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突破练训练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B卷.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47536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突破练训练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突破练训练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突破练训练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训练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B卷)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临沂模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地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答案B解析据材料“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地予以接受”可知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可知清政府仍然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与外国交往,政府非常顽固地坚持所谓的“礼制”,故B项正确,C项错误;清政府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是在总理衙门成立后,故D项错误。2.(2018衡水高考模拟)1853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A.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B.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C.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答案D解析A项不是主要原因,且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不能说明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说明清政府并没有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太平天国运动控制湖北,官盐无法进入,只能允许“私盐”入楚,故D项正确。3.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这样就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 D.马关条约签订后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而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列强侵略由此以资本输出为主,故D项正确。4.仲芳氏在庚子记事中记载:“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这一记载()A.完全否定了义和团运动B.真实反映了义和团反侵略的决心C.是反动文人对农民阶级的诽谤D.再现了义和团盲目排外的情景答案D解析该记载只是反映了义和团的某一方面,并不是完全否定,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义和团对使用外来物品的中国人的态度,B项与此无关,排除;材料记载的事件反映了义和团的盲目排外,并非是反动文人对农民阶级的诽谤,C项错误,D项正确。5.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向法制化和民主化发展,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族革命的任务,A项错误。B、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6.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B项中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与国内无关,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思想启蒙,故D项错误。7.(2018怀化模拟)下图是1919年5月4日,时事新报刊登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A.说明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B.促使国共两党进行北伐战争C.引发国内民族情结的高涨D.体现出中日民族矛盾的高涨答案C解析注意时间是1919年5月4日,列强瓜分中国是19世纪末,故A项错误;北伐战争是1926年开始,故B项错误;1919年5月4日正是国内五四运动的时间,漫画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列强分赃和侵犯中国的利益,北洋政府代表找不到谁来主持公道,继而引发国内民族情结的高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日民族矛盾高涨,故D项错误。8.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答案B解析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是1927年秋收起义后,故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二大的纲领较之一大,联系了中国的国情,说明中国共产党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故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二大纲领中还有最高目标,故D项错误。9.“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包括毛泽东,都是先在城市里从事工人运动,然后再到农村中去领导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的。这一条十分重要,没有它,就只能产生旧式的农民战争,而且也不可能取得胜利。”这一论述旨在说明()A.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B.工人运动与农民战争同步进行才能保证胜利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只重视城市工人运动实践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然后再到农村中去领导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的。这一条十分重要,没有它,就只能产生旧式的农民战争,而且也不可能取得胜利”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故选A;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排除B;由材料“先在城市里从事工人运动,然后再到农村中去领导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的”,说明是经过工人运动到农民革命的先后过程,排除C;材料的主旨不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排除D。10.19411942年,中共根据当时政治局面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一变化()A.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B.说明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的变化C.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有了一定发展D.源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19411942年处于抗战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为了调动地主和农民的抗战积极性,中共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1947年是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制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故D正确。11.中共某部队曾于1946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答案B解析根据时间“1946年”以及电文内容可以看出,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国民党发动内战。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国民党只是为发动内战做准备,故A项错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故B项正确;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在1947年,故C项错误;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是在1947年,故D项错误。12.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答案C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中国共产党兵力开始具有优势是在1948年11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正是三大战役进行之中,故C项正确;全面内战爆发是在1946年,故A项错误;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结束是在1949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个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抗战胜利之际,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进行了历史性的重庆谈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随着日本的投降,政府军队与中共军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赛,双方都力争首先到达敌占区接受日军的投降,从而收取大量的敌方武器和军事装备。(斯大林)似乎没期望中国共产党立即起而夺取政权。他好像并不在意美国在中国的调停,实际上他建议毛与蒋达成某种协定。到1945年11月,华盛顿已采取了一项新的政策,该政策继续支持国民政府,条件是国民政府不可使用美国武器进行内战,并且努力与中共达成协定。国民党和共产党都相互不信任对方,因为各自是追求不同目的的革命政党。除非是在暂时的或权宜的基础上,否则两党的合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六个星期的谈判无疑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尽管毛泽东表面上持和解的姿态,但他并不想在那些涉及中共根本地位的基本点上让步。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凭借实力进行谈判坚拒妥协,以免自己的特权地位受到损害。蒋对毛泽东此刻愿意达成的某种和平“临时协议”毫无兴趣。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国民党较之过去加强了它的地位,但是仍然百孔千疮,内部矛盾甚多,困难甚大。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1)有人说:“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国共两党之间的力量对比是最有利于双方实现某种历史性妥协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中国具备走向和平的因素。(14分)(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双十协定”被国民党撕毁,中国的和平道路夭折。试分析其原因及教训。(11分)答案(1)国际环境:美国和苏联都希望中国避免战争。国内环境:经过长期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战后恢复也需要和平的国内环境;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致力于国内和平;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发动内战的时机不成熟。(2)原因: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抗战胜利后,双方实力上升,并进行了军事部署;双方互不信任,双方互不妥协,无法达成共同遵守的协议。教训: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对话协商,携手合作;应站在民族国家立场上,保持冷静和克制,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发展。解析第(1)问,从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两方面归纳。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两党的阶级属性、双方实力和对对方的信任感方面归纳;第二小问,从双方彼此应持的态度及这种态度的意义上思考。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12分)答案示例1:赞同材料中的观点:民族复兴是指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论述略)示例2:对材料观点进行修改补充: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并非只有革命与改良,其中还应有列强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被激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从不同层面、不同程度推进了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论述略)示例3:不赞同材料中的观点。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样的“革命”,更多的是破坏,甚至是反现代化的,从长远看,对民族复兴大业是不利的。(论述略)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改良和革命之间相互促进,最终都会推动民族复兴,或者可以理解为改良和革命是推动民族复兴的手段;可以进行补充、修改、否定或者提出新的观点:一方面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多元化,从客观而言,民族危机(列强的侵华)会推动民族复兴,那么材料只是涉及改良和革命是不足的;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否能起到推动民族复兴的作用,值得商榷,甚至是怀疑。只要观点明确,围绕观点充分论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