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00446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3.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 中央集权弱化 B. 流民问题严重 C. 土地兼并缓和 D. 自耕小农衰退4.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5.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 坊市制度瓦解 B. 土地集中加剧 C. 农业技术进步 D. 海外贸易拓展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7.“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 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该现象始于 A汉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民国时期8.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9.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10.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11.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12.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 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1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A.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 圈地运动的发生C. 新航路的开辟 D. 宗教改革的发端14.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 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 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 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 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15.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 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 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C. 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D.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16.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17.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A. 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B. 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C. 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D. 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18.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1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 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 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 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20.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A. 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 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与他国C. 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 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21.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A.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22.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23.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8.034.153.662.063.0中国33.329.819.712.56.2据此可知A. 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B. 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落后C. 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D. 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24.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A. 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B. 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C. 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D. 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2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整体的观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A. 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B. 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C. 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D. 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二、材料解析题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共24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根据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汉朝以黄金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品交流。在汉朝时期,瓷器和丝绸经常被输出国外,其中由于汉朝的桑蚕养殖业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了这个时期主要的输出品。在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阻塞,中原以北的地区经济逐渐衰弱,而岭南各地区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海上运输也逐渐兴盛,宋朝以后,我国通过海运基本形成了丝绸、瓷器、茶叶为主的多元化对外产品出口格局。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贸易很繁华。但从明中期开始,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清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经历了短暂的复兴之后,又不得不面对闭关锁国等政策,在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最低谷。这一时期出口的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土布和瓷器等,其中茶叶占主导地位。-张诗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和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把世界上最遥远的部分联结在一起,让它们能够互通有无,能够增加彼此的快乐,能够促进彼此的工业。其中,这些发现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一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三 通过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摘自xx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内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1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丝绸之路形成过程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具有哪些新特征?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指出“创新的合作模式”的特点(1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共26分)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6分)高三历史月考试题答案27.故答案为:(1)变化:路线:从陆上为主转变为海上为主。商品:从以丝绸出口为主转变为以瓷器、茶叶出口为主;贸易:从宋元时期的显著增加到明清时期的萎缩;政策:从政府扶植到政府限制。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支持;瓷器和茶叶质量好;西方国家对瓷器、茶叶需求扩大;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新航路开辟,海上商贸活动的发展。(2)新特征:丝绸之路是以东方(中国)为中心,世界市场以欧美为中心;侵略扩张;把各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特点: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各国确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古代丝绸之路的内容和发展过程,还要搞清楚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特点。(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故答案为:【考点】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合作古代对外关系【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和对世界贸易产生的影响来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要求学生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以及区域集团化的特征来进行分析。【解答】(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在路线上从陆地变为以海上为主,从商品上来看,刚开始主要是丝绸,后来以瓷器和茶叶为主,从贸易上讲,宋元时期明显增加,而明清时期就开始萎缩,从政策上讲,以前政府是扶持,后来明清时期是限制。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关,其次与当时的北方战乱和政府的态度密切相关,当然也与中国的茶叶和瓷器的手工业发展表现有关,也与西方国家对我国瓷器茶叶的需求,以及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相关,西方的新航路,开辟海上商业活动的发展也产生影响。(2)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较,世界市场在形成过程中,具备的新特点是,以欧美国家为中心,同时进行侵略扩张。把其他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创新的合作模式的特点主要是,上海合作组织同,欧亚经济共同体合作,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扩大合作领域,各国确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考点:材料解析题, 英国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3)本题主要考查技术进步对城市生活的改善解答:(1)题目要求答出城市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看过材料后,发现有“1868年”、“英国”字样,可以结合所学推断,答案要点应该是工业革命背景的相关内容所以,首先就应该答出“工业革命”,这是大背景而工业革命也大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工业革命中,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它们的数量和种类都增加了,造成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2)题目给出的时间限制条件是20世纪,需要阅读从第2段到最后一段内容第3段说1914年美国出现了“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说明了交通信号灯的改进有赖于电力的发明与广泛应用与电等的发明第6段明显地告诉考生,计算机的发明也是答案要点再读后面两段,应该注意到“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字样,这说明网络技术也对交通信号灯的改进有重大影响此外,还必须注意,材料内容始终是围绕着欧美国家是如何应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即如果没有这样的问题,交通信号灯的产生于改进就无从谈起,所以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与演变也是推动力之一但是,题目要求回答科技方面的内容,所以应该回答城市交通问题产生与演变背后的技术原因,即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造成了新交通工具的产生(3)这一问必须根据材料得出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于改进,是为了应对城市交通问题,实际上也在逐渐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发明和改进交通信号灯,即改善城市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既是为了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也推动了城市化发展从最后一段中的“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中,可以推测出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于改进有助于促进城市规责意识、法制和人们行为方式的发展与进步,即城市的文明程度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