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77490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图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漫画中的“人民政协”()第1题图 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B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3“任何民族都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别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 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 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 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 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5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友党派,顺阶层,和民族,睦宗教,非官非民协调关系,回旋有度; 利港澳,亲宝岛,怀远侨,活外交, 亦官亦民广结朋友,进退从容。”这首诗称颂的是() A“一国两制”构想 B基层民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6五四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旧中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71953年3月,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同票不同权”,即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以81的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中规定实行“同票同权”,即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以11的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城乡选举比例的变化,反映出() A城市居民在国家中的社会地位下降 B人民民主政治得到了完全实现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完善 D农民文化水平满足了选举需要8关于下图漫画说法正确的是()第8题图 A该漫画表明了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 B其法律依据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该漫画体现了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D该漫画说明了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9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10有人说,“一国两制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一国两制”和美国联邦制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强调中央集权原则 B都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 C都保持地方独立行使主权 D都实行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11针对香港立法会部分候任议员在宣誓仪式上公然宣扬“港独”,侮辱国家和民族,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的解释,其中包括“未进行合法有效宣誓或者拒绝宣誓,不得就任相应公职,不得行使相应职权和享受相应待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解释() A是维护“一国两制”的重要举措 B有助于促进香港回归和社会稳定 C是坚持“九二共识“的直接体现 D是海峡两岸交流往来的政治基础12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这说明处理两岸关系的核心原则是() A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 C一国两制 D平等协商二、非选择题13“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第一章总纲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不同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通过会议背景性质意义规定国体(2)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点。(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14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材料二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完成下列要求:(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2)依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第12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1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与材料中“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相符,故A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表明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后又在1956年和1982年得到发展完善,故B项错误;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故C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才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故D项错误。2C【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民主建设。材料每个时期都有“代表大会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对新民主主义时期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C符合题意;A项错在“缺乏”;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等并非独创,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排除D。3B【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建国初期确立了三大民主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排除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党派之间的民主,排除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当家作主。题干强调民族关系问题,因此B符合题意。4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材料体现的是参政、议政,重心在政治协商而非民主监督,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政治协商方面具有开放和包容性,B项正确;1949年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能,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政协就变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政协的监督和管理问题,故D项错误。5A【解析】“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国策,不合题意,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材料中“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正确;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符合材料“人民必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民主政治法律保障,故正确;故A项符合题意。6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五四宪法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1954年宪法制定时的国际形势,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的宪法有一些是资本主义宪法,故B项错误;54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项错误。7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同票不同权”说明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非常不完善的,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中规定实行“同票同权”则说明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经是在逐步完善的,故C项正确。8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依据图片中“村官直选”可知反映的是村官的选举,材料没有就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优劣进行比较,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村官选举的法律依据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故B项正确;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指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C项排除;“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的表述不符合我国的现状,故D项排除。9C【解析】本题考查1982年宪法。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与“八二宪法”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10B【解析】本题为比较异同型选择题。“一国两制”的构想,强调一个中国,而不是强调中央集权,美国联制强调中央集权原则,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主张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可见美国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联邦政府,“一国两制”构想也是主张国家主权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故C项错误;美国联邦制地方和中央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11A【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是针对“港独”问题作出的解释,故A正确。香港于是1997年回归,故B项错误;C、D两项属于台湾问题,故不选。12B【解析】目前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九二共识”,故正确;台湾坚持台独立场,表明台湾当局缺乏沟通诚意,故错误;“一国两制”没有得到台湾当局的响应,故错误;两岸血脉相连,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1)不同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通过会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一届人大背景1949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保障在政治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性质临时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规定国体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2)法律依据:共同纲领。特点: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3)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4(1)原因: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条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历程: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特点: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