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39469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沭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沭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沭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 ,虽 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 了。A救助 殒身不恤 明证 B帮助 奋不顾身 证明C救助 奋不顾身 证明 D帮助 殒身不恤 明证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对科学的探求中,人类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不但开创出和谐而优美的境界,而且不断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B充满宇宙情怀和人生智慧的文章,蕴藉着思想的美,运用思辨,探讨问题,让我们的心灵迎接伟大的思想,攀登思想的巅峰,提高精神的境界。C人类的思想能够消除物我的界限,万物融为一体,使得“我”冲破观念与时空的束缚,在精神的天地间自由飞期。D直面人生,就是正视人生的苦乐顺逆,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通达乐观。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3分)( )A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B今已亭亭如盖矣C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D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4对下面两首小诗所描写的事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甲 最后只有垃圾留下当音乐与灯光相继离开衣帽间内一片荒凉杯盘还残余着字句和笑脸的渣滓 乙 住在里面的男人努力检阅风霜与阳光住在里面的女人用泪水灌溉青春的枯井老人面对一池皱了的春水A 甲 夜色 乙 监狱 B 甲 舞会 乙 影子 C 甲 宴会 乙 镜子 D 甲 荒野 乙 窗户5下列公益广告词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纸上得来终觉浅,就业尤需多实践。B愿得此身长报国,不挤高考独木桥。C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偏爱做工匠。D肩扛扳手开口笑,平凡人生亦自豪。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 B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C终期于尽 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盛大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岁星。古人曾以岁星纪年,将周天分为十二纪,假设岁星每岁居一纪,十二年为一周期,故称“岁在”。B禊,一种风俗祭祀。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改为农历三月三日),游于水滨,举行祭祀、淋浴、采兰等活动,以祈福吉祥。C流觞曲水,古人的酒戏。将酒杯置于曲水上,杯触岸辄停,坐于其岸者取饮。D契,符契。古人剖竹木为契券,缔约双方各执一半以为凭证。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8分)(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分)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分)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9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 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上阕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2)请结合全诗,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2)左丘失明, 。(司马迁报任安书)(3)四围山色中, 。(王实甫长亭送别)(4) ,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6) ,小年不及大年。(庄子逍遥游)(7) ,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三首(之一)(8)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五、现代文阅读(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蹲 点修祥明1971年,我在即墨县一个公社里当文教助理。初冬的时候,公社让我到肖家疃村去蹲点。铺盖洗刷这一套我自己带,吃饭则由村里统一派饭吃,从村东头开始挨家挨户往下轮。轮到谁家,我一天三顿饭就到谁家吃。一顿饭四两粮票五毛钱。即墨是出名的地瓜干县,一年到头,庄户人的日子离不了地瓜干。有这么句趣话:进了即墨地,踏着两脚泥,吃着地瓜干,放着瓜干屁。那时在胶东半岛,乃至山东省,只要你说是即墨人,人家准会说:你们那里出地瓜干啊!肖家疃是个出名的穷村,日子更离不了地瓜干。不过,我进村吃饭,连一块地瓜干的影子也没见到。他们用过年过节的麦子到石磨上磨成面,或是擀两碗面条,或是捏两碗饺子,或是烙一个锅饼,汆个葱花鸡蛋汤,最次的也烧几条小咸鱼、贴几个玉米饼子让我吃。其实,我到谁家都能闻到一股浓烈的煮地瓜干的味道。我向他们要地瓜干吃,说干了嘴皮他们也不应。我自己要去盛,他们捂着锅盖说:“修助理,你是看不起我们吗?难道我们连顿饭也管不起?让你吃地瓜干,村里人非戳俺的脊梁骨不可!”差不多家家都是这套话。犟不过他们,我只好一个人坐在炕上吃小灶。那些馋不住的孩子会在天井的窗外,或者屋后的后窗偷偷看我吃饭,馋得嘴角流出涎水,嘴角翕动,腮帮一鼓一鼓。我刚一下炕,孩子会像馋猫一样跳到炕上抱起盘子和碗又扒又舔我于心不忍,只好每顿饭吃个大半饱儿,或者干脆吃个半饱儿,以便把剩下的饭让孩子们解解馋儿。经过一月多的调查了解,我发现肖家疃穷就穷在缺少水浇地。我和村干部决定,在村北河套的泉眼处挖水塘,一是这里地下水多,二呢,把河拦腰截断可以在雨季多蓄些河水,三是在河套挖水塘省工。真可谓是一石三鸟。傍黑放工的时候,我把大伙儿召集到一起说:“从明天起,我不吃派饭了。我想到谁家吃就到谁家。你们送饭的时候,每家给我多捎双筷子就行了。”这一招果然灵,第二天开始,工地上不见一块地瓜干的影子。家家的饭不是地瓜面包,就是地瓜面饺,或是地瓜面条、窝窝头、合饼等,最差的也把地瓜干用石臼子捣碎,放上几把豌豆熬成黏稠的粥。这样,我的目的达到了:我只能到一家去吃饭,但每一家的伙食都改善了。吃得好了,大伙儿有了劲头,两个月后水塘挖好了。庆功大会在水塘边开。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全村的男女老幼能动弹的都来了。一塘清水在西北风的吹动下,宛如一匹洁净的绸子在抖动飘舞。望着坐在前面的妇女们,我有些愧疚有些动情地说:“挖这个水塘,你们妇女是头号功臣!”妇女们不解,摇着头说:“俺没有功,修助理和劳力是功臣!”我说:“你们听我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两个月,你们用地瓜干做出那么多样好吃的饭,好饭出好活儿,你们费心又费力,就是头等功臣嘛!”劳力们又是鼓掌,又是大声喊叫,表示对我的看法的支持。妇女们显得又激动又骄傲。一个妇女站起来问我:“修助理,你这么实在,我问你个事行吧?”我说:“你问吧。”“明年冬天你还来俺村不?”我爽快地答应:“来!来!来!明年咱们再挖个水塘好不好?”“好!”“好!”“好!”社员们齐声欢呼。我被社员们欢乐的情绪感染了,问他们道:“有了水浇地,你们的生活好了,我明年冬天来,给我什么饭吃?”妇女们先是一愣,交头接耳嘀咕了一霎,然后大声说道:“地-瓜-干!”我拍着巴掌,想说点什么,可一个字也说不出。泪水从我的两眼汩汩地涌出。(有删改)12文中第三段详细描写村民给“我”准备的饭,有什么作用?(6分) 13庆功大会上“我”为什么“有些愧疚”又“有些动情”?(4分) 14小说中的“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5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一把椅子祝勇我从伍嘉恩明式家具经眼录中看到过一把黄花梨波浪纹围子玫瑰椅。这把玫瑰椅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波浪纹式的纤细直棂,装入椅背框与扶手下的空间,仿佛流水的曲线,让人看到自然界的无声运动。建筑师赖特把别墅造在匹兹堡郊区的瀑布之上,于是有了世界上著名的“流水别墅”,但这不算牛,中国人把流水造在家具里,那样不动声色,又天衣无缝,这等想象力、创造力,除了中国人,天底下再也找不出谁有,而且这发明权,最晚也可以追溯到明代,因为有这把明代玫瑰椅作证。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它并不是为博物馆打造的陈列品,而是作为一件普通家具,被置放在最日常的生活空间里。假如把视野放大,我们发现这样的靠背纹线设计,在许多园林亭台的“美人靠”上亦可见到。几百年前的一把木椅,让我们在客厅的穿堂风里,感受到江河流淌、山川悠远,甚至可以想到大河之洲,我们文明源头的关关雎鸠。在那把木椅里,在榫卯构建的起承转合里,一定藏着中国人对宇宙秩序的浪漫构想,然后,用一种最简单、最自然、最漫不经心的方式呈现出来典型的中国式表达。中国人素来含蓄,从不构造浩大繁密的哲学著作,洋洋洒洒、滴水不漏地论述自己的哲学体系,但中国人是有哲学的,只不过那哲学渗透在万事万物中。所以中国没有柏拉图、黑格尔,但中国有孔子,有惠能,他们的思想,像雨像雾又像风,让我们去感受和领悟。就像这把椅子,出自明代一个不见经传的工匠之手,但那层层推展、收放自如的水波,“以一种程式化的模式反复排列”,循环推进,演示的却是无止境的生命律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中国,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件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物质之间,都存在着隐秘的勾连,像家具的不同零件,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因此,在古代中国,在老子、庄子那里,就已经产生了“系统论”。每一件事物,包括这样一件普通的家具,既是这宇宙的一分子,也可以被视作宇宙本身。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一件家具,就是一个微缩的宇宙,或者说,是宇宙的模型。中国的木质家具,在五行中属木,却容纳了水(波浪纹设计),暗含着土(所有的木都是从土中生长的),包含着金(木制家具一般采用榫卯结构,不用钉子,但有些家具有金属饰件,镶金错银,华美灿烂),亦离不开火(漆、胶等全需火来熔炼),融汇着世界上最基本的元素。世界附着在上面,它就像一只木船,把我们托起来。坐在一把木椅上,就是坐在这世界的中央(尽管那不是一把龙椅),天地与我并立,而万物与我为一。可品茗、可读书、可闲聊、可打盹、可做梦、可发千古之幽思,唯独不能把世界从自己身上甩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家事国事,风声雨声,都在这里,入耳入梦。尽管,那只是一把椅子。 (选自人民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16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呈现方式有何不同?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6分) 17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请结合文本,概括“一把椅子”的丰富内涵。(6分) 七、作文(7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峨眉山跳崖轻身”“韩春雨被曝组织学生卖论文”我们都必须面对各类媒体上铺天盖面的负面新闻,我们该怎样清醒理智地面对这些负面新闻呢?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A(救助:拯救和援助,帮助: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以物质上、精神上支援;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明证:明显的证据,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明书或证明信)2.B(A项递进错位,应改为“不但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且不断开创出和谐而优美的境界。”C项中途易辙,前后主语不一致,在“万物融为一体”前加上“使”。D项成分残缺,“通达乐观”后加上“的健康人格”)3D(D为借代)4C 由 甲 内容可以排除D项, 乙 内容符合镜子特点,故选C。5.C(漫面的寓意是技工缺口大,建议年轻人就业选择技工。A漫面没有强调“实践”。B漫面中没有与“高考”相关的语境。D“平凡人生”与漫画语境不符。若由技工成长为大国工匠,人生并不平凡)二、文言文阅读(18分)6D (盛:热闹)7B(应该是“消除不祥”)8(1)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少的年老的都聚集在一起。(2分,“毕”和“少长”各1分)(2) 用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完全可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3分,“极”和“信”各1分,句意1分)(3)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3分,“一”和“齐”各1分,句意1分)9作者的感情由生之“乐”而转向死之“痛”,最后以“悲”叹作结,感情起伏,情真意切。(答出三点得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1)选取了缺月、疏桐等典型景物(1分)。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凄清孤寂氛围(2分),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了词人内心的孤寂。(2分)(2)本词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拟人化),(1分)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1分)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2分)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1)门衰祚薄 (2)厥有国语 (3)一鞭残照里 (4)怒而飞 (5)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6)小知不及大知 (7)长安回望绣成堆 (8)发愤忘食五、现代文阅读(二)(20分) 12.(1)相对丰盛的饭反映了村民的热情好客和对蹲点干部的尊重;(2)村民吃地瓜干却给“我”开小灶,坚决不让“我”吃地瓜干,罗列这些相对丰盛的饭表达了“我”对村民的感激和不忍心;(3)反映了村民生活贫困,为下文“我”向村民要地瓜干吃和给孩子们留饭等情节做了铺垫。(每点2分)13.“有些愧疚”是因为,后来“我”想到谁家吃就到谁家吃的做法,迫使妇女们用地瓜干做出很多样好吃的饭,使妇女们更加辛苦。(2分)“有些动情”是因为,妇女们辛苦地用地瓜干变着花样做出的饭,改善了大伙的伙食,让大伙吃得好、有干劲,极力支持了“我”的工作,“我”对她们充满感激。(2分)14. (1)朴实。到穷村随点,主动要求和村民一起吃地瓜干。(2)善良。看见孩子们的馋相,故意只吃大半饱儿或半饱儿,留下饭菜给他们。(3)敬业务实。调查村子贫穷根源,并和村民一起挖水塘,帮村民脱贫。(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15.(1)文章开头写“我”吃饭是由村里统一派饭,村民给“我”开小灶,最后写妇女们表示来年请“我”同吃地瓜干,首尾对比,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2)村民主动请“我”吃地瓜干,这一变化表现了村民把“我”当成自己人而不是客人,反映了村民对“我”蹲点工作的肯定;(3)描写“我”的心理和表情,表现对村民接纳、肯定自己的感动,这样的结尾韵味深长,耐人寻味。(每点2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中国哲学渗透在万事万物之中,以最简单、最自然、最漫不经心的方式呈现出来;(3分)西方哲学通过构造浩大繁密的哲学著作,洋洋洒酒、滴水不漏地论述出来。(3分)17.首先,由一把椅子引发联想,揭示其蕴藏着“中国式表达”;然后,联系中国古代哲学,进一步彰显“中国式表达”的特色;最后,再回到一把椅子”,点明“一把椅子”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每点2分)18. (1)它普通而日常,但反映了中国人非凡的创造力、想象力:(2)蕴藏着中国人对字宙秩序的浪漫构想,演示的是无止境的生命律动;(3)是一个微缩的宇宙(宇宙的模型),凸显出“天地与我并立,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每点2分)七、作文(70分)19. 一、审题与立意1.对材料的理解这是一道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负面新闻的命题。材料为三个小分句,第一小分句列举了近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负面新闻,后一小分句表明我们每天都必须面对各类媒体上大量的负面新闻,最后一个小分句首先点明了我们面对负面新闻的态度清醒理智,但又追问该怎样具体地清醒理智。“负面新闻”,是指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极的事实所释放出的信息。“负面新闻”有真实的,有虚假的,也有夸大、扭曲事实的从“负面新闻”的影响角度考虑,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关系,影响经济稳定、商业决策;影响个人价值取向、心理健康当然有负面作用也具有积极作用,比如了解真相、吸取教训、加强舆论监督等。“我们”指向的是当代的青少年,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够成熟,“负面新闻”对于这些人的影响多为负面影响,且影响较大。“清醒理智”,是指当我们接触这些“负面新闻”时,首先,应该在思想上保持客观,应该保持辨明其真假,了解其背景及来龙去脉,认识不能片面;其次,不能让个体的新闻事件影响对于全局的看法;最后,我们更不能被负面新闻影响,去加速负面信息的传播。2.本次作文的立意注意点 学生在行文过程中对于负面新闻的选择要能够选择那些引起社会广泛的新闻,不能是道听途说,不能是小道消息。思想表达应该健康,不能一味悲观,故意抹黑,发泄愤怒在表明观点时,要避免整体打包,要对“清醒理智”进行诠释,立意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在行文时要力避笼统,可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可通过具体新闻事件具体阐述,也可从某个领域中的负面新闻入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在思辨中显现哲思灼见,表现自己的“理智清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A(救助:拯救和援助,帮助:替人出力、出主意或给以物质上、精神上支援;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明证:明显的证据,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明书或证明信)2.B(A项递进错位,应改为“不但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且不断开创出和谐而优美的境界。”C项中途易辙,前后主语不一致,在“万物融为一体”前加上“使”。D项成分残缺,“通达乐观”后加上“的健康人格”)3D(D为借代)4C 由 甲 内容可以排除D项, 乙 内容符合镜子特点,故选C。5.C(漫面的寓意是技工缺口大,建议年轻人就业选择技工。A漫面没有强调“实践”。B漫面中没有与“高考”相关的语境。D“平凡人生”与漫画语境不符。若由技工成长为大国工匠,人生并不平凡)二、文言文阅读(18分)6D (盛:热闹)7B(应该是“消除不祥”)8(1)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少的年老的都聚集在一起。(2分,“毕”和“少长”各1分)(2) 用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完全可以尽享视和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3分,“极”和“信”各1分,句意1分)(3)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3分,“一”和“齐”各1分,句意1分)9作者的感情由生之“乐”而转向死之“痛”,最后以“悲”叹作结,感情起伏,情真意切。(答出三点得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1)选取了缺月、疏桐等典型景物(1分)。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凄清孤寂氛围(2分),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了词人内心的孤寂。(2分)(2)本词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以物写人、借物抒情、移情于物/拟人化),(1分)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1分)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2分)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1)门衰祚薄 (2)厥有国语 (3)一鞭残照里 (4)怒而飞 (5)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6)小知不及大知 (7)长安回望绣成堆 (8)发愤忘食五、现代文阅读(二)(20分) 12.(1)相对丰盛的饭反映了村民的热情好客和对蹲点干部的尊重;(2)村民吃地瓜干却给“我”开小灶,坚决不让“我”吃地瓜干,罗列这些相对丰盛的饭表达了“我”对村民的感激和不忍心;(3)反映了村民生活贫困,为下文“我”向村民要地瓜干吃和给孩子们留饭等情节做了铺垫。(每点2分)13.“有些愧疚”是因为,后来“我”想到谁家吃就到谁家吃的做法,迫使妇女们用地瓜干做出很多样好吃的饭,使妇女们更加辛苦。(2分)“有些动情”是因为,妇女们辛苦地用地瓜干变着花样做出的饭,改善了大伙的伙食,让大伙吃得好、有干劲,极力支持了“我”的工作,“我”对她们充满感激。(2分)14. (1)朴实。到穷村随点,主动要求和村民一起吃地瓜干。(2)善良。看见孩子们的馋相,故意只吃大半饱儿或半饱儿,留下饭菜给他们。(3)敬业务实。调查村子贫穷根源,并和村民一起挖水塘,帮村民脱贫。(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15.(1)文章开头写“我”吃饭是由村里统一派饭,村民给“我”开小灶,最后写妇女们表示来年请“我”同吃地瓜干,首尾对比,形成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2)村民主动请“我”吃地瓜干,这一变化表现了村民把“我”当成自己人而不是客人,反映了村民对“我”蹲点工作的肯定;(3)描写“我”的心理和表情,表现对村民接纳、肯定自己的感动,这样的结尾韵味深长,耐人寻味。(每点2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中国哲学渗透在万事万物之中,以最简单、最自然、最漫不经心的方式呈现出来;(3分)西方哲学通过构造浩大繁密的哲学著作,洋洋洒酒、滴水不漏地论述出来。(3分)17.首先,由一把椅子引发联想,揭示其蕴藏着“中国式表达”;然后,联系中国古代哲学,进一步彰显“中国式表达”的特色;最后,再回到一把椅子”,点明“一把椅子”所蕴含的哲学思想。(每点2分)18. (1)它普通而日常,但反映了中国人非凡的创造力、想象力:(2)蕴藏着中国人对字宙秩序的浪漫构想,演示的是无止境的生命律动;(3)是一个微缩的宇宙(宇宙的模型),凸显出“天地与我并立,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每点2分)七、作文(70分)19. 一、审题与立意1.对材料的理解这是一道思考如何正确对待负面新闻的命题。材料为三个小分句,第一小分句列举了近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负面新闻,后一小分句表明我们每天都必须面对各类媒体上大量的负面新闻,最后一个小分句首先点明了我们面对负面新闻的态度清醒理智,但又追问该怎样具体地清醒理智。“负面新闻”,是指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极的事实所释放出的信息。“负面新闻”有真实的,有虚假的,也有夸大、扭曲事实的从“负面新闻”的影响角度考虑,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关系,影响经济稳定、商业决策;影响个人价值取向、心理健康当然有负面作用也具有积极作用,比如了解真相、吸取教训、加强舆论监督等。“我们”指向的是当代的青少年,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不够成熟,“负面新闻”对于这些人的影响多为负面影响,且影响较大。“清醒理智”,是指当我们接触这些“负面新闻”时,首先,应该在思想上保持客观,应该保持辨明其真假,了解其背景及来龙去脉,认识不能片面;其次,不能让个体的新闻事件影响对于全局的看法;最后,我们更不能被负面新闻影响,去加速负面信息的传播。2.本次作文的立意注意点 学生在行文过程中对于负面新闻的选择要能够选择那些引起社会广泛的新闻,不能是道听途说,不能是小道消息。思想表达应该健康,不能一味悲观,故意抹黑,发泄愤怒在表明观点时,要避免整体打包,要对“清醒理智”进行诠释,立意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在行文时要力避笼统,可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可通过具体新闻事件具体阐述,也可从某个领域中的负面新闻入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在思辨中显现哲思灼见,表现自己的“理智清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