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生物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50551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生物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生物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生物适应性训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适应性训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层中磷脂分子含量不同B. 细胞外高浓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 叶肉细胞内H的消耗不一定发生在生物膜上D. 老化受损的细胞器会融入溶酶体中【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大分子物质通过膜的方式属于胞吞、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光合作用过程与呼吸作用过程均可以产生H。【详解】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的内外两层中磷脂分子呈不均匀分布,其含量也不同,A正确;超氧化物歧化酶属于大分子物质,其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胞吞,B错误;叶肉细胞内H的消耗不一定发生在生物膜上,也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正确,老化受损的细胞器会融入溶酶体中被溶酶体吞噬消化,D正确。【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分子组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代谢的过程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理解能力。2. 下列关于酶、ATP与新陈代谢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吸能反应与ATP的形成有关B. 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反应均需要酶的参与C. 剧烈运动时细胞内ATP的分解速率大于合成速率D.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并不是为反应提供能量,酶催化的反应有需要能量的,如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有关;有释放能量的,如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有关。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需要量大,储存量少,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详解】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有关,A错误;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酶的参与,如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但不需要酶的催化,B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和分解速度都加快,ATP和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ATP的合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C错误;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细胞内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酶与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 大豆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播种,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植株统称Y,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植株Y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40条B. 获得植株Y的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C. 植株X自交,其下一代抗病植株所占比例小于植株Y中D. 放射性60Co可以诱发定向的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加倍,此时染色体数目最多,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小;单倍体是指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其过程为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详解】花粉是经减数分裂得到的,其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单倍体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此时细胞内共含有40条染色体,A正确;单倍体育种的过程首先进行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因此获得植株Y的过程只是单倍体育种的一个阶段,B错误;据题意“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植株统称Y,其中抗病植株占50%”可知抗花叶病的植株X为杂合子,且抗病对感病为显性(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植株为a,)杂合子自交一代,其后代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A与Aa,其所占比例为2/3,而植株Y中的抗病植株占50%,因此植株X自交,其下一代抗病植株所占比例大于植株Y中的抗病植株,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放射性60Co不可以诱发定向的基因突变,D错误。【点睛】本题难度中等,综合考查了生物变异、植物组织培养、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 某 miRNA 基因能抑制 A 基因的表达,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起始密码相结合B. miRNA与A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C与G配对C. miRNA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是通过双链结构的miRNA直接与A基因mRNA结合所致D. 该过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某真核细胞内形成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及理解能力。本题的易错点是密码子在mRNA上,而mRNA的结合位点是启动子,位于DNA上。【详解】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首端的启动子结合,A错误,miRNA与A基因mRNA均属于RNA,二者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C与G配对,B正确;miRNA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是通过单链结构的mi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miRNA蛋白质复合物直接与A基因mRNA结合所致,C错误;该过程只是说明了miRNA蛋白质复合物直接与A基因mRNA结合,导致A基因最终无法表达,没有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点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系统、全面的构建知识网络,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5.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 胃酸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属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C. 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无机盐、神经递质D. 激烈运动可引发肌肉酸痛但内环境的稳态并没有被破坏【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有: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DNA分子复制、DNA分子转录、mRNA翻译有关的酶等。在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的物质:消化酶等。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等。不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有: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消化道等外界环境所发生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详解】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属于皮肤及其黏膜的分泌物,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细菌,是保护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B错误;CO2、尿素等代谢废弃物需要通过血液运输,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无机盐存在于血浆及组织液中,这些物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激烈运动可引发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乳酸积累所致,由于人体存在缓冲物质,不会使血浆pH发生很大变化,内环境的稳态并没有被破坏,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6.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B. 増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能増加其抵抗力稳定性C. 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D. 经常刮大风的海岛环境能促进残翅昆虫的产生【答案】C【解析】【分析】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具有全球性、循环性。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详解】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捕食,A错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故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增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具有全球性;C正确;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经常刮大风的海岛环境能促进残翅昆虫的产生,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及功能;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掌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二、非选择题7.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进行如下相关实验。材料用具:打孔器,40W日光灯,40W紫外灯,烧杯,适宜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适宜浓度的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菠菜叶片等。方法步骤:用打孔器将菠菜叶片打成大小相等的圆片,并将相同数量的圆叶片分别放入AE五组烧杯中,在适宜的条件中进行实验,测定并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见下表,回请回答相关问题:组别烧杯中液体成分处理条件检测结果A碳酸氢钠溶液日光灯+B碳酸氢钠溶液日光灯+紫外灯+C碳酸氢钠溶液黑暗-D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日光灯+E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黑暗+注:“+”表示圆叶片中检测出淀粉,“+”的数量表示检测出淀粉的含量,“-”表示未检测出淀粉(1)实验的自变量是_,实验前应将菠菜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原因是_。(2)据表分析,可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组,检测结果中淀粉的含量能否直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3)据表分析,C、D、E组检测结果表明_;A、B组检测结果表明_。【答案】 (1). 烧杯中液体成分和处理条件 (2). 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叶片本身含有淀粉,利用呼吸作用耗尽叶片中的淀粉。合理即可) (3). A、B、D (4). 不能 (5). 检测结果只能反映净光合作用强度(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6). 离体叶肉细胞可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 (7). 紫外光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解析】【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与烧杯中不同液体成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所以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用淀粉的含量表示),自变量是烧杯中液体成分和处理条件,其他都是无关变量,如NaHCO3溶液量及浓度、温度、pH值、光照时间、菠菜小圆片的数量等。【详解】(1)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本实验是探究烧杯中不同液体成分与不同的处理条件对菠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烧杯中液体成分和处理条件。为了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前应将菠菜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2)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要有一定的CO2浓度与光照,A、B、D组符合条件,而C、E组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表中检测结果中淀粉的含量只能反映净光合作用强度,不能直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3)据表分析,E组无光照,也有淀粉产生,与C、D组对比,可说明在黑暗条件下,离体细胞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也直接利用葡萄糖合成淀粉。与A组相比,B组只是增加了紫外灯,而淀粉含量下降,说明紫外光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同时要能够分析表格得出结论。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把菠菜叶片放在含葡萄糖的碳酸氢钠溶液中且在日光灯的照射下,其光合作用最强。8. 如图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激素,左侧是的分泌、运输途径局部放大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图示中的激素治疗某些疾病时,能口服补充的激素是_。(填序号)(2)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1-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则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_,此时,体内激素的分泌会增多,该激素的作用是_。(3)人体内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机体内存在_。(4)血液中的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说明_。(5)图中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信号分子为_。在这一神经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在整个反射弧中所发挥的作用是_。【答案】 (1). (2). 升高 (3).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4). 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5). 激素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或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有的特异性受体) (6). 神经递质 (7). 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可知,图为神经-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示意图。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是胰岛素,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的稳定,是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三种激素的分泌体现了动物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详解】(1)图示涉及到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抗利尿激素,其中只有甲状腺激素是非蛋白质类激素,可以口服,其他几种均为蛋白质类激素,均不可以口服。(2)出汗时,由于丢失大量水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此时,体内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多,该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3)人体内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机体内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4)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能作用于甲状腺,说明只有甲状腺细胞膜上有的特异性受体(激素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5)据图可知,下丘脑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细胞,参与血糖调节,其作用于胰岛B细胞的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在这一过程中,下丘脑起到神经中枢的作用,其可以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点睛】本题以人体生命活动部分调节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中等。9. 科技小组研究某人工池塘中草鱼种群增长速率(N/t)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请据图回答问题:(1)流经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2)调查草鱼的种群数量时,科研小组应采用的方法是_,若实验得到的种群数量数据比真实值偏高,原因可能是_。与t2时相比,t4时草鱼种群的数量_(更多、更少、不变)。(3)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池塘中草鱼的年龄组成为_;图中,捕捞草鱼的最佳时间段是_。(4)人工池塘改良为桑基鱼塘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_演替;桑基鱼塘虽然有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_,所以离不开人的管理。【答案】 (1).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放的饲(饵)料含有的能量 (2). 标志重捕法 (3). 标志物脱落(重捕时, 草鱼分布不均匀,捕捞处草鱼偏少;其他答案合理即给分) (4). 更多 (5). 增长型 (6). t3t4 (7). 次生 (8). 动植物种类少,稳定性较低【解析】【分析】图为人工池塘中草鱼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t2t3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逐渐增大,t3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2值。t3t4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在逐渐减小,t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达到环境的最大容纳量(K值)。【详解】(1)人工池塘中,需要不断的饲喂鱼类一些饵料,因此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输入的饵料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以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从t2到t5时刻,草鱼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但是其数量一直在增加,直到达到K值,因此与t2时相比,t4时草鱼种群的数量更多。(3)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种群数量达到K/2,此后,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少,但是种群数量继续增大,因此当种群增长速率为m时,池塘中草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捕捞草鱼的最佳时间为当种群的数量高于K/2时,即图中的t3t4时间段,且使捕捞后的草鱼剩余量保持在K/2,此时其增长速率最大,以利于其数量的恢复。(4)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工池塘具有发生次生演替的条件,人工池塘改良为桑基鱼塘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桑基鱼塘虽然有更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动植物种类少,稳定性较低,所以离不开人的管理。【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数量是K/2,当增长速率变为0时,种群数量达到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即K值。10. 果蝇(2n8)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某遗传科研小组用一对长翅圆眼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长翅圆眼:残翅圆眼:长翅棒眼:残翅棒眼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若用A、a表示翅形基因,B、b表示眼形基因,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对雄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则需测定的染色体为_条。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_上。(2)依据子代雌性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雌果蝇中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死亡个体的基因型是_。子代中残翅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3)从子代果蝇中任意选择一长翅雄果蝇,要鉴定其是否为纯合子,需与表现型为_的雌果蝇交配多次,并统计后代的相关数据,试写出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_。【答案】 (1). 5 (2). X染色体 (3). AAXBXB (4). aaXBXB或aaXBXb (5). 残翅 (6). 若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其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残翅果蝇,则其为纯合子【解析】【分析】分析题意:长翅长翅后代雄果蝇中长翅与残翅之比为3:1,雌果蝇中长翅与残翅之比=5:2,接近3:1,说明长翅相对于残翅是显性性状,且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圆眼圆眼后代雌果蝇均为圆眼,而雄果蝇中圆眼与棒眼之比为1:1,说明圆眼相对于棒眼是显性性状,且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Y、XBXb。综合以上可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XBYAaXBXb。【详解】(1)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最后一对是性染色体(XX或XY),所以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测序5条染色体,即3+X+Y。由分析可知,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由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XBYAaXBXb,正常情况下其后代雌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圆眼(1AAXBXB+1AAXBXb+2AaXBXB+2AaXBXb):残翅圆眼(aaXBXB+aaXBXb)=6:2,由于实际上此比例是5:2,说明雌果蝇中存在纯合致死现象,死亡个体的基因型是AAXBXB,由以上分析可知,子代中残翅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3)若要鉴定长翅雄果蝇是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用测交的方法,即让此果蝇与表现型为残翅的雌果蝇交配多次,若后代出现残翅果蝇,则其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残翅果蝇,则其为纯合子。【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亲代的表现型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亲本的基因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11.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如图是从土壤中筛选细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中存在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些细菌之所以能将尿素分解,是因为能合成_。因此,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作指示剂。(2)若要从土壤中分离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应加入牛肉膏、蛋白胨、NaCl、水和琼脂,其中作为碳源的是_;鉴别培养基中也需添加某些特定物质,根据培养基菌落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分离得到大肠杆菌,请简述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_。(3)土霉素是一种可以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类药物,可从土壤中放线菌的发酵产物中提取,但土壤中放线菌数目较少,可在逐级稀释前使用_(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和功能分析)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以增加目的菌的数目。分析可知,土霉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且是_(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故可使用萃取法从放线菌中提取。萃取得到的样品可用纸层析法进行鉴定,用显色剂显色后结果如下图所示,点样时,A、D点是_。 图2【答案】 (1). 脲酶 (2). 尿素 (3). 酚红 (4). 牛肉膏、蛋白胨 (5). 在培养基中添加伊红美蓝,若再培养基上出现黑色菌落,则说明有大肠杆菌,反之,则没有 (6). 液体、选择 (7). 非挥发性 (8). 土霉素标准样品点【解析】【分析】图1所示过程从土壤中筛选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流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将稀释液涂布到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挑选能生长的菌落鉴定。培养基是指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其中能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C元素的物质是碳源,提供氮元素的物质是氮源。据此答题。【详解】(1)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因此配制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能够生长的细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鉴别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2)分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其中的牛肉膏、蛋白胨既含有碳元素又含有氮元素,可作为碳源和氮源,鉴别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培养后发生某种变化,从而区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利用鉴别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添加伊红美蓝,若在培养基上出现黑色菌落,则说明有大肠杆菌,反之,则没有。(3)由于土壤中放线菌数目较少,因此分离该菌前需要扩大培养,即增加溶液中放线菌的浓度,可选用液体、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土霉素是一种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非挥发性的物质,可用萃取的方法进行提取。据图2可知,在A、B、C、D四点中,A、D代表的是土霉素标准样品点。【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2.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利用核移植技术得到的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可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治疗人类某些疾病,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1)进行图中过程时,需将体内取出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至_期,该期卵母细胞核的位置靠近_,可用微型吸管将之与细胞核一并吸出。(2)图中过程表示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加入诱导物和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必需的营养成分外,往往需要特别加入_,同时在含_的无菌、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3)图中过程表示从囊胚中取出_细胞,将其培养在饲养层细胞上,形成大量胚胎干细胞的过程。胚胎干细胞一般是从_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具发育全能性的细胞。(4)图中过程表示在培养液中加入_,就可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其根本原因是_。【答案】 (1). M中期 (2). 第一极体(或极体) (3). (动物)血清 (4). 二氧化碳 (5). 内细胞团 (6). 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 (7). 分化诱导因子 (8).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解析】【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胚胎发育、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1)图中过程是运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重组细胞的过程,在该过程中采集到的卵母细胞,需要在体外培养至M II中期才能去核。该期卵母细胞核的位置靠近第一极体(或极体),可用微型吸管将之与细胞核一并吸出。(2)图中过程是重组细胞发育成囊胚的过程,需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分化进程,才能发育成囊胚。重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培养液中除了加入诱导物和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必需的营养成分外,由于人们对细胞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往往需要特别加入(动物)血清,同时在含二氧化碳的无菌、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3)图中过程表示从囊胚中取出内细胞团细胞,将其培养在饲养层细胞上,形成大量胚胎干细胞的过程。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的特性表现为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一般是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具发育全能性的细胞。(4)图中过程是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的过程,欲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以诱导胚胎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点睛】本题以器官自体移植为载体,考查了现代生物科技中的各项技术的应用情况。要求学生对各种现代生物科技要有相应的了解,掌握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