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洋开发 第二节 海洋空间及其开发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图版选修2.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4940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洋开发 第二节 海洋空间及其开发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图版选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洋开发 第二节 海洋空间及其开发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图版选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洋开发 第二节 海洋空间及其开发课时作业(含解析)中图版选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海洋空间及其开发课后作业人类从海洋中寻找生存的空间,自古就有。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开发了部分海洋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1澳门围海造陆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人多地少,经济实力雄厚B.沿海有许多淤积的浅滩C.围海造陆历史悠久D.风浪小2海上工厂与陆地工厂相比,所没有的优点是()。A.不占陆地面积B.工厂主体小C.离加工原料地近D.建造和管理费用低答案1.B2.D据报道,摩洛哥和西班牙表示,直布罗陀海峡海底隧道有望在2025年建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34题。3报道中的海洋空间利用方式是()。A.人工岛B.海底仓库C.海底世界D.海洋交通运输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布罗陀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B.海底隧道属于海洋空间利用C.海洋交通运输不包括陆地上的码头D.海底隧道受气候影响比较大解析海底隧道属于海洋空间利用方式中的海洋交通运输;海洋交通运输包括陆地上的码头,其受气候影响很小。答案3.D4.B2014年8月7日渤海早报讯自2004年以来,天津临港区围海造陆为天津新增120平方千米土地。据此完成第56题。5临港所造陆地主要是天津的()。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区6有关围海造陆的叙述,正确的是()。A.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最好途径B.围海造陆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古老而科学的方式C.围海造陆不需要其他配套建设D.100多年来,澳门人利用此办法使土地面积扩大了1倍解析第5题,临港所造陆地主要是天津的工业区。第6题,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但需要科学论证。答案5.B6.D读下面世界著名运河,完成第79题。7中,能够大大缩短从黑海到北海之间航线的是()。A.B.C.D.8一货轮从圣彼得堡出发选最近航线到新加坡,沿线必经过的中的两个运河为()。A.B.C.D.9从运河通航费用收入中,获益最大的国家是()。A.美国B.巴西C.巴拿马D.墨西哥解析第7题,根据经纬度及运河的延伸方向判断,为巴拿马运河,为莱茵河多瑙河运河,为苏伊士运河,为基尔运河。莱茵河注入北海,多瑙河注入黑海,若无莱茵河多瑙河运河,从黑海到北海,就要经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航线较远。第8题,圣彼得堡临波罗的海,从这里出发到新加坡最短航线要经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红海北印度洋航线,基尔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在此航线上。第9题,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运河通航费用收入是巴拿马一项重要经济来源。答案7.B8.B9.C港口是海上交通运输中的重要节点。读图,完成第1013题。10有关港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停泊,客货集散B.现代港口的建设为保护环境,多为纯自然港C.泥沙淤积的沿海或河口,不能建设港口D.烟台港是中国的第一大海港11图中几个港口,经济腹地最大的是()。A.B.C.D.12如果该港口位于35N附近太平洋西岸,从这里开往35N附近太平洋东岸的船舶,按最短的航线行驶,其航行方向为()。A.从西向东,按纬线航行B.先向西北,再向西南航行C.按经线穿越北冰洋航行D.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航行13该船只航行在太平洋中部时()。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答案10.A11.B12.D13.A读下图,完成第1416题。14一货轮从A地出发前往洛杉矶,最近航线必经过()。A.好望角B.巴拿马运河C.麦哲伦海峡D.曼德海峡1512月22日一货轮从A地出发,经半个月航行到达法国南部马赛港,有关此次航行的说法中可信的是()。A.航行期间正午日影先朝北,再朝南B.整个航程顺风、顺水C.必经过英吉利海峡D.到达马赛时,当地正值温和多雨期16一油轮从委内瑞拉驶往图中A地,经过图中B海域时,船员看到()。A.漂浮的海冰B.狂风巨浪C.顺水航行D.船体下沉解析A地为巴西里约热内卢,由此前往洛杉矶,最近航线需经过巴拿马运河。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船向北航行,正午日影一直朝北;航行期间有顺流航行,也有逆流航行;从A走最近航线到马赛,须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此时北半球为冬季,马赛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温和多雨。B区域的洋流从东南向西北流动,与油轮航向相反;该区域为热带海域,无漂浮的海冰;此区域处于赤道无风带,常年风浪较小;此区域为亚马孙河入海口,淡水注入量大,盐度低,使船体吃水变深。答案14.B15.D16.D17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须德海原是一个伸入陆地的海湾,湾内岸线长达300千米,湾口宽仅30千米。1932年,荷兰人修筑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隔开,不仅根除了风暴潮对沿海低地的侵害,而且拓展了陆地面积,造就了一个大型淡水湖艾瑟尔湖。材料二须德海围海造陆工程示意图。(1)荷兰花费大量的资金大面积围海造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主要原因是什么?(3)荷兰等欧洲国家积极推进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为什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围海造陆的原因及危害。荷兰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围海造陆不当会造成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答案(1)荷兰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围海造陆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同时还可增加生存空间。(2)荷兰地势低平,围海造陆往往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等生态环境问题。(3)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荷兰等国地势低平,海平面上升将淹没大量的土地。18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解析结合图例对比两幅图,可发现变化有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答案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答出三项即可)负面影响及对策: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渍化。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答出任何一项负面影响及对策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