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324784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邯郸模拟)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解析:依据材料“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通过社会主义的准备再过渡到共产主义,故C项正确。答案:C2(2018鞍山质检)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解析:“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可知国家制度完全由人民自己决定,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其与工人阶级斗争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里没有专门强调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拥有政治制度的理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是国家主人,应包括当时社会所有人,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衡阳调研)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这说明巴黎公社()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B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C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D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解析:材料中公社行政、司法等部门的职业位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体现政权的民主性,说明巴黎公社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权的阶级性,从材料无法得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结论,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非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得到马克思的指导,故D项错误。答案:B4(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公告中指出:“你们将创立真正代表人民的机构,能找到永远不以主子自居的代表人。”这反映了公社委员会()A坚持了无产阶级专政 B极力推行直接民主制C实行了人民监督制度 D坚持人民公仆的宗旨解析:材料“真正代表人民的机构,能找到永远不以主子自居的代表人”与无产阶级专政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制实行的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巴黎公社的监督制度,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真正代表人民的机构,能找到永远不以主子自居的代表人”反映公社委员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故D项正确。答案:D5(2017烟台模拟)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丘巴里扬曾说:“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与此相连的国内战争,较之其他国家类似的革命,完全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其理由是俄国通过这些革命()A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B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奠定了俄国社会转型基础D彻底改变了俄国社会落后的面貌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专制统治,十月革命,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内战争,巩固苏维埃政权,故C项正确;推翻了俄国君主专制统治的是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探索出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出现的,故B项错误;彻底改变是绝对化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C6(2017太原模拟)在苏维埃革命发动初期的武装暴动中,有相当部分的地方革命武装执行了烧杀政策,一些地方甚至提出“杀尽豪绅焚尽城市”“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等口号。这种情况说明()A革命“左”倾思想严重B阶级矛盾非常尖锐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D工农武装割据的需要解析:依据材料中口号“杀尽”“焚尽”“强迫”等可以看出在当时非常激进,因此我们说其革命“左”倾思想严重,故A项正确;阶级矛盾尖锐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毛泽东提出的,故C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形成的,故D项错误。答案:A7(2018合肥质检)美国学者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材料旨在强调()A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较普遍B世界冲突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C宗教冲突在当今世界已基本消除D文化的冲突只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解析:“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之间的文明冲突”表明世界性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不是文明的冲突,故B项正确。答案:B8(2017濮阳模拟)推动下表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时间事件1947年5月22日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英国等12国外长云集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A.美苏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解析:表中所列的美国对外政策基本上是围绕欧洲,是因为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故B项正确;A、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答案:B9(2017西安模拟)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B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D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解析:材料表明美国政府重视与苏联对抗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这体现了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7淄博模拟)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A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B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D说明了法国与美国的决裂解析:1964年,此时欧洲走向联合,反映的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法国战后经济恢复,坚持独立外交政策摆脱美国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呈现的美国与法国的态度不同,并不意味着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故A项错误;不是两大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缓和)的缓和,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故C项错误;只是态度不一致,不等于决裂,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7湛江模拟)“冷战”结束后,在阿富汗地区,英国不仅参与美国领导的反恐行动,而且投身以欧盟国家为主的维和行动。它所看重的不仅是该地区的地缘优势,还有其石油资源。由此可见,英国维和行动的主要特点是()A紧随美国步伐 B依然存在冷战思维C服从国家利益 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解析:“它所看重的不仅是该地区的地缘优势,还有其石油资源”表明英国维和行动注重国家利益,故C项正确;“在阿富汗地区,英国不仅参与美国领导的反恐行动,而且投身以欧盟国家为主的维和行动”表明英国维和行动的特点不是紧跟美国步伐,故A项错误;“冷战”思维是指注重意识形态,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7衡阳二模)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说明()A美国不再谋求单边霸权主义B多极化趋势得到一定的认可C经济全球化推动大国间合作D单方面制裁给美国带来灾难解析:根据材料“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说明美国不得不认可多极化趋势,并作一些妥协,故B项正确;两极格局结束后,谋求单边霸权主义一直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故A项错误;C项应是导致材料现象的原因,非现象本身,故C项错误;D项仅体现材料最后一句话,片面,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材料二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1)结合史实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10分)(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15分)答案:(1)欧洲“冷战”:杜鲁门主义与情报局;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北约与华约。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不同意。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把苏联看作推行全球霸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挑起了“冷战”。14(12分)(2017资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它们是: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世界格局将取决于八大文明的相互作用。“未来世界政治的轴心”将是西方和非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尽管西方文明目前还掌握着主导权,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正在缩小,西方文明要受到所有其他文明的挑战。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解析:材料中提及世界文明的构成、当前世界闻名的轴心、未来世界格局可能的走向等方面,故论题可从文明融合和冲突与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未来发展趋向与其他文明的关系、影响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等方面提取。以观点一为例,评析过程中先阐述近代新航路开辟西方文明对落后地区文明的侵略和客观带来的进步之处;接着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尤其多极化力量出现并不断增强和两极格局瓦解后国家力量和国际格局的变动引发西方文明受到冲击,最后得出结论。答案:示例一观点:世界格局取决于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西方文明受到其他文明挑战。论述:人类文明发展史说明,世界上很早就已经形成了西方文明圈,伊斯兰文明圈,美洲印第安文明圈,东方儒家文明圈等。新航路开辟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国家通过炮舰、商品、资本和技术向全世界扩展,逐渐把世界绝大部分地区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同时在世界不同文明的冲突过程中也逐渐确立了西方文明主导世界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上逐渐形成了基于各大文明圈而崛起的几大力量中心,他们是美国、西欧、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等,西方文明在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大为缩小,越来越受到其他文明的挑战。亨廷顿站在文明的角度,认可不同类型的文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西方优越论”的观点,为分析国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示例二观点:世界政治格局是由大国力量对比决定的。论述:(略)示例三观点:世界格局取决于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论述:(略)示例四观点:西方文明受到其他文明挑战。论述:(略)(示例二、三、四的论述参照示例一相应部分论述,论证充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