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五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75013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上学期期终考试高一地理试卷(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某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A图)、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B图),回答下面小题。1. A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2. B图中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A图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A. 甲 B. C. 丁 D. 丙【答案】1. D 2. A【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1题详解】图中显示四个阶段的出生率都大于死亡率,则自然增长率都大于零,人口呈逐渐增长态势,故处于最后阶段的丁人口最多。【2题详解】根据右图中各点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计算出自然增长率;再结合左图各阶段的数值,可解此题。3.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A. 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B. 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C. 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 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城市人口发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推理计算能力。城镇建成区面积的年均增长大于城镇人口数量的年均增长,城镇人口密度不一定升高;我国城镇化水平还没有超过发达国家;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说明2006年我国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从题中数据可知城镇空间扩张速度大于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因此选D。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水泥路面多下水道多绿地多人口多A. B. C. D. 5. 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禁止开采地下水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 B. C. D. 【答案】4. A 5. C【解析】试题分析:【4题详解】读图可以看到,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主要原因是水泥路面多,下渗水量减少,对。下水道多,城市水流汇集速度快,对。绿地多,涵养水源能力强,下渗多,滞后时间长,错。人口多,不影响洪峰滞后时间,错。所以A对。【5题详解】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增加下渗水量,对。禁止开采地下水,与防御城市洪水无关,错。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便于排水,对。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对。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对防御城市洪水作用不大,错。所以C对。考点:影响城市水位过程线的因素,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6. 某品牌电子商务平台2017年“双十一”网上购物交易金额高达1207亿元,并产生了约6.57亿件快递量。据此完成下题。“双十一”巨量快递能及时投送,主要得益于()A. 娱乐业发展 B. 工商业发展 C. 物流业发展 D. 金融业发展【答案】C【解析】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双十一”巨量快递能及时投送,主要得益于物流业发展,C对。娱乐业发展、工商业发展、金融业发展都不实现该实体流动过程,A、B、D错。下图为农业分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关于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B. 精耕细作,劳动力投入多C. 机械化程度高,单产较高D. 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8. 乙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水稻种植业 B. 大牧场放牧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乳畜业【答案】7. B 8.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要求学生熟悉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通过读图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从而判断农业地域类型。【7题详解】甲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劳动力需求量大,商品率低,属于水稻种植业;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商品率低,精耕细作,劳动力投入多,机械化程度低,单产较高, 科技含量低,生产规模小,选择B。【8题详解】乙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高,劳动力投入少,属于商品谷物农业,选择C。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回答下面小题。 9. 与地区农业类型相似的地区是()A. 刚果盆地 B. 四川盆地C. 大自流盆地 D. 墨累达令盆地10. 提高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A. 提高机械化水平 B. 充分利用水资源C. 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 合理开垦当地土地【答案】9. D 10. C【解析】考查农业地域类型。【9题详解】 地区种植业与畜牧业比重相差不大,且商品率高,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少,农业地域类型应为混合农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是混合农业,与之农业地域类型相同。故选D。【10题详解】 地区是大牧场放牧业,所以提高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而提高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水资源、合理开垦当地土地对提高土地载畜量帮助不大,所以A、B、D错误,C正确。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A. 热量条件好 B. 水源充足C. 市场需求大 D. 降水丰富12. 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A. 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B. 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C. 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D. 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答案】11. A 12. B【解析】【11题详解】海南岛全部位于热带,常夏无冬,热量条件好,西瓜成熟早,上市早,而此时我国其他地区西瓜还没有上市,海南西瓜因为没有竞争对手,且全国市场需求量大,利润高,A项正确。浙江地区与海南岛都属于湿润区,降水量和灌溉水源相差不大,B、D项错误。海南岛人口较少,本地的市场较小,C项错误。【12题详解】58月全国各地的西瓜相继成熟上市,而且北方西瓜由于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西瓜质量优于海南西瓜,且海南距离全国大部分地区市场距离较远,运输费用较高,海南岛西瓜竞争力较弱,故B项正确。离开的目的不是为了休耕,只是因这个时间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没有优势,A项错误。58 月是农忙时节,瓜农要干的农活就是种瓜,与温州农忙无关,C项错误。由题干可知,海南岛适宜西瓜种植,D项错误。【点睛】农业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其中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大唐袜业、绍兴纺织是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下图为大唐袜业产业联系示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13. 示意图体现的主要产业活动联系方式是()A. 科技联系 B. 商贸联系C. 信息联系 D. 投入-产出联系14. “大唐袜业、绍兴纺织”等区域产业特色已经闻名中外。这一现象说明产业集群( )A. 有利于技术的创新 B. 有利于创立区域品牌C. 有利于节约运输成本 D. 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答案】13. D 14. B【解析】试题分析:【13题详解】读图,集聚工厂之间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的联系,前一工厂的产品是后一工厂的原料,是生产协作联系,A对。商贸、信息、科技联系不是主要方面,B、C、D错。【14题详解】根据材料,“大唐袜业、绍兴纺织”等区域产业特色已经闻名中外。这一现象说明产业集群有利于创立区域品牌,B对。纺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低,A错。节约运输成本、共享基础设施与产业特色闻名中外关系不大,C、D错。考点:工业联系的方式,产业集聚的意义。近年来,每年农历新年过后,都会形成农民离乡外出打工大潮,与往年不同的是2011年春节后,浙江、江苏、广东等传统用工大省出现了“用工荒”。而在湖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当地政府和企业出台了更多的措施“截留”农民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导致“用工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A. 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限制民工的流动B. 沿海省份对外来务工人员需求量大幅上升C. 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提供相对更好的工资待遇D. 劳务输出省份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民工需求量增大16. 关于“用工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成为沿海中低端制造业转移的一大推力B. 导致沿海经济出现整体下滑的趋势C. 促进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 制约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答案】15. D 16. A【解析】试题分析:【15题详解】地方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工在当地就业,不是限制民工的流动;沿海省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能不能提供相对更好的工资待遇,对外来务工人员吸引力不;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地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对民工需求量增大,农民工可就近就业,离家近,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减少。选D正确。【16题详解】沿海传统用工大省出现的“用工荒”,促使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低端制造业转移;促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选A正确。考点:考查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的影响。左图中的铁路线是2014年底贯通的兰新高速铁路局部路段,为保障列车正常运营,该路嵌建有许多地上隧道,在隧道一侧留有通风和采光的窗口。右图是该路段甲地隧道施工现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图示路段线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条件是()A. 生态 B. 气候 C. 地形 D. 水文18. 地上隧道的主要作用是()A. 阻挡风沙 B. 遮阳防雨 C. 避寒保温 D. 防御滑坡【答案】17. C 18. A【解析】试题考查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17题详解】从图中可看出铁路沿等高线修建,首要考虑的自然条件是地形,C正确。【18题详解】兰新高铁经过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多沙漠,地上隧道的主要作用是阻挡风沙,A正确。19.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题。最适宜该模式的是()A. 河套平原 B. 黄淮平原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答案】D【解析】【详解】图示地区可种植甘蔗和水稻,所需热量充足,应该是南方地区,故D项正确。20. 人口容量的特点不包括( )A. 警戒性 B. 临界性 C. 相对性 D. 区域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环境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它对区域人口增长具有警戒作用;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它是一个临界值;因为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环境人口容量是不确定的,具有相对性。选D正确。考点: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知识拓展】环境人口容量没有绝对的数字标准,它是当地资源条件与人文活动的理论结合产物,所以具有相对性。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要素如科技水平、可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生活消费水平等,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同一区域的人口容量是不同的,所以具有可变性。环境人口容量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经济及社会环境等其他因素,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可以当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个参考标准,只有维持在合理的人口容量范畴内,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人口超过了的容量限度,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所以具有警戒性。二、综合题(共40分)21. 读下列材料,回主产区具有的优势。(3)中国人抢购日本大米对我国答问题。材料一澳大利亚最大钢铁公司在印度投资建立多家工厂,以满足印度汽车制造商和建筑商对钢材的大量需求。材料二印度已成为向澳大利亚移民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材料三澳大利亚(左图)和印度(右图)略图。(1)A地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混合农业区,说明促进该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并指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条件。(2)简析印度吸引澳大利亚钢铁公司建厂的主要区位条件。(3)分析促使大量印度人移民澳大利亚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对迁入地的影响。【答案】(1)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限制性自然条件: 降水少(或灌溉水源不足)。(2)印度煤、铁、锰等矿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市场广阔;政策支持;海陆交通便利。(3)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压力大;就业困难;社会福利保障差。(或答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好。)影响: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人口对社会、环境的压力。【解析】试题分析:(1)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一般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和劳动力等因素分析,由于A地区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故降水量较少,水资源成为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2)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可从自然资源、交通、市场、科技、政策、劳动力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分析。(3)经济因素是人口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的主要原因,其对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资源开发、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但可能给迁入地的社会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人口迁移和工农业区位因素等内容。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常规性试题,掌握影响农业、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和人口迁移的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注意答题的完整性。22. 拥有7 000多年稻米栽培历史的中国,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大米故乡,日本稻种即引自中国。但日前日本大米却成为中国游客的一个抢购目标,有人甚至不惜花近1 500元人民币买5千克的日本大米;有消息称东北盘锦地区引种日本大米品种“一目惚”,并以订单方式销往日本。图甲中阴影部分为世界水稻主产区,图乙为日本农场工人利用遥控直升机为农田喷洒农药。(1)描述图示水稻主产区的共同特点。(2)分析日本水稻产区比其他水稻水稻生产有什么启示?【答案】(1)同为湿润的近海地区,水稻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种植水稻历史悠久。(2)纬度高,水稻生长期长,品质优良;基础设施完善,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水平高。(3)我国水稻生产要加强科技投入,特别是在生产链条上种植之外的环节领域;要注重环境保护,优良的环境才能种植出放心粮食;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品种,适应市场需求;改进营销方法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日本水稻种植为材料背景,考查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详解】(1)水稻主产区的共同特点应该从水稻种植业的自然、社会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自然条件:同为湿润的近海地区,水稻生长季节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种植水稻历史悠久。(2)由图和材料可知,日本水稻产区和其他水稻主产区相比,在纬度和技术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日本是发达国家,其他产区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因此,日本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日本纬度高,平均温度较低,水稻生长周期较长,品质优良;基础设施完善,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水平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