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10 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知识结构梳理】【核心内容强记】一、全面认识哲学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们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原因: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或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4.哲学的作用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5.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6.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优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缺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缺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缺乏辩证法思想,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四、唯心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例如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例如: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朱熹)五、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三大工人运动)(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哲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唯物论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整个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存在和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3.自然界物质性(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这要求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二、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关系: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观点(慧能“仁者心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四、规律 1.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特征: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如何做到按规律办事)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5、 意识的本质:从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生理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特有的机能。从内容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六、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的决定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的反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八、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原因: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尊重物质运动的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革命热情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三、认识论1.实践 (1)概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只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2)特点: 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和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客观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界中原本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社会历史性。(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事件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来源只有一个: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微观考点: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认识器官;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提高判断和推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实践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真理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客观性原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真理,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犯错误。 5.认识的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原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的无限性原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原因:认识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的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易错知识判断】1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答案】错误【解析】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2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答案】错误【解析】此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答案】错误【解析】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利用客观条件,尊重客观规律,人不可能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4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答案】错误【解析】实践转变为现实也要遵循客观规律,不是总能成功的。5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答案】错误【解析】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6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答案】错误【解析】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具体条件的制约。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答案】错误【解析】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8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答案】错误【解析】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9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答案】错误【解析】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10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答案】错误【解析】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就是真理,不包含谬误。【高考试题研析】 1. (2018年江苏高考26)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 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案】A【解析】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认识属于具体科学,人类宇宙观、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看法属于哲学研究的范围,材料强调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正确。B、C、D不符合题目主旨。 2. (2018年江苏高考25)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D.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答案】B【解析】国人内心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是通过传统手工艺用动手的方式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获取,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正确。材料未体现运动与静止的特点,A、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D不选。 3. (2018年江苏高考27)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因此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答案】B【解析】“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因此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正确。A、C、D在材料中未体现。 4. (2018年江苏高考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A. B. C. D. 【答案】D【解析】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正确。“桑梓”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说明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正确。材料强调对“桑梓”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入,是对“桑梓”文化的传承,不选。 5. (2018年江苏高考28)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现在的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A.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 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答案】C【解析】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人没有机会接触克隆技术,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克隆猕猴与美国克隆羊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手段,因此,他们认为中国克隆猕猴技术的突破性并不大,这说明主客观条件影响认识主体认识的正确性,C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客观条件和人们自身的知识积累影响了人们得出正确结论,没有涉及克隆技术要用于改造世界,A不选。真理不会被推翻,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B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D不选。 6. (2018年全国卷2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A. B. C. D. 【答案】D【解析】理论是实践的产物,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总结,正确。理论源于实践,而不是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错误。思想是理论而不是实践,错误。 7. (2016年江苏高考37节选)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和经济生活相关知识,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答案】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的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会作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解析】根据材料明确机器人发展带来的风险:机器人企图控制人类、机器人被滥用。前者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后者则是道德和法律问题。设问规定的知识范围是哲学和经济,所以,技术问题我们可以联想到人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的知识;对于道德和法律问题,需要联系市场调节的弊端和规范市场秩序的知识。作为正方,可主要从人类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使机器人造福人类,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滥用机器人等角度进行辩论。作为反方,可主要从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等弊端导致机器人风险不可控等角度进行辩论。【精准提分训练】一、选择题1.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倡导:“哲学家应与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在一起,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等领域,在多元化文化和各类传统之间,进行相辅相成的合作和互动。”由此可见哲学知识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哲学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哲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进步A. B. C. D. 【答案】D【解析】哲学家应与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在一起,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等领域,在多元化文化和各类传统之间,进行相辅相成的合作和互动。这表明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进步,哲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正确;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最一般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方案,说法错误,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但不意味着哲学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的“离不开”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2.吉林长春大学生研制出“人体意念控制书本自动翻页系统”。使用这套系统,通过脑电波传感器就能实现对翻书机翻书动作的控制。发明人称,这套系统能为残疾人士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帮助。“人体意念控制书本自动翻页”表明A. 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 脑电波是介于物质与意识间的客观存在C. 意念控制翻书说明物质依赖于意识 D. 意识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答案】D【解析】“人体意念控制书本自动翻页系统” 通过脑电波传感器就能实现对翻书机翻书动作的控制。这表明意识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定的客观条件,D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脑电波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项中的“介于物质与意识间”说法错误,排除;物质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C项中的“物质依赖于意识”说法错误,排除。3.近年来,中国科幻又掀起新的热潮。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现实主义文学类型,它让读者重新直面影响我们生存的当代尖锐问题,在前瞻性、批判性、建设性上予人以新的启示,提供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新的世界观。由此可见A. 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B.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科幻小说让读者重新直面影响我们生存的当代尖锐问题,在前瞻性、批判性、建设性上予人以新的启示,提供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新的世界观,A项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B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D项与题意不符。4.如图漫画警示我们要A. 尊重规律,实事求是B.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C.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D.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答案】A【解析】漫画“另一种合力”反映了靠欢呼和喝彩去推高牛市,警示我们要尊重规律,脚踏实地,按市场规律办事,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5.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A. 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B. 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统一C. 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D. 来源于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6.在今天这样一个工业文明的时代,传统手工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仅可以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由此可见A.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D.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答案】B【解析】国人内心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是通过传统手工艺动手的方式唤醒人们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而获取的,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运动与静止的特点,AC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意识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D不符合题意。7.霍金在大设计里说:“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因,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没必要借助上帝引燃蓝色导火线,让宇宙诞生。”下列与此观点一致的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故谓道A. B. C. D. 【答案】C【解析】题干强调物质的存在是客观的,不是上帝创造的,这体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道是万物根源,似有非有,似无非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中观点不符,排除;认为先有“器”,后有“道”,没有“器”,也没有“道”,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一致,正确;选项把虚无的“道”说成世界的本源,认为精神由道产生,体由精神产生,精神比形体更根本,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不一致,排除;认为气这种物质是变化的,它的生生不息,就是道,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一致,正确。故选C。8.泰戈尔说,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运动是有条件的绝对的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答案】D【解析】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故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运动,没强调静止,排除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C错误;材料强调,任何具体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这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故D正确。9.人的记忆由高峰和结束两个时段的体验决定,即人在一段经历后,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对“峰”与“终”的体验。当前,“峰终定律”已被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启示我们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能够在把握规律基础上利用规律人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改变规律 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A. B. C. D. 【答案】A【解析】材料提到人的心理运动是有“峰终定律”的,这说明人的心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故正确;材料中,“峰终定律”已被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说明人能够在把握规律基础上利用规律,故正确;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改变规律,故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认识和利用规律,没体现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故排除。10.电影我不是药神播映后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为了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贩卖便宜的印度仿制药没有错。有些人则认为,如果纵容仿制药,会影响正规制药企业持续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存在多个真理 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得到不同主体认同的认识才是真理A. B. C. D. 【答案】C【解析】错误,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只有一个真理。正确,材料“一些人认为,为了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贩卖便宜的印度仿制药没有错。有些人则认为,如果纵容仿制药,会影响正规制药企业持续发展。”表明人们的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错误,得到不同主体认同的认识可能是真理,也可能不是真理。11.2018年是中国“真理标准大讨论”40周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 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 实践是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C. 实践处在主客观的交汇点上D.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答案】C【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实践处在主客观的交汇点上,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正确但都不是题干的原因,均应排除。12.随着上海九江路中国建设银行第一家“无人银行”的出现,“老人不会操作怎么办?”等各种质疑纷至沓来。实践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还要靠实践来解决,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C.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D.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还要靠实践来解决,D项体现的思想方法与题意相一致;A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与题意不符;B项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与题意不符;C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城市是一个生命体。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如果说用钢筋水泥筑成的建筑是城市的肌体,那么,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与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精气神。肌体和精神交融汇合,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发展特征、时代风貌和价值追求的总概括,是一种社会风气、城市面貌、市民素质、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它是在城市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贯穿于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又同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精神联系在一起。(1)结合材料,运用规律客观性原理,谈谈对“城市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怎样塑造以精神文明为核心的城市精神。(3)塑造城市精神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请用三个简单词汇说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精神。【答案】(1)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按城市建设的内在规律办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要认真研究、科学对待城市发展规律,促进城市健康运行。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促进城市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2)继承和发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城市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良好城市形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市民认同的共同追求;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把爱祖国爱家乡结合起来。(3)开放 创新 诚信 文明 (任答三点即可。)【解析】第(1)问,一是注意知识范围,细化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问题;二是结合材料的信息,从如何按规律办事的角度分析问题,如尊重规律、利用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第(2)问,一是注意在整个文化生活范围调动知识;二是明确解答方向,即分析文化措施;三是全面梳理材料的信息来调动知识组织答案,如传统文化、城市形象、社会风尚等体现出继承传统、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等。第(3)问,一是围绕着城市精神的内涵来分析问题;二是用词汇的方式来显现答案,而不是句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3)请你从认识论角度为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提三点方法论建议。【答案】(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潮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古老的丝绸之路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3)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坚持和发展真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解析】第(1)问,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材料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着眼沿线国家的实际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机遇、顺应潮流、尊重规律。第(2)问,考查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应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促进文化交流传播等角度加以分析。第(3)问,考查认识论知识,可以从实践、认识、真理等角度加以分析。【热点问题透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关于的决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是全世界第一个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动纲领的执政党。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国家根本法。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完善环保督察机制,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2018年6月1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独立成章。这些充分反映了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政治态度,进一步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在党和国家发展事业中的政治地位,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1)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答案】(1)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动纲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相结合,通过依法执政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法律;完善权力的监督体制,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民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召开会议、出台决策,加强政治领导,明确政治方向,提供政治保障。(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日益深化;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目的在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党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深化,以及相关政策的完善,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认识的不断发展;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要求我们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意识。【解析】 第(1)问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可见党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人大将党的主张上升为法律,可见坚持依法执政。完善督察机制,保障民生,可见加强监督,落实执政理念。召开会议,出台决策,可见党的领导地位。第(2)问考查认识论,可以立足认识的发展,从实践、认识过程角度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