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71368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阜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A. 实行分封制B. 进行封建改革C. 实行宗法制D. 任人唯亲【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藩屏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中的含义不同,排除;宗法制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故C项排除;分封制与“任人唯亲”无关,故D项排除。2.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不仅决定着王位继承者,也决定着主持家庭事务的最终裁决者。据此可知,宗法制中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是A. 财产多寡B. 血缘亲疏C. 辈份尊卑D. 事务大小【答案】B【解析】材料“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故B项正确,AD项排除;C项是宗法制政治权利分配的具体表现。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A. 分封制的发展 B. 军事实力的强大C. 小农经济的发展 D.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财力大兴土木、修建公共工程,其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修建就是以此制度作为保证,故D项正确。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事实力的增强,而是强调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发展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故C项错误。4.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地方割据B. 创新管理体制C. 加强经济管控D. 体现因地制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汉以来,地理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这种安排无疑是自古以来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惯例的体现。然而,客观上又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5.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 品行才学B. 家庭背景C. 个人能力D. 考试成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可以得出,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品行才学,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家庭背景和个人能力,故BC项排除;D项是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排除。【点睛】“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是解题的关键信息。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推恩诸侯其他子弟C. 分封异姓诸侯国D.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反映的是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导致了“七国之乱”,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时期,采用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故B项正确,AC项排除;刺史制度虽然能加强中央集权,但并未解决王国问题,故D项排除。7.明清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B.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答案】A【解析】联系所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材料只能说明“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选A项。内阁没有决策权,B错误;明朝皇权是强化,C错误;内阁权力取决于皇帝,D错误。8.“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 小国寡民B. 轮番而治C. 人民主权D. 独立自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特点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材料主旨即体现城邦的独立自治,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小国寡民、轮番而治、人民主权,排除A、B、C。故正确答案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特点9.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 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 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D. 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正式建立,伯利克里时期的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度达到了顶峰。他们的努力都是在不断地完善雅典的民主制。故选C。A项错误,雅典妇女无民主权利;B项说的是罗马法;D项说法错误,妇女外邦人和奴隶等没有民主权力。考点:古代希腊的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方向10.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A. 才能B. 血缘C. 财产D. 道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划分的标准是财产,故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相关知识。目的: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内容: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特点: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影响:梭伦改革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1.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A. 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B. 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础C. 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D. 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与曲解法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故D项正确,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在贵族的主导下产生,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12.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 重视证据B. 主张重罪轻罚C. 纵容犯罪D. 维护贵族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罗马法规定,定罪不能基于怀疑,而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证据上,说明古罗马民法注重证据,故A正确;材料主张重视证据的作用,无法体现重罪轻罚,排除B项;C项明显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材料也未体现,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联系所学古罗马法重视证据的特点分析解答。13.英国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征税。”这表明A. 国王将由议会选举产生B. 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C. 内阁首相开始取代王权D. 英国首创了议会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确立起了议会主权原则。故答案为B项。国王仍然以世袭方式产生,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权利法案的规定,国王还有较大的行政权,且责任内阁制尚未产生,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光荣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中通过了一系列法案,限制国王权力。权利法案明确规定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议会下院议员自由选举产生,议员在议会中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等等。权利法案的颁布,说明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同时表明,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14.英国有一句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监督,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市民的整体素质D. 革命的彻底性【答案】B【解析】代议制是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主要特点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选项体现了“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反映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代议制的含义就是不可能让全体公民都参与,因此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A项错误。C、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15.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B. 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C. 联邦法院可以宣布总统法令违宪D. 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众议院同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体现的是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故C项正确;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也可能再通过,故A项排除;总统需国会的批准才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故B项排除;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参议院确认,故D项排除。【点睛】解答推理型选择题可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等。因此,考生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本题要熟记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就可以得出答案。16.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下列属于它们共同点的是A. 政府首脑都经由选举产生B. 国家元首都统而不治C. 都有代表民意的立法机构D. 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答案】C【解析】注意限定信息“共同点”,结合所学可知,A、B、D不符合德国的代议制,排除;英、法、美、德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均体现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行使立法权,故C项正确。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对英、法、美、德建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内容和特点的识记、比较。17.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产生方式与美国不同,表现在A. 由选民直接选出B. 选民从总统候选人中选出C. 由各州政府选出D. 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依据选举的多数票选举产生,故D项正确;法国总统实行的是间接的选举但不是由选民选举产生,也不是各州政府选出,故ABC项错误。18.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A. 倾销鸦片B. 传播宗教C. 输出资本D. 打开市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即可选出D项;A项属于英国侵华战争的借口,与题目中的设问“主要目的”不符;传播宗教与开放通商口岸无关,故排除B项;C项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晚于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1842年”。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19.“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包含这一条款的文件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要命的外交文件”之一该外交文件涉及的特权是A. 关税协定B. 领事裁判权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居住及租地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避免衅端。”可知中国让出的是领事裁判权,即英国取得治外法权,故B项正确;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与材料强调领事裁判权不符,排除A;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与材料领事裁判权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居住及租地权,而是强调领事裁判权,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信息“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避免衅端”,即可领事裁判权的内涵分析材料即可。20.法国对华远征军的一名翻译官曾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行径发生于A. 鸦片战争时期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两个联合民族”“对华抢掠”“英国、法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英法联合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由英国发动的,故A项排除;甲午中日战争是由日本发动的,故C项排除;D项是英法美日等八国发动的,排除。21.“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A. 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B. 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C. 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D. 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答案】B【解析】资政新篇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了太平天国顺应世界潮流、顺应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是天朝田亩制度而非资政新篇,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政新篇没挽救太平天国,并未给太平天国带来新生机,也未开启太平天国的新使命,所以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2.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指A. 曾国藩率军镇压B. 外国洋枪队建立C. 发生了天京变乱D. 清政府“借师助剿【答案】C【解析】题干中提到的“内乱毁梦”,由所学知识,可知是1856年天京变乱,领导集团内部相互残杀,使太平天国运动出现转折点,故选C。ABC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外部因素,排除。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内乱”,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内部因素,从而准确判断答案。23.这项特权使得“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与那些萌芽中的中国工商业者相比,外国投资者和开发商拥有大量资金、工艺技术和特权地位”。列强的这项特权来自A. 马关条约B. 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天津条约【答案】A【解析】材料“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反映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的内容,故A正确;北京条约没有相关内容,故B错误;辛丑条约也没有规定外国在在通商口岸设厂,故C错误;天津条约也没有相关内容,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4.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陈旭麓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的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A. 有助于民族意识觉醒B.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C. 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D. 是政治近代化的开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中国的民族具有的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可知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有助于民族意识觉醒,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甲午中日战争与洋务运动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故D项排除。25.“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清末小商贩说的这种情景是因为签订了A. 辛丑条约B. 马关条约C. 北京条约D. 南京条约【答案】A【解析】根据“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因此才会有上述情景的出现,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联系所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解答。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计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李白古风(注:六合:天地四方。天启:天生,天授。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材料二(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体制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重大意义何在?(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业绩: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推行郡县制。理由: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实行郡县制后,对诸子功臣用公家赋税重重赏赐可以很容易控制地方。【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可以分析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结束割据混战、推动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可以看出,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推行郡县制。根据材料“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可以分析出李斯推行郡县制的理由。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立宪建国之初最高法院无足轻重。在能干的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18011835任职)的领导下,宪法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司法部门。因此,司法部门有权判定行政当局的行为和行政命令是否违宪,有权对行政当局的违宪行为和命令予以制裁。最高法院不仅拥有了司法审查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拥有了“最终立法权”。任东来等著美国宪政历程材料二:它(1875年宪法)反映了法国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共和派力量虽有发展,但不足以单独制宪;君主派虽无力复辟,但把某些政治要求塞进了宪法。然而,这部宪法的通过,毕竟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它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斗争中的共和派提供了新的有力武器,使君主派此后的复辟活动又多了一重障碍。让马蒂耶法国史材料三: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最高法院的职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 【答案】(1)最高司法权,宪法的最终解释权,司法审查权。(2)法国各派力量相互制衡这部宪法诞生的重要背景;各派之间的相互妥协是重要条件;这部宪法虽然存在局限性,但其积极性不容忽视;从法律上确立了法国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3)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议会有立法权,但掌握权力的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德意志帝国皇帝主宰议会,有建议、公布及监督其执行法律的大权。【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代议制民主。从美国政治体制、法国的共和体制、德国的政治体制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 “立宪建国之初最高法院无足轻重,宪法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司法部门,有权对行政当局的违宪行为和命令予以制裁,最高法院不仅拥有了司法审查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拥有了“最终立法权”等信息来概括答案。(2)从材料二中“反映了法国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共和派力量虽有发展;君主派虽无力复辟,但把某些政治要求塞进了宪法。它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斗争中的共和派提供了新的有力武器,使君主派此后的复辟活动又多了一重障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归结答案。(3)从材料三中“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的信息并结合德意志宪法中对皇帝权力的规定的知识从立法权、行政权的归属以及选举权的限制等角度分析作答。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林则徐于1839年3月10日抵粤,次日即在公馆门上公布关防告示(以下简称告示)。告示文简意赅,令人深思,公布公馆办事“不准擅离左右”和“不得妄行传禀”“不收地方供应”“不必预派伺候”等“八不”规定。英国鸦片巨贩查顿闻讯提前避离广州回国,与鸦片商贩勾通的洋行商人惶惶不安,包庇鸦片走私的受贿官员惊恐万状,鸦片吸食者则私探禁烟新例罪名轻重。林则徐第一时间发表告示,表明禁毒决心,用纪律管控公馆人员,使那些幻想走歪门邪道的人无机可乘。由此可见林则徐严禁鸦片毒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廉洁奉公品德,他不仅严格约束自己,而且做出具体规定,管住身边的人,也管好家人。这种廉洁自律品格,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至今也还值得点赞。摘编自陈铮等主编林则徐全集(1)根据材料,指出林则徐关防告示产生了哪些效果。(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林则徐广东禁烟的认识。【答案】(1)效果:震慑了英国的鸦片贩子;使走私鸦片的洋行商人感到不安;使受贿官员惊恐万分;使鸦片吸食者心有余悸。(2)认识:体现了林则徐廉洁奉公的品德和严于律己的品格;表明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和信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入侵的决心;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意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考查的是林则徐关防告示产生的效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效果”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紧扣材料信息“英国鸦片巨贩查顿闻讯提前避离广州回国”、“与鸦片商贩勾通的洋行商人惶惶不安”、“包庇鸦片走私的受贿官员惊恐万状”、“鸦片吸食者则私探禁烟新例罪名轻重”等分析、认知,不难把握到以下方面:震慑了英国的鸦片贩子、使走私鸦片的洋行商人感到不安、使受贿官员惊恐万分、使鸦片吸食者心有余悸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本问考查的是对林则徐广东禁烟运动的认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历史事物的能力。紧扣材料信息“表明禁毒决心,用纪律管控公馆人员”、“林则徐严禁鸦片毒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廉洁奉公品德”等,结合所学知识,要注意从带来的“积极意义”方面展开分析和认知,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体现出了林则徐的高尚品格、体现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入侵的决心、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意识以及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的背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及其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