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岩石圈单元A卷.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4754 上传时间:2020-02-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岩石圈单元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岩石圈单元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岩石圈单元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岩石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蒙古语里,阿尔泰山意为“金山”,历来以富金藏宝而闻名,有着丰富的黄金、铁矿、稀有金属及玉石;而这里的另一种“宝藏”奇景迭出的花岗岩地貌,还不为很多人所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木乃“神石城”,一片造型奇特、规模宏大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区(如下图)。读图,完成12题。1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B该处先后经历地壳上升岩浆喷发风化剥蚀C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遍布石臼和石穴D“像丰满圆润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化学风化形成2该地额尔齐斯河峡谷长约30千米,峡谷两岸绝壁对峙、石峰兀立。在绝壁上有时还会看到犹如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俨然如“石瀑布”奔流而下。有关“石瀑布”的主要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冰川刨蚀B冰川刨蚀、重力崩塌C流水冲刷、冰水冻融D化学溶蚀、风力侵蚀【解析】第1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其成因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凝而成,后经地壳抬升出露地表,故阿尔泰山富金藏宝与该地多花岗岩有关。该处先后经历岩浆喷发地壳上升风化剥蚀。该地花岗岩地貌发育,“像丰满圆润的肥羊”的石蛋,主要是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第2题,据图分析凝固的瀑布一样的竖直沟槽与流水作用有关,故排除风力侵蚀;由该地的地理位置与海拔可知,该地区无冰川分布,不存在冰川作用。该地昼夜温差较大,冰水冻融作用明显,夏季温度高冰雪融水较多,以流水冲刷为主。【答案】1A 2C读图,完成34题。3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壳下部B地壳上部C地表D地幔4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解析】第3题,图示为火山喷发,组成该山体岩石是岩浆岩,组成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的岩浆,D对。第4题,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是岩浆岩,在地球表层受外力作用,可转化为沉积岩,C对。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冷凝形成,不是在地表转化形成的,A、B错。变质岩是在地下高温高压环境下转化形成的,D错。【答案】3D 4C太鲁阁公园为台湾第二大公园,其主要河流立雾溪发源于3449米的合欢山,全长55千米。太鲁阁峡谷是全球最大的大理石峡谷,两岸绝壁高耸,岩壁上可见海底生物化石。读台湾地区及太鲁阁公园示意图,完成56题。5有关立雾溪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自北向南流入海洋B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C支流众多,含沙量大D水量较大,流速较快6推测太鲁阁峡谷形成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流水侵蚀地壳抬升岩浆活动B水平运动岩浆活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变质作用C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D水平运动地壳抬升变质作用断裂下陷冰川侵蚀【解析】第5题,根据指向标可以判断立雾溪自西向东流入海洋,A错;台湾地区降水丰沛,以雨水补给为主,B错;从图中看支流不多,植被好,含沙量小,C错;降水量丰富,立雾溪水量较大,落差大,流速较快,D对。第6题,依据材料可知太鲁阁有大理石分布,为变质岩。由“岩壁上可见海底生物化石”可知该地为沉积岩,且原来位于海底,由此推测先后经历过沉积作用和地壳抬升作用,变质作用应该发生于沉积岩形成之后,因而先后顺序为: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再根据峡谷“两岸绝壁高耸”判断,伴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故C正确。【答案】5D 6C2017年2月,多名地质学家撰文宣称在澳大利亚东部发现了世界第八大洲Zealandia,该大洲的94%面积都浸没在海水中,只有新西兰等少部分地区露出海面。据此完成78题。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Zealandia跨越了( )板块生长边界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板块消亡边界 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ABCD8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信息推断,新西兰( )A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温泉B终年盛行西南风,降水季节长C河流短小落差大,结冰时间长D草类茂密面积广,草地多红壤【解析】第7题,图中图例反映该地区为新西兰南北二岛附近;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该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处,正确;多火山地震,该板块边界为消亡边界,正确。所以正确答案选B。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信息推断,新西兰地处板块边界,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温泉,A正确;南半球中纬度终年盛行西北风,降水季节长,B错误;河流短小,落差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河流无冰期,C错误;草类茂密面积广,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带性土壤为棕壤,D错误。【答案】7B 8A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910题。9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A褶皱沉积断层B沉积断层褶皱C沉积褶皱断层D断层褶皱沉积10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A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B岩层挤压拱起形成C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D岩浆喷发冷却成山【解析】第9题,由图示等高线可知该地是山地,JTP是不同时代的岩层,说明该地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各时代岩层,再经褶皱形成山地,后又经历了断层过程。故选C正确。第10题,图示是山地,是岩层受水平挤压拱起形成。选B正确。【答案】9C 10B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丙甲乙C丙乙甲D乙丙甲1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4B3C2D1【解析】第11题,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沉积岩甲砂岩。D正确。第12题,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次。C正确。【答案】11D 12C读我国某冻土层变化示意图,完成1315题。13据图可以判断( )A气温最低时冻土层厚度最大B3-7月份冻土层厚度变化不大C3月份该地地温开始回升D冻土层的消融从近地面开始14图示变化直接导致该地岩层( )A风化作用明显B侵蚀作用明显C搬运作用明显D堆积作用明显15图中积雪( )A起保温作用,促进冻土层融化B反射太阳辐射,促进冻土层形成C冬半年积累,3月份最多D厚度有季节变化,与冻土厚度正相关【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冻土层最厚的大致在四月份,并不是气温最低的时候,故A选项错误;4-7月份冻土层下限变化不大,但是其从地面往下逐渐消融,冻土层厚度减小,故B选项错误;地温回升应该大致从最冷月之后开始,故C选项错误。第14题,地表岩层的冻融会使得岩层发生冻融风化。图中变化主要是因冷暖气温变化导致的,该岩层物理风化作用明显,而与侵蚀、堆积、搬运作用关系不大。第1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积雪的存在并没有促进冻土层的融化;积雪最多的并非3月;积雪厚度最大时并非冻土层厚度最大,并不存在正相关;相对于裸地来说积雪会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更低,促进了冻土层的形成。【答案】13D 14A 15B读图,回答1617题。16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BCD17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解析】第16题,漓江山水和黄土高原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第17题,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答案】16D 17A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坡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读图,完成1819题。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坡流速快B坡以侵蚀为主C坡流速慢D坡的坡度陡19若P处有一石磙(右图)在沙波的作用下其移动方向是( )A维持原地B往复摆动C向上游移动D向下游移动【解析】第18题,读材料和图示分析可知,结合水流方向,为迎水坡,为背水坡,坡面不断后退,主要原因是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由此可知,迎水坡水流流速受上坡的影响,流速较慢,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水流流速受下坡影响,流速较快,主要以侵蚀为主,ABC错误;读图分析可知,坡的坡度较陡,D正确。故答案选D项。第19题,读图分析可知,石磙的迎风一侧会不断受到侵蚀,随后侵蚀掉的风沙随风力堆积在石磙的背风坡,从而导致迎风一侧地势不断降低,背风一侧不断堆积,石磙受地势的影响,滚向上游,故答案选C项。【答案】18D 19C读我国北方某风景区示意图,回答2021题。20该地区公路呈“之”字形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B沿线多地质灾害C降低成本D连接景区景点21夏季在该景区旅游,最应注意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山洪B台风C寒潮D地震【解析】第20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为了减小公路的坡度,公路沿等高线呈“之”字形弯曲。第21题,夏季我国北方多暴雨,在该景区旅游,要注意防御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答案】20A 21A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聚落分布情况。读图,完成2223题。22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23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C大力发展山区畜牧业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解析】第22题,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聚落三面临河,选择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主要是考虑该地高于洪水位,河流进入汛期,可以起到防御洪水的目的,ABC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本题选D。第23题,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虽然短期内能获得一些利益,但势必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也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大力发展山区畜牧业同样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只有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才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故本题选D。【答案】22D 23D下图是华北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2425题。24从成因上看,所在地区属( )A断层谷B背斜谷C向斜谷D地堑谷25关于各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土壤多长油松B地土壤质地较细C地土壤分层明显D地土壤多呈酸性【解析】第24题,读图可知,石灰岩层断裂,且在处下沉,左右两侧上升,为地堑构造,故选D。第25题,地为洪积物,是由洪水堆积的物质,因每次洪水堆积物有差异,故土壤分层明显,故选C。【答案】24D 25C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0分。26读岩石周的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1)今天地表的各种岩石和地貌是岩石周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判断图中岩石类型的名称:甲、乙两类岩石同属于 。丙类岩石是 。丁类岩石是 。(3分)(2)写出三类岩石转化的地质作用方式的名称:乙类岩石经 转化为丙类岩石;甲类岩石形成地质作用是 乙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类岩石都可以通过 作用形成新的岩浆。(4分)(3)说明丙类岩石转化成为丁类岩石所经历的地质过程。(5分)【解析】整体分析:岩浆只能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喷出地表的是喷出岩,侵入地壳上部,没有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是侵入岩。三类岩石都可以通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1)图中甲、乙两类岩石都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同属于岩浆岩,丙类岩石是变质岩,丁类岩石由沉积物形成,是沉积岩。(2)三类岩石转化的地质作用方式,乙类岩石经变质作用转化为丙类岩石。甲类岩石形成地质作用是岩浆上升,火山喷发形成,是喷出作用。乙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岩浆上升,侵入地壳上部形成,是侵入作用。三类岩石都可以通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3)丙类岩石是变质岩,因地壳上升和剥蚀作用而裸露地表,受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然后经埋藏和固结成岩作用,最后形成丁类岩石沉积岩。【答案】(1)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2)变质作用 喷出作用 岩浆上升侵入作用 重熔再生(3)丙类岩石因地壳上升和剥蚀作用而裸露地表,经(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然后经埋藏和固结成岩作用,最后形成丁类岩石。27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以下问题。(14分)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材料二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地质剖面图,判断处地质构造形成的顺序,按照由先到后顺序是 。(4分)(2)大理岩属于材料二中的 (填字母)岩石。它的形成可能与材料一中哪种地质作用相关 (填数字)。并说明原因 。(4分)(3)材料二中与煤炭资源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填数字);该地质作用形成的是材料一图例中的哪些岩石 。(4分)(4)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2分)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C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A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BD变质岩能形成新的D【答案】(1)(2)B 岩浆活动使它的周边形成高温、高压的变质环境,产生变质岩(3) 沉积岩1和沉积岩2(4)A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我国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是蛇曲形河流最多的地方。内蒙古蛇曲最多最美的河是克鲁伦河,它从蒙古国草原流入我国境内最后汇入呼伦湖,是呼伦湖水重要来源。克鲁伦河在大草原上15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画了至少100多个圆圈。(1)说明克鲁伦河蛇曲形成过程。(6分)(2)自2000年以来克鲁伦河注入呼伦湖水量持续减小,分析这种现象对呼伦湖及其岸边地区的影响。(6分)【答案】(1)克鲁伦河流经的草原区,地势平坦,初期河床较直,以侧蚀为主两岸均受冲刷;河流两岸因各种原因(土壤或岩性差异、地势起伏、地转偏向力等影响)抗冲刷能力不同;抗冲刷弱的一侧会被侵蚀得更快,产生坍塌形成凹岸;因惯性作用河水冲向凹岸,凹岸水量增多流速加快,河岸、河底受侵蚀加剧,河床变深,河岸退缩;凸岸水流速度减缓,侵蚀变弱堆积为主,堆积的泥沙使凸岸河道变浅,甚至露出水面;凹岸不断受侵蚀退缩,凸岸则不断堆积向河道内延伸,长期作用下,河道越来越弯曲形成蛇曲景观。(2)湖泊面积缩小湿地萎缩(水位下降成水量减少);水位季节变化大;含盐量增加,水质变差;湿地减少,水生生物栖息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水汽量变少,降水减少,气候更加干燥;湖泊沿岸湖盆裸露,沙源增加,使湖泊沿岸(东岸)沙丘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加快。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的名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核心。下图示意桂林在广西的位置和漓江的景观。(1)推断漓江夏、冬两季河水含沙量大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6分)(2)分析漓江河床多卵石的原因。(6分)【解析】(1)漓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流量小,侵蚀和搬运作用弱,含沙量小。(2)卵石应从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角度分析。据材料可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从上游来的河水,水流急,搬运作用强,可携带砾石;搬运过程中砾石碰撞摩擦,棱角消失;在漓江河段,流速变缓,携带的卵石在此处堆积。【答案】(1)差异:夏季大于冬季。理由: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降水少,流量小,侵蚀和搬运作用弱。(2)从上游来的河水,水流急,搬运作用强,可携带砾石;搬运过程中砾石碰撞摩擦,棱角消失;在漓江河段,流速变缓,携带的卵石在此处堆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