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9400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0分,共48分) 1.1954年毛泽东曾讲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针对当时的这种现状,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对策是( )A 重视军事工业的发展B 重点发展农业C 重视经济的协调发展D 优先发展重工业2.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一决定是()A 拉开设立经济开发区的序幕B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策C 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的标志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标志3.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A B C D 4.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这里的“时务”是指( )A 兴办民用工业B 创办军事工业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D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5.故宫博物院举办三星堆文物展,在展出的古文物里,最受瞩目的是过去未曾出土、造型特殊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提供我们对古代青铜文明的深入认识。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B 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青铜器种类繁多,不分阶层,普遍使用C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由此可以推论中国古代文明是多元发展的D 三星堆展出的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6.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主要“新”在( )A 离开健在的父母双亲外出谋生B 出现了机械化大生产C 农民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D 固守本业的现象更为突出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 经济特区B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C 沿海经济开放区D 经济技术开发区8.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吉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时,这一报道()A 促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B 表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C 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D 带给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9.“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基于这种认识,洋务派着手( )A 创办军用工业B 创办民用工业C 创办近代海军D 创办新式学校10.孔子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A 土地私有制B 坊市制C 重农抑商政策D 均田制11.从已解密的档案判断,赫鲁晓夫是反对中国“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些苏联学者认为,“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异想天开。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A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微妙B 苏联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成效显著D 苏联从根本上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12.1934年6月,荣宗敬说:“弟经营纺织业三十余年,困难未有甚于今日者。外厂竞争,农村破产,纱销呆滞,而所担负之统税、利息两项,年在千万以上。”这一材料不能说明()A 家庭手工业的衰败B 外资企业争夺市场C 国民政府征收重税D 民族工业发展艰难13.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的,罚款六便士。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A 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B 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C 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D 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14.历史照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呈现历史的真实。下图中不能反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情况的是( )A 答案AB 答案C 答案CD 答案D15.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联邦德国与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基础。它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机构的新形式。上述材料中的“它”是指()A 国际联盟B 联合国C 欧洲煤钢共同体D 欧洲联盟16.“授予由其亲自发现或占据的一切岛屿和陆地的海军上将头衔;根据卡斯蒂利亚(西班牙)的特权惯例,该头衔是终身的,可继承的和永久的。可获得辖区范围内财产或商品的十分之一。”这是15世纪末某国王和某水手签订的一份协议。据你推测,这位水手最有可能是( )A 迪亚士B 哥伦布C 达伽马D 麦哲伦17.法国国王路易十四(16431715)任用柯尔柏作为财政总监,先后两次大提关税,几乎排斥了英荷等国毛纺织品的进口,极力招徕外国的能工巧匠来法国定居开业。其做法( )A 与工业化的潮流背道而驰B 直接引发了法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C 符合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 使法国成为西欧最发达的工业国家18.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它开始于()A 棉纺织业B 毛纺织业C 交通运输业D 采矿业19.1878年,帝国政府颁布了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卡特尔组织由1879年的14个发展到1895年的250个,到1911年又增加到600多个。而更高一级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也先后在采矿、冶金、钢铁、化学、电气、光学等新兴部门出现。这表明德国( )A 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B 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效尤为显著C 抑制市场的自由竞争D 政府在现代化道路中作用突出20.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经济处于“滞胀”阶段增长得益于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增长得益于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A B C D 21.“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以及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域的区域,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这一条款适用于( )A 欧共体B 亚太经合组织C 欧盟D 北美自由贸易区22.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道:“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据此判断()A 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 萨哈罗夫认为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 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 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23.舒建中的美国与1947年日内瓦会议说,1947年关贸总协定机制的规则体系主要体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日内瓦(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关税减让成果则体现了美国实质性的优势”。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 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是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B 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推广自由、民主的价值观C 关税壁垒的消除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D 关贸总协定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24.“那次会议决定建立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世界银行则提供长期信贷来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对“那次会议”召开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A 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B 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C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D 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城市化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离开农村和农业的人口统计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5万人, 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 从占总人口的1.1% 上升为 6.6%,至1949年增至5766 万人, 从占总人口 5.1% 上升至10.6%。从 “五口通商”始, 至甲午战争前, 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材料三:1831年至1832年,英国爆发霍乱,1848年霍乱再次发生,死亡人数超过7.2 万,新工业带来新的污水,而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这个集团既不懂得如何处理污水,在工厂中也不安装任何保护环境的设备,就有形成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方式。1848年和1878年英国分别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和公共卫生条例; 工人阶级也提出改善公共卫生,消除环境污染等要求;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造成当时英国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整治措施。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请回答:(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时,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欧洲发展动力”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希尔和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制造社会混乱。1902年2月,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年7月通过,主要为禁止限制性贸易作法及垄断贸易的行为。)为理由,对北方证券公司进行起诉。1903年4月,明尼苏达地方法院判决解散北方证券公司。垄断巨头们不服判决,上诉最高法院。1904年3月,最高法院以 54 票维护地方法院的裁决。1903年2月,在罗斯福总统的压力下,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商业劳工部,还附带地成立公司管理局,其任务是调查各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且有责任公布和提供有关公司的情报。该管理局调查了石油、包装、烟草、钢铁等企业,为反托拉斯的起诉提供了材料。同年2月,国会通过“埃尔金斯法案”,禁止铁路擅自规定价格对大托拉斯给予优惠待遇。国会还拨款50万美元作为推行反托拉斯立法的经费。 1904年12月以后,罗斯福在数次发言中一再强调加强政府监督所有企业,特别是铁路的必要性。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颁布反垄断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反垄断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价。2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纵横双向发展说”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世界近代历史(15001900年)进程的一家之言。其主要观点是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横向发展是指世界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取得联系,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过程;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制约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从而把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进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纵横双向发展说”。(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云南省石屏县一中xx高一下学期六月份月考高一生物1.【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政府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措施,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材料。2.【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90年上海浦东开放,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上海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开放”方面的重大问题,对上海浦东的开发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构想,B符合题意。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开始时间是1984年,排除A;C与材料无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排除D;故选B。3.【答案】C【解析】本题需要注意题干的时间限制,即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前,符合题意,属于内战没有涉及到抵抗外来侵略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说明是洋务运动实行的企业,主要是发展民用企业,故A项正确。5.【答案】C【解析】商朝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并不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青铜器在商朝主要用于礼器,只有贵族使用,故B项错误;三星堆出土文物与中原地区不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发展,故C项正确;三星堆文物的出土并不能充分说明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故D项错误。6.【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体现在棉纺织业的破产,所以A项符合所学。7.【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是沿海经济开放区,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8.【答案】D【解析】关键信息:“1835年、必有自主之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登上历史舞台,A项排除;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是在鸦片战争后,B项排除;C项“改变”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才开始创办报刊。1835年中国处于清朝专制统治,而题干材料反映西方传教士西方人文思想,故D项正确。9.【答案】B【解析】解读材料中“中国积弱”“财赋”等关键信息,说明李鸿章主张“求富”,创办民用工业,B符合题意。10.【答案】D【解析】土地私有制容易导致土地集中,贫富差距拉大,与“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不符,故A项错误;坊市制是对商业贸易严格管理的制度,也不利于商业的均衡发展,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均田制是指国家把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不允许买卖转让,意在限制土地兼并,缓解阶级矛盾,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1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赫鲁晓夫是反对中国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建国初期中国的“一边倒”外交到1958年赫鲁晓夫反对“大跃进”的言论可以得出当时中苏关系微妙,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苏联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表述题干信息未涉及,排除。题干信息没有涉及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2.【答案】A【解析】“外厂竞争”、“所担负之统税、利息两项,年在千万以上”和“困难未有甚于今日者”说明B、C、D三项均符合材料原意,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A,故选A。13.【答案】A【解析】解读关键信息:“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或工作时做其他活动者均予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明确反映。故选A。14.【答案】C【解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股票狂跌、产品过剩、生产难于维持、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罢工等,而C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故C项符合题意。15.【答案】C【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2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材料中的“它”是指欧洲煤钢共同体,故选C项。16.【答案】B【解析】从材料“根据卡斯蒂利亚(西班牙)”可知,这位水手是西班牙支持的,故排除AC项;根据材料“15世纪末”“授予由其亲自发现或占据的一切岛屿和陆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D项是16世纪开始的,时间不符;所以答案选B。17.【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路易十四的做法是想使社会生产资料集中,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材料给的时间是在工业革命之前,所以A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没有体现,排除。18.【答案】A【解析】棉纺织业是英国的新兴行业,便于机器的使用和推广,于是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9.【答案】D【解析】材料与“加紧对殖民地的争夺”无关,排除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材料无法体现;由“帝国政府颁布了德意志公司法,承认卡特尔协议具有法律效能”表明政府推行政策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故D正确。20.【答案】C【解析】根据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可以看出美国经济从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故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政府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故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滞胀”阶段,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错误。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错误。故C项正确。2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结合所学分析,欧盟是一个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A团体表述不准确,B、D不符合实际。故选C。22.【答案】B【解析】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赫鲁晓夫1964年下台,A项错误;材料中作者特别提道“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障碍物很多”,因此B项符合题意;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缺乏史实依据,可排除;题干材料虽然提到了政治领域里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物较多,但不能说明这就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排除C。23.【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关贸总协定体现美国利益的原因是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材料主要强调了两者的因果关系,因此,A项正确。24.【答案】D【解析】由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可知“那次会议”指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25.【答案】(1) 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2)原因:通商口岸的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小农经济的破产,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3)原因:工业利益集团追求利润,工业污水随意排放;环保意识薄弱、技术落后。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的表格中反映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结合所学,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表述为: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2)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五口通商始, 至甲午战争前, 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可见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可归纳为:通商口岸的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小农经济的破产,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3)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 城市却为工业利益集团所支配,这个集团既不懂得如何处理污水,在工厂中也不安装任何保护环境的设备,就有形成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里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方式。”可见原因是:工业利益集团追求利润,工业污水随意排放;环保意识薄弱、技术落后。措施则由材料“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和公共卫生条例; 工人阶级也提出一系列对策。”可答为: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26.【答案】(1)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说明了农工商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2)农工商皆本;重农抑商。(3)在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解析】第一问属于观点陈述,先说明观点然后给出理由。第二问根据材料归纳二者的观点,根据材料不难回答。第三问属于开放题型,只要联系实际回答即可。27.【答案】17631914年,欧洲在世界上确立了霸主地位。其主要动力是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科学革命主要是指人类在天文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其动摇了教会神学统治的理论基础;工业革命是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发展壮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政治革命主要是指英法德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这三大革命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快速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此题是开放性的伦文性的试题,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材料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本题而言,可以从欧洲扩张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从欧洲扩张的推动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此类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种观点,都要言之有理,论据充分。28.【答案】(1)历史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自由竞争被垄断经济所取代;托拉斯组织控制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垄断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现象);托拉斯集团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利益;托拉斯集团恶意抬高运费,造成社会混乱等。(2)基本政策:借助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对垄断组织进行诉讼;推动国会制定新的反托拉斯立法;加强政府对垄断企业的监督、控制、干预和管理。评价: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小企业的利益,限制了大企业滥用权势;有助于安定社会秩序(缓和了由垄断引起的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为后来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奠定了基础;但这些政策并没有解决垄断资本家盲目竞争问题。【解析】(1)本题材料提到,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希尔和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制造社会混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政府颁布反垄断法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自由竞争被垄断经济所取代;托拉斯组织控制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垄断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现象);托拉斯集团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利益;托拉斯集团恶意抬高运费,造成社会混乱等。(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政府反垄断的基本政策是借助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对垄断组织进行诉讼;推动国会制定新的反托拉斯立法;加强政府对垄断企业的监督、控制、干预和管理。结合知识可以归纳评价: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小企业的利益,限制了大企业滥用权势;有助于安定社会秩序(缓和了由垄断引起的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为后来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奠定了基础;但这些政策并没有解决垄断资本家盲目竞争的问题。注意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评价。29.【答案】(1)1500年18世纪中后期:(纵向)15世纪前后,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横向)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带来的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纵向)18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英法美等国产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横向)伴随着殖民扩张和商品输出,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的联系和交往,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冲击了其他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3)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纵向)19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资本主义统治日益巩固;(横向)同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解析】首先提炼观点:世界近代史发展是由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构成。接着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纵向发展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史以及对外殖民扩张进程加以阐述,横向发展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方面史论结合,时间则从1518世纪中后期、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以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