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月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02927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月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月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月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月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的侠文化历史悠长,“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战国时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里的法和禁指国家的法律制度。韩非子站在法家的立场指出了“侠”目无法纪、好斗使力的一面。司马迁则以民间道德定义侠客形象,其在史记中专立游侠列传,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随后又立刺客列传指明侠的本质就是舍己为人,他们明大义,识大体,他们的义愤为国难而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成为铲除不平、伸张正义的一种社会力量。班固在汉书中作游侠传,从后汉书起,官修史书不再专门为游侠立传。此后史书对侠的记述便无以为继。史家没有记载的东西,就以诗、文、小说、戏曲等形式记载流传下来,侠的形象由此出“史”入“文”。也就是说,政府希望独掌法律,不喜欢跟政府唱对台戏的游侠。而游侠认为政府有不公正的地方,所以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和生杀。这一点是像中国这种大一统帝国绝对不能允许的。因此,从汉景帝开始就大量杀戮游侠,中国历代帝王,只要建立起政权,国家稳定以后,一定杀游侠。所以,侠存在的空间主要是乱世。中国人为什么在侠的身上寄予那么大的希望?柳亚子诗云“乱世天教重侠游”,就是说,在乱世里面,老百姓更易被欺侮,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格外地想念侠。人们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的希望。不仅乱世,就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封建社会的很多不公也无法通过政府得到适当处理,很多坏人,官府和法律制服不了,或者说不愿意管制,这时民众希望在法律和政府之外,另外有一批人,这批人跟政府没关系,但是他们能够帮助老百姓,即所谓拯世济难。这就是侠能够被接受或者代代相传的心理基础。武侠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精神中的一部分。结合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对武侠精神的诠释,再纵观历史武侠人物的悲壮侠义之举,可以将武侠精神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恩,知恩必报,重义轻命;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勇,千里赡急,不吝其生;义,除暴安良,打抱不平;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所以受欢迎,还有一点就是侠身上展现出的气质:独立不羁,自由放达。古代侠士,衣带飘飘,倚剑长歌。他们不要名位,不要爵禄,也不想受到任何社会和他人的束缚,他们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将不平之事变成公平之事;轻财好施,赈穷救急,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追求公平与自由。这种天马行空、豪放肆意的气度,很受文人的欣赏。 正因为这样,中国的文人,或者说一直到现在的读书人,或多或少都对侠的观念、对写侠的诗文、对武侠小说感兴趣。虽然史记汉书以后的中国史书,没有再记载关于侠的故事,可是,我们从魏晋隋唐描写游侠的诗歌文章,从唐代宋代的豪侠小说,从元代及明代清代的游侠杂剧传奇,从明清的侠义小说,到20世纪的武侠小说,一直到现在台湾、香港很流行的武侠电影,都可看到大侠的身影。侠作为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群体虽已消失,但是武侠崇尚的重义轻生,舍生取义,追求道德完美和理想人格的传统心态,早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意识的深处,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发展道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们喜欢侠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不管是身处乱世还是治世,遭遇不公的人们都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的希望。 B人们敬佩侠铲除不平、伸张正义,具有的恩、信、勇、义、忠等武侠精神。C人们欣赏侠不慕名利,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独立不羁、自由放达的气质。D侠的形象出“史”入“文”,被以诗、文、小说、戏曲等形式记载流传下来。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老百姓在乱世被欺侮、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在治世,遭受冤屈,无法通过政府得到适当处理,这些是侠世世相传的心理基础。 B司马迁在褒扬游侠“言必信,行必果”,识大体、明大义的同时,也指出他们“行有不轨于正义”,这表现了他“妍媸毕露”的实录精神。 C在封建社会,因为游侠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生杀,挑战政府的法律,所以会遭到政权稳定的政府的戕害。 D作者在文中引用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意在表明他作为法家代表人物对战国末期儒家和游侠持批判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在封建社会,社会有不公现象和老百姓希望被拯救的心理,是游侠作为社会群体存在的土壤。B鲁智深虽和金氏父女素昧平生,但他“路见不平一声吼”,拳打镇关西,除暴安良,他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典型的游侠形象。C因为汉景帝在巩固政权、稳定国家后就开始大量杀戮游侠,所以,侠存在的空间主要是乱世。 D“武侠精神”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意识的深处,大侠的身影仍可能出现在今后的影视作品或小说中。(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曹矞 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方。 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 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 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哑然失笑。 迎面一座山,不高,随同众游人拾级而上。居高临下,山壁下面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在宋代,长江就在这座山脚下拍壁奔流的啊,几百年后已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已盖满了密密麻麻的房子。遥想当年,苏轼就在此地与友人一起两度泛舟游玩,怡情山水,饮酒作乐,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试想,他第一次秋游之后,写下赤壁赋;仅仅三个月后的冬天,重游赤壁再写赤壁赋时,就曾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何况他去世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呢?早已星转斗移,时过境迁,江山易改矣。而今虽依然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去,古时东坡赤壁以及泛舟游览情景,唯有梦里再现了。 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黄州是苏轼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谪居黄州期间,苏轼以挥洒自如的笔力,创造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新的生活和新的艺术形象,冲破了艺术樊篱,开拓了诗词歌赋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路子。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据悉,在数量上,在黄州写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在质量上,文学上的代表作有“一词二赋”,书法上的代表作是寒食帖。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3.3篇。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 哦,对了,包括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是他躬耕于黄州东坡之时取的。东坡是营地,长期无人耕种,是瓦砾之场,不适合耕种。又因当年大旱,从未躬耕的苏轼饱尝了开荒种地的艰辛,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一个月夜,苏轼拄着拐杖,走在东坡的田间小路上,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小诗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真是逆境出成果,逆境造就人才的典范。苏轼个人之不幸,命运的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黄州赤壁之大幸,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 苏轼遭遇贬谪,遇厄运而不悲观消沉,失意而不失志,胸襟开阔大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不让人敬佩万分?他文如其人,直抒心灵,率直本真,赤壁怀古之赋、之词,皆于悲愤之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永远的苏东坡,永恒的文赤壁。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作为后人的我们,崇敬仰慕苏东坡如此。我们这些后人的后人,自然还会如我们一般敬仰于他,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苏东坡千古流芳,文赤壁亦随之而名垂千古。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把黄州的赤鼻矶称作赤壁,是因为苏轼见当地人把赤鼻矶叫作赤鼻,再看它的地形酷似城壁,于是将错就错,把赤鼻矶当成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B作者说苏轼误把黄州赤壁当武昌赤壁是个美丽的错误,是因为苏轼为此写下不朽的诗赋,并使本来默默无闻的黄州赤壁成了游览胜地。 C文章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即叙述了作者游览文赤壁的经过,又叙写了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场景,时空转换自然,使得文章事、理、情融为一体。 D余秋雨认为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使黄州名扬天下,并写下了许多在苏轼一生中最有影响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重的作品。5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苏轼的雕像,有什么作用?(6分)6余秋雨说:“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xx1月,习近平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他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习近平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xx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习近平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最新数据显示,按照中国扶贫标准,到xx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更多的关注和帮扶。习近平指出,换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摘编自xx3月11日“人才网”)材料二:近年来,各地通过强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给贫困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但是,相对于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期盼群众早日脱贫的焦急心情,一些群众就显得比较“淡定”。甚至希望扶贫工作能够长期保持,让自己多享受一些“免费的午餐”。这种甘愿苦熬不愿苦干、不肯脱贫,乃至患上了“等靠要、不达目的不脱贫”的“精神贫困”症的情况,不仅令人担忧,同时也引人深思。据了解,只要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可以享受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危房改造、异地搬迁或自建自购住房补贴等政策。被列为重点帮扶的贫困村群众,都希望能享受到这一“免费的午餐”。绝大多数群众在轮流充当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完政策红利,得到一定实惠后,才愿意成为“脱贫光荣户”。另据了解,除了对低保“你争我抢”,低保养懒汉和低保金被侵吞的现象也令人忧心。有一个单身汉被确定为“五保户”后,不愿住进养老院,而要求政府给他无偿盖三间砖瓦房,不盖就动用上访手段。有一个李姓村民靠低保金度日,因为缺乏致富信心,每次低保金下发后都是痛醉一番。没几天就吃光花光。由于低保成了“福利”,人人都想“争”,加之基层工作具体而复杂,因此很多不知情的人,对村干部误会很深,稍有不满意就找茬谩骂。同时,村民因为争抢低保矛盾尖锐,不仅影响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村庄的”精神贫困”。(摘编自xx12月12日“人民政协网”)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xx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目前,全国还有3000万人未脱贫,与过去的贫困人口不一样,这些属于最难脱贫的人口。有的难脱贫并不是没有能力脱贫,而是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决定了很多人脱贫动力不足。因而,如何通过引进先进文化和一些制度,促进贫困人口主动脱贫,成为下一步完成脱贫任务的关健所在。(摘自xx12月22日21世纪经济报道)7、下列关于对扶贫攻坚的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扶贫开发是一项让老百姓“笑”的好政策,它可以加快各民族、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B扶贫工作的冲刺期要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特别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C党的十九大提出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xx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D“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后,习近平适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意义重大。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精准扶贫出现了一“热”一“冷”的尴尬局面,政府期盼群众早日脱贫,而群众显得比较“淡定”,消极等待,希望不劳而食。B材料二中列举单身汉和李姓村民的例子,意在说明低保政策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说明脱贫要靠实干、政府不养懒汉的道理。C面对贫困不要有任何畏难情绪,只要我们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善谋实干,就能摆脱贫困。D材料一揭示了扶贫开发攻坚的重大意义,并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二分析了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9、针对精准扶贫工作,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太公曰:“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文王曰:“愿闻其道。”太公曰:“夫六贼者: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凌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七害者: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七曰,伪方异技,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臣也;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文王曰:“善哉。” 选自六韬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B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C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D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爵: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的本义是指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 B士:西周时期最低一级贵族,“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C太公:姜姓名尚,太公望是他死后被追加的称号,故后世尊称为姜太公,子牙是他的字。D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 “万乘”指“天子、帝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首先论述了君主应尊重德才兼备的人,应让贤明的人居上位,不肖的人处下位,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B文章阐述了应防止“伤王之德”、“伤王之化”、“伤王之权”、“伤王之威”、“伤功臣之劳”、“伤庶人之业”等“六贼”。C文章最后阐明了王者应高瞻远瞩,团结群臣,亲近万民的观点。D文章通过文王与太公的问答对话,既体现了文王尊贤勤政、言听计从的特点,又凸显太公善于进谏、“若天之高不可极”的政治智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2)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武昌阻风(宋)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晓过鸳湖(清)查慎行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阻风:被风阻滞。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城南,离查慎行的家乡只几十里地。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首句都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但春风在诗人眼中的情义却不相同,一者挽留诗人,一者催人启程。B查诗中的“绿”字表现力极强,用以比喻碧绿的湖水,和“涨”字结合在一起,富有动感,引发想象。C古人多以流水喻思情,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方诗即景取喻,显得更加自然贴切,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D“与君尽日闲临水”中的“君”,既可以理解为同船的友人,也可以理解为船,无论是谁,在此都无关紧要,诗人整日临水,心绪别有寄托。15.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此外,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尾句。(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1)琵琶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 _”。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C.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B.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D.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19.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20、下面是某位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写给横峰中学的自荐信正文的一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词不恰当,请找出并改正。(5分)本人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大学期间八次总评,囊括六个第一。本人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都颇有建树。本人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与同学们玩得非常融洽,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如能在贵校就教,我将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学校的发展增砖添瓦。21.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新年伊始,元月5日,媒体就爆出合肥罗姓女子“高铁扒车门”事件的视频。元月11日,又爆出宝鸡一对夫妻吵架,女方堵住高铁车门事件视频。还有一男子迟到近20分钟,打110,向车站提出等他到达再发车的荒唐请求。网上众人声讨这些人的自私、素质低等。央视等媒体及时披露和评论,指出遵规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律不容破坏。但网络却又有另外的声音,一些人认为,单一的个案没必要上升到公众话题。一网友以华盛顿地铁为我等了6分钟为题发文,美国地铁愿意为一个留学生等6分钟。文章观点认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不在于他的步伐有多快,而在于他肯不肯为了他的人民放慢脚步。理由是毕竟法规也是人制定的,为人服务的。在我国改革发展的今天,这些虽是个案,其实也反映了很多人的心态和素养。值得我们深思。请根据以上文字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眉山一中办学共同体xx高二上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答案】D 不是人们喜欢侠的原因,而是表现。2、【答案】D引用这句是在介绍“侠”这一概念的出处。3、【答案】C 强加因果,原因分析不当。4、【答案】B(A项,“将错就错”说法错误,原文是说苏轼“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C项,“先叙后议”说法错误,应是夹叙夹议。D项,“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不是余秋雨的观点,而是作者的观点。故选B。)5直观地展现苏轼儒雅的形象;说明苏轼是黄州的主角,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苏轼在黄州事迹的描述;表达对苏轼的景仰之情。6文学方面,苏轼被贬谪到黄州,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和自己特殊的经历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从而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思想性格方面,苏轼在黄州开荒种地,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成就了一个旷达洒脱的苏轼。生活方面,苏轼在饮食上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使之成为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7、【答案】D D项,应是习近平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之后,“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8、【答案】A A项,以偏概全。显得比较“淡定”的只是“一些群众”,而非全部。9、首要任务是精神扶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应将精神脱贫作为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让贫困户树立脱贫之志掌握脱贫知识。干群相互理解,确保通力合作。要激发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而不是政府强压强逼。摸清贫困对象,扶持“精准到位”。扶贫资金、扶贫物质、扶贫政策等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特殊地区,通过引进先进文化和制度,促进贫闲人口主动脱贫。(每点计2分)10、B11、A 爵的本义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12、C 文中无团结群臣,亲近万民一说13、(1)没有智略权谋,为了获得重赏高官,而恃勇强横,轻率赴战,企求侥幸之功的,君主切勿让这种人担任将帅;(得分点:重、尊、轻)(2)表现庄严肃穆,隐藏内心真情。使人感觉像天那样高而不可穷极,像渊那样深而不可测量。(得分点:示、隐、极、测)参考译文:文王问太公道:“作为君主,应当尊崇什么人,抑制什么人,任用什么人,除去什么人?应该严禁什么事,制止什么事?”太公回答说:“作为君主,应该尊崇德才兼备之人,抑制无德无才之辈,任用忠诚信实之人,除去奸诈虚伪之徒。严禁暴乱行为,制止奢侈风气。所以君主应当警惕六贼、七害。”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些道理。”太公说:“所谓六贼就是:一、臣僚中有人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台池亭榭,以供游乐观赏的,就会败坏君主的德行;二、民众中有不从事农桑,任意使气,爱好游侠,违犯法令,不服从官吏管教的,就会败坏君主的教化;三、臣僚中有结党营私,排挤贤智,蒙蔽君主视听的,就会损害君主的权势;四、士人中有心志高傲,标榜节操,气焰嚣张,在外又结交诸侯,不尊重君主的,就会损害君主的威严;五、臣僚中有轻视爵位,藐视上级,耻于为君主冒险犯难的,就会打击功臣的积极性;六、强宗大族争相掠夺,欺压贫弱的,就会损害民众的生业。所谓七害是:一、没有智略权谋,为了获得重赏高官,而恃勇强横,轻率赴战,企求侥幸之功的,君主切勿让这种人担任将帅;二、徒有虚名而无实才,言语不一,掩人之善,扬人之恶,到处钻营取巧的,君主必须慎重,切勿同这种人共谋大事;三、外表朴实,穿着粗劣,自称无为,实是沽名,自称无欲,实是图利。这是虚伪之人,君主切勿同他亲近;四、冠带奇特,衣着华丽,博闻善辩,高谈空论,以此为自己装点门面,身居偏僻简陋之处,专门诽谤时俗,这是奸诈之人,君主切匆宠用;五、谗言谄媚,不择手段,以求官爵;鲁莽轻率不惜性命,以贪图俸禄。不顾大局,见利妄动,高谈阔论取悦君主,这种人君主切勿任用;六、从事雕文刻镂,技巧华饰一类奢侈工艺,因而妨害农业生产的,君主必须加以禁止;七、用骗人的方术,奇特的技艺,巫蛊左道,符咒妖言,迷惑欺骗善良民众的,君主必须加以制止。“所以民众不尽力从事耕作,就不是好民众,士人不忠诚守信,就不是好士人;大臣不敢直言进谏,就不是好大臣;官吏不公平廉洁爱护民众,就不是好官吏;宰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各种矛盾,处理各项问题,确保君主地位稳固,整饬纲纪,核查名实,严明赏罚,使民众安届乐业,就不是好宰相。做君主的方如发同龙头,高瞻远瞩,洞察一切,深刻观察问题,审慎听取意见,表现庄严肃穆,隐藏内心真情。使人感觉像天那样高而不可穷极,像渊那样深而不可测量。因此,君主当怒而不怒,奸臣就会兴风作浪;当杀而不杀,大乱就会随之发生;当兴兵讨伐而不讨伐,敌国就会强大起来。”文王说:“说得对啊!”14、【答案】B B项,“绿”借代碧绿的湖水,以颜色词代指名物词。15、【参考答案】感情:都抒发了对故乡浓厚的热爱、依恋之情。(2分)方诗尾联:乐景反衬哀情(1分),明明是心中有无穷归思,有无尽乡愁,根本无心欣赏柳絮飞花,他却说贪看飞花忘却愁,抒情委婉曲折。(1分)(若答“正话反说”亦可给分)查诗尾联:“过”字用语精妙(1分),既是船过,也是香过,更是情过,诗人把带着泥土芳香的油菜花味突现出来,写出了对家乡最独特的感受,这花味唤起了诗人浓厚的乡情,引人遐思(1分)。(若答“以景结情”并分析准确亦可给2分。若答“嗅觉描写”并分析准确,可给1分)16、【答案】(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17、【答案】A 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除B项、C项。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故选C。18、【答案】B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修饰“行业”,用“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分析,用“责无旁贷”。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结合“及时定制”等内容分析,用“迫在眉睫”。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结合“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内容分析,用“一目了然”。故选B。19、【答案】D “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排除A项。“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排除B项、C项。故选D。20、【参考答案】将“囊括”改为“荣获”; 将“颇有建树”改为“取得优异成绩”; 将“玩得”改为“相处”; 将“爱戴”改为“喜爱”; 将“就教”改为“任教”。21、【参考答案】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2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一中给出三则事例,这三则事例有一个共性,这些乘客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做出影响公共秩序的行为;材料二和材料三是对这些事例的评价,材料二认为指出“这些人自私、素质低”,指出“指出遵规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律不容破坏”,材料三认为“单一的个案没必要上升到公众话题”“一个伟大的国家不在于他的步伐有多快,而在于他肯不肯为了他的人民放慢脚步”“法规也是人制定的,为人服务的”。考生可以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评论中选取一个角度立意,可以围绕“法与情”“舆论引导”“个人素养”等方面立意。从法与情的角度,可以立意为:法是为人制定的,但也不仅仅是为人;有法不依,等于无法;人是感情的动物,为法而法,伤了人情,违背法律初衷;遵规守法是当代中国人必备的素养。从舆论的引导及其引导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议守时的文明;是网络暴力还是正义的集体发声;央视发声的意义;以人民的名义;以法律的理由。从个人的角度,可以立意为:素养,是一个人高贵与否的不二理由。【范文】且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国学中,古人倡导“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但国人更加崇尚“外圆内方”的变通式处世哲学,亦即人们普遍认同的“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的理念,以及前些年流行的“遇到红灯绕道走”口号。历史上曹操“割发代首”就是这种处世哲学的典型事例。规则有规则存在的意义,规则就是死的,没有活一说。结合现有一系列的规则,是一定存在不完善的,因为万事万物时时刻刻在变,导致了规则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规则是人定的,故决定了规则的不完美性,或现实社会中有的规则确实不合理。也因为部分规则的不合理性、不完整性等,让众多漠视规则的人不再去遵守,久而久之,我想规则就成了大家现在所说的“潜规则”了。今天,富有的中国人也仅是少数,如果衡量一下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占房价的比例,人均收入占医疗,教育支出的比例,大部分中国人依旧活得很卑微很可怜。大部分不成功的中国人,活得依然艰辛。所以,在中国,除非你取得了个人的成功,否则你就活不出尊严和品质。没有可靠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没有较高的劳动回报,你不奋斗,你不成功,你就一定活的很可怜。我们是一个等级社会,底层的人没有人真正在乎你。所以,中国民众历来寄希望于出人头地。从理论上讲,制定法律是为了维持秩序,保护弱者,但实际上,无论立法还是执法,富人得到的好处更多。翻开报纸的社会新闻,你会触目惊心地发现:医患矛盾、民工讨薪跳楼、歹徒谋财害命,甚至连我们的孩子也有因独自玩耍而死亡。事实就是如此。穷人的自保远比富人更难。财产少顾虑就少,顾虑少胆子就大。穷人对法律是缺乏信心的,在穷人心目中,所谓的制度也不过是个堂而皇之欺骗人的玩意,方的扁的全凭人一张嘴,死的也能说成活的。他们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根深蒂固。“成者为王败者寇”,只看结果,不管手段。所以穷人中的暴力尤其可怕。时下有一种现象值得社会与国家反思,一些涉及到自己利益的制度,该执行制度时偏偏不执行,例如事业公务员、三公消费、官员财产申报等改革阻碍重重。游离于规则之上,在制度中钻空子,找漏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式的无原则变通。一些事情一旦与钱挂钩时,执行起来便会突破各种阻碍。但当事不关己之时则僵化地死抱着规则,生怕多承担一点责任。细节决定成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认为,一则,需要对制度本身作科学设计,让制度也充满人情味。二则,在执行制度的时候,要坚持原则亦不要忘了制度之外的温情。增加制度的刚性,执行制度不讲客观、不找借口、不打折扣,是做到“措施到位”的重要一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