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4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后作业(含解析)(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50620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4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后作业(含解析)(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4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后作业(含解析)(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4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后作业(含解析)(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如图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B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导致乙的积累C甲和乙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人体内四种体液的pH和温度相近答案C解析根据四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判断出,甲为细胞内液,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细胞内液和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组织液中含蛋白质较少。2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结构示意图,a、b、c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处渗透压既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也与无机离子含量有关B人体内所有细胞必须通过构成的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与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和相比,前者化学成分中蛋白质含量通常较高答案B解析图中a是毛细血管,b是组织细胞,c是毛细淋巴管,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血浆渗透压既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也与无机离子含量有关,A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而且人体内少数细胞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如小肠上皮细胞可直接从肠腔中吸收营养物质,B错误;与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C正确;血浆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含量通常比组织液高,D正确。3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抗体B唾液淀粉酶、呼吸氧化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答案A解析K、血浆蛋白、抗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唾液淀粉酶属于消化道中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内,也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解旋酶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存在于细胞外,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4下列不一定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过程有()A正常机体内抗体与抗原的结合B某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C肝脏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运输到肾小球D各种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到达突触后膜答案B解析抗体和抗原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A不符合题意;性激素与性激素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符合题意;肝脏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肾小球,发生在内环境中,C不符合题意;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扩散到突触后膜经组织液传递,发生在内环境中,D不符合题意。5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内环境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包括养料和氧气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代表食物经消化吸收和血液循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CO2等废物经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到外界环境的过程,不需通过消化系统,A错误;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错误;代表组织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包括养料和氧气,C正确;表示外界环境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间接的,故用虚线表示。6(2018四川双流中学月考)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中,产生过多的乳酸,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B过敏反应,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侏儒症是由于孕妇缺碘,引起胎儿发育过程中内环境稳态失衡的结果D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一定限度答案D解析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会使得内环境的pH有下降的趋势,但由于血浆中存在大量的酸碱缓冲物质,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从而维持了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A错误;过敏反应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质等物质随水分大量渗透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侏儒症是由于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的结果,C错误;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集聚过多,但是机体对内环境温度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导致中暑患者体温升高,D正确。7(2018江西等三省十校联考)病人进行临床治疗时,微量药物通常可用一定量的0.9%NaCl溶液溶解,再进行静脉注射,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D解析0.9% NaCl溶液是血浆的等渗溶液,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大小基本不变,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正确。8(2018安徽六安市舒城中学模拟)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组织液C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D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答案B解析由于酶的作用需要温和的条件,所以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氧气、氨基酸等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B错误;淋巴细胞分布在淋巴液和血浆中,C正确;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D正确。9(2019吉林梅河口五中第三次月考)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D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一直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答案D解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少数细胞生活在淋巴或者血浆中,B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C正确;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10下列有关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不会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B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都容易引发组织水肿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不会影响组织细胞的渗透压答案C解析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会影响血浆渗透压,进而会对组织液的渗透压造成影响,A错误;血浆渗透压增大,血浆会从组织液中吸收水分,组织液减少,不会造成组织水肿,B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参与,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影响组织细胞的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细胞失水,渗透压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过低,细胞吸水,渗透压降低,D错误。11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是将药物直接送入人体液的治疗方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C静脉注射常使用生理盐水以维持正常渗透压D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不会出现在淋巴中答案D解析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送到组织液中,B正确;临床上给病人输液时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机体渗透压,进而使内环境维持稳态,C正确;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肌肉注射药物直接进入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相互渗透,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壁可以进入淋巴,因此两种方法注射的药物都会出现在淋巴中,D错误。1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C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若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答案B解析根据中Na较多,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应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中Na较少,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应为细胞内液,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只能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而不能反过来,B错误,C正确;若属于组织液,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吸水,组织液增多,D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9重庆南开中学月考)下图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有_(写数字);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氧气浓度处_处(血液的流动方向如图箭头所示)。(2)与突触小泡的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_,中主要运输的信息分子是_。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小于(2)高尔基体激素解析(1)依题意和分析图示可知: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有所示的组织液和所示的血浆。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表示毛细血管的动脉端。(2)高尔基体与突触小泡的形成直接相关。为血浆,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所以中主要运输的信息分子是激素。14下面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a表示_系统,b表示_系统,c表示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的调节下进行。(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在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如图解析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O2排出CO2,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由图可知a吸入O2排出CO2,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为泌尿系统。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15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材料:略。(2)方法步骤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 mL浓度为0.5%、0.7%、0.9%、1.1%、1.3%的_,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 min。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试管盐水红细胞形态10.5%体积变大,或涨破20.7%_30.9%_41.1%体积缩小51.3%体积缩小,皱缩相应的结论:_。(4)讨论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_。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_。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么?_。答案(2)NaCl溶液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3)体积变大维持正常形态相应的结论: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4)偏高分组时缩小浓度梯度会影响;生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解析人的细胞内液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与0.9%的生理盐水浓度相当,为等渗溶液。低于该浓度,组织细胞会因吸水而涨破,反之则会失水皱缩。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氯化物水平明显高于血浆;缺少正常血浆中的几种物质(如钾、钙、镁)和葡萄糖;缺少血浆中维持正常pH所需的缓冲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