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4与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文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28450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4与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文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4与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文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4与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文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4 与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 文考纲解读明方向考点内容解读要求常考题型预测热度1.数列求和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掌握解答题2.数列的综合应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掌握选择题解答题分析解读1.会用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转化法求解不同类型数列的和.2.能综合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相关综合问题.3.数列递推关系、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是高考热点,特别是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求和.分值约为12分,难度中等.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8年浙江卷】已知成等比数列,且若,则A. B. C. D. 【答案】B点睛:构造函数对不等式进行放缩,进而限制参数取值范围,是一个有效方法.如2.【2018年浙江卷】已知集合,将的所有元素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一个数列记为数列的前n项和,则使得成立的n的最小值为_【答案】27【解析】分析:先根据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确定满足条件的项数的取值范围,再列不等式求满足条件的项数的最小值.点睛:本题采用分组转化法求和,将原数列转化为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和.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主要有分段型(如),符号型(如),周期型(如).3.【2018年浙江卷】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1,且a3+a4+a5=28,a4+2是a3,a5的等差中项数列bn满足b1=1,数列(bn+1bn)an的前n项和为2n2+n()求q的值;()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答案】()()【解析】分析:()根据条件、等差数列的性质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解公比,()先根据数列前n项和求通项,解得,再通过叠加法以及错位相减法求.详解:()由是的等差中项得,所以,解得.由得,因为,所以.()设,数列前n项和为.由解得.由()可知,所以,故, .设,所以,因此,又,所以.点睛: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应注意的问题:(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2)在写出“”与“”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的表达式;(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4【2018年天津卷文】设an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n(nN*);bn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其前n项和为Tn(nN*)已知b1=1,b3=b2+2,b4=a3+a5,b5=a4+2a6()求Sn和Tn;()若Sn+(T1+T2+Tn)=an+4bn,求正整数n的值【答案】(),;()4.【解析】分析:(I)由题意得到关于q的方程,解方程可得,则.结合题意可得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为,则其前n项和.(II)由(I),知 据此可得 解得(舍),或.则n的值为4.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运算求解能力.5.【2018年江苏卷】设,对1,2,n的一个排列,如果当st时,有,则称是排列的一个逆序,排列的所有逆序的总个数称为其逆序数例如:对1,2,3的一个排列231,只有两个逆序(2,1),(3,1),则排列231的逆序数为2记为1,2,n的所有排列中逆序数为k的全部排列的个数(1)求的值;(2)求的表达式(用n表示)【答案】(1)2 5 2)n5时, 【解析】分析:(1)先根据定义利用枚举法确定含三个元素的集合中逆序数为2的个数,再利用枚举法确定含四个元素的集合中逆序数为2的个数;(2)先寻求含n个元素的集合中逆序数为2与含n+1个元素的集合中逆序数为2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叠加法求得结果.点睛:探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有观察(观察规律)、比较(比较已知数列)、归纳、转化(转化为特殊数列)、联想(联想常见的数列)等方法.寻求相邻项之间的递推关系,是求数列通项公式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6【2018年江苏卷】设是首项为,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1)设,若对均成立,求d的取值范围;(2)若,证明:存在,使得对均成立,并求的取值范围(用表示)【答案】(1)d的取值范围为(2)d的取值范围为,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并分别令n=1,2,3,4列出不等式组,即可解得公差d的取值范围;(2)先根据绝对值定义将不等式转化为,根据条件易得左边不等式恒成立,再利用数列单调性确定右边单调递增,转化为最小值问题,即得公差d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由条件知:因为对n=1,2,3,4均成立,即对n=1,2,3,4均成立,即11,1d3,32d5,73d9,得因此,d的取值范围为点睛:对于求不等式成立时的参数范围问题,一般有三个方法,一是分离参数法, 使不等式一端是含有参数的式子,另一端是一个区间上具体的函数,通过对具体函数的研究确定含参式子满足的条件.二是讨论分析法,根据参数取值情况分类讨论,三是数形结合法,将不等式转化为两个函数,通过两个函数图像确定条件.2017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7课标3,文17】设数列满足.(1)求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 的前项和.【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先由题意得时,再作差得,验证时也满足(2)由于,所以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考点】数列通项公式,裂项法求和【名师点睛】裂项相消法是指将数列的通项分成两个式子的代数和的形式,然后通过累加抵消中间若干项的方法,裂项相消法适用于形如 (其中是各项均不为零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的数列. 裂项相消法求和,常见的有相邻两项的裂项求和(如本例),还有一类隔一项的裂项求和,如或. 2.【2017山东,文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I)求数列an通项公式;(II)bn为各项非零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Sn,已知,求数列的前n项和.【答案】(I);(II) 【解析】试题分析:(I)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基本量;(II)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II)由题意知,所以,令,则因此,又,两式相减得所以.【考点】等差数列的通项,错位相减法求和.【名师点睛】(1)等差数列运算问题的一般求法是设出首项a1和公差d,然后由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公式转化为方程(组)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a1,an,d,n,Sn,知其中三个就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方程的思想(2)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应注意:在写出“Sn”与“qSn”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SnqSn”的表达式;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3.【2017天津,文18】已知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为,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0,.()求和的通项公式;()求数列的前n项和.【答案】().().【解析】试题分析:()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建立方程求解;()先求的通项,再求 ,再根据错位相减法求和.()解:设数列的前项和为,由,有,上述两式相减,得.得.所以,数列的前项和为. 【考点】1.等差,等比数列;2.错位相减法求和.【名师点睛】重点说说数列求和的一些方法:本题考查了数列求和,一般数列求和方法(1)分组转化法,一般适用于等差数列加等比数列,(2)裂项相消法求和,,等的形式,(3)错位相减法求和,一般适用于等差数列乘以等比数列,(4)倒序相加法求和,一般距首末两项的和是一个常数,这样可以正着写和和倒着写和,两式两式相加除以2得到数列求和,(5)或是具有某些规律求和. 4.【2017北京,文15】已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满足a1=b1=1,a2+a4=10,b2b4=a5()求的通项公式;()求和:【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设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公差和公比分别为和,代入建立方程,求解;()若是等比数列,那依然是等比数列,并且公比是 ,根据等比数列求和.【考点】1.等比,等差数列;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名师点睛】重点说说数列求和的一些方法:本题考查了数列求和,一般数列求和方法(1)分组转化法,一般适用于等差数列加等比数列,(2)裂项相消法求和,,等的形式,(3)错位相减法求和,一般适用于等差数列乘以等比数列,(4)倒序相加法求和,一般距首末两项的和是一个常数,这样可以正着写和和倒着写和,两式两式相加除以2得到数列求和,(5)或是具有某些规律求和. 5.【2017江苏,19】 对于给定的正整数,若数列满足 对任意正整数总成立,则称数列是“数列”. (1)证明:等差数列是“数列”; (2)若数列既是“数列”,又是“数列”,证明:是等差数列.【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2)数列既是“数列”,又是“数列”,因此,当时,当时,.由知,将代入,得,其中,所以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在中,取,则,所以,在中,取,则,所以,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考点】等差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名师点睛】证明为等差数列的方法:(1)用定义证明:为常数);(2)用等差中项证明:;(3)通项法: 为的一次函数;(4)前项和法:2016年高考全景展示1.【2016高考浙江文数】如图,点列分别在某锐角的两边上,且,.(PQ表示点P与Q不重合)若,为的面积,则( )A.是等差数列 B.是等差数列 C.是等差数列 D.是等差数列【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表示点到对面直线的距离(设为)乘以长度一半,即,由题目中条件可知的长度为定值,那么我们需要知道的关系式,过作垂直得到初始距离,那么和两个垂足构成了等腰梯形,那么,其中为两条线的夹角,即为定值,那么,作差后:,都为定值,所以为定值故选A考点:新定义题、三角形面积公式.【思路点睛】先求出的高,再求出和的面积和,进而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为定值,即可得是等差数列2.【2016高考上海文科】无穷数列由k个不同的数组成,为的前n项和.若对任意,则k的最大值为_.【答案】4【解析】考点:数列的求和.【名师点睛】从研究与的关系入手,推断数列的构成特点,解题时应特别注意“数列由k个不同的数组成”的不同和“k的最大值”.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运算求解能力等.3.【2016高考新课标1文数】(本题满分12分)已知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数列满足,.(I)求的通项公式;(II)求的前n项和.【答案】(I)(II)【解析】试题分析:(I)由已知条件求出首项为2,根据公差为3,即可确定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II)先判断是等比数列,再求出通项公式,最后,再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的前n项和.试题解析:(I)由已知,得得,所以数列是首项为2,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 (II)由(I)和 ,得,因此是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记的前项和为,则考点: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名师点睛】等差、等比数列各有五个基本量,两组基本公式,而这两组公式可看作多元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可将等差、等比数列中的运算问题转化解关于基本量的方程(组),因此可以说数列中的绝大部分运算题可看作方程应用题,所以用方程思想解决数列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4.2016高考新课标文数已知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满足,.(I)求;(II)求的通项公式.【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将代入递推公式求得,将的值代入递推公式可求得;()将已知的递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然后由定义可判断数列为等比数列,由此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考点:1、数列的递推公式;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方法总结】等比数列的证明通常有两种方法:(1)定义法,即证明(常数);(2)中项法,即证明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常常要将递推关系变形,转化为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来求解5.【2016高考山东文数】(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且.(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II)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解析】()由()知,又,即,所以,以上两式两边相减得。所以考点: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3.“错位相减法”.【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求和、数列求和的“错位相减法”.此类题目是数列问题中的常见题型.本题覆盖面广,对考生计算能力要求较高.解答本题,布列方程组,确定通项公式是基础,准确计算求和是关键,易错点是在“错位”之后求和时,弄错等比数列的项数.本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基本计算能力等. 6.【2016高考天津文数】(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是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且.()求的通项公式;()若对任意的是和的等差中项,求数列的前2n项和.【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求等比数列通项,一般利用待定系数法:先由解得,分别代入得,()先根据等差中项得,再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和:考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前项和【名师点睛】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1)若anbncn,且bn,cn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n的前n项和(2)通项公式为an的数列,其中数列bn,cn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和7. 【2016高考浙江文数】(本题满分15分)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4,=2+1,.(I)求通项公式;(II)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I);(II).【解析】试题分析:(I)由转化为,进而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II)先去掉绝对值,再对的范围讨论,采用分组求和法,即可得数列的前项和(II)设,.当时,由于,故.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则.当时,所以,. 考点:等差、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方法点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错位相减法:形如数列的求和,其中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2)裂项法:形如数列或的求和,其中,是关于的一次函数;(3)分组法: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分解为几个容易求和的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