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专题强化练(八).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35233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专题强化练(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专题强化练(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政治大二轮复习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专题强化练(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龙岩质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今天,已很难找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很难找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很难找到不体现文化意义的消费。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府对人民的组织动员能力、参与国际化程度等都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可见()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文化的发展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ABCD解析:由材料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政府对人民的组织动员能力、参与国际化程度等都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可见,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符合题意。答案:A2(2018洛阳一模)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投入多元、动态调整、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体系。国家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A B C D解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经济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所以国家重视科技创新,正确;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说法错误;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说法错误。故选C。答案:C3(2018三明联考)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解析:经济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A项说法错误;“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这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项正确;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C项错误;文化交融并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D项错误。答案:B4(2018揭阳检测)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其中对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中,要求党员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样要求是因为()一定的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们的行为选择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A B C D解析:本题以党章修改中对党员的义务的要求为背景,考查文化的作用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与题意无关。人们的行为选择受特定的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不是取决于文化背景,说错误;党章的要求表明了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5(2018江苏卷)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A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B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许多来华的外国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表明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A项符合题意。“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属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B、C两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A6(2018烟台检测)2018年,中国文化部“欢乐春节”活动以春节庙会、非遗互动、校园联欢、美食品鉴等形式给世界人民送去了中国新年的问候。如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一场关于狗年文化的“欢乐春节”讲座吸引了上百位市民,让当地民众不仅了解了中国生肖文化,也对象征财富、除灾、和平的狗年充满期待。欢乐春节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求同存异不同民族文化应该在相互交流中走向统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A B C D解析:“欢乐春节”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世界人民送去了中国新年的问候,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符合题意;“欢乐春节”活动给当地民众营造了了解中华生肖文化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从而对象征财富、除灾、和平的狗年充满了期待,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创新,与题意不符;不同民族文化应该在相互交流中求同存异,保持民族特色,说法错误。故选C。答案:C7(2018黄山一模)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时,引用了中国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强调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形式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壁垒要发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主导作用A B C D解析:对其他民族文化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说法错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正确;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这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共同消除现实生活中的壁垒,正确;发挥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说法错误,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说法错误。答案:C8(2018江苏卷)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电商将青花面盆销往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通过现代技术发展使得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不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9(2018全国卷)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属于中药文化走向世界的经济意义,不是文化意义,不符合题意;中医药走向世界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正确;题意未涉及创新价值导向,走向世界不会改变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不选;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可供世界各国学习借鉴吸收,正确。答案:C10(2018开封一模)“河南坠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在当今社会,坠子文化也面临着前景暗淡、后继无人的困境。近年来,“河南坠子”表演团队增强市场观念和观众意识,把坠子唱腔和炽烈火爆的现代音乐剧和歌剧元素有机结合,在创新中传承与发展坠子文化,让河南坠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给我们的启示有()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A B C D解析:“河南坠子”经过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启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只有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符合题意;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11(2018黄山一模)“葳蕤”怎么读?“搴芳”什么意思?不仅那些习惯了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的人两眼茫然,很多文学素养较高的人也是报以苦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社会实践不断变迁,有的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档的危机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历史发展A B C D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传承人类文明,因此葳蕤、搴芳都有其产生的渊源,故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未涉及文化的民族性,故不符合题意;不仅那些习惯了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的人两眼茫然,很多文学素养较高的人也是报以苦笑表明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档的危机,故符合题意;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历史发展说法错误,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故错误。故选B。答案:B12(2018河北五个一联盟模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 B C D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艺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所以文艺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符合题意;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说法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说法错误。故选B。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2018蚌埠一模)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虽然普通话早就被法定为国家通用语言,但是,乡音难改。受传统习惯、文化氛围、经济发展程度、传播等方面影响,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说明它的推广普及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但正如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所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材料二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如今方言该不该保护,似乎已不再是一个问题。但如何保护,仍然众说纷纭。从全国来看,汉语内部的方言、次方言、土语非常丰富,该保护到哪一级、哪些地域的方言?国家是否应该出台系统支持政策?每一个问题都不易回答。所幸,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思路。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1)如今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但是推广工作依然艰难。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原因。(12分)(2)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结合材料,请运用“意识的本质与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10分)(3)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如何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请根据材料二中“方言进校园”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要求回答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但是推广工作依然艰难的原因。结合材料,从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第(2)问,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要求运用“意识的本质与作用”的知识分析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的原因。结合材料,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角度分析。第(3)问,答案具有开放性,但一定要围绕“方言进校园”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受周围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人们在长期使用方言环境中形成的语言习惯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的。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方言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是人们生活与生产实践的产物,也必将在生产生活中延续。文化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传媒等因素的影响,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工作依然艰难。(每点4分,共12分)(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方言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与实践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乡音难改,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5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一些方言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这正是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与主动创造性。(5分)(3)示例:通过黑板报、班会等校园活动的形式,收集、介绍当地方言;利用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寻找当地方言产生的根源。(言之有理即可,4分)14(26分)(2018襄阳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如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10分)(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12分)(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4分)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要求回答中国如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结合材料,从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培育好、发展好中华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等角度分析。第(2)问,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要求回答运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结合材料,从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等角度分析。第(3)问,答案具有开放性,但一定要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分析,要注意运用名言或名句。答案:(1)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和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文化对外交流。(3分)尊重我国传统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华文化,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其他国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4分)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3分)(2)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发展各异,竞争激烈,具有斗争性;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抓住了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统一性方面。(4分)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尊重各国差异,包容多样为前提,主张包容差异,鼓励各国在自己的差异性基础上发展。(4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就是遵循相互作用规律,大胆运用相互合作与相互竞争这两方面的推动力,使之产生正能量,来推动世界和我们国家各方面的繁荣发展。(4分)(3)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世界大同;同舟共济。(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