量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需要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解答】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生产同样一种商品,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但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三者生产出来的茶杯的价值量一样大,故 A 项正确,BCD 项错误。故选 A。16.【分析】此题考查价值规律,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学生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解答】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合,故不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故项正确;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并不存在于每次交换的个别场合,故项正确。故选 B。17.此题考查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可用排除法作答。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价格下降,会引起自身的需求量增多,而使得与其有替代关系的乙商品需求减少,正确,错误;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甲商品价格下降,会引起自身的需求量增多,而使得与其有互补关系的丙商品需求也增加,正确,错误。故选 C。18.【分析】此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A. 商家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故不选 A。B. 质量与使用价值之间无决定关系,故不选 B。C. 商品价格下跌,商家的利润并不必定会增加,故不选 C。D. 一般来说,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数码电子类电商更是在手机等产品价格上打得硝烟四起,是因为商品价格下降有利于増加商品的销售数量,故 D 项正确。故选 D。19.此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图形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图示表明随着甲商品价格的上升,乙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则甲乙商品属于互为替代品。由此可知,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故符合题意;当甲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乙商品价格可能会升高,故错误;当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价格降低,人们对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对乙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故错误。故选 A。20.【分析】此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解答】“大米、面粉等粮食食品,烟酒类和饮料类,鲜肉、蔬菜和水果类”都属于生活必需品,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与下降,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和增加,彩电、冰箱等高档耐用品类价格大幅度下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因此,最适合降价促销的是彩电、冰箱等高档耐用品类,故 C 项正确,故不选 ABD。故选 C。21.此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该题需抓住题干中心意思。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A 正确,B 错误;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但材料中未涉及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对消费的影响,排除 CD。故选 A。22.此题考查消费类型,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材料中“学生小王去书店买了有关高中学习的参考书”中的“买了”说明该书是小王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购买的,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学生小王买的是有关高中学习的参考书,说明小王购买该书的目的是用于增长自己的知识,属于发展资料消费,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 C。23.此题考查消费心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现代汽车发展史上,MINI 品牌可以说是特立独行、独一无二的代表。自问世以来,其追求与众不同、崇尚个性的品牌文化一直无法被超越。消费者喜欢 MINI 的这种消费行为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故 A 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攀比心理、求实心理和从众心理,故 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24.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基础知识题目,答案为 B。ACD 是消费原则或要求,不符合题意。25.【分析】此题考查消费及其类型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A. 图 A 反映书报消费和粮食消费均上升,不能体现题目强调的消费结构完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故不选 A。B. 图 B 反映书报消费和粮食消费二者均下降,故不选 B。C. 图 C 反映书报消费增加,粮食消费没变,说明消费结构完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故 C项正确。D. 图 D 反映的是粮食消费增加较快,说明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下降,故不选 D。故选 C。26.此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没有高新技术电视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高新技术电视的强烈向往,体现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故 D 符合题意;ABC 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ABC。故选 D。27.【分析】此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审题。【解答】A.材料不体现生产决定消费,强调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故不选 A。B.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故不选 B。C. 网购拉动了现代物流、商贸、包装等行业的发展,体现了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故 C 项正确。D. 材料不体现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故不选 D。故选 C。28.此题考查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的理解。解决该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的中心意思。题中材料“高铁的运营将改善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以此能够带动沿线旅游、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繁荣,改善沿线投资环境”,既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也说明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故符合题意;生产决定消费, 故错误;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故错误。故选 A。29.【分析】此题考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知识,考查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故项正确;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不一定在各经济领域中占绝对优势,故项错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经济的比重不一定逐渐上升,故不选。 故选 B。30.符合题意,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法错误,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题意,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说法错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故本题选 D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意义: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策: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知识的再认,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二、主观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0 分)1.此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考查方向,学生可从价格变动影响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两个角度,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具体说,一般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打折促销活动使得人们对电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消费支出增加,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价格变动调节产量。商品打折,消费增加导致物流需求激增,物流公司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招兵买马;价格波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双十一”促销活动使得人、财、物在不同行业流动, 物流公司为了长久的降低成本,纷纷购进新能源电动车,以代替摩托车和汽车,采用低成本的生产要素来降低成本。2.此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设问确定知识限定范围是影响消费的因素,设问的方向是“说明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对扩大消费需求有何作用”,属于分析说明了。学生可据此回忆课本基础知识,包括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未来收入预期会影响消费、收入差距也会影响消费等。其次分析材料,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材料“ 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可以考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根据材料“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可以考虑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的消费水平;根据材料“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以考虑未来收入的预期影响消费。最后综合以上信息即可作答此题。3.此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此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属于分析类主观题。解答本题学生可从促进生产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消费调节生产、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等方面分析说明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