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59975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V)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xx12月1日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影响B. 个人素质的差异C. 宗法制的影响D. 封建家长的喜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为贾政的妾室所生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可知,导致两人地位的不同是因为两人的身份不同,贾宝玉是嫡长子,贾环不是。这是与血缘有关,与宗法制有关。所以答案选C。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A. 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B. 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答案】C【解析】分封制度下不仅是臣服天子,土地也认为是国家的,体现出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故C正确;宗法等级秩序材料没有体现,故A错误;拱卫周王室的目的与材料中国家意识不符,故B错误;D中开拓疆土不是主要手段。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后汉书左雄列传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 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 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答案】D【解析】从材料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中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察举制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与设计之初相背离,故D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唯一标准”;B项错误,选官制度的发展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察举制在不断走向末路。4.中国古代有一制度“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该制度发源于A. 汉朝B. 魏晋南北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等可知该制度是科举制,创立于隋朝,C项正确。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无法实现“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排除A。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无法实现“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排除B。唐朝实行科举制,但是继承隋朝,与设问不符,排除D。5.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B. 北宋采取“制钱谷”措施严格C. 唐朝城市管理非常严格D. 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答案】B【解析】北宋时期为了防止地方藩镇割据时期再度出现,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运往中央,地方财力空虚导致基础建设困乏,故B项正确;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央中枢机构,不符合地方财政问题,故A项错误;唐朝城市管理非常严格只符合材料前半部分观点,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发展显然与材料中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6.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这表明A.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 文官政治日益成熟C.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D. 科举制度逐渐完备【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唐宋时期官员的任免需皇帝和宰相商量,宰相的意见会影响皇帝的定夺,而清朝中枢的任职大多数由皇帝自己遴选,说明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故选A;材料说皇帝对官员的任职,但没有说明文官或武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各个中枢机构的配合,所以谈不上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材料和科举制无关,排除D。点睛:清代之前,中央官员有职有权,地位比较稳固,而清代中枢的任职大多数由皇帝自己遴选,比较容易控制,这样皇帝决策受干扰比较少,所以说明专制皇权不断强化。7.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A. 清代军机处B. 元代中书省C. 宋代枢密院D. 唐代门下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军机处不是正式的中央机构,军机处官员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替皇帝办事,但它却又是皇权高度强化的重要标志。故A项正确。元代中书省、宋代枢密院、唐代门下省都不是临时机构,故都排除。点睛: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8.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表明明朝内阁A. 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B. 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C. 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D. 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说明内阁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这种制度显然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故D项正确;内阁权力取决于皇权,不会形成制约机制,也不取决于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故A项和B项错误;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并不是灵活多变,故C项错误。9.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它主张A. 削弱相权 B. 限制君权 C. 实行君主立宪制 D. 废除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来看,此人主张利用相权来限制君权。故答案为B项。A、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中的主张只是在君主专制下适当限制君权,没有涉及制度的变革,排除C项。10.元朝行省对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负责)相结合的方式处理。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说明元代A. 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 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C. 外重内轻局面得到改变 D. 注重君主权力的加强【答案】B【解析】从“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可以看出元朝的行省制有效平衡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完善了中央集权模式,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突出中央的部分;C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D选项错误,本题涉及的是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无关。点睛:在解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问题时要格外注意本题涉及的内容属于专制主义部分还是中央集权部分,搞清楚这一点往往可以排除一定的干扰项。如本题涉及的是中央集权问题,所以可以排除D选项的干扰。11.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到: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若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材料中“”指代的政治机构是A. 汉代“外朝”B. 唐代门下省C. 宋代政事堂D. 元代的行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与材料意思相符,故设问指代的政治机构是唐门下省,B项正确。汉代“外朝”是三公九卿制,尚未出现中书省等机构,排除A。宋代设“中书门下”掌握实权,但仅有民政权,设于内堂,称政事堂,与材料不符,排除C。元代的行省制度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掌握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12.下面是1858年中国、日本分别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内容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内容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中英天津条约1.基督教传教只限于签约国国民受清朝政府的保护2.内地旅行权限制在居留地内全国各地3.外国军队干涉内政无英国军舰可自由入港4.外国人干预关税行政无外国人任总税务司职5.支付赔款无有(在北京条約中已有规定)6.割让领土无九龙(同上)7.居住地区的外国人管理机构事实上没有形成租界工部局8.鸦片条款明确禁运南京条约中无记载,天津条约的附则中明确表明其合法性A. 中国丧失了反抗的能力B.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较深C. 中国的近代化早于日本D. 中日已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答案】B【解析】从中国与外国签订天津条约看,中国的内河航运、税务以及领土都收到不同程度的干涉,说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较深,故B正确;A表格难以体现;C中近代化不如日本早;日本兵灭有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故D错误。13.近代中国被迫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下图中通商口岸依据开放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天津,是1860年北京条约的内容;为南京,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为重庆,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为广州,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故正确顺序是,排除ACD,所以选B。点睛:本题属于顺序式选择题,常规办法是首先确定每个事件的时间,然后进行排序。能否准确、牢固掌握时间概念是答好此种题型的关键。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指熟悉地图上所标记的地方,然后结合具体的地方,按时间顺序排列即可。14.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太平天国时期的这些举措A. 表达了农民阶级的诉求B. 蕴含了民主共和的观念C. 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D. 践行了“师夷长技”主张【答案】C【解析】【详解】农民阶级的诉求是平均分配土地,材料没有涉及到土地问题,故排除A;民主共和是指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指国家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的任期,材料没有涉及到,排除B;材料“妇女允许在军政机构中任职,设女馆采取措施帮助病残孤寡人;禁止吸食鸦片、裹足、蓄奴和嫖娼等”体现的是平等观念,体现了反封建的精神,故C正确;洋务运动践行了“师夷长技”主张,故D错误。15.造成下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百姓普遍贫困B. 对外贸易萧条C. 农业严重歉收D. 鸦片大量走私【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因为鸦片贸易,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故D项正确。百姓普遍贫困,与银贵钱贱现象无关,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对外贸易萧条,而是强调银贵钱贱,排除B。农业严重歉收,与银贵钱贱现象无关,排除C。点睛: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一两白银兑换铜钱数量”中变化趋势,抓住图片中的时间信息,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16.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下”。这次“换约”事件A. 使列强侵华逐步深入中国内地B. 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 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D. 促使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答案】A【解析】从材料“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换约”事件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组成部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人中国内地,故A项正确;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排除C项;马关条约允许各国在中国投资办厂,促使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咸丰九年,洋人来换和约”确定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由这次战争的影响来确定答案。17.下图为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该漫画表明A. 洋务运动开展出现窘境B. 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C. 甲午战争中国面临危机D. 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漫画是说在西方传教士不能拯救中国的情况下,日本准备进军中国,结合19世纪末可知是甲午战争中国面临着危机,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此时已经失败,故A项错误。列强瓜分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漫画不能说明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信息,故D项错误。18.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A. 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B. 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 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D. 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说到了鸦片战争的积极作用,就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因此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史进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与材料无关;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选项不是最主要的含义。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积极作用【名师点睛】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打破清朝闭关锁国局面,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社会内部变革,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19.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 既有赞扬又有否定B. 全面赞扬与肯定C. 赞扬其反侵略精神D. 否定其排外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排斥一切外洋文明”说明对义和团运动的否定,但“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说明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列强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企图,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功绩,故A项正确。材料是否定和赞扬并存,并不是完全赞扬,故B项错误。C和D只是材料中观点一部分,排除。20.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这些现象A. 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B. 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C. 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 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根据“武昌起义后”“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可知,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旧官僚纷纷走上脱离清政府、甚至对立面,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统治瓦解的情况,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1.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 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B. 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C. 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D. 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意思是说,南京条约签订十年之后,英国的仍未真正的打开中国市场,受中国自己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滞销,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这一时期的背景不符,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名师点睛】22.它是处于封建没落时期的清政府和处于上升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第二次大较量,是一场近代战争。这场战争A. 开始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B. 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C. 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 使清廷沦落为“洋人的朝廷”【答案】B【解析】【详解】“处于封建没落时期的清政府和处于上升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第二次大较量”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此次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进行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故B项正确。A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影响。C是甲午中日战争影响。D是辛丑条约影响。23.1911年10月11日,某城贴满了告示,上面写道:“今奉军政府令,告我国民知之:凡我义师到处,尔等不用猜疑。共图光复事业,汉家中兴立期。建立中华民国,同胞其毋差池!”这座城市是A. 北京B. 南京C. 上海D. 武汉【答案】D【解析】从材料“1911年10月11日” “今奉军政府令”“建立中华民国”可以看出这是武昌起义后,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24.十二铜表法规定:“杀人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只祭神,以代本人。”该规定集中反映了罗马法A. 内容叙述庞杂烦琐B. 具有浓厚神权色彩C. 注意甄别案件性质D. 深受习惯法的影响【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同为杀人案,但是对过失和非过失致人死亡的处罚有区别,这体现了罗马法注意甄别案件的性质,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内容叙述庞杂烦琐,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具有浓厚神权色彩,排除B;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习惯法的汇编,排除D。所以选C25.美国学者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材料主要说明了A. 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B. 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C. 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D. 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答案】C【解析】根据“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可知,在雅典如果个人和国家发生冲突是以国家需要和利益为主的,故雅典民主强调的是集体利益, C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是材料没有体现雅典的直接民主,排除。B项说法错误,是对“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的曲解,排除。D项不是材料的核心主旨,而是体现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排除D。26.史家认为,1871年的德国宪法,“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主要是由于该宪法A. 不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B. 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要求C. 没有顺应资本主义潮流D.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的色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色彩,因此认为它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故D项正确。1871年宪法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排除A。1871年宪法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排除B。1871年宪法标志着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排除C。27.钱乘旦说:大革命后的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以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材料表明作者A. 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B. 认同民主政治促进了工业化发展C. 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D. 强调协商是民主政治的实现手段【答案】D【解析】题目中只是说明大革命后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并未对大革命进行评判,故A项错误;大革命后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也属于民主政治,但却并未促进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故B项错误;题意为法国民主化的方式由对抗到妥协,通过妥协方式获得的民主政治更加持久和维护社会稳定,反对社会变革是错误的,反对的是革命的暴力方式,故C项错误;由材料得知,法国在1870年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表明作者强调协商是民主政治的实现手段。故D项正确。28.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行政权依靠他们去抵制立法机构的侵犯,而立法机构依靠他们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这里的“他们”指的是A. 联邦法院B. 联邦政府C. 国会D. 总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结合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将立法、行政、司法的权力分别授予参众两院、总统、最高法院三个部门,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以防止专制的出现,体现“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因此这里的“他们”指的是国会,故C正确。29.杰斐逊曾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此,美国建国之初的政治精英们A. 加强联邦政府权力B. 减少选民资格限制C. 建立政党相互监督D. 设计分权制衡机制【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所以要求有关权力各方形成相互制约与平衡的机制,结合所学,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形成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D正确;根据“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可以判断其不信任主要是对权力的不信任,因此不会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忽视了地方的权力,故A错误;减少选民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的范围,实际上扩大了民众对政府的制约,无法体现相互制约,故B错误;美国建国之初还没有政党产生,故C错误。30.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A. 社会地位较低B. 权力受内阁制约C. 受多方面监督D. 不掌握国家实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首相代表内阁行使行政权,有实权,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首相与阁员集体辞职等信息,不能说明与阁臣共进退,排除B;材料并未提到其经济待遇低,而是侧重强调首相没有特权,排除D;根据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和规定,以及材料中“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可知其受到议会的监督。C符合题意。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责任内阁制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1题0分,第2题分,第3题0分,共0分)31.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节选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后来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宫奴(宦官)也。材料三封建的专制帝王是最反动腐朽的势力,众多的昏君荒淫腐朽,制造了一幕幕悲剧。但专制王权在历史上也发挥出重要作用。战国时期人们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漕渠等;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太宗派将军李靖等率十余万大军分道出击突厥,灭亡突厥,在北部边境设立都护府康熙帝派出大批清军进驻黑龙江,围攻侵略我国领土并占领雅克萨的沙俄匪军,取得了大捷,迫使俄国签订了对双方较为公正的尼布楚条约商代青铜器工艺技术高度发展,所生产的大量青铜,式样各异,造型生动别致。中国的丝绸、瓷器精关精致、闻名并行销世界。中国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古代王权和专制主义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征。(2)材料二中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王权发挥的积极作用。【答案】(1)主权在民;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政治生活公开、公正、自由。(2)变化:阁臣的职责由拟旨改为批答,宦官权力居于内阁之上。根本原因:皇权专制。(3)素质高的帝王统治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效地组织大型工程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之间的融合,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利于抵御外来侵略;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科技成就。【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概括出基本特征。(2)根据“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后来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从阁臣的职能方面概括出变化。根据“今之宫奴(宦官)也。”概括出原因。(3)材料中涉及到了工程建设、水利兴修、黄河治理、农业技术推广、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科技发展等方面,从这些角度回答其积极影响。32.材料一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材料二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材料三 据史科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材料四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材料五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在北京朝廷。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2)材料四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3)材料五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通过哪次战争中签订的哪个不平等条约,得到了哪些特权?【答案】(1)材料一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带去巨大屈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三观点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2)南京条约“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3)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条约:天津条约;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等。【解析】【详解】(1)根据一“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概括出其主要观点是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带去巨大屈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二“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材料三“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可得出其观点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2)根据材料“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南京条约。根据西方国家(英国)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需求可知,材料中“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等内容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3)根据材料“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在北京朝廷”可得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取得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等特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