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第八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15090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语文第八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届高三语文第八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届高三语文第八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语文第八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妤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佛教文化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其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儒佛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殷周之际出现的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B. 魏晋时期佛教通过依附玄学进入中国,玄学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C. 儒、道、佛三家有一部分思想是相通的,这就为它们之间的融合奠定了基础。D.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第一段运用设问提岀论点,指出复兴中国梦需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B. 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虽致思路向不同,但可以相融互补。C. 第三段论证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深挖中华文化价值”的重要性。D. 文章论述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指出当前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B. 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C. 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神,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D. 我们只有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程应峰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都是因为瓷器。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缕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著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但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雅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樽”、“荷叶口瓶”在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致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其晶莹剔透的质地,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温润的气息。这聚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蕴涵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透过眼前的瓷器,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无论读瓷还是听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远,品出人类卓越的智慧,品出属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承载的历史蕴含。用心品瓷,可以让人沉入或清新或愉悦或凝重的人生境界里,继而在思想的枝丫上,长出簇新的可以自由飞翔的芽叶来。(选自文学与人生,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以“夜静想到一只薄胎青花瓷瓶”与“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诗句开头,既呼应题目,又增添文化气息。B.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就像大都市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最美的瓷器如少女”,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C. 文章开头从夜静时分想起瓷器写起,然后展开梦里梦外听瓷与读瓷的经历,随之触发人生的思考,构思巧妙,感情真挚。D. 文章总体上运用了象征手法,字面上写品瓷,实际上是借品瓷写人生,强调人们要像品读瓷器一样品读人生独特的滋味。5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5分)6从全文看,作者静夜品瓷“品”出了哪些韵味?(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时间持续、对个人施以心理恐吓、身体和言语侵害的恶意攻击。欺凌让受害者感到痛苦、羞耻、尴尬、恐惧、忧郁,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欺凌有三大显著特征: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的不均衡性。校园欺凌的加害方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通常来讲,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体欺凌,女生受言语欺凌或性骚扰的比例较大。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有权力、体型、体能等方面的不对等因素,受害者无力进行有效反抗。通常有三类学生容易被欺负: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人际关系不佳,潜在欺凌者会基于情绪(看不顺眼)及工具(钱及地位)目的而展开攻击。受凌者因力量失衡而无力反抗,或害怕被报复不敢告诉他人。这越发会让欺凌者得寸进尺、不断重复。 (选自南方网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学生?)材料二:对于欺凌这一社会问题,加拿大一些学生家长和专家有不同看法和主张。有人认为孩子面对肢体欺凌时要打回去,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有人认为经历被欺凌可以磨炼孩子的性格,而专家指出欺凌会使孩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损害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影响孩子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人也悲观地认为欺凌不可避免,孩子们总会这样做。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根据反欺凌网站Bullying Canadaca的调查,93%的视频游戏对暴力行为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 报讯 (选自新华网加拿大校园欺凌面面观)材料三:注: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注:不同胖瘦的学生遭受校园暴力情况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学校管理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显示农村学校在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发生率上都要高过城市的学校。 (选自光明日报的有多少校园欺凌不该发生)材料四:精神医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对记者表示,不同的孩子被欺负后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孩子会生气、闷闷不乐。有的孩子可能会对施暴者产生怨恨,出现明显的报复心理,而且可能长期存在这种报复心理。还有少部分人遇事总是忍着,但是他心里并没有释然,长时间的压抑会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只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药物治疗,还是能够治愈的。”杨甫德说。 (选自工人日报的帮助孩子对校园欺凌说“不”)7下列对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校园欺凌中作为加害方的个体或者群体往往会对受害者进行言语、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侵害。B. 言行失当者、弱势族群、异类学生往往更易于受到持续性的、伤害性的和力量不均衡性的攻击。C. 权力的差别、体型的差别、体能的差别、成绩的差别都可能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因素。D.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只要有专业的心理老师和正确的药物参与进来,心理疾病一定能治愈。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的诱发因素,在诱发因素的分析上,它们是有交叉点的,其他材料则没能提及这一点。B. 材料二和材料四中都说到了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除此之外,两则材料还提及了面对校园欺凌的共同做法。C. 从材料三来看,成绩差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的比率是最大的,体型偏胖的学生在各种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也是最大的。D. 材料一对校园欺凌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定义,并指出了它的三个显著的特征,同时也提到了受害者的三个易欺人群和他们的心理感受。E. 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不同的受害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家长和专家可能也会有自己不尽相同的看法和主张。9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体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何承矩字正则。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秩满,召还,拜引进史。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托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承矩曰:“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B.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C.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D.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B. “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C. “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D. “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承矩作战勇敢。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B何承矩爱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C何承矩善于谋划。为了增加水田,增收农业收成,他建议掘开河道;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D何承矩熟习政务。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真宗时,他母亲去 世,在丧守期未满时又让他应召赴任,表明了对他的认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5分)(2)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水调歌头 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社若满芳洲。注:张孝祥(1132-1169):南宋著名词人。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沉累:指屈原。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杜若:一种芳草。14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词的上阕由自身遭际写起,继而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景象: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两岸的草木呈现葱绿,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B. “西风千里”两句,承接上意,写湖海倦游的自己经过长途的江面飘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用比喻手法,于苍凉中给人以安慰。C. “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反问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D. “沉累”,指无罪而沉于湘水的屈原。作者欲吊屈原而不知其处所,目力所及,只有渔儿樵子,他们为此而哀伤地写下与屈原同调的“离忧”。E. 结尾“回首”两句,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离骚辞语,抒发深沉的情怀。“杜若满芳洲”,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15这首词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 。”(2)蜀道难中,作者描写蜀道飞泻的急流和汹涌的瀑布,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奇险壮丽景观的句子是 “ , 。”(3)在师说中,作者指出了教师的职能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永远敞开怀抱,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国际社会,相濡以沫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去年上半年,我们的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都有所增加,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吸引住了。长城汽车的H6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36万辆,这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信赖。不切实际的幻想是痴人说梦,没有行动的念想是黄粱美梦,不着边际的臆想是南柯一梦,远离现实的遐想是太虚幻境,没有支撑的空想是海市蜃楼。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江西实现加快发展的终南捷径、不二法门。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不仅透射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金融体系。B. 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C. “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D. 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否则现在备受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矛盾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说:“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B. 王明播放一则广播稿:“接教务处通知,明天上午8点,省教育厅领导将来我校做年终检查工作;下午所有班级全不上课,大家要保持好校园卫生。”C. 中央美院的小陈参观完两位学长的寒梅图画展后,觉得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于是感慨道“真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啊!”D. 小赵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说:“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不吝赐教。”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树木每年都会增长形成一圈年轮,通过_,科学家可以确定树木的年龄。树木年轮的差异_,直径较大的年转暗示着当年树木处于较好的生长季节。研究人员发现,树木生长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存在着反向关系。冬季我们看到树木健康生长,_。21按题目要求写一张请假条。(5分)高二年级某班李华同学因家中奶奶去世,要在3月29日到30日期间回家中奔丧,因为假期较长,需要向班主任王老师请假,请以他的身份替他拟写一张规范、简洁、得体的请假条。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可奥勒利乌斯:存在物就像是奔腾不息的河流,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白岩松:人生中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用这些不变的东西才能去应对身边的那些变。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第八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C 2C 3A【解析】1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A项,范围失当,“神本向人本转移”和“人道主义思潮”二者都属于人文转向;B项,“进入中国”表述错误,原文是“走进中国思想文化”。另外,“玄学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的说法也错误;D项,以偏概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儒、道、佛三家,还包括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流派。故选C。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A项,范围失当;B项,“进入中国”表述错误,原文是“走进中国思想文化”。另外,“玄学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的说法也错误;D项,以偏概全。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张冠李戴,本段内容确实谈到了“佛教融入了中华文化”,但更多的内容是在论证“佛教的作用和价值”,所以选项把“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两者的概念混淆了。故选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条件混淆,原文认为,在努力实现复兴梦的今天,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这并非是必要条件。故选A。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比如本题A项,条件混淆,原文认为,在努力实现复兴梦的今天,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这并非是必要条件。4B5结构上:点题(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思想”比作“嫩芽”“枝丫”,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品瓷能让人更深层地体会人生的境界,让人们的思想自由。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品瓷就是品人生。6品出了生活的美和好;品出了沾染着贯穿古今的浓重的人文气息;品出了有着厚重悠远、美丽多情的不可抵御的诱惑力;品出了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B项“就像大都市陷落在繁华里一样”不是比喻。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题。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思想”比作“嫩芽”“枝丫”,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品瓷作用,让人们的思想自由。表达了文章的主旨。点睛: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6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不论是哪一类探究题,考生在作答的时候,都可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出发来考虑,来组织答案。如品出了生活的美和好;品出了沾染着贯穿古今的浓重的人文气息;品出了有着厚重悠远、美丽多情的不可抵御的诱惑力等。7D 8DE9努力消除欺凌。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努力,制约限制不良的游戏电影电视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尽早及时心理药物治疗。欺凌发生后,心理的危害要通过专业人士尽早消除。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可能导致事态恶化。告知学生校园欺凌的可能诱导因素,尽量避开或及时寻求帮助。【解析】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结合文本内容对重要概念的含义的理解。D项,“一定能治愈”判断错误。材料一中说“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往往不可逆转”,材料四说“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可见D选项的结论是不对的。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分析文章内容。A项,材料二的第二段中也有校园欺凌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B项,两则材料中提到的做法是不尽相同的,材料二的做法是“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材料四的做法是“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C项,从图表看,体型偏胖的同学在网络欺凌中占有的比率不是最大的,此项扩大范围。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题干问“简要分析发生校园欺凌这种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概括针对校园欺凌采取的措施,要到文章中搜索表示办法、措施的句子,然后提取、整合。首先,可以从材料二分析:“专家指出,如果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一起努力,就可以消除欺凌”“欺凌行为可能是模仿家长、电子游戏、电视或电影中看到的行为。这对孩子会是一个不良的暗示”从这些句子概括 努力消除欺凌。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共同努力,制约限制不良的游戏电影电视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接着,分析材料四中“遭受同学欺负导致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早去治疗”“心理医生会帮他做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让他去做心理调整,从而找到突破口,让他跳出这个心理阴影”可以概括出答案:尽早及时心理药物治疗。欺凌发生后,心理的危害要通过专业人士尽早消除。材料二中“而停止欺凌机构的专家则认为,这样可能会导致暴力升级,有时会造成伤害程度加深”可以看出专家的态度倾向:不要以暴制暴。以暴制暴可能导致事态恶化。最后可以从材料一容易被欺凌的对象和原因去概括提取对策:告知学生校园欺凌的可能诱导因素,尽量避开或及时寻求帮助。这点有一定难度,容易忽视。点睛:信息筛选概括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10B 11B 12C13(1)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不便利)。何承矩引用汉朝、唐朝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2)当时朝廷议论在北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解析】10试题分析:画线句子中“王钦若”“虫达”“周仲居”“承矩”都是人名;“枢密”指的是枢密院,名词;再结合上下文可推知画线句子的大意是王钦若当时知枢密院,援引汉朝虫达、周仲居改变诏书的例子,请求治何承矩的罪。皇帝说:“何承矩担任守边的职务有功劳,应当优厚宽待他。”只下诏从今以后朝廷的意旨有不恰当的,上奏禀报后再说。根据句意可知答案应为B项。11试题分析:B项,“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不当,“秩满”指官员任职期满。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12试题分析:C项,“为了增加水田,增收农业收成,他建议掘开河道”不当。选项对应信息是原文“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意思是“如果在顺安寨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凭借沼泽,筑堤贮水作为屯田,可以遏制敌人的骑兵快速行动”,由此可知,掘开河道不是为了增加水田,而是用来遏制契丹骑兵。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属”,正赶上;“霖雨”,连绵大雨;“典”,主管;“引援”,引用;“故事”,旧例;“折”,说服。(2)“时议防秋北鄙”省略句,翻译时当补充完整,当时朝廷议论在北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鄙”,边境;“屡”,多次;“表”,上表;“以”,因为;“闵”,怜惜。参考译文:何承矩字正则。年轻时为棣州衙内指挥使,跟从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按照功劳被授予闲厩副使。太平兴国五年,掌管河南府。当时征调壮丁百十人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何承矩认为是滥用劳役,上奏停止这事。调任潭州知州,分条陈述施政中危害百姓的几十件事上奏,全部被朝廷采纳。总共六年,监狱屡空,下诏嘉奖他。米信为沧州知州,因为不熟悉治理政事,任命何承矩担任节度副使,实际专管州事。当时契丹扰乱边境,何承矩上奏疏说:“如果在顺安寨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凭借沼泽,筑堤贮水作为屯田,可以遏制敌人的骑兵快速行动。那些没有水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去除老弱。”太宗赞许并采纳。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便利。何承矩援引汉、唐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于是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使他主持这件事。因此从顺安以东濒临大海,广阔数百里,全部成为稻田,百姓依赖得益。淳化四年,何承矩被提升为雄州知州。契丹精锐骑兵几千人深夜袭击城下,击鼓放火,以逼城楼。何承矩整顿军队,出来抵御,黎明,布阵酣战,很久,斩首俘获很多,契丹军逃走。任职期满,召回何承矩,授为引进使。州民一百多人到朝廷给皇帝进献马,乞请留下何承矩,皇帝赐给他金紫嘉奖他,下诏允许他留任。真宗即位,因为事情有和缓和紧急的区别,难以协调兼顾,命令承矩担任四路都转运使,重要的事物让他共同谋划。遇到母亲的丧事,当时因为边境的战事稍稍停息,农业还没有修复,丧守期未满而奉召任职,授予缘边安抚使,并且下诏引导边民恢复农业。何承矩说:“契丹如果听到这件事,必定认为是引诱他们的部属。”就把诏文改变为招收水旱灾害而流落外地的人的意思。王钦若当时知枢密院,援引汉朝虫达、周仲居改变诏书的例子,请求治何承矩的罪。皇帝说:“何承矩担任守边的职务有功劳,应当优厚宽待他。”只下诏从今以后朝廷的意旨有不恰当的,上奏禀报后再说。景德元年,入朝,提拔为领英州团练使。当时朝廷议论在北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景泰三年去世,特赠官相州观察使,丧资五十万,绢五百匹,宦官护丧。14BD15宦海漂泊的倦意:“湖海倦游客”二句写湖海倦游,如今乘舟而归,表达了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怀才见弃的幽怨:“欲吊沉累无所”二句,借对屈原的凭吊,表达了怀有才干而为君主疏离的辛酸悲苦之情。政治清明的期盼:“回首叫虞舜”二句,借对贤君虞舜的呼唤,表现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诗歌的理解和赏析。B项“比喻”不当。D项,“沉累”,指屈原沉湘,亦曰“湘累”。无罪被迫而死曰“累”。作者对屈原身处浊世而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有着心心相印的关系。他欲吊屈原而不知其处所,但登山临水,有渔儿樵子,与同哀屈原而诉其“离忧”之情。1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湖海倦游客”二句写湖海倦游,如今乘舟而归,表达了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欲吊沉累无所”二句,借对屈原的凭吊,表达了怀有才干而为君主疏离的辛酸悲苦之情;“回首叫虞舜”二句,借对贤君虞舜的呼唤,表现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点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16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传道受业解惑(或: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陟、臧、否、宜、湍、瀑、喧、豗、砯、崖、壑、受。17A【解析】试题分析:相濡以沫:是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此句中望文生义,应用“同舟共济”。伐功矜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使用正确。黄发垂髫:指老人与儿童。此处不合语境。惊鸿一瞥:指美女或所仰慕的女子动人心魄的目光。对象不当。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使用正确。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使用正确。18C【解析】试题分析:A项,“不仅透射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也表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金融体系”语序不当,“不仅”与“也”后面的内容调换一下。B项,“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句式杂糅,把“组成为”改为“组成的”。D项,“备受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成分残缺,在“人满为患”后加上“的问题”。 19D【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体色彩不得体,“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是口语化的表达,不适合用于新闻发布会这种正式场合。B项,广播稿中的“全不”与“全部”同音,容易让人误听。C项,诗句应是说明“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与上文“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不一致。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类题目命题往往着眼于: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一定要考虑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20 (1)观察分析年轮的圈数 (2)揭示着生长的好季节和差季节 (3)却发现海洋生态系统较差【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先读懂语段的大意后,第处依据“树木每年都会增长形成一圈年轮”可以推测;第处依据“直径较大的年转暗示着当年树木处于较好的生长季节”可以推测;第处依据后文“树木生长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存在着反向关系”可以推测。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21请假条尊敬的王老师:因奶奶去世,我需请假回家奔丧,请假时间3月28日至3月29日共两天。请予以批准。 请假人:李华 2018年3月28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写请假条,解答时首先要注意请假条的格式,标题居中,称呼顶格写,正文开头空两格,要使用第一人称,请假时间起止要明确,离校原因要表述明确,结尾要有明确的署名和日期;第二要注意写清楚内容,从所给材料来看请假的人是李华,请假的原因是奶奶去世要回家奔丧,请假的时间是1月13日到15日,请假的对象是李老师,考生把这些信息按要求的格式写清楚就可以了。22历史文化之变白岩松说:人生中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用这些不变的东西才能去应对身边的那些变。历史如沙,蓦然回首,沙中已经没有痕迹,当你细细去品味和聆听时,沙却被风吹起,又我展开了一幅朦胧的画卷。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从老子的“小国寡民”走来,从孔子的“仁义礼志”中走来。从嵇康的阵阵打铁声中走来,原来不变便是中国历史的一脉相承。曾经为东坡的坎坷之路惋惜。漂泊的人历尽漂泊的浪迹天涯之苦。曾经暗自为东坡的固执所懊恼。然而从“大江东去”的豪迈中又体会到了文坛领袖的风采,其实不变的还有他始终报国之心。曾经唾骂曾国藩是地主阶级的走狗,安庆之围的刽子手。然而翻开曾国藩家书,领略的却是曾国藩作为儒将的风采,一个清官的英姿。“内圣外王”或许就是追求的。也许只有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才是最中肯的“他是地主阶级里面最厉害的一个。他倚天照海的心境我无法明白,只是隐约看到了不变的是他的人生态度。”二“物是人非事事休,多少事欲说还休。”似乎伴随着易安的只是易逝的黄花,不尽思愁。她曾经芙蓉如面,轻移莲步上兰舟,他曾经一腔心儿托明诚,她曾经历尽心心叶叶的缠绵,点点滴滴的呢喃,他更曾有花影压重门的感伤,这只是情感的感伤。南渡,带来半生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痛,改嫁之苦的易安只能形单影只。面对武陵已远,易安感受到独自饮酒的孤独。那载起她青春年少的小舟却载不动她的忧愁。中华民族的子女总是坚强的,易安便从思念与痛苦织成的网中挣扎出来,于是有了金石录漱玉集。那吹箫的人已去,故国已成空。易安以其子女的坚韧完成了自己的蜕变,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的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的易安居士。一个女子用瘦弱的身躯支撑敢于变化,适应变化的精神脊梁。“无字碑上镌字满”,发黄的线装书再现了一幕幕历史,其中的是非曲折又谁能明了,不变的是一种心境,变得也是一种心境,独上高楼,还是壮志雄心?然而史书上的文字就由历史学家去评论。【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以名人的话为材料的新型作文题,对于此类作文题,要先读懂名人话语的大意,抓住关键词句,然后再联系社会现实构思立意。马可奥勒利乌斯运用一个比喻句“存在物就像是奔腾不息的河流”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是“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勇往直前,学会变通。“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出自董仲舒贤良对策,董仲舒的观点是说天是“道”的体现,万事万物就在这天道之中生生不息。所谓“天”,实际上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宇宙,宇宙的局部时刻在变,但是,无论如何变,仍然是“天”,因此,天是不变的,规律是不变, 董仲舒的观点是以不变应万变。白岩松则是看透了这其中的内蕴,总结了人生的变与不变,坚守那些不变的东西,例如优良的文化传统,继承与传承优良的传统,用人生中优良的思想或事物来影响或改变那些不好的思想或事物。综合三者的观点,我们会发现这是在讲述“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考生只要围绕“变”与“不变”来写都是符合要求的。立意角度参考:穷则变,变则通;当变则变;变化的社会中应当坚守的(如,传统美德);辩证看待变与不变;等等。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要注意仔细分析三句名言的内在联系,得出立意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