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现手法基本.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6333576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表现手法基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诗歌表现手法基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诗歌表现手法基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表现手法基本常识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常识 2 把握高考考查表现手法的命题特点 3 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常见表现手法 一 象征二 联想和想象三 抑扬四 衬托五 对比五 渲染六 用典七 照应八 动静九 直抒胸臆十 正侧十一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十二 托物言志十三 起兴 一 象征 一 定义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 表现某种概念 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二 条件与特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 光明磊落 焚烧自己 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 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 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 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三 作用 1 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 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 运用眼前之物 寄托深远之意 例1 移家虽带郭 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 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 欲去问西家 报导山中去 归来每日斜 皎然 寻陆鸿渐不遇 析 篱边菊 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例3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析 陆游以 梅花 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 以梅自喻 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 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 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 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即说理诗或咏物诗 例如 虞世南的 蝉 中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 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 自能声名远播 二 联想和想象 1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1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析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 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运用巧妙的比喻 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2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 经过联想 推断 分析 综合 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例2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 望洞庭 析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 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二 联想 想象与浪漫主义联想 想象与浪漫主义关联密切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 例如 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 仙境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 他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 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 三 联想 想象与夸张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 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例1 李白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例2 李贺的 梦天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三 抑扬 一 概念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 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二 分类1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 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 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 2 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 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 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 例1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 闺怨 析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先写少妇 不知愁 后面才说她 悔 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 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 突出了 闺怨 的主题 四 衬托或烘托 一 概念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二 分类 1 性质分类 1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称正衬 衬体作主体的陪衬 突出主体 例1 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 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析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 微雨 以外 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 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 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 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 天灰蒙蒙的一片 远处都看不真切 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 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 在船帆上 鸟羽上 在天际 在大树上 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例2 东船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用环境烘托 1 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称反衬 例1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杜甫 旅夜书怀 析 诗中以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的壮阔景象 来衬托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所营造的的冷寂 孤独艺术氛围 例3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是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 望江南 析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正面描写 而是写梦境 写梦中游上苑的热闹景象和 花月正春风 的美好景色 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 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 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 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 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 恨 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 2 内容分类 1 人烘托人例1 陌上桑 中借 行者 少年 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 物烘托物例2 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 僧敲月下门 月出惊山鸟 等以闹衬静 3 以景物烘托人物例3 琵琶行 中三次写江中之月 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 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而悲伤的心情 3 特别提醒 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 它通过侧面描写 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使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鲜明突出 五 对比 一 基本概念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例1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析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 形象鲜明 揭露深刻 例2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 越中览古 二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衬托与对比都是两事物并提 有时易混淆 它们的不同表现在 1 它们的目的不同 衬托之所以言及甲事物 是由甲到乙的单向作用 对比则是甲乙二者同时突出 是甲乙之间的双向作用 2 修辞作用不同 衬托以宾衬主 揭示主体 对比是两相比较 呈现出差异 例题1 阅读下面唐诗 回答问题 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鹊桥仙 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 蓬窗灯昏 春晓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 但日晚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 惊破孤梦 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 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1 采莲曲 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问2 陆游词中 林莺巢燕总无声 但日晚常啼杜鹃 两句 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技巧指要 问1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 诗中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 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 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 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 若有若无 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问2 陆游诗 林莺巢燕总无声 但日晚常啼杜鹃 两句 诗人以 林莺巢燕 的无声 反衬杜鹃的有声 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例题2 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 回答诗后问题 观祈雨 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试作简要赏析 技巧指要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 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 前者忧 后者乐 对比鲜明 反差强烈 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语言含蓄 极具讽刺性 第一句语中带情 桑无叶 土生烟 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 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 雨 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 一样 忧 两样情 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 溢于诗外 五 渲染 常用的渲染方法 1 反复 它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 以抒发情感 渲染情绪 突出主题 2 烘托 它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 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 3 环境描写 4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 寄托感情 六 用典 一 概念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 使用典故 二 类别 1 内容类型 1 用语点化前人语句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2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姜夔 扬州慢 春风十里 引用杜牧的诗句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 虚写 尽荠麦青青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 用事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神话故事 例1 李贺的 李凭弹箜篌引 有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有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还有 吴质不眠倚佳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的诗句 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 引用神话传说 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 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运用历史故事 例1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 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 例2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 全是用事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 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七 照应 参照自主培优 八 起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诗经 二 诗歌结构模式基本常识 常用的结构模式一 层层渲染 铺垫 一 渲染渲染是用各种表现手法着重描写 以加强气氛 突出人物 深化主题 是描写技法之一 1 渲染的对象 环境 气氛 事件和人物 2 渲染的手法 反复 排比 层递 摹写 3 渲染原则 应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铺陈 不应过度追求浓词艳藻 4 渲染种类 景物渲染 环境渲染 气氛渲染 细节渲染 情绪渲染 行为渲染 语言渲染 5 渲染方式 正面直接摹绘及侧面间接烘托 二 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描写手法之一 1 铺垫特点 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 酝酿的过程 2 铺垫作用 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 能增加情节张力 制造悬念 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二 伏笔 照应 一 伏笔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 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 再予以 响应 的写作技巧 二 照应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 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 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首尾照应 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扣题照应 围绕主题反复照应 伏笔照应 先设伏笔 后予交代的照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