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四.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5259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提升练(十四)(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背景1二月革命爆发的偶然性2四月提纲发表前后的俄国局势3十月革命的本质和特点4新经济政策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5斯大林模式苏联农业集体化存在急躁冒进的现象61933年中国对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的态度7苏联重视调整经济结构8经济危机胡佛举措为罗斯福提供经验9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10罗斯福新政的世界意义11二战使美国真正渡过危机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整理自试析十月革命胜利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文,反映的是俄、德、美三国在一千人以上的大型企业中,工人占国家全部工厂工人数的比重情况。材料意在说明十月革命时()国家俄国德国美国年份190219071909比重47.8%15%17%A.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B.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C.俄国无产阶级战斗力更易发挥D.国际工人援助了十月革命解析:C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资本主义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发展缓慢,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故A项错误;国际工人阶级走向联合材料体现不出,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俄国工人比较集中,无产阶级战斗力更易发挥,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际工人援助十月革命,故D项错误。2.二月革命前夕,布尔什维克党(同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一起)“提心吊胆地”决定支持罢工运动,因为“谁也没有想到可能发生的革命会如此临近”。这说明()A.二月革命条件并不成熟B.当时的各政治党派害怕革命C.当时的社会矛盾极其尖锐D.二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解析:D依据所学可知二月革命前夕,俄国国内各种矛盾十分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激化了各种矛盾,二月革命条件已经成熟,且从材料中革命爆发也可知条件已成熟,故A项错误;布尔什维克党“提心吊胆”是怕运动不成功,不是害怕革命,故B项错误;虽然当时矛盾尖锐,但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没想到这么快爆发、这么临近,所以说具有偶然性,故D项正确。3.列宁曾经这样概括俄国某一时期的阶段特点:“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A.二月革命时期B.四月提纲发表前后C.攻占冬宫之后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前后解析:B依据题干中“资本家政府”“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可知是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后,七月事件镇压工人和士兵游行前,应是四月提纲发表前后,A、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正确。4.“1917年的俄国革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当国内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状况时,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如果你们不进行内科治疗,那么更激进的力量就会到来,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材料中的“外科手术的方法”是指()A.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经济B.临时政府反击德国侵略者C.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D.人民起来推翻沙皇政权解析:C材料中的“不进行内科治疗”是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和平”和“面包”的要求,拒绝进行社会改革;“更激进的力量”指布尔什维克党,“外科手术的方法”指的是无产阶级发动十月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5.(2017湖南长沙模拟)1924年前,苏俄(联)政府与外国企业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依然盛行B.战争环境不利于政策推行C.新经济政策背离了国情D.意识形态的矛盾依然尖锐解析:D材料体现苏俄(联)政府引进外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19241929年国内战争已结束,并非战争环境,故B项错误;在苏俄(联)经济凋敝的情况下,新经济政策引进外资,发展私营企业符合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中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联)政府同外国企业签订的租让合同实际履行很少,且到1929年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基本停止实施,说明苏俄(联)在经济建设上排斥资本主义,反映了意识形态的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6.(2017山东淄博二模)下表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年份19181929193019341937集体农庄(单位:千个)1.657.085.9233.3243.7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0.13.923.671.493.0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4.933.687.499.1上表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析:C表格中强调的集体农庄的个数与集体化程度,并未说明解决粮食危机的问题,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工业化,且集体农庄下,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表格呈现的数据表明,19181937年,不到20年的时间,集体农庄数量猛增,苏联“完成全盘集体化”目标基本实现,联系所学可知这其中出现抢时间、争速度、强迫命令的现象,说明存在急躁冒进的特点,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7. 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联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此言论()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解析:BA项错在“世界潮流”,不符合史实;材料时间为1933年,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根据材料“五年计划上一大社会主义试验”,这是对苏联“五年计划”成果的认同,故答案为B项;材料只是认为苏联五年计划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没有说试验的推广范围,故C项不准确;材料未提及自由主义经济,故D项排除。8.(2017黑龙江大庆质检)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曾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A.苏联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重视调整经济结构C.苏联更加重视轻工业发展D.苏联否定斯大林模式解析:B材料规定降低重工业增长率,提高轻工业增速,表明苏联政府有意调整轻、重工业比例,调整经济结构,故B项正确;苏联经济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C两项排除;苏联“二五计划”是斯大林模式实践的表现,故D项排除。9.以当代美国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析:B材料表明胡佛政府对经济危机采取过干预措施,但其干涉不当,再加上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了经济形势的恶化,这给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故B项正确,A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故C项错误;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是罗斯福新政,故D项错误。10.1933年10月,罗斯福政府将长期以来法定的每盎司黄金等于20. 67美元改为31. 26美元。1934年1月又定为每盎司等于35美元,并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通货。这表明罗斯福政府急需()A.提高商品价格B.缓解债务危机C.恢复银行信用D.促进工业复兴解析: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应对大危机期间物价下跌的局面,罗斯福政府放弃金本位制,减少美元的黄金含量,实行美元贬值,并增发货币,这势必造成物价上涨,A项正确。美国当时并不存在债务危机,B项错误;C项是银行休业整顿的结果;D项主要是罗斯福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的结果。11.(2018河南安阳摸底)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引起中国政论界的关注,有人指出:“此项试验如能成功,则非特美国之经济组织将有极重要之转变,即世界各国之经济政策亦必受其影响。”这一评论()A.认为新政不能取得成功B.预见到新政的世界意义C.未看到新政的久远效果D.担心经济危机蔓延中国解析:B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有识之士在罗斯福新政伊始就已经预见到了其可能产生的世界影响,故答案为B项。12.(2017福建泉州一模)刘瑜在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中写道:“大萧条之前美国的失业率是3%左右,1931年是15.9%,到1939年仍停留在17.2%。1943年,美国的失业现象基本消失。”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新政调整工业生产B.新政调节农业生产C.政府兴办公共工程D.二战需求的刺激解析:D调整工业生产有利于缓解失业,但到1939年失业率仍然很高,可见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调节农业生产与缓解工人失业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失业,但到1939年失业率仍然很高,可见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1943年处于二战期间,二战需求的刺激创造出巨大的人员需求,从而使“失业现象基本消失”,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没有获得经济独立。因此,他们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他们不太注意苏联人缺乏个人自由这一点,因为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通常还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的原因。(5分)(3)依据材料一、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大多数西方人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弊端即可。第(2)问,发展中国家以羡慕眼光看待苏联,原因在于二者之间的差距,一方面是苏联在“斯大林模式”指导下,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上的落后。第(3)问,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苏联对比的差距,西方国家民主制度比较完善、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因此不太认可苏联;而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落后于苏联,因此苏联成为其羡慕学习的对象。答案:(1)原因:苏联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公民的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法制不健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轻视民生,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文化上,教育和文化传媒受到政府的控制。(10分)(2)原因:苏联在短时期内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落后。(5分)(3)原因:西方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得到一定的保障;经济、科技、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看到了苏联民主、民生、民权方面存在的弊端。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落后,更关注苏联经济、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10分)14.(2017云南昆明摸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认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认为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并把经济运行中的“漏出”或“呆滞”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以宏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30年代中、苏经济发展为例,评析凯恩斯的观点。(要求:任选一个国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首先分析总结材料中凯恩斯的观点,然后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推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或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从赞同或反对中任选一角度论证凯恩斯的观点即可。答案:示例一 观点:凯恩斯认为政府应扩大投资,加强经济干预与宏观指导,推动经济迅速增长。态度:赞同。论证: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中央及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计划,白银收归国有,发行法币,投资发展工商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体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宏观指导。结果使国民经济有较大发展,并带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示例二观点:凯恩斯认为政府应扩大投资,加强经济干预与宏观指导,推动经济迅速增长。态度:不赞同。论证:苏联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政策,投资新建大量工矿企业,排斥市场调节,强调政府干预。结果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缺乏活力;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