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4888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4课 种树郭橐驼传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伛偻(y l)(2)窥伺(ku)(3)孳生(z)(4)勖勉(x) (5)缫丝(so) (6)鸡豚(tn)(7)辍飧(sn) (8)闲暇(xi)二、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1)既然已通“矣”,了(2)早缫而绪通“尔”,你们2.古今异义(1)其本欲舒古义:根。今义: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本钱,本金。(2)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3)若甚怜焉古义:怜爱。今义:怜悯。(4)字而幼孩古义:养育。今义:文字等。(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小民。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6)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一词多义(1)故(2)因(3)顾(4)过(5)其(6)以4.词类活用(1)名我固当:名词用作动词,起名。(2)驼业种树: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业。(3)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4)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多。(5)爪其肤以验其生枯:名词用作动词,用指甲划破。(6)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5.文言句式(1)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句。(2)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宾语前置句。6.翻译句子(1)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译文:郭橐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富贵人把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及种树卖果营利的人,都争着迎接和雇用郭橐驼。(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译文:我郭橐驼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茂盛,只不过能顺从树木的天性,而使它的本性得以充分发展罢了。(3)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译文:大凡种树的方法,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平整,土要用原来的,捣土要结实。三、名言警句课外名句1.善恶不可以同道。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2.宁为有闻而死,不为无闻而生。柳宗元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3.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柳宗元4.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柳宗元一、作者简介柳宗元的政论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如封建论天对等。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柳宗元的诗,大多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二、背景展示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儿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赋税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各地官僚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盘剥,以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对官府扰民、百姓惶恐的情况作了生动的描述:“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而本文的构思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文白对照脉络梳理1.郭橐驼和别人种树的方法、种树后的态度和结果各有什么不同?(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郭橐驼其他种植者方法态度结果答案郭橐驼其他种植者方法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态度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结果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木之性日以离矣2.本文的写作重点仅仅是介绍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吗?为什么?答:_答案本文不仅仅是介绍了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常常是通过对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人民的困苦生活,揭露社会矛盾,针砭时弊,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本文借为郭橐驼作传的方式,寓治国养民之理于种树之道中,揭露了当时统治阶层政令繁乱的弊端及其给民众带来的灾难,表现了柳宗元革除弊政、“养民”治国的思想。文章第一段介绍郭橐驼的身世侧重介绍名字,“橐驼”并不雅,为何郭橐驼却认为“名我固当”,舍名自谓?答:_答案(1)“橐驼”意为“骆驼”,骆驼是最能吃苦耐劳的动物,象征了人物勤劳、善良而又富有智慧的意义。(2)这一称呼符合人物身体残疾的特征,郭橐驼“舍名自谓”表现了其乐观豁达、自信坚强的性格。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文章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照样民不聊生。告诫为官者治民首先要爱民,爱民主要是利民。运用示例唐太宗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为官员,心中装有百姓,心中想着百姓,牢固树立百姓利益无小事的勤政思想,像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种树那样,顺其自然,理其天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尽到为官之责。如果官员只为自己的政绩着想,只想着树立自己在百姓中的威望,强迫百姓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想行事,急于求成,大兴土木劳役,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叫苦难应。久而久之,民心背离,必定会使集体、国家这棵大树枯萎、凋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行事须三思,民生当为先。(高考作文民顺与国强)2.课外素材曼德拉永不屈服的自由之路曼德拉并不是生而渴望自由,而是逐渐认识到南非黑人和其他族群的不自由之后,才开始了他一生从未停止过的为争取自由而进行的斗争。他加入南非非洲国民大会,创建秘密武装组织“民族之矛”,领导南非人民反抗白人专制,反抗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歧视。在40多年史诗般的斗争历程中,即使是漫长的27年铁窗生涯,他也从未片刻停止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从未放弃过胜利的希望。在他的领导下,南非告别了种族隔离制度,消弭了种族间的差异;南非变成了全体南非人的南非,不分种族与肤色;南非人走向了自由和平等,获得了民主与和平。他的智慧与善良,超越种族的胸怀,超脱仇恨的宽容,以及永不屈服的勇敢之心,堪为人类的楷模。点评“不自由,毋宁死”,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激励着人们去奋斗。帕特里克亨利是如此,曼德拉也是如此!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包容柳宗元在永州秋日的天空明澈如洗,远山外残阳似血。秋叶镀了一层金红,偶尔飘落一片,静寂无声。失群的孤雁呜咽着远去,衰蝉在凉风里嘶哑地哀鸣。单薄的长衫终难抵风中的些许凉意,他轻轻打了个寒颤,挺了挺身子。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然。身下的车轮辘辘南去,碾碎了他年轻时的理想。(2)回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他暗暗咬紧下唇他怨,他恨,他怎能不怨恨!(1)公元805年,永贞革新失败,他被贬永州。(1)荒蛮的永州,瘴疫猖獗,民风剽悍;阴险的政敌,不断监视,伺机发难。怨恨,梦魇般纠葛在心头,日日夜夜,夜夜日日。正值盛年的他,却早已须发斑白、形容枯槁、步履蹒跚,仇愤深深刻进他紧锁的眉间。(2)(1)到永州的那天傍晚,他发现庭院一隅有株矮矮的菊,不禁自嘲地苦笑:自己就是这株墙角的菊向前看,只一堵寂寞的高墙;向上看,唯一角狭小的天空。没有群芳环绕,没有百花争艳。偶尔抬头,有飞鸟淡淡的翅影;偶尔低头,有蚂蚁匆匆的足迹。是谁把它丢弃在这里?为什么命运对它如此不公?它大概快要枯萎了,他想。(1)然而,西风飒飒的一个清晨,它忽然开放如雪般洁白的花瓣优雅地舒展,在寂寞的墙角吐着静静的幽香。(1)那一天,怒放的白菊前,有一个身影,久久伫立;有一道目光,渐渐释然(1)他回到书房,关上了那扇朝北的窗,却打开了心头一片豁然的天地。然后,他拿起了笔。十年,他枯瘦的手指间流泻出华夏文学不朽的骄傲。(2)(1)面对人生的失意,包容让他安然。公元815年,他被召回京,旋即再贬柳州。(3)这一次,离开都城的路上,他目光淡定,遥望天际,却没有再回望长安。(3)在更为偏远、荒僻的柳州,他走出了书房,凭借一颗正直文人的良心,开了荒、打了井、种了树、办了学、释放了奴仆,营造出了南国荒原中一道绮丽的风景。(3)面对命运的坎坷,包容让他淡然。感谢包容,是它留给我们歌咏永州的不朽诗文;感谢包容,是它使柳州迎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感谢包容,是它塑造出一位光耀千古的文学大师柳宗元。(4)柳州城内,柳侯祠的匾额至今仍然光彩夺目。那上面,闪耀着包容的熠熠光芒思悟要点提醒这是一篇取材新颖、思想深刻的考场作文,又是一篇有史可证、想象合理的历史小说。文章依据柳宗元政治生涯的坎坷遭际,充分、大胆地发挥想象,记录了人物的心路历程,阐发了对话题“包容”的见解。(1)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提示写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后,遭遇打击、失意怨恨继而豁然的心理。运用了以描写为主的表达方式。(2)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运用上有怎样的共同特点?提示运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含意,意境优美,隽永含蓄。(3)段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与前文有什么不同?提示这部分内容讲述了感悟包容、创造辉煌的过程。运用了以记叙为主的表达方式。(4)第段有怎样的作用?提示总结上文,突出主题,呼应题目。运用排比句式,强调了柳宗元人生的贡献之大,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柳宗元的仰慕之情。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橐驼非能使木寿(长寿)且孳(滋长)也凡(大凡)植木之性(方法),其本(根)欲舒B.其莳(种植)也若子,其置(放)也若弃根拳而土易(更换),其培之也,若不过(过分)焉则不及C.甚者,爪其肤以验(检验)其生(活着)枯,摇其本(树干)以观其疏密虽曰忧(担心)之,其实仇(把当成了仇敌)之D.见长(治理)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怜爱)焉,而卒(终于)以祸传(记)其事以为官戒也答案B解析置:这里是放在一边不管的意思。过:过多。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不抑耗其实而已B.既然已,勿动勿虑C.吾小人辍飨饔以劳吏者D.他植者虽窥伺效慕答案D解析A项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B项既然: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表示先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做出判断。C项小人:古义,小民;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私见张良,具告以事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答案A解析A项介词,把。B项表因果的连词,因而。C项表目的的连词,来。D项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译文:_(2)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译文:_(3)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译文:_答案(1)大家看到郭橐驼栽种的树,即或移植的,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硕大茂盛,结果早而且结得多。(2)虽然说这是担心它,其实是仇视它:所以他们种的树不如我种的树。(3)我们小民一天到晚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们,尚且不得空闲,又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梓人传(节选)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B.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C.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D.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答案B解析“怒而退之”是“不胜任者”的谓语,“盈尺而曲尽其制”不能断开。原文标点为: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大官的住宅。指古代按一定品级为王侯功臣建造的大宅院。后也通称上等房屋为“第”。B.“栋宇”,房屋的正中和四垂,泛指房屋。后来也比喻在组织或群体中起中坚作用的关键人物。C.“京兆尹”,中国古代的官名。封建社会,官位官职等级分明,称谓不同,“京兆尹”泛指地方官吏。D.“上栋”,即“上梁”之意。古代盖完房屋后,在上梁要写上修建房屋的主要头领的姓名。答案C解析“京兆尹”指京官三辅(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此话说明梓人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B.“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中的“笑”字,说明作者看不起梓人,有讥笑嘲讽之意。C.作者在叙写梓人的事迹时,先抑后扬,逐层展开,因而具有曲折深细的特点。D.“余圜视大骇”,一个“骇”字写出了梓人的妄自尊大。答案C解析A项是作者在不了解梓人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B项在文中没有依据。D项“骇”字写出了梓人技艺的高明非凡。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舍我,众莫能就一宇。译文:_(2)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译文:_(3)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译文:_答案(1)如果没有我,他们连一间房子也造不成。(2)我觉得非常好笑,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什么本领而只知道贪钱爱财的人。(3)一会儿众工匠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眼色。参考译文裴封叔的住宅,在京城光德里。一天,有一个木匠敲门求见,想在裴家租一间空屋居住。他所从事职业的工具只有量尺寸的寻引、画方圆的规矩和弹墨线的墨斗等,家中不备磨刀石和刀斧之类的用具。问他会干什么活,他说:“我擅长测算材料,根据房子的规模、高深,选用各类圆方得体、长短合适的木料,指挥工匠们干活。如果没有我,他们连一间房子也造不成。所以到官府里干活,我所得到的工资等于一般木匠的三倍;给私人干活,我拿的工价要占众人工资的一大半。”有一天,我走进他的卧室,见他的床缺了一条腿,他却不会修理,他说:“我打算请别的木匠来修。”我觉得非常好笑,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什么本领而只知道贪钱爱财的人。后来,京兆尹要修理官署,我到过那里。见那儿已堆放着许多建筑材料,聚集了许多工匠。他们有的手握斧子,有的拿刀操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那木匠左手拿着引绳,右手拿着一根木杖,站在中间。他测量好栋梁的长短大小,又看准木料是否能用,然后挥起木杖说:“用斧子!”那拿斧的工匠立刻奔向右边;他回过头指着另一段木料说:“用锯子!”那拿锯的工匠立刻奔向左边。一会儿众工匠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眼色,等他的号令行事,没有一个敢自作主张的。有些不能胜任的工匠,被他怒喝退在一旁,也不敢恼恨抱怨。他又在墙上画了房子的图样,虽然只有一尺见方却全面周详,根据图上缩小的尺寸比例而造出的高楼大厦,竟完全合乎设计而不增减分毫。房子造成后,他在大梁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这某某就是他的姓名,而凡是执斧锯操作的众工匠的名字却一个也不写上。我在房子周围审视一番以后不禁大吃一惊,这才知道这木匠的技艺确实非常高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