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20957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I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2.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D.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3.公元前3世纪前后,罗马法发展到万民法阶段,而同时期的汉代法律“夷三族是最高刑罚,晁错、李陵被诛之时,其父母妻儿同时被杀”。这种做法违背了罗马法的A.自然法中公正合理原则 B.万民法中人人平等原则C.法律至上不告不理原则 D.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4、对现在英国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和政府首脑特蕾莎梅表述正确的是梅的权力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制约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梅为首的内阁就一定要下台议会通过的议案,伊丽莎白二世基本无权否决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梅为首的内阁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A. B. C. D. 5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史料选取不同 B. 史观运用不同 C. 内外时局不同 D. 社会性质不同6.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下列选项与列宁所述革命运动相符的是A. 借助西方宗教的形式发动起义 B. 形成近代史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C. 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D.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7、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D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8中国共产党曾发表宣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中共发表此宣言是在A中共三大召开前夕 B国民党一大召开前夕C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 D新中国成立前夕9、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十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他的主旨是A.提倡美国与中国结成友好同盟 B.讽喻新中国的孤立无援C.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D.主张各国对中国实行孤立政策 10.1963年,下图这一现象戴高乐与阿登纳的历史性握手A.反映了争取两国统一的愿望 B.有利于法国和民主德国和解C.标志欧共体的正式形成 D.为欧洲联合奠定了重要基础11近年来,在国际关系中,与欧洲内部矛盾相比,美欧分化的趋势更引人注目。从奥巴马“亚太优先”到特朗普“美国优先”;xx英国不顾美国政府的阻挠,率先并带动许多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美欧关系渐行渐远。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各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重视 B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C两极格局的瓦解,主要共同敌人的消失 D美国单边主义的盛行12. 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这些改革A. 实践了儒家“仁政”思想 B. 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成C.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D. 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产生13.新全球史一书指出:英国在工业化上的垄断地位并没有持续太久。企业家们认识到欧洲和北美的商人尽其所能学习英国的工业技术,他们还从岛上走私先进的机器。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工业化逐渐传播到了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由此看来,导致第一次工业革命传播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有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欧美国家积极主动向英国学习技术欧美国家商人从英国走私先进的机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A B C D. 14.右表为列强在18931928年间在华设立的商行户数变化趋势。对其解释正确的是A.一战期间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B. 各国开行户数可直观地反映各国实力C. 资本输出是列强攫取利益的重要手段 D. 列强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1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16.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以下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冷战”是导致美苏经济此消彼长的主要原因B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C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D经济多极化催生了政治格局多极化17.xx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及英镑之后第五个加人全球货币篮子的货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人民币已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最重要的货币B.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动摇C.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全球货币协调机制完善D.有利于中国利用待别提款权为国内建设申请长期贷款18. 王艮曾师从王阳明,创立了泰州学派。他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对上述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泰州学派对心学具有继承性 B圣人之道与百姓日用具有相似性C“百姓日用”是检验“道”的参照 D泰州学派背离了传统儒学19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A平等自由理念 B崇尚理性之美C开放包容精神 D注重功利实用20. 宋徽宗书法学于诸家,自成一派,号“瘦金体”(右图)。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A行书 B楷书C草书 D隶书21.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A. 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B. 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D. 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221896年梁启超所著波兰灭亡记刊行,1898年6月康有为进呈光绪帝波兰分灭记,他们都指出波兰非但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更是由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以及守旧权贵“诋诽攻击”新政新法。其意在A揭露列强瓜分图谋 B打击顽固守旧势力C激发改革图强意识 D培养国人世界视野2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等待戈多的面世以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荒诞剧的形式为贝克特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种荒诞剧所反映的主题是 A.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C.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D.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24.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指出:“社会主义理论之成败,判断标准是它能不能因应它当代世界的事实,而且如果它的当代世界改变,它却不变,未免奇怪。”这一论断旨在强调研究历史要A.采用唯物主义史观 B.带着“史料实证”意识分析、判断历史现象 C.有正确的“时空意识” D.具备科学的“历史解释”素养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材料三 在科举废后不久即称赞科举的伟人是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唯考试。”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摘自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7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9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两度称赞科举制的目的及其意义。(9分)26、 (1)12分)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郡县制度、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家专营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经历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从而推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进步,但在明清时期集权体制达到巅峰并日益僵化,也就导致我国封建社会日益衰落。根据上述材料,以“创新与治国”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必须明确具体;结合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27.(15分)思想的发展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东西方文明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历史解释能力是学习历史要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概念解释智者运动大约公元5世纪希腊开始了智者运动。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文艺复兴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思想政治运动。宗教改革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于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开始于英国,在法国形成高潮。其主要代表有洛克、伏尔泰、康德等。理性主义是其核心。它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东方近代启蒙运动受西方影响,具有外发性的特点,缺乏思想文化基础;西方近代启蒙运动具有原发性和内生性特点,有近400年的思想文化基础。东方的启蒙运动往往被救亡主题取代,西方的启蒙运动则将“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哪一概念解释得较为准确而全面?四个概念之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2) 提炼材料二中的任一观点并指出其所产生的影响。(9)历史参考答案15 B D A A C 610 C D C C D 1115 C B B C A 1620 B C D B A 2124 A C C A25. (25)(1)内涵: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世家大族选官特权;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7分)(2)原因:传统方式的文官选用导致了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科举制所体现的公平性适应了启蒙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文官任用方式上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需要。(每点3分,共9分)(3)目的: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追求民主政治;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任人唯亲。(每点2分,共4分)意义: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利于完善选官方式与制度;有利于民国的政治建设;有利于抑制官员的腐败。(任答3点,5分)26.(12)论题: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发展进步 论证:新中国成立之初,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加强各党派间的团结合作,调动各阶级阶层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新时期,我国制度进一步发展创新,“一国两制”的提出及成功实践,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基层民众的积极性、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综上所述,新中国的制度发展创新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7. (15)(1)概念:启蒙运动。(2分)联系: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恢复,宗教改革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成熟(或它们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4分)(2)观点1 西方近代启蒙运动具有内生性特点,它扬弃传统观念,追求正义、平等和人权。(1分)影响: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反对神学迷信;16世纪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是思想领域的反封建运动。(4分)扬弃传统,追求人权: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而平等自由。(4分)观点2东方近代启蒙运动具有外发性特点,往往被救亡主题取代。(1分)影响:中国近代启蒙运动受西方启蒙西乡影响。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政治学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开展启蒙运动。(4分)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因而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以挽救民主危亡为首要任务,救亡压倒了启蒙,成为时代的主题。(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