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62543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合适?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个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意旨。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庄子天地篇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那么小学生使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被遮蔽。(摘编自文汇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典诗词的主观性极强,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能显现出作者的人格。B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而大数据无法对诗词进行整体化处理。C大数据分析只是一个纯客观的技术方法,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意旨等本质特性。D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情感共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一篇小说和一则报道为例,提出了两个问题,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B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论证了运用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合理性。C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育的意义。D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肢解。B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C大数据分析容易使学生丧失“感动”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D在诗词教育中应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美国爱伦坡年轻的妇人静静站在窗台前面,她像是盼望着什么似的,倾听着屋外的动静。屋子里只有她一个人。窗外在下着大雪,这是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喜雪,大雪覆盖了窗外那荒寂的大草原。妇人隔着窗户痴痴地向外望去,但她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单身孤影投在那锃亮的窗玻璃上。此时,她比任何时候都感到孤寂和害怕。她丈夫常常出门远走,一去就是好几天,只留下她一个人守在家里。但是,这次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现在她已确知自己怀孕了。她恨自己为什么不把这件喜事早点告诉丈夫。他已经对工作产生厌烦的情绪了,如果知道她已有了身孕,一定不会再出远门的。然而她却不愿意让他为自己而焦灼。她回想起几小时前的一个插曲:他告诉她关于那一包钱的时候,正是站在这个窗台前,双手轻轻地搭在她的肩膀上。她丈夫是一个边区的税务员,把一大包税款拿回了家,放到一个饼干箱里,藏到厨房的地板底下。“为什么呢?”唉,倒大霉了!小俩口自己的那一点存款,存在老远的一家农村银行里了,现在银行就要倒闭了,他只好赶快去取回他们的钱。然而他不敢随身带着公款跑这么远,所以把它藏在家里了。“你得答应我,我不在家你千万别离开屋子,”他说,“不许让任何人进房子,无论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进来。”“好的,我答应。”她说。现在,他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天色已昏沉下来,夜幕降临了。大雪和黑暗笼罩着孤寂的木屋。她听到了声音。这不是风声,风吹门窗的声音虽然像有人想偷偷地进来,可是她能分辨得出,她听到的是一阵敲门声。声音很低,但很急促。妇人把脸紧贴在窗户边,只见有一个人靠在门前。她连忙走开,从壁炉边取下了丈夫的手枪,真倒霉,这是一支没有用的手枪,好的那一支和火药筒都让丈夫给带走了。她只好拿着空枪,快步走到紧紧地锁着的大门边。“是谁在外边?”她喝道。“我是伤兵,迷了路,走不动了,请你做件好事,让我进来。”“丈夫吩咐我,他不在家,谁也不让进来。”年轻的妇人实实在在地告诉他。“那么,我就只好死在你们家门口了。”再过了一会儿,他又恳求说:“你打开门看看我,就知道我不会伤害你的。”“我丈夫是不会饶恕我的”她哭诉着,开门让他进来了。这伤兵的确已筋疲力尽,似乎就要垮了。他高个子,步履踉跄;苍白粗糙的脸,手臂上包扎着绷带,浑身是雪花。妇人让他到火炉边,坐在她丈夫的椅子上,替他清洗伤口,换绷带;又把准备自己吃的晚餐给他吃。等他吃完,她已经在后房里用地毯为他铺了一张床,他往床上一倒,似乎马上就睡了。真睡着了还是假的?是在骗她,等她去睡觉吗?妇人在自己卧室里走来走去,心里忐忑不安,像是要出什么乱子。深夜里,万籁俱寂,只有炉火劈劈啪啪地低声作响。忽然有一阵非常低的声音,很轻,显然是有人在干什么,鬼鬼祟祟地,比老鼠偷啃东西的声音还要轻。这到底是哪儿来的声音呢?难道是隔壁房里的那个男人?想到这,她拿起灯,轻轻地走到狭窄的通道,站着静听。伤兵的呼吸声音不会那样响,准是故意装的。她把门推开,走进后房,俯身去看伤兵,只见他睡得很甜。她走出房间,立刻又听到了那个声音。这次她知道了:有人在撬前门的锁。妇人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丈夫的一把折叠式洋刀,然后轻轻摸到那伤兵床边,推醒他。他哼了一声,睁开了眼睛。“你快听!”她低声地说,“有人要偷进屋里来,你来帮我一下忙!”“谁要偷进来呵?”他困倦不堪地说,“这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偷的。”“有的,有很多钱,藏在那厨房地板底下。”“那么,你拿我的手枪,我右手伤了,拿不了枪,你把刀给我。”他说。妇人迟疑了片刻。这时,又听到前门被撬的声音。她立刻把刀递给伤兵,自己拿了他的手枪。“你来对付头一个进来的人,”他说,“靠近门边站着,门一开就开枪,枪里有六发子弹,一定要打到他倒下来动不了为止。我拿着刀,在你后边,应付第二个进来的人。我们一站好位置就把灯吹灭。”顿时,屋子里一片漆黑。撬锁的声音停止了,传来了扳扭东西的声音,门锁被打掉了,门开了,溜进了一个人来。刹那间,白雪衬托着那人的身影,她看清楚了,立刻一枪打去,那人倒下了,但马上又踉踉跄跄地站起来,妇人再开了一枪,他这才慢慢地倒下。脸碰着墙脚,再也不能动弹了。伤兵俯着身子,咒骂了一声,然后叫道:“原来只有一个人!好枪法呵,太太!”接着,他把尸体翻过身来仰天躺着,这才看到这强盗还蒙着一个面罩。伤兵把面罩揭开,妇人凑近去看。“认识这个人吗?”伤兵问。“从没见过!”她说。这时妇人比任何时候都有勇气,盯着死者的脸,看着这个回来抢劫自己的人她的丈夫。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夜之中,在伤兵的一再恳求下,“年轻的妇人”没有遵从丈夫的叮嘱,最终还是让伤兵进屋休息了。这一情节为后文两人联手,击毙入室强盗埋下了伏笔。B“年轻的妇人”是个立体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既闪耀着心地善良、勇敢坚强、细心谨慎、体贴他人等人性的光辉,也不乏凶狠残忍、冷酷无情的因子。C本文情节设置不拘一格,迭出的悬念、紧迫的节奏使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不断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感受,增强了艺术表现力。D本文主要借助伤兵请求进屋休息和强盗入室等突发事件推动情节发展,通过逼真的人物对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巧妙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5这篇小说先后四次写到雪(文中已画横线标明),请概括说明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6“妇人”发现自己误杀了丈夫,但伤兵问她“认识这个人吗?”时,她却说“从没见过!”这种意料之外的结局是否在情理之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xx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xx,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材料三: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材料四: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C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表明,到xx我国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将接近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彻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许多困难。B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出现了诸如地区发展不均衡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C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效解决。D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E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9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及长,通经。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迁侑谏议大夫。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入为卫尉卿。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已上都省集议。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大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时大兵之後,遗骸蔽野,寂无人烟。始至,空城而已。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周岁之後,流民襁负而归。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数年之後,户口滋饶,仓廪盈积,人皆忘亡。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六年,入为刑部尚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开成三年卒,赠司空。 (选自旧唐书殷侑传)【注】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三镇:此处指郓、曹、濮三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大和、开成都是皇帝年号。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证券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制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D殷侑体恤民情,颇有政声。在任沧齐德观察使时,面对当地民生凋敝的情形,他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5分)(2)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河湟 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安史之乱时被吐蕃占领, 唐代宗时的宰相,主张收复河湟。为君王谋划国事。汉代晁错主张削藩定边,但景帝听信谗言将他杀害。唐宪宗去世的委婉说法。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首联中“亦”字表明元载和宪宗都曾关注西北边防,渴望收复河湟失地。B第三句照应首联两句,引晁错典故意在说明元载虽有安边之志,但终被皇帝杀害。C颔联中“旋”“忽”写出了世事难料,主张收复失地的君臣都不幸作古,空留遗憾。D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河湟地区的百姓虽戎服在身,但心依旧是汉心的气节。E尾联写凉州歌舞传入内地,给内地的唐朝百姓带来欢乐,抛开战争,民族间交流也必不可少。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舳舻和旌旗概括了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紧接着说 “_,_,_”。(2)琵琶行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第II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唯品会将继续厝火积薪,凝聚互联网的力量,让社会爱心资源在唯品会汇聚,实现弱势群体生活水平提升及相关产业进步的多方共赢。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现实需求,他汇集多年的研究成果,宵衣旰食,编写了12万字的油务化验培训和创新成果展示教材。著名作家王蒙的最新力作得民心得天下,对儒家经典孟子进行了睿智深刻的解读,再现了孟子的微言大义,尽展大师风采。儿童早期阅读是通过视听等方式进行的,而且,儿童对色彩、图形的认知先于文字,于是,图画书就当仁不让地成为早期阅读材料的首选。看问题必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见微知著,通过回归分析来总结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整体把握,揭示规律。一味喜欢萌萌哒的事物无可厚非,偶尔卖卖萌也无伤大雅,但如果逃遁在萌文化空间里,与世隔绝、拒绝成长,这就是一种“文明病”了。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有没有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如果一有困难就担心、焦虑,遇到不懂的却耻于发问,就无法提高自己的成绩。B中国制造2025提出,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要坚持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C美国CNBC网站最近发表文章称,中国可能很快就会发展为全球性科技巨头,成为硅谷的竞争对手,甚至超越当前领先者。D诺贝尔文学奖最近几年的有趣之处在于村上春树是继续“陪跑”还是得奖,也成了中国公众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焦点人物。19下列各句中,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凭着高尚的师德和深厚的学识,春雨润物般地教育感染着他的学生,让无数学子受益,他也因此被人们广为称道。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变革是发展的永恒推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国家,都要努力冲破思想的藩篱,勇于创新。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党员干部来说,走好为官从政的第一步很重要,但守住初心,自始至终坚守住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底线,则更为重要。D“风物长宜放眼量”,自然美景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闲暇之余,我们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近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生物钟不仅调节着我们的睡眠、体温和细胞的新陈代谢, 。比如从事经常倒班工作的人,其昼夜的节律会不固定,而为了适应这一变化, 。这就会导致给各个器官发出的信号也紊乱,然后引发疾病。因此,他们会比从事常规工作的人患病的几率更高。21阅读材料,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一则有关萤火虫与蜗牛的资料上说,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而它的食物就是蜗牛。原来,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弯拢来就成为一把钩子,钩子上有一条沟槽,那东西细小得像头发,很尖利。萤火虫先用颚在精明的蜗牛的肉体上轻轻地敲敲。而蜗牛根本未把弱小的萤火虫放在眼里。它不知道,萤火虫的这种敲打就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敲它几下,注射另外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下肚去。(1)从以上材料中可以推论出萤火虫取得胜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1分)(2)从以上材料中可以推论出萤火虫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2分)(3)我们从蜗牛的经历中可以得出什么教训?(不超过40个字)(2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大年初一播出后,改编自清代袁枚的诗作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由经典传唱人、支教老师梁俊演唱后,一夜之间刷屏。评委康震说,“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但是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也因此可以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是真、善、美的梦想种子。”近年来,中华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综艺节目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对诗词的兴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热捧;融合应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上线就获9.3高评分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xx下学期xx级第四次双周练语文答案1C【解析】A 项,“写的都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错误,扩大范围,原文第二段说“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B 项,“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错误,表述绝对,原文强调的是“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整体感知”是欣赏研究诗词应遵循的原则,但不能说是唯一的方法。D 项,“只能获得理性认识”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用大数据研究诗词获得的是“外在印象”“粗浅认知”,而不是“理性认识”。2A【解析】本文并非持一种简单的“反技术论”,只是想强调不适宜用存在根本差异的方法来研究古典诗词,原文中有“不可否认,大数据确有帮助”“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提示。3B 【解析】“无法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说法绝对。读者是可以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培养起自己对诗人的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的,原文第五段中有“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感知力和理解力”的提示。4、B 【解析】“也不乏凶狠残忍、冷酷无情的因子”有误,误解了结尾情节的含意。5、渲染紧张恐怖的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烘托“妇人”丈夫走后感受到的孤寂、惶恐;表现“妇人”对丈夫的牵挂;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出“妇人”照顾伤兵情节的叙写),表现“妇人”的善良;增强“妇人”黑夜一枪撂倒蒙面强盗这一情节的真实性。(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6、结局在情理之中(合乎情理)。理由: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回答 7、A【解析】错加因果,空巢老人数字多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无因果关系。8、AD【解析】B项,曲解文意,材料二中,原文表述为“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并不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正在转型等直接造成了空巢老人问题”。C项,“势必”表述绝对,“短期内”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二可以推断,空巢老人的问题要想得到“有效解决”,是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E项,张冠李戴,“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的对象目前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老年群体”,而不是“空巢老人”。9、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地区发展平衡,减少劳动力候鸟式迁徙;推进社保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创造条件;加大政府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探索新的养老模式。(每点1分)10、C【解析】原文标点: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11、B【解析】“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12、C【解析】“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殷侑主张对“助逆”的王廷凑宽容,而对李同捷则要专力讨伐。13、(1)殷侑一直站立着不动,(直到)宣布朝廷的旨意完毕,可汗责备他傲慢,扬言要扣留他而不让他回朝。(关键点:“宣谕”,宣布命令;“倨”,“傲慢”;“宣言”,扬言,宣扬。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2)凡是有关朝廷的得失,(殷侑)都加以陈述论奏。(终)因言辞激烈切直,而被调出京城任桂管观察使。(关键点:“悉”,都,全;“以”,因,因为;“出”,出任,一般指京官外调。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2分。)【参考译文】殷侑,陈郡人。殷侑年幼时,立志努力学习。等到长大成人,通晓经书。贞元末年,凭借精通五经科举登第,他精通历代礼制沿革。元和年间,多次升迁后任太常博士。当时回纥请求和亲,朝廷于是命令宗正少卿李孝诚奉命出使宣布朝廷的旨意,让殷侑任副职。到达回纥的朝堂后,可汗起初接待殷侑一行唐朝使者时,摆出了大量手持兵器的士兵,还要唐朝使者向他称臣而且他也不予答拜。殷侑一直站立着不动,(直到)宣布朝廷的旨意完毕,可汗责备他傲慢,扬言要扣留他而不让他回朝。同行的人都很恐惧,殷侑对回纥的使者说:“可汗是我们唐朝的女婿,要坐着接受唐朝使臣的礼拜,是可汗失礼,而不是我们使臣傲慢。”可汗畏惧他的直言,最终不敢胁迫。后来殷侑升任谏议大夫。凡是有关朝廷的得失,(殷侑)都加以陈述论奏。(终)因言辞激烈切直,而被调出京城任桂管观察使。(后又)召入任卫尉卿。文宗即位不久,沧州李同捷叛乱,而王廷凑也帮助叛逆者,打算派兵攻打镇州,(文宗)下诏叫五品以上官员到都省共同商议对策。当时皇上坚决要打败叛贼,宰相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认为王廷凑在河朔再次叛乱,虽然他依附凶恶之徒,但仍没有明显的表露,朝廷应暂且容忍,专一讨伐李同捷。文宗虽未采纳殷侑的建议,但是还很赞赏他。大和四年,加授他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当时大的战乱之后,遗弃的尸骸遍野,荒寂没有人烟。殷侑刚到任,只有一座空城而已。殷侑过艰苦的生活,吃清淡的食物,和士卒同劳共苦。一年以后,流民们用襁褓背负婴孩返回。殷侑上表请求借贷耕牛三万头,来提供给流民,于是皇帝下诏度支赐给他绫绢五万匹,用来购买耕牛供给流民。数年之后,这一带人口增长,粮食还有了盈余,人们也都不再逃亡了。当初,这里有州兵三万,全部靠度支供应给养。殷侑治理一年而赋税的收入就能自己供应给养的一半,两年后给养费用全部自给自足,(殷侑)请求度支停止供给。殷侑还多方面鼓励百姓耕地种田,当地的百姓和官吏都很高兴,上表请求为他立德政碑。因功加授检校吏部尚书。六年,殷侑被召入授任刑部尚书,充任郓曹濮观察使。自从元和末年以来,朝廷收复了李师道十二州,又将其分为三个藩镇。因朝廷致力于安抚不驯服的官兵,所以将赋税的收入,全部留在地方用于供养其军队,连一贯钱一尺帛,也不上交朝廷。殷侑认为除军需之外财物有多余,却仍不上交赋税,那就是非法行为,于是上表请求自大和七年起,每年向上交纳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米五万石。开成三年(殷侑)去世,(朝廷)追赠他司空的官衔。14、BE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照应两句错,第三句只照应首句,第四句照应第二句。E诗句理解有误,尾联是讽刺统治者只知享乐,无心收复失地。15、对不能收复河湟失地的慨叹和惋惜对深陷异族却忠心不移的百姓的赞美和歌颂对只贪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统治者的讽刺与批判。【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针对全诗而言的,要注意逐句分析,把握情感的多样性。如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用来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营的策略。杜牧用晁错来作比较,表现出对晁错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诗人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至于统治者,诗人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这首诗的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典故影射时事。元载、宪宗、张良、晁错、苏武等皆已作古,而其故事各具内涵。二是转折和对比。前四句在意思上即为两组转折,突出壮志难酬的历史遗憾;后四句是将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这里的“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全诗寄寓了很深的讽刺含义。16、(1)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2)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17、A【解析】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此处望文生义,误解为“积累”之意。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时间很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此处不合语境,应用“夜以继日”。微言大义: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运用正确。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地去做,不推让。应用于人,此处用错对象。见微知著: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运用正确。无可厚非:意为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指责的。句中与“一味”“无伤大雅”相照应,合乎语境。由此分析可知,使用不正确,故选A。18、C 【解析】A项,一面和两面; B项,句式杂糅;D项,主语残缺,在“也成了”之前加上“村上春树”。19D 【解析】D“风物长宜放眼量”意思是放开眼界,以阔大的胸怀看待人世间的万事万物。语境是观赏自然风物。诗句与语境不相符。A“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树、李树不说话招呼,但由于花朵果实吸引人,人们前来赏花摘果,使得树下自然走出一条小路。比喻为人真诚、忠实,自然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与语境相符。B“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意思是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变革、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与语境相符。C“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开头,却很少有能到终了的。告诫人们要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与语境相符。20、还影响着身体的健康状况生物钟就会不断调整(失调或紊乱)细胞的新陈代谢就会出问题【解析】本题的话题是“生物钟的影响”;本段的基本内容是生物钟影响睡眠、体温与身体的健康。根据上下文,特别是相关语句提示填写。处,根据下文“比从事常规工作的人患病的几率更高”,可填“影响身体的健康”,与前面构成一种否定关系。处,根据上文“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下文的“发出的信号也紊乱”,可填“生物钟紊乱”类语句。处,根据上文讲的“细胞的新陈代谢”,下文讲的“引发疾病”进行总结,可填“细胞的新陈代谢出现问题”。(要答出“影响”“健康”或近似的关键词,要答出“生物钟”“调整”(失调、紊乱等)或近似的关键词,要答出“新陈代谢”“出问题”或近似的关键词,每点2分,共6分)21(1)萤火虫将致命的毒液注射到了蜗牛身体里。(1分) (2)萤火虫化劣势为优势,用弱小的身躯迷惑了对手,让对手放松戒备。(2分) (3)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无足轻重的细节,越不可疏忽大意、掉以轻心。(2分)(意思对即可)21、【材料解读】这是一道取材于热点时事的作文题目。主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针对高考改革提出的增强对传统文化考查的要求而设题。材料一二段,经典咏流传节目将苔的诗句与电视媒介传播手段有机结合,把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的苔唤醒、擦亮,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这实际上是节目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材料第三段,由点到面,指出中华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这些彰显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蹿红,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本身并不缺乏群众基础,关键还是在于表现形式上,能否“与时俱进”。同时,这类节目受到网友们的热捧还说明,社会需要具有正能量的文化导向,我们的时代主流文化是积极的向上的,绝不会像少数人所担心的被“佛系文化”“丧文化”等颓废消极的文化所取代。因此,考生只要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立意的,都视为符合题意。如何让尘封的传统文化活过来醒过来?如何传播传承经典文化?文化传承,顾名思义是指对文化的传递与继承。创新是指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形式、体制、手段、技术等方面进行革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赋予时代意义。传统文化在过去主要表现为文字、图片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的影像传播时代,若依然只限于过往的传播路径,就难免陷入“好酒还怕巷子深”的尴尬。 创新要赋予文化鲜活的生命力,能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与突破。创新要能够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带动文化的运用,使得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的社会。【立意参考】 传播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模式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形式,但不要形式主义让经典文化成为青年的指路明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