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323921 上传时间:2020-0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VII)一单项选择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国语晋语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人之化也。何日之有。”这反映了当时A. 牛耕已出现 B. 小农经济兴起 C.开始使用铁器 D.宗法制瓦解2.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 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这一措施A.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B.旨在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重在平衡国有经济结构4. 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时间15世纪16世纪17世纪前半期17世纪后半期18世纪前半期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前半期为公斤的白银能够买到大米(单位:公石)75.1116.1431.0731.7827.7815.9212.30A. 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B. 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C. 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D. “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5. 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但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然后确定援助份额。苏联则反对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主张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然后由美国负责提供援助。出此可知A.苏联明确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C.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 D.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局面6.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这时期的苏联A. 国民经济呈稳定的发展趋势 B. 国民消费力受到了长期抑制 C. 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7. 读右图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可以推断A.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主体 B.少数的大股东丧失了企业决定权 C.美国资本的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 D.美国人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8. xx年,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表现都大大好于美欧发达国家。xx年,亚洲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三分之一,美国在亚洲的直接投资远远超过西欧,亚洲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表明A.形成了欧美亚三足鼎立的局面 B.世界经济重心转移趋势明显 C.美国大力实施“重返亚洲”战略 D.“一超多强”格局日趋模糊9.1883年4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定,将北美铁路时间标准的数量从约50个减少到4个。11月,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没过几天,大约有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美国A. 联邦集权向纵深发展 B. 垄断渗透到社会生活 C.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迁10. 18世纪5070年代,法国的一些经济学家主张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他们的主张A.体现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B.利于法国工业革命展开 C.与中国传统重农思想一致 D.体现了重商主义的观点11. 分封制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A. 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 B. 初步建立起周天子的专制集权体制 C. 依据血缘关系来分享政治权力 D. 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12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设立中书省以总理全国政务,后又相继分立行中书,总隶于中书省。元人称其制为:“都省(中书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由此可知,元朝机构改革A.奠定了全国各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是监察机制的体现 D.使地方最高官府居于主导地位13.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A. 帝制复辟与政府更替频繁 B. 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C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D. 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14.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A. 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B. 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 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 强化革俞军队的军事纪律15. 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A. 已放弃。“一边倒”外交策略 B.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 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的 D.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16. 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反映了A. 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B. 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C.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 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17.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出身自由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由此可知A.帝国的税源发生变化 B.逐步实现了公平与正义 C.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 D.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18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文官制度是英因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C.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绒性 D.贵任内阁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19. 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画新政疗法: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这里强调的是A. 行政权力的扩大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 蓝鹰运动效果显著 D. 政府全面管制经济20.1949年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改善和发展不发达地区”的“第四点计划”。计划出台后,美国在中东石油开采额中所占比例由1939年的13.1%上升到1956年的65%,而英国则由1939年的80%下降到1956年的30%。这表明该计划实质是A.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B.蚕食老殖民帝国的势力范围 C.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D.确立了石油美元的世界地位21. 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婴及时批答。而明史(清代编撰)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史官个人才识 B. 史著编撰意图 C. 史料运用方式 D. 史著编撰体例22. 1878年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日记中写道:“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故有要服、荒服之名,一皆远之于中国而名曰夷狄。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郭嵩焘旨在说明A.优秀传统文化利于救国 B.儒家秩序观适用于欧洲 C.列强借夷夏观侵略中国 D.要主动与西方平等交往23. 古希腊悲刷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着重表现主人公的英雄行为虽然悲剧中主人公都难逃命运的魔掌而终于毁灭,但悲剧的整体气象不是悲惨,而是“悲壮”。这表明A.悲剧代表古希腊文学最高水平 B.古希腊人主张服从命运安排 C.古希腊文明是英雄主义的滥觞 D.戏剧是古典人文主义的载体24. 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相比而言,私法发达,对简单商品经济的重要关系均做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而公法却始终未能发展到私法那样的程度。罗马法制建设以私法为核心的主要原因是A.立法机关的公权力受限制 B.奴隶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平民与贵族长期的斗争 D.维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25.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闻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A. 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B. 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C. 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26.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A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B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C实现了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D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27.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盛行科学崇拜,历史学追求“绝对客观”,主张“让史料自己说话”,档案特别是国家档案成为描述历史的唯一可靠依据。其直接结果是A.否认了历史学的主观属性 B.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元 C.增进德国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 D.历史学成为以国家为本位的政治史学28.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最早塑造出文学中的“世纪病”形象,其特征是孤独、忧郁,悲观、失望,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有评论称“这是所有不满于平庸、有思想、有才智的人在资产阶级新世界中的共同感觉。”材料表明“世纪病”A.根植于经济危机与世界大战 B. 表达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具有反传统和反理性的特点 D. 是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29. 在英国工业化早期,“藐视市政当局成为一种风气”。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谁要描写笨蛋,他就写个市长或镇长如果他要写一帮傻瓜开会,他就描写市议员们的开会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B. 产业变革加深了社会对立 C. 自由放任之风盛盛行D. 政府部门官僚主义严重30. 20世纪后期,注重数量分析的方法使历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也有史学家指出,“不应单靠计算机去编制历史,让文献客观地制造历史,自己却袖手旁观。”“当代史的问题应由后代人来解决。”上述看法意在强调A. 历史文献的客观性 B.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C. 历史研究的时代性 D. 历史认识的主观性二非选择题40分(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4分、33题13分)31.(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最早的法典,是李悝的法典.据陈群魏律序,是悝为魏文侯相,撰次诸国法所为.这一部书,在当时,算做一部佳作,所以商君“取之以相秦”,没有重撰.法经共分六篇,是(一)盗,(二)贼,(三)网,(四)捕,(五)杂,又以一篇著其加减.盗是侵犯人的财产,贼是伤害人的身体.盗贼须网捕,所以有网捕两篇.其余则并为杂律.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材料二古罗马的公民法内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即公私法不分、实体法与程序法不分,表现出诸法合体的特征.发展到万民法以后,由于罗马帝国境内简单商品经济高度发展,民事法律关系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导致私法体系更为发达.罗马法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十二铜表法的一些规定.如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5个证人和1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慎重考虑,防止错误、欺诈、胁迫或无端反悔,也为了避免法官在司法中徇情偏袒.公民法基本上保留了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的特色.发展到万民法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才逐渐变得简易、灵活.程序的严格执行是为了保证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程序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罗马法注重程序是法律体系完备的表现. 庄鹏罗马法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材料三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述法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基本特点.4分(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观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3分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8251957105019548561958141219551068195912471956127619601332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16683195916968195416952196014351955183941961136501956192751962154411957195051963170001958197651964187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要求:提炼信息准确、说明清楚,结论要紧扣信息与说明。)33. (13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问题总的看法.具体地讲,战争观的理论构架,包括对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目的、战争的历史作用、对待战争的态度、控制战争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对此,各国学者曾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其中不乏公认的力作.按照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划分,20世纪影响比较大的战争观有传统的现实主义战争观、和平主义战争观以及正义战争观等.其中,现实主义战争观一般都认为,惨烈的战争是一种实现目的必要手段或工具,是同道德无关的活动.和平主义战争观(一战后形成)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战争,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正义战争观则是二战后兴起的新的战争观的典型代表,在整理前人见解基础上另辟蹊径,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至今仍有较大社会影响力. 摘编自粱占军剪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与衍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和平主义战争观对20世纪20、3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正义战争观兴起的原因.(7分)答案一 单项选择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CACCBCBDAABDA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ACABBDDBBDDBCD二 非选择题40分31.(13分) (1)特点:广泛吸收诸国精华;以刑法为主. 2分 原因: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维护小农经济;以法家思想为指导,重罚轻礼.4分 (2)基本特点:卷帙浩繁、规模巨大;诸法合体;私法极为发达完善,公法不甚发展;注重形式和法律程序;不断发展完善. 4分(3) 基本观点:研究历史是为现实服务. 1分现实意义:借鉴古代法律的成果,完善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2分32.(14分) 信息一: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2分 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4分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962年至1964年粮食产量回升。2分说明: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8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1960年以后,中央在农村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推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粮食产量开始回升。4分结论: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协调好农业与工业的比例关系;要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分33. (13分)(1)影响: 积极影响:20年代和平主义在欧洲盛行,大大缓和了国际局势,国际关系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3分 消极影响:30年代英法等国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推行绥靖政策,没能制止二战的爆发.3分(2)原因: 二战的爆发标志着和平主义战争观的破产;2分法西斯的暴行以及抵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性需求使得人们认识到战前对战争的整体定性存在局限;2分 二战期间原子弹的使用以及战后美苏冷战的新形势导致人们开始辩证的看待不同性质的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