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醛(提高)知识讲解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32889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醛(提高)知识讲解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醛(提高)知识讲解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醛(提高)知识讲解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醛【学习目标】1、掌握乙醛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了解甲醛、苯甲醛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能理解醛、酮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的异同;3、利用醛的主要化学性质实现醇、醛、羧酸的相互转化。【要点梳理】要点一、醛的结构、通式和性质 1醛的组成和结构。【高清课堂:醛#醛类的结构特征】 (1)醛是由烃基(或H)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醛类的官能团是醛基,醛基可写成或CHO,但不能写成COH,且醛基一定位于主链末端。【高清课堂:醛#醛类的分类】 (2)醛类按所含醛基的数目可分为一元醛、二元醛和多元醛等。 2醛的分子通式。 一元醛的通式为RCHO,饱和一元脂肪醛的通式为CnH2n+1CHO(或CnH2nO)。分子式相同的醛、酮、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3醛的物理性质。 醛类除甲醛是气体外,其余醛类都是无色液体或固体。醛类的熔、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高清课堂:醛#醛类的化学性质】 4醛的化学性质。 醛类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CHO)来决定,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就都发生在醛基上。 (1)加成反应。醛基上的CO键在一定条件下可与H2、HX、HCN、NH3、氨的衍生物、醇等发生加成反应,但不与Br2加成,这一点与CC键的加成不同。其加成通式为: 醛的催化加氢反应也是它的还原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可利用该反应增长碳链; (2)氧化反应。 易燃烧。 2CH3CHO+5O24CO2+4H2O 催化氧化。 2CH3CHO+O22CH3COOH 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剂氧化。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本反应又称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 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该反应生成了砖红色的Cu2O沉淀,也可用来检验醛基。 注意:醛基的检验方法。 银镜反应。 醛类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和银氨溶液反应,被氧化为羧酸,同时得到单质银,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的银镜。因此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试管内壁必须光滑、洁净b应使用水浴加热;c加热过程中不可振荡和振动试管;d实验的银氨溶液应现配现用;e乙醛的用量不宜太多;f实验后附着银镜的试管可用稀硝酸浸泡,再用水洗除去。 与新制的Cu(OH)2反应。 醛类可在加热条件下与新制的Cu(OH)2反应,醛被氧化为羧酸,同时Cu(OH)2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这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硫酸铜与碱反应制取Cu(OH)2时碱应过量;b混合液必须加热到沸腾时才会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醛类也能被酸性KMnO4溶液等强氧化剂氧化。 缩聚反应。 条件不同时可得到线型酚醛树脂或体型酚醛树脂。 5重要的醛类物质简介。 (1)甲醛(HCHO)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甲醛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常用于制造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维纶、染料等,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能等。 甲醛除具有醛类的通性外,还具有一定的特性,如1 mol甲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可得4 mol Ag。 (2)乙醛(CH3CHO)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能跟水、乙醇等互溶。可由乙醇氧化制得。乙醛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制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 (3)苯甲醛()是有杏仁气味的液体,沸点是178,工业上称其为苦杏仁油,它与糖结合存在于杏仁、桃仁等果实的种子中,苯甲醛是制造染料、香料的重要中间体。要点二、酮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1酮的组成与结构。 (1)酮是两个烃基与羰基()碳原子相连而成的化合物。 (2)酮的通式为,其官能团为羰基。分子式相同的醛、酮、烯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2酮的主要化学性质。 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HCN、HX、NH3、氨的衍生物、醇等发生加成反应(这一点与醛类性质相似),酮不能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所氧化(这一点与醛类性质不同),据此可用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来区分醛和酮。 3丙酮简介。丙酮()是组成最简单的酮,是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为56.2,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典型例题】类型一:醛的结构和性质 例1 已知 (1)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_(填序号)。 银镜反应 酯化反应 还原反应 (2)已知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若要使R1CHO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R1可以是_(填序号)。 CH3 CHCH2 (3)某氯代烃A的分子式为C6H11Cl,它可以发生如下转化: 结构分析表明E分子中含有两个甲基且没有支链。试回答: 写出C的分子式:_; 写出A、E的结构简式:A_,E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醛基的结构与性质。卤代烃与NaOH反应时,注意是醇溶液还是水溶液,条件不同,产物不同。醇的氧化、酯化反应及醛的还原。 【答案】(1)醛基 (2) (3)C6H10O2Cl CH3COO(CH2)6OOCCH3 【解析】(1)按题给信息知,当双键碳原子上连有氢原子时,能在Zn、H2O存在下被O3氧化得到醛。醛的官能团是醛基,醛能发生银镜反应和还原反应(如与H2加成),但不能发生酯化反应。 (2)因HCHO的4个原子共平面,要使R1CHO的所有原子共平面,则基团R1中的所有原子应共平面,故应选。Cl (3)根据有机物AE的相互转化图可知,A为卤代烃,B为烯烃,C为醛,D为醇,则E为乙酸酯。由E的分子式C10H18O4可推知其分子中应含有2个,2个CH3,烃基为C6H12,只能构成(CH2)6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E,则E的结构简式可能是。再逆推可得D为HO(CH2)6OH,C为OHC(CH2)4CHO,B为 ,则A为 ,正好符合C6H11Cl。【总结升华】能发生银镜反应,是醛基的性质,但含有醛基的不一定是醛,比如甲酸、甲酸酯中都含有醛基,但并不属于醛类物质。醛能被氧化成为羧酸,也能被还原为醇;而酮不能被氧化,只能被还原为醇。 例2 实验室做乙醛和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 (1)为产生光亮的银镜,试管应先用_溶液煮沸,倒掉煮沸液后再用清水将试管冲洗干净。 (2)配制银氨溶液时向盛有_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_,边滴边振荡,直到_为止。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 (3)加热时应用_加热,产生银镜的离子方程式为: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醛基发生银镜反应的实验。实验操作中注意银氨溶液配制时试剂滴加的先后顺序、对应发生的离子反应、加热时的操作方法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NaOH (2)AgNO3 氨水 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Ag+NH3H2O=AgOH+NH4+ AgOH+2NH3H2O=Ag(NH3)2+OH+2H2O(3)水浴 CH3CHO+2Ag(NH3)2+2OHCH3COO+NH4+3NH3+2Ag+H2O 【解析】(1)为顺利完成银镜反应的实验,必须使用洁净的试管,已用过的试管,要先用NaOH(aq)煮沸,以洗去油污,然后再用蒸馏水洗涤。(2)银镜反应要求水浴加热才能顺利完成。【总结升华】配制银氨溶液,有两点要求:沉淀(AgOH和Ag2O的混合物)必须完全消失,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氨水不可过量,否则产生易爆物质。因此,一般做法为:向AgNO3(aq)中滴加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为止。开始时AgNO3(aq)过量,发生如下反应: Ag+NH3H2O=AgOH+NH4+ 并有部分AgOH发生分解反应: 2AgOH=Ag2O+H2O(此反应不作要求) 后来NH3H2O过量,AgOH和Ag2O逐渐溶解在NH3H2O中。 AgOH+2NH3H2O=Ag(NH3)2OH+2H2OAg2O+4NH3H2O=2Ag(NH3)2OH+3H2O 反应不作要求。注意络合物Ag(NH3)2OH在水中完全电离,写离子方程式时需拆为离子形式。 例3 由某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通式为CnH2nO,n3,分子中含有羰基,但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组成的混合物共0.5 mol,其质量为23.4 g,此混合物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析出86.4 g银。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及质量。【思路点拨】解此题时,往往只是设醛的通式来计算,得出一组答案,而没有把HCHO单独拿出来讨论,忽略了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特殊性(HCHO4Ag),而漏解。 【答案】(1)甲醛HCHO 6 g,丙酮CH3COCH3 17.4 g; (2)乙醛CH3CHO 17.6 g,丙酮CH3COCH3 5.8 g。 【解析】根据题意知:醛、酮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3.42=46.8。 由于酮CnH2nO,n3,所以碳原子数最少的酮是丙酮,其式量为58,则混合物中醛的式量只能小于46.8,即只可能是甲醛(式量30)或乙醛(式量44)。 (1)若醛为甲醛,则据HCHO4Ag 1 mol 4108 g x 86.4 g x=0.2 mol,质量=0.2mol30 gmol1=6 g, 则酮的质量=23.4 g6 g=17.4 g, 酮的物质的量=0.5 mol0.2 mol=0.3 mol, 酮的式量=58,故n=3,为丙酮。 (2)若醛为乙醛,则据CH3CHO2Ag 1 mol 2108 g y 86.4 g y=0.4 mol,质量=0.4 mol44 gmol1=17.6 g, 则酮的质量=23.4 g17.6 g=5.8 g, 酮的物质的量=0.5 mol0.4 mol=0.1 mol, 酮的式量=58,故n=3,为丙酮。【总结升华】甲醛、乙醛中都含有醛基,但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时,相同物质的量的甲醛和乙醛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发生反应时,生成银的物质的量并不相同,因为甲醛中可视为含有两个醛基。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柠檬醛的结构简式为: 根据科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与乙醛互为同系物 D1 mol柠檬醛与足量H2加成后得到分子式为C10H20O的醇【答案】C、D【变式2】在一定条件下,烯烃可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羰基化合物,该反应可表示为: 已知:化合物A,其分子式为C9H10O,它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能与金属钠或NaOH溶液反应生成B;B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C,C能发生银镜反应;C催化加氢生成D,D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生成E;E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F;F发生臭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生成G,G能发生银镜反应,遇酸转化为H(C7H6O2)。 请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果有多组化合物符合题意,只需写出其中的一组): A_,C_,E_。 (2)写出分子式为C7H6O2的含有苯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答案】 (2)【变式3】醛类因易被氧化为羧酸,而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褪色。向乙醛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现已知柠檬醛的结构式为,若要检验其中的碳碳双键,其实验方法是_。【答案】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先取少量柠檬醛溶液于一试管中,再加入足量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反应后取上层清液,然后再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若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证明该分子中有CC键存在,否则不存在CC键【变式4】3 g某醛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 g Ag,则该醛可能是( )。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答案】A类型二:酮的结构和性质 例4 请阅读下列材料:O 在含羰基的化合物中,羰基碳原子与两个烃基直接相连时,叫做酮。当两个烃基都是脂肪烃基时,叫脂肪酮,如甲基酮;都是芳香烃基时,叫芳香酮;当两个烃基是相互连接的闭合环状结构时,叫环酮,如环己酮 。 像醛一样,酮也是一类化学性质活泼的化合物,如羰基也能进行加成反应。加成时,试剂的带负电部分先进攻羰基中带正电的碳,而后试剂中带正电部分加到羰基带负电的氧上,这类加成反应叫亲核加成。 但酮羰基的活泼性比醛羰基稍差,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许多酮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优良溶剂,一些脂环酮还是名贵香料。 试回答: (1)写出甲基酮与氢氰酸(HCN)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 AHCHO BHCOOH C DHCOOCH3 (3)有一种名贵香料灵猫香酮属于( )。 A脂肪酮 B脂环酮 C芳香酮 (4)樟脑也是一种重要的酮,它不仅是一种家用杀虫剂,而且是香料、塑料、医药工业中重要的原料。它的分子式为_。【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特别注意题给信息,正确理解即可解答甲基酮与氢氰酸的反应。【答案】(1) (2)C (3)B (4)C10H16O 【解析】(1)依据题给信息,羰基也能进行加成反应。加成时,试剂的带负电部分先进攻羰基中带正电的碳,而后试剂中带正电部分加到带负电的氧上。HCN分子中,氢原子带正电,氰酸根带负电,因而氰酸根进攻羰基碳原子,氢原子结合到羰基氧原子上。即 (2)能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应是含醛基(CHO)的物质,题给选项中A、B、D中的物质均含CHO。故选C。 (3)由题给信息可知,灵猫香酮属于两烃基相互连接的闭合环状结构的环酮即脂环酮。故选B。(4)利用碳的四价键原则,首先查出碳原子数,再算出氢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即可得出分子式。【总结升华】酮中也含有碳氧双键,但与醛不同的是,酮中的羰基碳不与氢连接,所以醛能被氧化为羧酸而酮不能再被氧化。举一反三:【变式1】我国盛产山茶子精油,用其主要成分柠檬醛可以与丙酮反应制取假紫罗兰酮,进而合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紫罗兰酮。(结构简式为键线形式) 又知RX+H2OROH+HX(R为烃基)。 下列是一种有机物的合成路线,请回答有关问题: (1)C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D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 (2)反应_属于取代反应,反应_属于加成反应,反应_属于消去反应。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答案】(1) CH3CHO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