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4231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III)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本题2分)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 分封制 B. 个体农耕 C. 集体劳作 D. 自然经济2(本题2分)我国古代农业发达。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朝代农业措施西周休耕制战国“尽地力之教”秦汉“地可使肥,又可使棘”唐宋禁捕青蛙明清“桑基鱼塘”这些措施体现出 ( )A. 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 B. 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C. 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 D. 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3(本题2分)甲骨文有“犁”字,即用牛拉犁启土之意。国语晋语上提到,范氏、中行氏将宗庙的牺牲用来耕田。孔丘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伯牛名耕。晋国有个火力士叫牛耕。牛与耕相连,用作人的名字。这表明A. 商代已有牛耕,在春秋时期得到普遍推广 B. 中国牛耕起源于商代C.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和推广 D. 牛耕始于春秋后期4(本题2分)汉代城市中由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而在汉代一些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且离产地较远。这反映了汉代A.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B. 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C. 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 D. 随葬品突破了身份等级的限制5(本题2分)“明清时期,一方面是城乡独立手工业发展不足,一方面是与小农业牢固结合着的家庭手工业占据优势。”“在一定的市场容量下,独立手工业的发展既相对不足,资本主义萌芽就只能与农民家庭手工业互为盈虚了。”这表明A. 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清封建经济发展有益补充B. 城乡独立手工业发展水平不如家庭手工业高C. 资本主义萌芽以城乡独立手工业发展为基础D.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条件6(本题2分)有学者研究古代夜市时,引用了东汉应劭风俗通的一段记载:“夜籴,俗说市买者当清旦而行,日中交易所有,夕时便罢,无人也。今乃夜籴谷,明痴呆不足也。凡斯不敏惠者曰夜籴。”对此,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A. 材料中“夜籴谷”的记载,明确证明东汉已经出现了夜市B. “夜籴”是一种俗语,不能作为东汉已经出现夜市的证据C. 结合上下文,“夜籴谷”更多是一种假设而非真实的存在D. 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详加考辨,并结合多种材料综合考虑7(本题2分)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n),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 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B. “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 商品种类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 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8(本题2分)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在某个历史时期内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状况及其变化。据此对以下两幅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 两幅图体现的贸易没有本质的区别 B. “丝绸之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C. 世界殖民和贸易不利于世界市场发展D.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是贸易9(本题2分)明太祖明令各府州县只能有一个大寺观,禁止四十岁以下妇女当尼姑,并严集寺院收童憎;二十岁以上的青年出家,须经父母申请,官府批准,三年后赴京考试,不合格者遣发为民。这些做法A. 严格限制佛教的信众规模B. 是为了提高僧尼佛学水平C. 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发展D. 维护宋明理学的正统地位10(本题2分)从下面的材料可见,当时高其倬(1676-1738)曾上奏雍正帝:“福、兴、漳、泉、汀五府地狹人稠,无田可耕,民且去而为盗。出海贸易,富者为船主、为商人,贫者为头舵、为水手,一舟养百人,且得余利归赡家属。曩者设禁例,如虑盗米出洋,则外洋皆产米地;如虑漏消息,今广东估舟许出外国,何独严于福建?如虑私贩船料。中国船小,外国得之不足资其用。臣愚请弛禁便。”A. 闭关锁国政策受到质疑B. 重农抑商政策不得人心C. 东南沿沟遭到西方侵扰D.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11(本题2分)“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B. 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C. 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 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12(本题2分)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雍正五年(1727年),清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这说明A. 主佃之间的依附关系松弛B. 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C. 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D. 明清两朝的统治政策逐步开明13(本题2分)“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夸大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立足于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 B. C. D. 14(本题2分)“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A. 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B. 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的阶级分化及消费观念的变化C. 荷兰人更具有面向市场的盈利观念 D. 当时欧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销费群体的扩大15(本题2分)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是英国一个时期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导致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原因有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圈地运动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黄金、白银大且流入欧洲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A. B. C. D. 16(本题2分)对下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A. 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B. 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C. 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D. 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17(本题2分)年份姓名发明或发现1866年西门子大功率发电机1876年奥托四冲程内燃机1888年赫兹电磁波19世纪80年代戴姆勒、卡尔本茨提出轻自燃发动机设计卡尔本茨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世纪90年代狄塞尔柴油机对上表德国科技发展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技术革命均源于生产生活推动B. 交通运输业成为科技革命的核心C. 科技进步与国家的统一相关联D. 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促进科技进步18(本题2分)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经济形态在抗战时期因战时体制迅速膨胀B. 经济形态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转化奠定了基础C. 经济形态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 经济形态在中国近代逐渐解体地位较低19(本题2分)有一位印度学者根据不完全的材料,曾就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1870-1952年之间的国内生产净值的增长率(%)做过粗略的估算,得出如下的比较数字:对此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半殖民地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比殖民地印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低B. 近代历届政府压抑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中国经济发展缓慢C. 与印度相比,中国长期战乱和动荡,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D. 1933年后日本不断扩大的侵略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0(本题2分)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对表中数据变化原因解读正确的是年份占进口商品总值的百分比()生产资料消费资料18938.491.619031585191017.682.4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B.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 列强侵华方式仍以商品输出为主21(本题2分)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19121920年13419211926年-4519271936年8719371945年-245A. 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实现了均衡发展B. 两次负增长均因为大规模外敌入侵C. 两次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是政府对经济的扶持D. 抗战期间全国各地民族工业均遭日本掠夺22(本题2分)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比较表”。它反映出的实质是比较品种生产量(单位:千吨)百分比关内东北关内东北煤259352539850.549.5生铁239170212.387.7钢材39519793水泥77415033466A. 东北煤、铁等资源丰富B. 东北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C. 在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下,东北工业生产呈现良好态势D. 因日本掠夺性开发,东北殖民地经济的特点日渐显露23(本题2分)阅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三次发展高蜂出现的共同因素是A. 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B.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C. 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D. 官僚资本主义走向衰落24(本题2分)下为1952-1978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最长期停滞 B. “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C. 国企改革使工业生产迎来了生机 D. “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25(本题2分)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时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大跃进导致了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 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们有不同的态度C. 经济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右倾错误D. 毛泽东认为在工业战线搞群众运动是不对的26(本题2分)1975年四届人大闭幕后,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和党中央的日常工作。他强调:“把钢铁生产搞上去,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坚决同派性作斗争,认真落实政策,建立必要的规整制度。”这一举措反映出A. “左”倾错误对经济建设的干扰依然存在B. 邓小平恢复了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C. 邓小平吹响了全面整顿国民经济的号角D. 至此“文化大革命”客观上宣布破产27(本题2分)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A.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丰衣足食B.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C.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28(本题2分)董辅蚋在其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农民购买能力增强市场购销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A. B. C. D. 29(本题2分)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对图中曲线峰值描述准确的是A. 1957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完全建立B. 1984年: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并己经初见成效C. 1993年: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确立D. xx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推动发展的结果30(本题2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年份外贸情况表(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出口总金额进口金额出口金额1978206.4108.997.51980381.4200.2181.21985696.0422.5273.519901154.4533.5620.919952808.61320.81487.8xx4742.92250.92492xx8509.94127.64382.3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根据海关统计数字表中数据直接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现入超逐渐转为出超外贸出现较大波动外贸总额不断攀升经济地位不断提升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本卷三小题,共40分。31题16分,32题11分,33题13分)31(本题16分)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读图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1830年,英国 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回答:(1)读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4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并简要评价其影响。(8分)32(本题11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清乾隆嘉定县志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据统计,明清江南地区有蚕桑与丝织专业市镇25个;有棉花与棉纺织专业市镇52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还有以冶铁著称的嘉兴炉镇、吴江村市,以陶业著称的嘉兴千家窑、杭州瓶窑镇等。明嘉兴濮院镇“日出锦布千计,远方大贾携囊群至”,至清代,“镇上业丝者无不兼业绸,而业绸虽不业丝,亦必购买新丝以贷于机户而收绸。”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这四大镇实际上已是全国性的商业城市或手工业城市了。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材料三 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明清商业中的哪些特点?(4分)(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3)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5分)33(本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材料二1868年,瑞蚨祥在山东济南成立,1893年设立了北京分号。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材料三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主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使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材料四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3分)(2)材料二、三中瑞蚨祥与李鸿章、张曜开办的企业各属于哪一类企业?李鸿章当时属于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3分)(3)材料二、三中企业的创办,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4)材料四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4分)参考答案1C【解析】据材料“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农业生产刀耕火种与石器锄耕,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集体劳作,故C项正确;分封制属于政治制度,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生产方式,故A项错误;个体农耕属于小农经济的特点,应该对应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B项错误;男耕女织属于自然经济的表现形式,不是由自然经济发展为男耕女织,故D项错误。故选C。2D【解析】从材料给出的历朝历代的一些具体农业措施可以看出,历朝历代对农业耕地问题体现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态度,无论是肥料的使用以及后来的生态循环问题都是可续发展的体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B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直接”管控问题;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化”的特点。点睛:本题是一道表格类的问题。我们在解答本题的时候首先要看清楚表头,要明确本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是什么,本题主要是与农业有关的内容。其次要对比分析问题,本题涉及到的是历朝历代的对比,我们抓住的是共同的特征。3A【解析】甲骨文有“犁”字,即用牛拉犁启土之意,说明商代已有牛耕,牛与耕相连,用作人的名字,反映出牛耕方法在春秋时期得到普遍推广,故A正确;材料不能反映“中国牛耕起源于商代”,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排除C;D不符合材料“甲骨文有犁字,即用牛拉犁启土之意”。【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紧扣材料信息,甲骨文有“甲骨文有犁字”;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是铁犁牛耕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4A【解析】据材料“中由官府直接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机构称市或亭平民墓葬中出土的许多漆、陶器上,往往也有市、亭等戳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也用于市场销售,说明当时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民间工商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跨区域长途贩运已经有明显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与身份等级限制的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流入民间的现象,学生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手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同时注意区分身份等级限制的含义和特点即可。5C【解析】一般说,历史是经过小商品生产的充分发展,才能走向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材料意思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以城乡独立手工业发展为基地,而与家庭手工业相径庭。明清时代,由于城乡独立手工业发展不足,资本主义萌芽就只能与农民家庭手工业互为盈虚了,故答案选C。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的萌芽冲击了封建经济,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故A项表述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家庭手工业与独立手工业的比较,故B项错误;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条件的是独立手工业而非家庭手工业,故D项错误。6D【解析】由材料可知风俗通按照传统的商业习惯,日中为市,日落而息,否定了夜籴谷的说法,由此可知,其研究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由此可以得出,历史研究应该多加考证,D符合题意;ABC均与材料主旨不符。7A【解析】由“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n),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表明商业活动限制在固定的“市”内进行,说明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排除B;材料无法反映“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排除D。8A【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左图是海上丝绸之路,右图是英国世界殖民图,两者是存在本质区别,前者的核心是经济贸易,后者是殖民掠夺,故排除A,D项正确。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右图,而不是左图,排除B。世界殖民和贸易有利于推动世界市场发展,排除C。9C【解析】明朝规定“四十岁以下妇女当尼姑”“ 二十岁以上的青年出家”的限制规定,主要是限制青壮年出家是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从而保证农业的生产,故C项正确;尼姑并不都是信仰佛教,故A项错误;B项显然不符合明太祖的主要做法,排除;理学本身也是吸收佛教思想,故D项错误。10A【解析】从这则奏章上看,这位大臣针对的问题是对外贸易问题。从材料内容看,他对只开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的做法进行质疑,并认为中国的船只限制了对外国的利益,因此主张开放沿海,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农业问题;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D选项错误,本题与权力问题无关。11A【解析】根据“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说明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故A正确;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并可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错误;C选项中“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材料无法体现。【名师点睛】准确理解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说明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促进经济发展。12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清朝通过皇帝诏书的方式规定地主和佃户之间不允许存在歧视和私自压迫的现象,最主要是适应了当时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当时地主和佃农之间的依附关系逐渐松弛,人的地位不断提高,A正确;材料是限制地主对佃户的控制,反映了当时佃户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完全和地主平等,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主要反映的是封建租佃关系,排除C;材料属于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并不开明,排除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土地政策,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结合明清时期封建经济发展的表现进行分析。1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是用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所作的高度评价,故符合题意;两项与题意不符。所以应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14D【解析】依据材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可以看出,这种转变的历史前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群体的扩大,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名师点睛】需要掌握荷兰的殖民扩张的原因和概况。解题的关键是“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进行分析理解。15B【解析】题中图表给出了从1475年到1597年英国消费品价格指数。从时间来看,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是在光荣革命后即1689年后故项对图表中的价格指数没有影响。圈地运动发生在14、15世纪,大量农民被迫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工作,对价格指数影响很大。15以来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使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通货膨胀价格猛涨,对表中价格指数影响很大。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对图表中的价格指数没有影响。综上正确答案为B项。16A【解析】题目所显示的时间是1750年到1900年,这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线在19世纪前后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中国的情况体现,故可排除C;线所体现的信息是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其制造业不断上升,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英国的发展情况,故可排除D;线所体现的信息是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有所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美国的发展情况,故选A;线所体现出的信息是在19世纪60年代后发展更迅速,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并没有完成第一工业革命,故可排除B。17C【解析】表格显示德国在1871年的发明只有一项,而1871年之后出现数个发明,其主要原因是德国完成了统一,可见,国家统一和科技发明关系重大,故C项正确;表格显示不出生产生活推动,故A错误;当时科技革命中心是电力发明和使用,故B错误;科技变化导致生产组织变革,故D错误。18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具体是什么经济形态,依据产生发展演变的情况及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是小农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小农经济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D表述有误,不合史实。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判断五种经济形态,判断是要根据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进行判断,再结合所学分析其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19B【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根据表格数据对比可以得出结论A,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国长期战乱和动荡是导致1870-1952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印度的原因之一,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都曾经采取过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B错误,符合题意。1933年后日本侵略的扩大,使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打击,大大影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最佳答案为B。20B【解析】有图标数据看出,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生产资料比重上升,消费资料比重下降,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B正确;材料没有其他国家对外贸易数据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A错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时间不符合“18931910年”,排除C;甲午战后,列强侵华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8931910年”,联系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21C【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存在不均衡性,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不足。在国民政府前十年也是如此,所以A项错误;1921-1926年经济的负增长原因有军阀的混战、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等但是没有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所以B项错误;抗战期间遭受日本掠夺的主要是沦陷区的民族工业,所以D项错误;1912-1920年和1937-1945年民族工业的发展都受到政府的支持是正确的,选择C项。22D【解析】日本对我国进行经济掠夺是日本侵华的重要内容。要抓住“1943年”这个特定的时间,我们知道1943年东北三省是日本的殖民地,是日本重要的战略物资的供给地,故选D。通过图表所给的信息,A、B、C三项不是图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2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表信息的获取解读能力。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中可知,第三次发展高峰是1952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改善。所以答案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建国初期的民族工业24D【解析】从材料来看,1978年前粮食总产量并没有质的突破,而且在1965年还有所下滑,但是钢和原有的生产量从1952年开始逐年都有明显的进步,这说明改革开放前尤其是“一五”计划期间,人们对工业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农业,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无法分析出粮棉产发展缓慢的原因;B选项错在“改善”二字;C选项错在材料给出的时间节点中没有与国企改革有关的内容,故排除。点睛:本题题中给出了表格,要从表格中读取有效的信息。解答表格性的问题关键点有三:一是表格的名称或者标题;二是表格中的横纵项目栏,这是解决表格问题的最重要的突破口;三是表格中涉及的内容,这要与所学知识来结合,分析出主要考点,进一步解答。25B【解析】从材料中毛泽东的言论可以看出,1958年党内对大跃进的做法是有不同声音的,毛泽东认为应该在工业上搞“群众运动”,而有人反对,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内容,没有涉及到经济领域的破坏;C选项错误,这种错误是“左倾”错误;D选项错误,毛泽东是支持搞群众运动的。26A【解析】题干信息“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坚决同派性作斗争,认真落实政策,建立必要的规整制度”表明,“文革”后期,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国家经济的规章制度仍未恢复,“四人帮”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因而邓小平上台之后,着手整顿国民经济,故A项符合题干要求。邓小平在当时并未恢复八大的方针,排除B项;C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文革”结束于1976年,晚于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A。27D【解析】抓住题中“1979年已经过去”等信息,可以知道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改变了过去的艰难生活.所以D项是正确的。A发生于1958年,故排除。材料中的“过去”并不是旧社会,故排除B。 C过于绝对,题中体现不出,故排除。28C【解析】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商品短缺需要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需要发展市场经济,市场购销体制的建立,产品逐渐丰富,票证取消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品供应充足造成的,并不是购买能力增强的结果,购买力越高产品会越短缺。故C正确。29B【解析】依据题意可知1984年的峰值是因为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效,故B项正确。A项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C项错误,1993年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D项错误,xx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0A【解析】表格显示外贸持续上升,错误;表格体现的是年份外贸情况,不能足以说明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错误,符合题意,选择A正确。31(1)范围不断扩大;(2分)摆脱相对独立,联系不断加强。(2分)(2)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2分)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2分)(3)过程:新航路开辟后,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分)评价: 它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世界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5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主要是对所给出的三幅图进行分析而得出答案。在分析中注意其中注释及所标注的时间,由三幅图所显示的时间及三图所示范围的变化可知范围在扩大,联系在加强。(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既要结合所学知识,又要紧扣材料,再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得出影响即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要贡献;西方殖民者开始入侵美洲,对美洲实行长期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新航路开辟后,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评价: 它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世界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32(1)具有区域性、专门化;商品种类繁多,商人云集;有资本主义萌芽;在东南地区相对集中;一批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得4分)(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1分)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分)(3)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是历史的进步。(2分)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被动接受工业文明,开始了近代化历程。(3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明清至近代的经济结构。(1)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发展呈现了鲜明的区域性和专门化的特点;(2)近代中国商业市场中出现了西方的工业品的入侵,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3)从农业过渡到工业文明史必然的趋势,尽管有些民族或地区并非自发,但是外部力量的入侵,依然可以使它们被动开始近代化的历程。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明清商业的特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化历程3(1)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主要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主流思想:儒家思想。(3分)(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民办、商办)、洋务企业(官办企业)。洋务运动。(3分)(3)近代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自然经济逐渐解体。(3分)(4)1957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984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已经初见成效。1993年:“十四大”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夫在芸耨,妻在机杼”强调了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政治制度就是回答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即可,主流思想回答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2)阅读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李鸿章、张曜开办的企业是洋务企业,因为他们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而对应而言瑞蚨祥则属于民族资本家创办的民族工业。(3)阅读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首先要知道材料二、三中企业指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派企业,所以材料二、三中企业的创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主要突出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类的答案均可。(4)结合各自时间的大事即可回答出此问题,1957年峰值的原因主要回答出“三大改造的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 1984年年峰值的原因主要回答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即可,1993年峰值的原因主要回答出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