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34561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8课罗斯福新政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8课罗斯福新政测试内容及要求罗斯福新政1.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3.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一、临危受命1形势: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民主党人罗斯福决心扭转危局。2竞选总统:1932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3临危受命: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思维点拨罗斯福是在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经济危机日趋恶化的背景下当选为总统的,摆脱危机、恢复经济成为他面临的首要任务。二、实施“新政”1措施领域措施金融(1)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2)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3)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4)管制证券业工业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农业(1)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2)调控市场,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3)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社会福利(1)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2)加强社会保障措施;(3)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社会立法(1)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2)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基本权利2.特点:在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3实质: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思维点拨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首先从整顿金融业开始的原因(1)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金融业,银行破产、资金链断裂,会导致工人失业与农民贫困。(2)金融业在国家经济中又处于核心地位,整顿金融,工农业才会复兴、发展。知识点拨1933年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以蓝鹰为标志,其执行机构是新建的国家复兴署。规定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蓝鹰标志,以示守法和致力于复兴。三、摆脱危机困境1恢复经济:20世纪30年代经济开始回升,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2缓和矛盾(1)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2)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3开创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4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易混易错罗斯福新政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它只是缓解了经济危机,加速了社会生产力恢复与国民经济明显改善的进程。主题一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1调整工业生产措施材料成立了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史料解读主要措施从划线部分信息成立工业复兴局和公布“公平竞争法规”归纳概括罗斯福新政中调整工业的措施。问题思考依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提示措施:建立全国工业复兴局;调整企业关系(制定公平竞争规则),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2特点材料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从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史料解读材料划线部分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问题思考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从民生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提示特点: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作用: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促进了社会稳定,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史论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1)从经济政策看,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2)从内容看,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干预,使其协调发展。(3)从目的看,以克服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但其根本目的则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4)关注民生,注重社会建设。(5)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进行。主题二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作用1实质材料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史料解读注意划线部分此时罗斯福的身份及其“医治”的含义。从“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中得出实质。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指出其实质。提示“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实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作用材料一美国资本主义在财政上还有办法来实施像新政这样的改良方案,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威廉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政府干预经济”及按照这一思路“实行经济改革”等举措在主要西欧国家风靡一时。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史料解读划线部分信息“改良方案”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归纳概括其作用。划线部分信息“政府干预经济”归纳概括其贡献。问题思考(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作用?提示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2)根据材料二,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作出的贡献。提示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史论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实质和作用(1)目的直接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摆脱经济危机。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稳定资本主义制度。(2)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3)作用积极性a渡过危机: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b维护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c改变生活: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d创新体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1(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罗斯福新政的某项法案在国会讨论时,反对者声称,如果它得到通过,子女就将不再赡养父母,工人也会辞工不干。有人甚至认为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的著作中抄来的。下列与之直接相关的新政措施是()A整顿财政金融B加强工业计划指导C成立农业调整署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期间,联邦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如:为老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等,这和材料所描述的基本一致,故D项正确。2(2017江苏镇江学业水平模拟)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是()A整顿金融B颁布工业复兴法C以工代赈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答案C解析整顿金融是罗斯福新政首先着手解决的问题,但与失业状况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故A项错误;与工业复兴法直接相关联的是联邦政府对工业日常生产的控制与调解,而非工人的就业状况,故B项错误;“以工代赈”就是由联邦政府出面创办众多的公共工程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这与图中的失业情况紧密相联,故C项正确;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只是确保失业和贫困居民最低的生活标准,同样与失业没有直接的联系,故D项错误。3(2017江苏宿迁高二必修第一学期期末)1933年罗斯福政府批准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押的房屋,后又通过国家住宅法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推行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A调节国民收入B稳定金融秩序C增加就业机会D缓和社会矛盾答案D解析材料中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低收入阶层居住问题而非调节国民收入,故A项错误;“稳定金融秩序”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住房状况与就业情况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故C项错误;衣食住行是普通民众最基本的生活要求,确保他们的居住条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4(2017金华十校调研)有学者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一部法律:“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产。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总统有权吊销其执照。”这部法律是()A社会保险法B联邦紧急救济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律是全国工业复兴法,故C项正确。5(2017德阳期末)下表是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人数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33年1936年1938年人数603 000867 000920 000A.政府管理机构的大量建立B解决失业问题的客观需要C现代文官管理制度的建立D美国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答案A解析1933年到1938年,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对经济的干预导致大量政府管理机构的建立,使得联邦政府雇员人数显著增加,故A项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材料二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2)国家立法。(3)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改革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前提下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解析第(1)问,根据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回答。第(2)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定为一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选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基础达标1(2017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下表反映了美国政府部分年份进行的个人所得税改革。这一改革()时间1929年1935年1941年最高税率24%79%94%A.使美国建立了“福利国家”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干预C推动“新经济”快速发展D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使美国建立了“福利国家”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个人所得税的显著增加,表明国家对个人收入用税收的方式进行调节,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故C项错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2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其措施是为了()A增加就业B调整企业关系C缓和与列强矛盾D增强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答案D解析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增强了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故答案选D。A、B、C三项不符合题意。3(2016江苏连云港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光荣与梦想中写到,罗斯福新政时期,“蓝鹰运动”流行一时。“凡是遵守法规的企业,可以在厂门店门挂上蓝鹰徽。开汽车上街的消费者则在挡风玻璃贴上这个图案。时代 周刊每期封面上也印上了蓝鹰徽。”这场“蓝鹰运动”旨在()A规范企业生产经营B扩大商品消费市场C强化社会保障机制D提高工人政治权利答案A解析“蓝鹰运动”是罗斯福新政在工业上采取的措施,是国家加强对工业生产的干预,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故A项正确;“蓝鹰运动”是国家对企业生产的干预,无法扩大商品消费市场,故B项错误;强化社会保障机制与罗斯福新政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关,与“蓝鹰运动”无关,故C项错误;提高工人政治权利是罗斯福新政中保护劳工权利方面的内容,“蓝鹰运动”旨在规范企业的生产管理,使生产有序进行,渡过经济大危机,故D项错误。4(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1933年,美国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 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20多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从应对经济危机角度看,政府此举()A破坏了农村生产力B造成了极大的浪费C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D缓解了农产品供需矛盾答案D解析政府的举动,从应付经济危机的角度看,是为了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故D项正确。5(2017益阳期末)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250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景区建立国家公园。罗斯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培养青年B调整劳资关系 C保护环境D“以工代赈”答案D解析题干中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250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景区建立国家公园,说明政府通过兴办公共工程来解决就业问题,与“以工代赈”的措施相符,故D项正确。6(2016江苏盐城期末)“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材料中的“纲领”最有可能指罗斯福新政中的()A整顿金融体系B调整农业政策C指导工业复兴D保护劳工权利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工人们”,结合所学知识,整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指导工业复兴、保护劳工权利均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但是牵涉工人利益的是保护劳工权利的公平劳动标准法等,选择D项符合题意。7(2016江苏徐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为实现这一目标,美国采取了()整顿银行金融业发放紧急救济金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A B C D答案B解析整顿银行金融业主要是为了恢复银行信誉,稳定人心和社会秩序,与题目中的“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不相符,故错误;发放救济金为的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故正确;以工代赈主要是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和稳定社会秩序,故正确;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为了失业者、老人提供生活保障,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8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A、B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新政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能力提升9(2017江苏苏锡常镇二模)1936年,美国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该立法主要是为了()A加强土壤保持以维护生态平衡B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C通过补贴促进国内货币的流通D取得农场主对政府政策的支持答案B解析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罗斯福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削减粮食生产,以控制市场价格,题干材料美国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主要也是为了减少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故B项正确。10(2016江苏泰州一模)罗斯福在第一次“炉边谈话”中说:“归根结蒂,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上,有一个因素比货币更重要,比黄金更重要,这就是人民的信心。执行我们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勇气。”有关这一次“炉边谈话”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恢复了银行信誉B促使银行存款额大幅增长C彻底消除了人们对危机的恐惧意识D为重建金融体制赢得人心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调整金融体制,有利于恢复银行信誉,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民众对银行信心增加,促使银行存款额大幅增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炉边谈话”还不能彻底克服经济危机,人们对危机的恐惧意识仍然存在,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民众对银行信心增加,为重建金融体制赢得人心,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罗斯福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此评价针对的是()A社会保险法案B紧急银行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D农业调整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说明其与社会保险有关,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银行系统,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农业,故D项错误。12(2016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目的在于()公共建筑新道路新桥新机场地下水道12.2万幢66.4万英里7.7万座285个2.4万英里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B建立福利制度C创造企业复兴条件D缓解失业压力答案D解析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130多亿美元修建公共工程,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是美国对渡过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是举办公共工程,不是建立福利制度,故B项错误;创造企业复兴条件是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工业上的措施,不符合材料的内容,故C项错误;举办公共工程的目的是增加就业,故D项正确。13(判断题)罗斯福新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公平经营规章,以刺激企业之间加强竞争。()答案B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恢复企业的信誉,防止盲目恶意竞争,调整劳资关系,而不是刺激企业之间竞争,故本题说法错误。14(判断题)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工作付酬的美国答案A解析图文是吻合的,文字叙述部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表述正确。15(2017江苏苏锡常镇一模)社会危机期间,民众的心理与情绪对能否稳定局势至关重要,政治家也把安抚民众作为扭转危机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经济危机引发的暴跌,胡佛的第一反应是把它当作一种心理现象。他选择了“大萧条”这个词,因为它听起来没有“恐慌”或“危机”那么可怕。1929年12月, 他宣布“情况基本好转”。三个月后,他说最坏的状况会在60天后结束。1930年5月底,他预计经济会在秋季恢复正常,然而市场在6月全面崩溃,他却告诉为公共项目请愿的代表们:“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美国叙事史 材料二3月12日星期日夜间,罗斯福第一次向全国人民发表“炉边谈话”,在谈话中他用热情感人的声调向他们保证,现在把积蓄送回银行是安全的,估计至少有6 000万人在收音机旁收听了他的谈话。效果果然不错,次日上午在12个设有联邦储备银行的城市,当银行开门时人们不是来提款而是来存款,表明公众情绪已发生急剧的转变。正如艾格尼丝迈耶所指出的:“人民相信这个政府,恰如他们过去不相信它一样;这就是整个形势的奥妙之处。”在罗斯福在任期间,这样的“谈话”不下35次。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令美国民众情绪“恐慌”的因素。胡佛认为1930年5月底“大萧条已经结束了”是否符合事实?为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及其目的。从结果来看,这个目的有没有达到?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胡佛讲话和罗斯福“炉边谈话”产生不同效果的政策原因,并谈谈对你的启发。答案(1)因素:1929年经济危机。事实:不符合。 依据:市场的全面崩溃。 (2)措施:整顿银行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 目的:稳定公众情绪;恢复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达到了。 说明:“当银行开门时人们不是来提款而是来存款”。 (3)原因: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罗斯福国家干预政策。 启发:要因势改革。16罗斯福新政既是大危机背景下挽救危局的权宜应急之计,也反映资本主义发展演变的本质要求和长远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罗斯福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始新政的?新政的首要目的是什么? (2)罗斯福在新政初期,采取了哪些紧急应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3)罗斯福新政为美国乃至世界留下了哪些影响深远的遗产?(4)你如何理解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1)背景: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严重;胡佛反危机失败。目的:缓解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2)措施:整顿银行和金融,限制工农业产量,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成效:恢复了银行信用和金融体系的运转;稳定了物价;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3)遗产: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法律来调节劳工关系,国家干预经济和保障民众生活的施政思想。(4)关系:罗斯福新政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空前加强的要求,完善了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解析第 (1)题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 (2)题要重视关键词“紧急”“临时”等词,不能简单罗列新政的举措,成效的分析要注意概括。第 (3)题是对应第(2)题的,抓住“影响深远”这个设问要求,要准确和全面概括。第 (4)题着重把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分析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