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8408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2.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3.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有共同的行规和行神。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4.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5.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者有严格的从业要求B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D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6.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A汉武帝时期B康熙时期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7.史料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时,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灯游行,争奇斗艳,四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清朝8.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杵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9.有学着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1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唐代民谚赞誉浙江嘉兴的农业:“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 南方正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 宋英宗时,“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军费成为当时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 C 农政全书记载,松江地区“绫、布二物,衣被天下”,“原此中之布,实不如西洋之丽密” 手工纺织品的质量不如机器纺织品好 D 清政府认为宁波税额较轻,“恐将来赴浙之洋船日众”,日久生弊 清政府中断了中外贸易 A这种现象在鸦片战争之前已经存在 B这说明当时中国传统产业完全破产C当时闽省通商口岸包括厦门和宁波 D东南沿海传统棉纺织品的商业贸易逐渐衰退12.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A农业税数额变化大,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发展,但工商杂税收入无明显变化C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D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使关税增加13.据湖南口岸贸易情形的记载,“自近年设立洋船税关,生意顿盛。洋纱一纵,尤为畅销。业此者现有四十五家,而每日所获,各不下三四百金。惟本地所产之棉花,其价日贱,且无人问津。”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近代民族纺织业发展缓慢B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销售C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D进口洋纱在中国销售萎缩14.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该政策()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C促使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15.下表是18661868年国外棉布在中国的售价变化情况。据此表格信息可推出() 时间 1866年 1867年 1868年 价格2两9钱至4两/匹 2两5钱至3两/匹 2两2钱至2两5钱/匹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 B中国小农经济模式加速解体C中国民间手工业进一步发展D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激烈16.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7.从1894年中状元,到1926年在破产风波中凄然弃世,张謇这三十余年可谓生活在政治极其让人失望的年代,他尝说,“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让张謇感到失望的根源是()A历届政府推行压制剥削的政策B帝国主义加紧对华的资本输出C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D广大民众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18.中国社科院马勇重新认识近代中国两大主题一文指出:“1895年之后短短几年时间,外国资本像钱塘大潮一样涌进中国,过去几十年中国人无法梦想的增长迅即实现,开平煤矿、汉冶萍公司等资源很快得到开发。”据此推断作者的观点是()A西方侵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甲午战争使中国遭受严重经济侵略C西方经济侵略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西方资本涌入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19.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计划旨在()A缓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B发展重工业增强国防力量C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D备战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20.1933年,申报登载了这样一段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高压状态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A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B民族工业在大危机机遇下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建设深受苏联思潮的影响D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严重2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没收地主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这说明当时的政策是()A联合地主阶级B消灭私有制C搞合作化经营D保护工商业22.1958年6月12月,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的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就不仅仅是现在的xx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xx斤的20多倍!”这反映出A 大众传媒传播信息推动社会发展 B B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科学家的工作热情C科学家的科学成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D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正潜滋暗长23.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这一规定()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24.下图为中国19531999年部分经济周期GDP年平均增长率及振幅(周期内年增长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变化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一五计划期间轻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稳定增长C改革开放促使GDP年平均增长率连续攀升 D市场机制逐步成长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稳定度 25.1980年代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人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两厂不能横向联合反映了()A企业没有自主权B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C市场竞争激烈D政企不分26.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里的“新”主要表现在()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国有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27.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然而在1992年,广东人仍然担心来自北京的黄灯和红灯,他们亟想看到绿灯信号。1992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是()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报告重点强调了()A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B计划经济的重要性C市场经济的重要性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29.“一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为近代中国带来上述变化的应是()A西方文化侵略的加深 B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C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 D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30.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A 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 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二、材料题(共40分)31.(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杨宁一现代化理论材料二 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属于“原发型”与“传导型”国家的哪一类型?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是如何变化的?结合史实分析这种变化又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1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结合具体史实,说明这些条件又是如何实现的?(9分)32.(17分)纺织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 材料一 明朝中期之后,苏州所属的太仓、嘉定,“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惟花布”,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有人描述河南的情况:“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徐光启也说:“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 根据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摘编 材料二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精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三 1905年3月(清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宁波商人戴瑞卿在江东建立“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有名的民族纺织企业。1953年底,企业负责人商议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得到批准,和丰纱厂结束了近半个世纪来私人经营的局面,走向新生成为全体人民的企业。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丰纱厂创造了众多优质品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1998年,随着改革的深化,该厂融入宁波维科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干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和丰蝶变宁波近现代工业文明缩影摘编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中期之后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积累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说明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大致时间。分析张謇在该时间创办大生纱厂的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建国之后“和丰纺织企业”的性质发生过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丰企业”性质变化的原因。(6分)包头四中xx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D BDDCBBDDBDCCB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CDDCDDCDBCDACB二。材料题31.(23分)(1)类型:“传导型”国家。(2分) 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近代企业产生,资本主义经济诞生、发展;(4分) 影响:经济方面,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化工业演变,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例如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促进中国工业化; 政治方面,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近代民主制度演变,如维新变法主张发展君主立宪制; 文化方面,由传统夷夏文化观变为向西方学习,如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8分)(2)条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3分)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政治清明:新中国初期建立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人民当家作主。农村繁荣:建国后通过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6分)32.(17分)(1)概况:棉纺织业专业化程度提高,苏州等地棉纺织业规模大,商品化程度高,南北方之间棉布价格差异大。(2分) 原因:技术积累上,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元代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2分) 社会需求上,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2分) (2)时间:甲午战争之后(或1989年,或19世纪末)。(1分) 原因:纱厂创办有利于国计民生;不愿列强获利,“实业救国”;中国原料质量好;甲午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商品和劳动力市场有所扩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4分,答出4点即可满分) (3)变化:从私人经营的民族工业企业转变为公私合营的公有制企业;又从公有制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股权多元的现代企业集团)。(2分) 原因:1953年,党和政府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和丰企业实行公私合营。(2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