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I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36925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III)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液态水汽化; 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浓硫酸稀释; 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 B、 C、 D、2、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H为“”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已知C(s)+1/2 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kJ/mol,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3. 对下列化学反应热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放热的反应,不必加热就能发生反应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C、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也能发生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4.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5.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H3OH(l)O2(g)=CO2(g)2H2O(l) H725.76 kJmol1B2CH3OH(l)3O2(g)=2CO2(g)4H2O(l)H1 451.52 kJmol1C2CH3OH(l)3O2(g)=2CO2(g)4H2O(l)H725.76 kJmol1D2CH3OH(l)3O2(g)=2CO2(g)4H2O(l)H1 451.52 kJmol16.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时,放出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4O2(g)=2CO2(g)4H2O(l) H890 kJmol1BCH4(g)2O2(g)=CO2(g)2H2O(l) H890 kJmol1CCH4(g)2O2(g)=CO2(g)2H2O(l) H890 kJmol1D.CH4(g)O2(g)=CO2(g)H2O(l) H890 kJmol17.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 kJmol1CH4(g)4NO(g)=2N2(g)CO2(g)2H2O(g) H1 160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生成N2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B由反应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H574 kJmol1C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同D反应中当4.48 L CH4反应完全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60 mol8.燃烧热是指1 mol可燃物充分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 kJmol1、1 411.0 kJmol1和1 366.8 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 )A44.2 kJmol1 B44.2 kJmol1 C330 kJmol1 D330 kJmol19已知299K时,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 kJmol1,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C一定小于92.0 kJ D不能确定10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B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11101 kPa时,2C(s)O2(g)=2CO(g)H221 kJmol1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 B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12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若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 kJmol1D在稀溶液中:HOH=H2OH57.3 kJmol1,若将含1 mol CH3COOH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13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起始浓度甲乙丙c(H2)/molL10.0100.0200.020c(CO2)/molL10.0100.0100.020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1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14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2Y(g)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15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催化剂高温CO2H216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B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17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A、B、C的浓度不再变化A、B、C的压强不再变化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B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A B C D18.T时,A、B、C三种气体在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10) 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4 molL1A、0.4 molL1B、0.2 molL1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也为0.4 molL1D(t10) min时,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19(6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在能源紧缺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H570 kJmol1;H2(g)1/2O2(g)=H2O(g) H242 kJmol1;C(s)1/2O2(g)=CO(g) H110.5 kJmol1;C(s)O2(g)=CO2(g) H393.5 kJmol1;CO2(g)2H2O(g)=2CH4(g)2O2(g) H890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2)H2的燃烧热为_。(3)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难直接测定,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求得。已知C(s)H2O(g)=H2(g)CO(g)Ha kJmol1;则a_。20(8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_;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 mol 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还剩余0.6 mol PCl5,其分解率1等于_;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2,2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_。(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H3_。21(6分)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A和2 mol B两种气体相混合于体积为2 L的某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HK350,则该反应是_热反应。(2)下图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v(NO2)2v(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高二期中考试化学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 2、D 3. A 4B 5B6答案C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时,放出445 kJ热量,即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H2O时,放出890 kJ热量。根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规定,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标出反应的热效应,只有C项正确。7答案D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将相加得到如下热化学方程式: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 kJmol1,标准状况下4.48 L CH4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放出的热量为0.2 mol867 kJmol1173.4 kJ;由于液态水生成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所以生成液态水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放热越多,则H越小,即Hp1,则反应速率较大,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要短,且平衡向逆向移动,Z的体积分数比p1的要低。15 A 解析由平衡常数K,温度升高时H2浓度减小,说明在恒容时平衡正向移动,H0,A正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g)H2(g)CO(g)H2O(g),在增大压强时H2的浓度不变,升高温度,v正和v逆都增大。16 B 解析勒夏特列原理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主要是浓度、压强、温度等,这些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都可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催化剂不能引起化学平衡移动,勒夏特列原理不包括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17 A 解析中生成A和B均为逆反应的表现,所以不能作为化学平衡的标志;平衡时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再改变,但不一定等于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所以不能作为化学平衡的标志。18 C(t110)min时,反应已达到平衡,若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根据A、B、C的浓度变化,写出反应方程式为A3B2C,该反应逆向为气体体积增大方向,A错误;升温,v正、v逆均增大,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根据()图象得T1T2,且温度越高,B%越大,则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则升温后平衡逆向移动,A转化率减小,B错误;假设C正确,则达到平衡时C为0.4 molL1,同时A为0.3 molL1,B为0.1 molL1,各种物质的平衡浓度与图象完全相同,则假设正确;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19(5分) 答案(1) (1分)(2)H285 kJmol1 (2分) (3)131.5(2分)解析由题中热化学方程式知(5)是吸热反应;氢气的燃烧热是指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由得C(s)H2O(g)=H2(g)CO(g)H131.5 kJmol1。20(10分)答案(1)PCl5(g)=PCl3(g)Cl2(g)H93 kJmol1(2分)25%(2分)大于(2分)(2)因为PCl5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太高,不利于PCl5的生成(2分)(3)399 kJmol1(2分)21(10分)答案(1)2(2分) (2)0.5(2分)减小(2分) (3)60%(2分)(4)3(2分)解析3A(g)B(g)xC(g)2D(g)HK350,即温度越高,K越小,因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2)根据反应方程式:2NO(g)O2(g)2NO2(g)知:消耗NO的物质的量与生成NO2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n(NO2)0.020 mol0.007 mol0.013 mol,故NO2的平衡浓度为c(NO2)0.006 5 molL1,故曲线b表示NO2的变化曲线。02 s内,v(NO)0.003 molL1s1,因此v(O2)v(NO)0.001 5 molL1s1。(3)由于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当容器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v逆(NO)2v正(O2)v正(NO),因此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因此密度始终不变,故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4)及时分离出NO2气体,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因此反应速率降低;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而催化剂仅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因此A、B、D均不正确;只有C增大反应物O2的浓度,v正增大,v逆随之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