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1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1161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1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1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11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十一)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分析解读2017全国卷,35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以七国集团的发展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近几年来,高考试题轮流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等主干知识。试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适中。备考时,应熟练掌握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展演变等主干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社会史观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2017江苏卷,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为背景材料,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2016全国卷,34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国际组织的成立为背景材料,考查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谋求自身利益的努力,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角度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阶段概况原因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确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膨胀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日、西欧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共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角度二世界经济多极化、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1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时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步由美、日、西欧的三极格局代替了美国独霸的局面,美、日、西欧在经济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们都加强了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应运而生。因此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基础,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多极化的特定表现形式。2区域经济集团化不可避免地具有排他性,但从整体来看也促进着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这是因为:一方面,每个经济集团都需要加强同其他经济集团的联系,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每一集团内部各国相互之间经济关系的加强,也增进了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性,这就为集团之间的合作打下基础,区域集团化客观上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将是全球一体化的一个阶段,但二者在相当时期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角度三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历程基本过程时间推动原因主要表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16世纪之交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商品输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经济一体化,整体世界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二战后初期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世贸组织;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大增;市场经济体制角度四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时间特点表现17世纪至1840年自我隔绝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明清时期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18401949年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19491978年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78年以来迅速融入世界市场,迎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例题】(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学者认为,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最大剥削者。下表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年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材料二“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的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美迈克尔郝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材料三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损害自身,更要殃及全人类。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解析(1)结合材料一中“在1619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分析出时间范围和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信息,然后回忆教材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史实即可。(2)解题时要紧扣世界经济演进过程中美国优势地位确立的史实,从战后初期西欧的衰落、传统货币体系的衰落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马歇尔计划等角度来罗列。(3)首先回答“不同”,在材料一中,结合“英国人开始在北美殖民”“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等信息,提炼出殖民扩张、商品输出等方式;再结合材料二中“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的重建债务的盟国间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归纳出资本输出和谈判协商的方式;“启示”的作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关键要弄清楚是围绕哪个主题来谈,综合分析题意,可围绕“世界经济体系”来谈看法。答案(1)示例1588年,英国击毁西班牙“无敌舰队”。理由: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有利于其海外扩张;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理由: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2)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利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加强其在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实施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3)不同: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商品输出和不平等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美国:利用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谈判协商,在二战后的世界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启示: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促使世界经济体系变化的因素是多样的;世界经济日益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应注重全人类共同利益,追求互利共赢。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增长率趋势图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请任选四国中的一个国家,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描述其GDP年均增长率走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每个阶段变化的原因。答案示例一中国。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几乎停滞。增长原因:农业经济仍在发展;商品经济依然繁荣等。增长缓慢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封建制度的腐朽;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空前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文字狱及八股取士政策的影响;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等。18201870年为负增长。原因:列强的侵略战争和掠夺;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自然灾害等。18701913年虽然增长缓慢,但幅度超过15001820年。原因: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等。19131950年又为负增长,且达到低谷。原因: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战争频繁;列强侵略等。19501998年快速增长,年均5%以上。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有计划地工业建设的开展等。示例二美国。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原因:刚完成国家独立;工业革命还未进行。18201913年快速增长。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美国西进运动。19131950年增长趋向缓慢,低于前两个阶段。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501973年快速增长。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治稳定。19731998年增速下降。原因: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胀”问题的长期存在;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示例三日本。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幕府的腐朽统治。18201870年缓慢增长。原因:明治维新开始启动。18701950年较快增长。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对外殖民侵略积累起资金和市场;明治维新的进行。19501973年更为快速的增长,年均接近10%。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美国援助;朝鲜战争提供机遇;非军事化等。19731998年增速下降。原因: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胀”问题的长期存在。示例四英国。15001820年GDP虽增长但非常缓慢。原因:工业革命还未进行。18201913年较为快速的增长。原因:最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对外殖民侵略,广阔的殖民地提供了资本和广阔的市场;政府支持等。19131950年增长放慢。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等。19501973年快速增长。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政治稳定;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等。19731998年增速下降,但仍为较快发展。下降原因:70年代的经济危机。仍发展原因:加入欧共体;撒切尔夫人的改革等。素养11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区别只是在于解释的正误、深浅。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事实。【例题】 反全球化运动犹如一面镜子,将全球化的各种负面影响或弊端及时映照出来,促使全球化推动者在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并由此对全球化的规则、进程、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促使全球化世界通过“真正的全球治理”,朝人性的全球化、公正的全球化、平等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方向迈进。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反全球化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B反全球化运动阻碍全球化C经济全球化弊病重重D反全球化运动积极制衡经济全球化【解析】 反全球化运动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反全球化运动阻碍全球化说法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C项说法有误;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反全球化运动积极制衡经济全球化,故D项正确。【答案】 D(1)理解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真实事件的叙述记录,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对知识的理解,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灵活运用历史解释首先要能够理解教科书及课堂教学所述史事的含义,概括其要点,并同以往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再进一步把握其内在历史逻辑,通过严谨、科学的逻辑思维,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梳理逻辑关系来提升相应的学科能力。(2)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历史现象”是指历史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历史观点”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平等,也属于人的主观认识。历史学的认识功能是指历史知识在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知识是人们认识现在和预见未来的前提条件。我们只有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才能把握许多事物、事件、情况、问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认识现在与未来。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1)体系的瓦解1968年,美国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经济相对衰落,美元的地位发生动摇。各国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金价暴涨。美国宣布仅对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黄金,而市场金价则自由浮动。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倒塌其中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至此,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2)瓦解的原因体系自身存在缺陷。只有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其他国家获得充足的美元供应;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引起美元危机。固定汇率制度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美元危机。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战争,使美国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源源外流。石油提价、经济危机,美国财政赤字庞大。政府大量发行货币造成通货膨胀,严重冲击了美元的信誉。各国纷纷抛售美元兑换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等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与美国分庭抗衡,美国的经济竞争力相对削弱。2英国与欧盟的关系 (1)二战结束后,为应对战后衰落并维持大国地位,英国于1948年提出了“三环外交”的构想,支持欧洲联合,但不愿直接参与,只想借助欧洲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在欧洲联合模式上,英国与欧陆国家有着重大分歧。英国反对把建设具有某些超国家性质的联邦欧洲作为欧洲联合的目标,主张建设一个基于独立主权国家联合基础之上的欧洲。(2)20世纪中期,随着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欧洲经济一体化迈开步伐。面对欧洲一体化,英国先是对抗,1960年1月,英国、奥地利等七国签署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条约。(3)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欧洲一体化符合国家利益时,英国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反之就会成为一个旁观者甚至阻挠者,英国不是欧元区成员。2016年6月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