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28473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高考生物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高考生物 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专题1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点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对来说知识系统比较独立,在历年高考中也少有涉及。此部分高考试题较注重在充分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考查。复习时须将零乱的知识点建构成知识网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通过精选试题、适度训练,从文字、图解中获取信息的能量和探究的能力,提高解题中语言的简洁性和严谨性;对比法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区别;总结基因频率计算规律;利用实例,分析新物种的产生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考点精讲【要点梳理】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观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贡献: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不足: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本概念a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b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c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单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2)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因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隔离a两种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出现生殖隔离。 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方法突破】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基因频率种群内某基因总数/种群内某基因和其等位基因的总数100%。(2)基因位置法若某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种群内某基因总数/种群个体数2100%。若某基因只出现在X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种群内某基因总数/雌性个体数2雄性个体数100%。(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若已知AA、Aa、aa的频率,求A(a)的基因频率,则A%AA%1/2Aa%;a%aa%1/2Aa%。(4)运用哈迪温伯格平衡定律,由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内容: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2p22pqq21。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适用条件: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五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动态平衡的。这五个条件是:种群足够大;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没有突变的发生;没有新基因的加入;没有自然选择。2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3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由图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的成因是生物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考点精练1(浙江省2019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卷)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A共同祖先遗传B环境变化C长期人工选择D生物变异【答案】A【解析】人、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是不同的物种,但都是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遗传的力量使他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2(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9月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二生物试题)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长期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一个种群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会影响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了可能,直接影响生物进化的方向D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不能进行【答案】D3(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答案】D【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B错误;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D正确。4(甘肃省庆阳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某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安第斯山区有一种长舌蝠,其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可以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推断不正确的是( )A蛾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B花矩变长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C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D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B【解析】蛾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兰花与蛾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B错误;长舌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摄食花蜜,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通过这种生活方式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C正确;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3)经检测,珍贵金鱼品种“蓝剑”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该个体多一条Y染色体,只能是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从生殖细胞形成的角度分析“蓝剑”产生的原因是父本在形成精子过程中发生异常,具体为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条Y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导致一个精子中同时含有两条Y染色体。22(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_的多样性。(2)突变和基因重组、_、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3)如图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由曲线a变为曲线b、c、d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答案】(1)基因库基因 (2)自然选择 (3)不定向性 d 2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下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 (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发生改变。(3)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甲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乙基因型AATTAaTTaaTT个体数19616836400种群甲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为_。已知表中种群乙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答案】(1)地雀A和B地雀A、B与C (2)海洋环境的变化基因频率 (3)基因库0.780 【解析】(1) 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个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即地雀C与地雀A、B产生了生殖隔离,说明地雀C与地雀A、B并非为同一物种。因此,地雀A和B体现了遗传的多样性,地雀A、B与C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这里主要是指海洋环境的变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3)种群的基因库指的是某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4)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022220212298)/2000.7。(5)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400210410-5=80。24(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题)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1)假设:_。(2)实验步骤: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_地区B;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若干;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3)实验结果:如下表表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地区项 目浅色蛾黑色蛾工业污染区A释放数400500回收数52150B释放数500600回收数6030(4)结论:_。 (5)分析与评论: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2)非工业污染区(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娥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可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2)实验中只有一个自变量,实验中可以改变的量是环境,因此应选择工业污染区A 和 非工业污染区地区B。(4)根据表1内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A区内,浅色蛾的回收率是5240013%,黑色蛾的回收率是15050030%;在非工业污染区B区内,浅色蛾的回收率是6050012%,黑色蛾的回收率是306005%,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5)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可能原因是: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所以工业污染区树皮变黑,黑色蛾与周围环境一致不易被捕食,数量较多。25(河北省辛集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VaVb2000VaVa50120VbVc100200VcVc15050VaVc10080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A迁入迁出 B地理隔离 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2)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的结果。如图所示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3)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4)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答案】(1)D (2)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3)33% (4)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