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单元小结学案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65161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单元小结学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单元小结学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单元小结学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单元 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单元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二月革命VS十月革命1.(2019齐齐哈尔一模)2012年版俄罗斯普通学校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A努力实现和平民主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解析:选A1917年俄国革命是由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社会矛盾而引发的,所以,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都是为实现和平民主而奋斗,故A项正确;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二月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是十月革命的要求,故D项错误。21917年3月2日,尼古拉二世在日记中写道:“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很快,尼古拉二世发布退位诏书,俄国的政治进程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是指()A沙皇王朝专制统治的结束B布尔什维克党登上政治舞台C俄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D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临时政府解析:选A根据材料“1917年3月2日”“尼古拉二世发布退位诏书,俄国的政治进程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的史实,故A项正确;二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党已经登上政治舞台,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后俄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故C项错误;十月革命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临时政府,故D项错误。深化提能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之比较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任务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革命结果胜利果实落到资产阶级手中,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委员会,工人、农民、士兵成为国家的主人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组织机关自发的革命斗争有组织有领导的革命斗争历史影响结束了专制的罗曼诺夫王朝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相同点在俄国社会矛盾极为尖锐的背景下爆发的。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密切相关。采取了武装斗争的方式。工人和士兵都是革命的主力。首先在彼得格勒爆发等。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罗斯福新政私人垄断资本的要求3.(2019石家庄联考)“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A捍卫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采用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使美国经济由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但并非是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青睐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故C项正确;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并非是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青睐的原因,故D项错误。4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要取得成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为此他采取了()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C规定最高工作时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解析:选A为取得小雇主的支持,罗斯福政府制订了公平经营章程,故A正确;有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规定,则起了扩大消费、提高生活水平、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题意无关。深化提能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2)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4)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5)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6)罗斯福的个人因素。唯物史观角度斯大林模式5.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的苏联()A改变了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B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C意识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重视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解析:选D轻重工业增长率的调整并没有改变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没有波及苏联,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正在形成中,故C项错误;对国内轻重工业的调整的规定表明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视,故D项正确。6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据此推知,当时苏联()A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B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C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D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牺牲解析:选D俄国十月革命后,在列宁的领导下就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苏维埃政权,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实行实物配给制,B项错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C项错误;根据材料“1932年底”可知,当时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根据材料中“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工人”“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可知,斯大林模式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片面发展重工业,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牺牲,D项正确。深化提能“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1)功绩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这一模式中的某些做法也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实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苏联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不但扫除了文盲,而且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2)弊端政治方面表现:权力高度集中,干部职务终身制,个人崇拜盛行。经济方面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利益,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造成苏联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思想上:思想专制,学术和文化一片死寂,个人崇拜盛行。中国的经济建设罗斯福新政7.杨继绳指出:1929年,(美国)政府的总开支约为100亿美元,1933年,增加为130亿美元,1936年增加150亿美元。经过政府三年“注射”之后,国民总所得额与国民总消费额上升了50%,但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仍有900余万人失业,直到二战期间政府投资扩大到1 030亿美元,就业问题才得以缓解。作者的意图可能是()A“自由放任”政策优于政府干预B“以工代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C二战是美国渡过危机的唯一因素D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相对有限解析:选D“经过政府三年注射之后,国民总所得额与国民总消费额上升了50%,但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仍有900余万人失业,直到二战期间政府投资扩大到1 030亿美元,就业问题才得以缓解”表明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相对有限,故D项正确。81935年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社会保障法。其中规定:“本法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下层民众对自己的支持B扩大政府职能,保障民众生活C协调供求矛盾,拓展国际市场D克服自由市场的盲目性、无序性解析:选B当时罗斯福已经当选为美国总统,不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法来争取支持,故A项错误;罗斯福通过社会保障法,主要是为了保障民众的生活稳定,同时也扩大政府的职能,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市场的开拓,更没有涉及国际市场,也未涉及市场秩序方面的措施,故C、D两项错误。深化提能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内部机制和政策,适时调整生产关系,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2)扩大需求的政策要高度重视保民生、保就业,优先支持有利于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项目。(3)“以工代赈”,开拓国内市场。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带动国民收入和社会需求的增长。(4)加大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力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基本保障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5)加强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对胡佛应对危机的认识观点一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干预。观点二胡佛对危机做出了力所能及的应对。典题印证9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 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C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D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解析:选B放弃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胡佛政府实行有限的干预,这些措施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故B项正确;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C项错误;胡佛总统的做法没有赢得美国民众的广泛认可,故D项错误。10据统计,19291939年,美国联邦政府年支出从33亿美元增至45亿美元。到1932年预算赤字约为25亿美元,国债从165亿美元增加到213亿美元。这说明从胡佛政府到罗斯福政府()A赤字经济是新政实施的基础B自然放任经济政策发生改变C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连续性D金融改革是应对危机的核心解析:选C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为“19291939年”,在此期间胡佛和罗斯福先后担任美国总统,而根据材料可知,在此期间美国联邦政府的年支出不断增加,这说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具有连续性,故C项正确。赤字经济只是新政的一项措施,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故B项排除;D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排除。深化提能在危机爆发初期,胡佛乐观地估计形势,固守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胡佛没有采取政府干预的措施。事实上,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胡佛也采取了一系列政府直接干预的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为保护美国商品,胡佛政府提高了关税。为了稳定信贷局势和挽救小房产主,1932年胡佛还签署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法,规定建立一个住宅贷款银行。同时,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为解决工人大量失业问题,胡佛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先后启动了胡佛水坝等一系列基建工程项目,希望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提高国内的就业水平。胡佛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没有解放思想,仍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思想,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始终没有突破“自由放任”主义思想。客观地说,胡佛的反危机措施是由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到罗斯福国家干预政策的过渡。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之一,某些反危机措施成为罗斯福新政的最初基础。考法(一)纵向贯通视角 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何考学术热点:罗斯福新政是20世纪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美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对苏联历史的研究中,苏联社会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起全民福利体制的国家,建立起了较好的全民保障。但不容忽视的是,苏联在社会发展战略、社会结构、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失误也使苏联的社会建设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陷;时政热点: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其生成的理论基础是“共同富裕”根本原则,现实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考什么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发展下近代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建立。必备知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等;两次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典例贸易政策反映着不同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利益的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51年,英国发布了第一个航海条例,规定欧洲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本土,在非洲、亚洲、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船只运达。材料二1768年的艾登条约免除了英法之间的一些贸易关税英国先后取消了520种关税。1846年彻底废除谷物法,1851年彻底废止航海条例。摘编自高德步著世界经济史材料三19301933年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大危机”的措施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1931年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整理材料四美国十分清楚,要想称霸世界,它的经济实力是足够的,但在贸易方面仍有许多障碍,一些战时过剩产品急需向国外销售,为了扫除对外贸易中的出口障碍,美国建议成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处理国际贸易和就业问题。1948年1月1日,关贸总协定生效。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材料五英美两任霸权国家在其走向富强的历程中,恰恰都是依靠了持久且严格的贸易保护政策,才确立了产业优势地位。只有当自己的产业优势明显压倒竞争对手时,英美才转而实施自由贸易的政策,以图使自身利益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进一步扩大。英美之外其他大国崛起的历史也证明,走向富强的要害决不是自由贸易,而在于殖产兴业(殖产:发展经济,使国家经济增值。兴业:发展工商业、金融业、军工等)。摘编自梅俊杰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1)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中英国实行的贸易政策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出台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30年代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政策实施对世界局势的影响。(9分)(3)依据材料四,概括美国主导签订关贸总协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协定的宗旨。(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自由贸易”有何认识?(4分)析题要全面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材料一中英国实行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材料二中英国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第二小问,可以从19世纪中期时代背景分析,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英国资产阶级可以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殖民扩张,控制世界市场,因而放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的政策(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些战时过剩产品急需向国外销售,为了扫除对外贸易中的出口障碍,美国建议成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处理国际贸易和就业问题”可以得出美国力图称霸世界,销售过剩产品,恢复自由贸易,解决贸易和就业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回答即可。第(4)问,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总结。答题要规范(1)不同:材料一中英国实行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材料二中英国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2分)原因: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英国资产阶级可以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殖民扩张,控制世界市场,因而放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4分)(2)政策: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的政策(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3分)影响:各国展开关税战、贸易战和货币战,加重世界性经济危机;各国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加剧世界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二战爆发。(6分)(3)目的:美国力图称霸世界,销售过剩产品,恢复自由贸易,解决贸易和就业问题。(4分)宗旨:降低关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2分)(4)认识:自由贸易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自由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自由贸易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应当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提升竞争力。(4分)考法(二)横向关联视角考“西方发展模式与中国发展模式的比较”为何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经济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在逐步从经济领域蔓延到政治领域和社会思想领域。但是,我国不能照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不能以西方经济思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正确对待苏联模式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也是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的关键。只有正视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才能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使改革进一步的深入。考什么美苏两种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比较;近现代东西方贸易政策和关税体制的比较;近代西方福利制度与近现代民生保障政策或制度的比较。必备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危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鸦片战争、改订新约运动、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孙中山民生主义和新中国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典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1862年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二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斯大林:美国的目的和我们苏联的目的不同。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摘编自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利弊。(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6分)(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和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本质区别。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10分)析题要全面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古代官营手工业和洋务派创办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目的分析。第二小问,据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并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第三小问,利:据材料一“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以及抗日战争的背景概括,弊:据材料一“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以及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概括。第(2)问,据材料二斯大林的言语以及斯大林模式、国民政府在抗战的统制经济、罗斯福新政等相关知识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知识分析。第二小问,首先我们要抓住限定词“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并结合所学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或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这个根本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答题要规范(1)目的:古代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奢侈生活的需求;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分)原因: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和改善人民生活;当时美国经济危机严重,而苏联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3分)利: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弊: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工人没有获得普遍的人身自由。(4分)(2)区别:斯大林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而国民政府实行的是官僚资本主义,美国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6分)(3)区别:斯大林把计划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绝对对立起来,排斥市场价值规律,否定市场经济,不利于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落后面貌;而邓小平则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5分)贡献: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或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这个根本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5分)热点聚焦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个主题,开宗明义地宣示了我们党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分“三步走”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通过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面前,苏、美、日、德、法、英也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给本国人民和世界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典例(2018濮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19271936年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统计(单位:万吨)年份苏联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1927358.84 565.6168.51 626.7838.0924.31928425.15 237.1190.61 447.6947.9865.61929485.45 733.9229.41 621.0971.6979.11930576.44 135.3228.91 151.1944.4744.31931562.02 636.2188.3826.9781.6528.61932592.71 390.1239.8574.7563.8534.61933684.22 360.5319.8758.6657.7713.71934969.32 647.3384.41 188.6615.5899.219351 252.03 464.0470.41 641.9627.71 001.719361 633.94 853.4522.31 917.5670.81 197.4摘编自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1970年版从表中提取与世界史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表中数据,史论结合。)(12分)本题是提炼观点型论述题,首先要精析材料,提炼观点,找准适合论证的角度;其次要回归教材,联系所学,依据观点检索所需史实,最后亮明观点,组织论据,条理严谨作答。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可通过分析表格中苏联的数据,得出在19271936年苏联粗钢产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拟定论题:苏联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或者通过分析表格中美国的数据,得出在19271929年美国粗钢产量绝对数值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是19301932年产量大幅度下降,1933年后开始小幅回升,1936年恢复到下降之前的产量,拟定论题:美国钢铁产量呈现升降升轨迹,工业发展起伏巨大。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可通过分析表格中苏联和美国数据,结合数据变化的原因,得出观点: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的干预和调节。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可通过分析表格中法国的数据,得出:法国钢产量呈下降趋势。或者通过分析表格中英国的数据,得出:英国钢产量小幅波动后,迅速回升。一、主流观点角度人人笔下有,我比他人亮一点论题:苏联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2分)阐述:斯大林模式的建立;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抵御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苏联经济发展存在比例失调弊端。论题二:美国钢铁产量呈现升降升轨迹,工业发展起伏巨大。(2分)阐述:一战后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工业产量急剧下降;罗斯福新政使工业生产得到恢复。点评斯大林体制下,通过国家力量实现资源的宏观调控,使苏联迅速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而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罗斯福实施新政,通过全面国家干预,使美国迅速摆脱危机。这是考生熟悉的知识,因此无论从苏联还是美国的角度进行立论和论证,不仅立论正确,而且论据充分、逻辑清晰,符合主流观点,切合标准答案,可以获取高考阅卷的高分。二、唯物史观角度他人想到未必做到,我比他人高一点论题: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的干预和调节。(2分)阐述: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逐渐形成斯大林体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很快实现了工业化;面对危机,罗斯福全面干预经济,使美国最终摆脱危机,经济复苏。总之,无论美国还是苏联,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在经济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点评材料中的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有差异的,但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却具有相似性。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社会主义体制和建设模式的借鉴,能从美苏不同的经济发展轨迹,看到背后共同的根本因素,充分体现了考生的唯物主义核心素养,站在这一高度立论,可使论证深刻有力、高屋建瓴,获得阅卷老师的高分。三、求异思维角度人人笔下无,我比他人新一点论题:英国钢产量在经过短暂的波动后,平稳回升。(2分)阐述: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工业产量一定的下降;通过英联邦对外一致提高关税和向殖民地倾销商品,转嫁危机,工业产量平稳回升。点评表格反映了19271936年,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统计,结合所学知识,一般容易关注的是美苏钢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因此危机对各国打击和各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也有很大差异。就英国而言,因为有着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所以主要选择了向英联邦各成员国倾销过剩商品,以摆脱危机,故危机对于英国的冲击也就相对较小,英国工业产量的波动也不大。选择英国进行立论阐释,可以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考生的创新能力,也体现了考生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素养,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