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6016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赣州市十四县(市)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地理试卷第I卷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表是我国东部某地某气象观测点观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这次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灾害是()A. 台风 B. 风暴潮 C. 冷空气 D. 寒潮2. 下列地区受这种天气系统的影响最小是()A. 海南岛 B. 台湾岛 C. 崇明岛 D. 舟山岛【答案】1. D 2. A【解析】1. 依据图表可知,该地12月1-5日降温达16,天气由晴转阴,下小雪,刮偏北风,且气压升高,应为冷锋过境,影响我国的寒潮是冷锋天气系统,故选D;台风出现在夏季,A错;风暴潮是强风引起的海平面上涨现象,B错;冷空气有强有弱,该地降温幅度大,冷空气的概念不准确,C错。选D。2. 选项中海南岛纬度最低,距冬季风源地远,再加上层层山脉阻挡,受寒潮的影响最小;其他岛屿纬度比海南岛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其影响较大,故选A。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3. 南美洲的面积小于北美洲,但年径流量却较多,这主要是因为该洲()A. 地形较崎岖,利于储水B. 植被茂盛,涵养水源能力强C. 气候湿润,降水总量大D. 海岸线曲折,利于水汽进入4. 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A. 南美洲人均水资源最丰富B. 降水丰富的地区蒸发量也大C. 北美洲水污染严重D. 欧洲平均气温高于大洋洲【答案】3. C 4. B【解析】3. 从图中可看出,一个地方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等于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多年平均蒸发量,径流量和降水量以及蒸发量有关,降水多蒸发量小的地区径流量大,南美洲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面积大,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南美洲降水大于北美洲,其径流量大于北美洲,C正确;地形较崎岖,不利于储水,A错;植被茂盛,涵养水源能力强,使地下径流增多,也不改变径流总量,B错;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海岸线都较为平直,其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的影响,故D错误;故选C。4. 图中只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没有人口数量,所以无法判断A;读图降水量较多的地区蒸发量也较大,故B正确;C、D项无法从图中推断,故选B。【点睛】该题需要仔细看图,明确规律: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再根据南美洲的地形分布、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进行判断。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广,降水多;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其地表径流较大。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纵观中国的人口增长是极不均衡的。读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5. 人口增长速度最缓慢的时间段是()A. 1804年-1950年 B. 1974年-1981年C. 1995年-2005年 D. 2005年-2011年6. 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是()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C.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负增长【答案】5. A 6. A【解析】5. 由图可知,1804年-1950年,150年间我国人口增长了约2亿;1974年-1981年7年间增加了约1亿人;1995年-2005年10年间约增加1亿;2005年-2011年6年增加了约0.4亿;人口增长速度最缓慢的时间段是1804年-1950年,所以选A。6. 由图可知,1804年-1950年,150年我国人口增长了约2亿,人口增长缓慢,这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水平低,再加上战争,人口死亡率较高。由此推知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选A。【点睛】该题为折线判断题。折线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折线的总体变化趋势,另外要注意最高点和最低点,并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折线的转折原因。其次要注意审题,19世纪在图中的哪个时间段。读1950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外)或地区人口数量(单位:亿)的增长图,回答下面小题。7. 在1950201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 亚洲 B. 大洋洲C. 欧洲 D. 非洲8. 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A. 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B.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C.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D.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已低于发达国家【答案】7. D 8. B【解析】7. 结合图中所给数据,利用公式“2010年人口数-1950年人口数/1950年人口数”计算自然增长率,可以计算出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95%、154%、34%、361%,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故选D。下图为美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1800年2020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9. 该地区目前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A. 劳动力过剩,大量人口外迁。 B. 人口老龄化严重C. 环境急剧恶化,大量人口死亡 D. 经济发展缓慢10. 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时期人口数量比时期多 B. 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 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 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小值【答案】9. B 10. C【解析】9. 由图可知,目前阶段应位于-之间,其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说明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故A错误,B正确;C选项环境恶化应在工业化时期,在20世纪中期,故C错误;D选项为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10. 读图可知,时期之前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逐渐增加,所以比人口少,故A错误;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人口数量不变;时期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数量减少。因此,该地人口数量最多为时期,人口最少的时期应为或者时期,故选C。【点睛】该题要注意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关系。只要自然增长率大于零,人口就增长,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为零时,零值处人口总数最多;根据图示可以判断处比少,比少,但是因为具体增长率的数值和人口总数的不确定所以人口最少处为或者。 2010年11月10日,中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规模正式登记入户工作结束。2011年4月发布部分人口数据。下图为近7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每隔10年的变化统计图(带为预测数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 下列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中,2011年正处在增长时期的是()A. 少儿抚养比 B. 非劳动人口比重C. 人口性别比 D. 老年抚养比12. 抚养比较低不仅意味着劳动负担较轻,还意味着较高的储蓄率和较强的社会需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下列年份中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处于黄金时期的是()A. 1988年 B. 1998年 C. 2008年 D. 2028年【答案】11. D 12. C【解析】11. 由图可知,2011年少儿抚养比处于下降趋势,老年抚养比正处于增长时期,故A错误,D项正确;人口性别比的变化据图无法判断,故C错误;非劳动人口的比重等于1减去15-64岁人口比重,读图15-64岁人口比重在2011年呈上升趋势,故非劳动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所以B错误;故该题D正确。12. 根据材料所给信息,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处于黄金时期的是抚养比最低的时候,抚养比最低时即为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最小的时候,由图可知,大约在2008年两者之和最小,故C项正确。一般生育率是指每1000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下图是“我国各省不同年代一般生育率分布的盒形图”,盒内的分隔线为中位数,线段向上至最大值,向下至最小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该图说明我国()A. 人口出生率有下降的趋势 B. 人口总量有减少的趋势C. 人口增长率有加快的趋势 D. 人口生育率的省际差异有增大的趋势14. 影响我国生育率变化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化的推进 B. 城乡人口迁移C. 国家人口政策 D. 人口老龄化【答案】13. A 14. C【解析】13.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由图可知,我国人口生育率有下降趋势,故人口增长率放缓,故A对C错;人口增长率虽然放缓,但仍为正值,故总人口仍在增加,故B错;图中无法得知各省生育率的情况,故无法得知人口生育率的省际差异,故D错。故选A。14.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生育率的原因。由图可知,我国人口的生育率在七、八十年代下降最快,是因为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故C对;城市化的推进、城乡人口迁移不会导致出生率下降,故A、B错;七、八十年代我国还未出现老龄化现象,故D错。选C。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15. 表中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A. 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C. 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D. 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16.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人口容量不具有相对确定性 B.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合理容量C. 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3亿人 D. 环境人口容量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答案】15. B 16. D【解析】15. 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受教育水平以及消费水平,其中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故选B。16.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不确定的。例如,现有的资源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消费水平等也在不断变化,这就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故A错误;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的最大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在比较好的条件下,合理的人口数量,相当于最佳状态时的情况,故B错误;目前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故C错误;由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故D正确。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面小题。17. 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B.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 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D. 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18.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 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 B. C. D. 【答案】17. D 18. B【解析】17. 读图,图示为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不能显示本地人口状况,不能判断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A错;根据产业结构分析,轻工业、第三产业占比重很大,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B错;迁入人口中女性比重大,所以可能对A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C错;该城市产业结构以轻工业或第三产业为主,需要女性劳动力的数量大于男性劳动力,则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所以D对。18. 人口迁入能够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状况,对;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对;迁入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可以减缓该市老龄化进程,错;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对;故B正确。【点睛】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的迁移能够缓解迁入地人口不足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可能会引起人地矛盾加剧等问题。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A. 居住区、办公区 、核心商业区 B. 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C. 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D. 核心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20. TOD开发模式可以()A. 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B. 降低土地利用密度C. 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D. 降低区域人口密度【答案】19. C 20. C【解析】19. 功能区的布局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核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一个区域的中心,故B应为核心商务区,可排除A、D;居住区是一个城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故A为住宅区;办公区一般布局在核心商务区和居住区之间,所以C为办公区;正确答案为C。20. 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功能区的布局对城市的影响。依据题干中的“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可知TOD模式是需要公共交通的支持的,可排除A;TOD模式,让布局更加紧凑,能够增加土地的利用密度,可排除B;人口钟摆式流动,即早晨上班时间人口由市郊流向市中心,晚上下班时间人口由市中心流向市郊,市中心成为空城区。TOD模式中,形成一个完善的居住、工作、购物、休闲的生存空间。居民不需要“钟摆式”流动,故选择C;TOD模式中,各功能区更加紧凑,区域内人口密度可能会增加,可排除D,故C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城市功能区的布局,需要熟记三大基本功能区的布局原则:住宅区占地最广,商业区遵循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原则,一般布局在市中心区。工业区一般布局在城市郊区、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区。再结合“TOD模式”的特点对题目进行分析。生态城市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方向,结合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21. 关于图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B. 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C. 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D. 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22. 在下列城市发展措施中,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最吻合的是()A. 兴建交通设施,保证车流畅通 B. 发展现代制造业,增加社会物质财富C. 兴建高楼大厦,保证人有所居 D. 保护湿地,增加绿地,减少废物排放【答案】21. A 22. D【解析】21. 生态园林城市增大了生态用地,绿地只能削弱城市的“热岛效应”,仍会出现城市“热岛效应”,故选A;读图动植物园苗圃隔开了工业带和住宅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故B错误;读图该城市交通道路网为环形放射状,环行路能够分散到市中心的车流从而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故C错误;读图该模式图外环的工业仓库集中但是没有连片分布,仍留有一定的空间,为城市发展留出空间,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22. A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和城市交通污染的措施,故A错误;B项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措施,故B错误;C项是解决住房紧张的措施,故C错误; D项保护湿地,增加绿地,减少废物排放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吻合,故选D。下图中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3. 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A. 自然条件的差异 B. 经济水平的差异 C. 文化特点的差异 D. 政治历史的差异24. 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 B. 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C. 丁类桥梁体现了藏族的建筑特色 D. 丙桥的主要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答案】23. A 24. D【解析】23. 根据所学知识,铁索桥建在西南峡谷环境中;酒桥为江南水乡环境,要考虑行船、防洪水等因素;卢沟桥为北方平原环境;风雨桥又称“花桥”,以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风雨桥是一种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桥梁建筑,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不同的自然环境,即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条件不同,导致对桥梁建设的难度,造型、风格的选择都有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差异,故选A。24. 因为桥梁最早的功能都是沟通河流两侧的交通,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使桥梁打上时代的文化烙印。结合上题分析,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故A错误;酒桥为江南水乡环境,要考虑行船、防洪水等因素,故B错误;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桥梁建筑艺术的结晶,故C错误;现在的卢沟桥沟通河流两侧交通的作用已经减弱,成了著名的旅游景观,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文化景观的构成及主要特征,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文化景观与环境。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题目中的桥属人文旅游资源,它的旅游价值主要体现为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下图为某市某区域一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 关于各时间点该租赁服务点自行车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9时大于10时 B. 11时大于12时 C. 14时大于15时 D. 17时大于18时26. 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该市的()A. 仓储区 B. 工业区 C. 住宅区 D. 风景区【答案】25. C 26. D【解析】试题分析:25. 读图可知,实线是借车数量,虚线是还车数量。图中虚线低于实线时,借出多于还入,14时-15时虚线继续下降,说明借出持续增多,还入减少,租赁点车继续减少。所以,14时15时,A对。同理11时到12时,还车多,借车少,11时 12时 ,B错。10时 11时,C错。17时 18时,D错。26. 根据图中曲线,该服务点白天外借车辆多,晚上还车数量多,该服务点最可能位于该地的风景区,方便游客参观,A对。工业区上班时间不会大量借车还车现象,B错。住宅区住户家里有自行车,不需要借,C错。仓储区人流量少,不会有大量借车现象,A错。【考点定位】等值线图的判读,影响公共自行车租借服务点车辆变化的因素。一个城市制造业就业密度与服务业就业密度的比值,通常用R表示。下面的甲图为我国某城市2000年和2010年R随距市中心距离远近的分布曲线图,乙图为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甲、乙两图完成下面小题。27. R最大时是在近郊区,与之关系最小的因素是()A. 环境 B. 技术 C. 交通 D. 地租28. 据乙图判断,有关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有()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2010年该城市产业布局中,合理的是大型超市与大型服装批发市场2010年该城市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造纸厂与自来水厂A. B. C. D. 【答案】27. B 28. A【解析】27. 近郊区靠近城区,交通便利,且土地租金低,适合布局制造业。与市区相比,近郊区环境相对较好;但是近郊区的技术水平不高。故选B。28. 该题考查城市布局。对比两图可知,该城市城区的发展主要沿交通干线发展,故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受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影响,对错;读图可知,该城市大型超市位于市区,且位于两条公路干线交会处,接近消费人群,且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大型服装批发市场位于城市周边,公路干线旁,土地租金低,且交通便利,布局合理,对;自来水厂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布局合理,但造纸厂污染水源,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布局不合理,错;故选A。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9. 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 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 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 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30. 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 交通状况 B. 自然环境 C. 人口政策 D. 产业结构【答案】29. A 30. D【解析】29. 读图可知,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即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可判断该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以外迁为主,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A项正确;B项,读图可知,阶段波士顿中心区人口增长率是负值,人口减少;阶段中心人口增长率是正值,人口增加,故B项错误;C项,读图可知,阶段后,巴尔的摩中心区依然是负增长,故C项错误;读图可知,到阶段,巴尔的摩中心区人口是负增长,因此,人口不会向市中心集聚,故D项错误;选A。30. 波士华城市带作为世界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交通已比较完善,A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而不会是自然环境,B错;美国人口政策在19702008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C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前期由于污染严重,人口向外迁移,之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口逐渐回流,D正确。第卷本卷包括3小题共40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31. 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该半岛许多重要地表形态。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有“踩着鳕鱼背可上岸”的传说,但经过长期的肆意捕捞之后,渔场逐渐消亡,现今该渔场已成为历史。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半岛聚落空间分布特点。(2)简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当地近代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答案】(1)总体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或沿海多,内陆少);东南、东部沿海多,西部 、北部沿海少。(2) 对近代人类对海平面和海岸带影响:冰川及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影响港口、航运,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水升高,土壤盐渍化。对农业影响:有利于种植业的增产,但导致渔业减产。对工业生产影响:减少了能耗。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对生态系统影响:使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更大;造成大气环流异常。【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北美洲局部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和图文转换的能力。(1)该题为描述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读图可发现,聚落主要分布在半岛的南部和东南部、东部,主要是因为这里纬度低,气候比较温暖。(2)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该题的着眼点要注意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对人类的影响可从对人类自身和人类活动两点入手,如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入手,如对水、生物、气候的影响。【点睛】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定要仔细分析图文资料。文字材料中要注意时间、地点、有什么、发生的过程、结果、影响,全面掌握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图表要注意经纬度、海陆位置、河流、等值线、洋流,根据这些推断区域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并判断对它们的影响。32. 阅读关于我国人口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中国目前已经走完人口红利期。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3)根据我国的国情,面对进入人口负债期,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降低其影响?【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2)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有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就业压力大。(3)努力发展科技,提高经济水平;全面贯彻二孩政策,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适当延迟退休年龄,鼓励老有所为;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老龄产业。【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曲线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等知识。同时要求对题中提到的概念要结合图进行深入理解。人口红利时期劳动力比重较大,人口抚养比较低,青壮年负担较轻。(1)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医疗改善,死亡率下降,出生率较高,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2)由图可知,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较大。该时期劳动力丰富,社会负担轻,但是就业压力大。(3)由图可知,人口负债期抚养比上升,说明劳动力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所以要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调整生育政策,延迟退休等政策。【点睛】本题概念较多,一定要理解其含义: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即劳动力比重较大,社会负担较轻;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然后再结合图分析人口红利期和人口负债期的特点。33. 读德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和土地利用分布图,结合所学的完成下列小题。(1)O到A、B、C和D四地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填字母),理由?(2)在A、B、C和D四地中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请分析原因。(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答案】(1) A地.理由:沿OA线等地租线向外凸出最明显,表明OA线附近地租比两侧高,由此可以判断沿OA线的交通最便利。(2) C地. 靠近文化区;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受工业废气污染少;地势较高;依山傍水、河流上游,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3) 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4)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德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和土地利用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的功能分区等知识点。同时考查判读等值线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1)考查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地租水平受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A、B、C、D距市中心距离相差不大,但A处等值线外凸,地租比两侧高,说明交通通达度好,因此填A。(2)考查高级住宅区的区位因素。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城市的外缘,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地方。由图可知,C地靠近文化区,距离适中;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环境优美;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处在上风地带,空气质量较好。A、B、D三地地势低,距河流较远,A、D位于盛行风下风向,所以选C地。(3)考查分析图表能力。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城市的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地下径流减少。主要原因是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4)考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可以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数量(单双号限行)、错时上下班、合理规划道路、完善交通道路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