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28472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计分。其中题为单选题,为多选题,选对不全的分,)某质点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 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又经过2 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竖直向下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等一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时速度为v,经过c点时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A13B1C1 D1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A20 m B24 m C25 m D75 m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A.甲先到达 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一物体以10 m/s的速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又以20 m/s的速度从乙地运动到丙地。已知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之间的距离相等,如图所示,则该物体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12 m/s B.15 m/sC. m/s D.18 m/s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 km/h行驶完其余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那么汽车在前路程内速度的大小是()A km/h B km/hC3km/h D km/h两个质点A、B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对A、B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B在t3t0时刻,A、B相距最远C在t5t0时刻,A、B相距最远D在t6t0时刻,A、B相遇 (多选)在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 A10 m B20 m C30 m D50 m(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 )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甲、乙同时从A处由静止出发,沿直线AB运动,甲先以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经一段时间后,改以加速度a2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的速度为v0,乙一直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的速度也为v0。已知a1a,则()A.a2aB.a2aC.经过AB间任一点时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D.经过AB间某一点时,甲的速度可能小于乙的速度.(xx浙江金华十校模拟)“ABS”中文译为“防抱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启用ABS时,汽车能获得更强的制动性能。某汽车在启用ABS和未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图线所示。由图7可知()图7A.启用ABS后t1时刻车速比未启用该刹车系统时小B.启用ABS后减速加速度比未启用该刹车系统时大C.启用ABS后制动所需时间比未启用该刹车系统时短D.启用ABS后制动距离比未启用该刹车系统时短二、实验题(每空分,共计分。).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2) 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纸带上O、A、B、C、D、E、F、G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由图可知纸带的加速度为am/s2,在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为vD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F到G的距离为xFGcm。三、计算题。(分).一辆汽车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 s内经过相距27 m的A、B两点,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 m/s。如图2所示,求:图2(1)汽车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分)(2)A点与出发点间的距离;(分)(3)汽车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分).汽车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其前方相距x07 m处以vB10 m/s的速度同向运动的汽车B正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2 m/s2。从此刻开始计时。求:(1)A追上B前,A、B间的最远距离是多少?(分)(2)经过多长时间A才能追上B? (分)高一物理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计分。其中题为单选题,为多选题,选对不全的分,)1A2B3C4D 5A6C7B8D 9ACD 10BD 11AC 12CD二、实验题(每空分,共计分。).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2)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纸带上O、A、B、C、D、E、F、G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由图可知纸带的加速度为am/s2,在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为vD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F到G的距离为xFGcm。答案(1)ACD(2)0.75 m/s20.40 m/s5.90 cm三、计算题。(分).一辆汽车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2 s内经过相距27 m的A、B两点,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 m/s。如图2所示,求:图2(1)汽车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分)(2)A点与出发点间的距离;(分)(3)汽车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大小。(分)解析(1)汽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m/s13.5 m/s,而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有即vA2vB12 m/s(2)由v2v2ax得a1.5 m/s2,同理v2axOA,代入数值得xOA48 m(3)汽车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 m/s7.5 m/s(分).汽车A以vA4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其前方相距x07 m处以vB10 m/s的速度同向运动的汽车B正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2 m/s2。从此刻开始计时。求:(1)A追上B前,A、B间的最远距离是多少?(分)(2)经过多长时间A才能追上B? (分)解析(1)当A、B两汽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远,即vBatvA,解得t3 s汽车A的位移xAvAt12 m汽车B的位移xBvBtat221 m故最远距离xmxBx0xA16 m(2)汽车B从开始减速直到静止经历的时间t15 s运动的位移xB25 m汽车A在t1时间内运动的位移xAvAt120 m此时相距xxBx0xA12 m汽车A需再运动的时间t23 s故A追上B所用时间tt1t28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