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考点35 文化对人的影响(过模拟)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48409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考点35 文化对人的影响(过模拟)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考点35 文化对人的影响(过模拟)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第3部分 文化生活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考点35 文化对人的影响(过模拟)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35 文化对人的影响1(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中,34,2分)“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不论你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让你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无论你身在何处,常有一些山水景致会勾起你对故土和亲人的无尽思念。乡愁 (B)是故乡山水与乡土习俗的文化沉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反映了文化对个人生活的持久影响A B C D【解析】“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说明乡愁寄托着人们对故乡山水与乡土习俗的思念,是一种文化的沉淀,使人久久难以忘记;“不论你走多远,无论你身在何处”说明乡愁对个人的生活有深远持久的影响。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乡愁应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不是文化个性和特征,错误;与题意无关。2(2018山东烟台市期中,17,2分)近年来,烟台市立足实际,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围绕胶东文化龙头城市建设,打造“国字号”文化工程,实现了文化建设的新跨越,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这说明 (C)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物质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A B C D【解析】烟台市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文化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这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也说明了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因此正确;题干不涉及文化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不选;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观点错误。3(2018山东烟台市期中,18,2分)2017年5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放的国家记忆永不过时的劳模精神5集专题纪录片,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信心百倍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热情。这表明劳模精神 (C)A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追求B提升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层次C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解析】题干强调关于劳模精神的专题纪录片激发了人们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热情,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劳模精神与价值追求的关系、劳模精神提升了文化需求层次,A、B不选;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影响作用,D观点错误。4(2018中学联盟模拟卷二,15,2分)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好评如潮。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朗读者的成功经验有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富有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 B C D【解析】朗读者作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通过央视热播取得巨大成功,表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中的强大功能,符合题意;节目宗旨表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5(2017河北邢台月考,17,2分)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曾经说过:“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材料说明(B)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文化的差异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反映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A B C D【解析】题中比较了东方人与西方人思想方式的不同,因此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也说明了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正确;题意没涉及社会制度,不选;文化差异与民族文化优劣无关,且各民族文化无优劣之分,错误。6(改编题)杭州市坚持以文化人,发挥价值观的滋养力,在充分挖掘杭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杭州百姓耳熟能详的爱国故事和诚信故事,以及阿里巴巴集团等诚信经营的现代范例,通过编印乡土教育丛书等多种表现形式,组织开展爱国主义和诚信文化教育活动。杭州市做法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C)诚信文化教育活动是人们成功的决定因素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促进个人成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A B C D【解析】杭州市坚持以文化人,组织开展爱国主义和诚信文化教育活动,是因为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确;优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正确;诚信文化教育活动会对人产生积极影响,但不是人们成功的决定因素,说法错误;与题意无关。7(2017河南天一4月大联考,20,4分)在交通阻塞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鸣喇叭、闪灯、爆粗口,甚至会发生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B)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司机的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A B C D【解析】汽车文化影响但不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82018河南郑州一中期中,26(1),10分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蜿蜒万里的长城、栩栩如生的秦陵兵马俑、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的四羊方尊、巧妙绝伦的赵州桥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无一不是工匠精神的化身。“工匠精神”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具气质;“工匠精神”推崇的职业操守是提升国民素养的有效途径;“工匠精神”能够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动力。在市场经济急功近利之心的驱动下,人们日益忽视了对工艺细节的追求,忽视了产品制造固有的原则和规律,桎梏于眼前利益而忽视了产品的革新。粗制滥造损害的是生活品质,浪费的是社会资源。重塑“工匠精神”,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工匠精神”在中华民族复兴中发挥怎样的作用。(10分)【解析】审设问,说明“工匠精神”在中华民族复兴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可多角度认识“工匠精神”,从“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等角度分析其作用,另外可运用文化对经济、文化对人的作用分析其具体作用。【答案】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工匠精神”植根于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力量。(3分)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工匠精神”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转型,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经济支撑。(3分)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工匠精神”能够提升国民素养,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人才基础。(4分)9(改编题)截至2017年6月,我国拥有的7.5亿网民中80%是青少年,青少年中80%的信息源于网络。但随着现实生活中的低俗、恶俗甚至反文化现象在互联网上相继出现,一些粗俗词汇已成为网络时代的流行语,侵入了广大青少年的日常网络生活,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联合主办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该行动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旨在通过系列活动,大力倡导青少年主动承诺使用净语良言,戒除粗俗网络用语,树立文明新风。此次活动动员全国各级学校共青团和学社联学生会微信、微博平台,发动线上承诺签名活动;依托学校传媒联盟,对活动进行宣传推广;邀请国学大家走进校园,讲解经典名篇,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实际行动共同抵制粗鄙低俗的网络语言。结合材料,分析开展“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解析】本题属于依据类试题。审读材料,分析开展“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的文化生活依据,主要强调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和作用;同时网络属于大众传媒,应说明大众传媒的作用;最后应说明开展这一行动的深远影响。【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开展“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有利于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开展“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开展“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网络大行动,有利于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使用净语良言的行为习惯,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点3分,共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